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联合思他宁治疗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对6例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患者使用TPN联合思他宁治疗,TPN使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卡文),深静脉穿刺置管后以输液泵滴注,思他宁首剂250μg直接静脉推注,后以250μg/h微量泵持续泵人,治疗1-3周。结果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绝大部分胰瘘患者,尤其是低流量(〈200ml/d)的患者,通过TPN联合思他宁药物治疗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半年以上的胰外瘘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8例持续半年以上胰外瘘患者的发病原因,胰液引流量的大小,合并邻近器官的损害情况,非手术治疗的措施以及愈合时间等因素,结果:8例胰外瘘半年以上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对某些持续半年以上的长期胰外瘘,通过应用综合性非手术治疗可以使其闭合,不一定要采取手术治疗,从而为长期胰外兼的患者在治疗上提供了多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非手术治疗胰外瘘的体会:附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胰外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年间18例胰外瘘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其发病原因、非手术患者的选择标准、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患者胰外瘘量的改变。结果 18例经非手术治疗后,胰液引流量逐渐减少,在1~8个月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拔除引流后无复发。除4例患者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胰外瘘可以相对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可根据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4.
生长抑素和TPN联合应用治疗胰外瘘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抑素和TPN联合应用治疗胰外瘘体会云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昆明,650032)胡瑞祥郭建辉常永琼胰外瘘是胰腺疾病或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既往多数病人需进行手术,近来,由于采用生长抑素十四肽(Somatostatin,施他宁)和全肠外营养(TPN)联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肠外瘘发生的原因,探讨小肠外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预防其发生。方法分析1989年1月—2009年10月共30例小肠外瘘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所有患者均采取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双管引流、冲洗及负压吸引、抗感染、维持能量、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部分病例后期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中有24例为手术后并发症,6例为外伤所致。确诊时间为术后4~12天,22例经非手术治疗瘘口自然关闭,8例行手术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手术是导致小肠外瘘的主要原因,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部分效果不佳者可以行后期手术治疗,配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防治手术并发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作者回顾性研究意大利维罗那大学医院7年间治疗的45例手术后胰外瘘。其病因:急性胰腺炎15例,胰腺脓肿13例,慢性胰腺炎8例,胰癌7例,其他胰病2例。瘘排出量均超过200ml/d(平均379.6ml/d)。经临床、实验室、X线检查确诊后一周内接受下列一种治疗:A组,TPN 18例;B组,TPN加降钙素500u/d7例;C组,TPN加胰高糖素6mg/d 12例;D组,TPN加生长激素抑制因子,250μg/h 3~4天,然后改为125 μg/h 8例。各组的体重、营养状态、致瘘病因百  相似文献   

7.
胰外瘘 (pancreaticexternalfistula,PEF)时 ,由于腹腔内的炎症、充血、水肿和粘连的存在 ,增加了手术难度 ,若能通过非手术方法促进胰外瘘早日愈合 ,则可减轻患者痛苦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院于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胰外瘘患者 2 0例 ,其中 18例行非手术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胰外瘘 18例中 ,男 11例 ,女 9例。年龄 16~ 72岁 ,平均年龄 5 2 .6岁。其中由于胰外伤行清创加损伤包膜修补及引流 4例 ,胰尾切除加胰空肠吻合、胰周引流术 2例 ,重症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空肠造口、…  相似文献   

8.
善得定治疗胰腺外瘘的15例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善得定治疗胰瘘的作用时间和效果。方法 初期治疗以充分引流、善得定皮下注射、全胃肠外营养(TPN)及预防感染为主;引流量稳定、窦道形成后,在继续充分引流基础上,强调及时停用善得定,向肠内营养过渡。结果 15例胰腺外瘘病人中14例经保守方法治愈。胰液引流量在用善得定3d后可减少50%以上,胰瘘闭合时间32-82d,平均61.2d。结论 善得定宜在胰瘘的早期应用,长期应用善得定不利于肠道营养的恢复。严格掌握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手术指证和选择适当的胰肠吻合方式是预防胰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40例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1993年10月-2003年10月40例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尤其是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40例肠瘘患者,均与腹部手术有关,其中高位肠瘘17例:共手术4例(23%),2例痊愈(50%),2例失败(50%);非手术治疗13例,成功12例(92%),死亡1例。低位肠瘘23例:其中4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获愈,19例保守治疗18例成功。1例死亡。总的非手术成功率为75%。结论合理的TPN支持前提下,大多数肠外瘘可非手术治疗痊愈。个别早期高流量瘘或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及时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0.
彭蔚  曹军 《临床外科杂志》2003,11(6):421-421
我们 1995~ 2 0 0 3年胰外瘘行放射性治疗 12例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7岁 ,平均 ( 4 6.5± 5 .5 )岁。导致胰外瘘的病因为急性胰腺炎术后8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2例 ,胰腺活检1例 ,胰腺外伤 1例。放射治疗距手术时间5 5~ 164d ,平均 ( 76.8± 2 0 .4)d。所有病例均行 5 氟尿嘧啶、生长抑素、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行放射治疗。2 .放射治疗方法 :先行瘘管碘油造影 ,了解瘘管的走行、位置及其与胰腺和 /或胰腺囊肿的关系 ,定位待照射区域并作标记。 60 Co外照…  相似文献   

11.
刘飞龙  涂志龙 《腹部外科》1990,3(4):172-173
本文报告1965~1985年间,住院治疗胰外瘘共38例,采用单纯引流28例,愈合10例;引流加放疗或药物治疗10例,愈合6例,未愈合的22例采用手术治疗,治愈17例,死亡5例。讨论了胰外瘘的成因,主张先采用充分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功能等保守治疗,在胰外瘘保守治疗持续不愈或出现并发症时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手术后胰腺外瘘18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手术后胰腺外瘘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手术后胰瘘的原因和诊治经过,18例中非手术治疗治愈13例,手术内引流治愈3例,死亡2例。作者认为保证主胰管通畅,给予全身支持,控制感染,早期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TPN,局部持续灌洗引流,多数胰瘘可以非手术治愈。对于主胰管梗阻,狭窄或断裂的胰瘘,主胰管与胃肠道的连续性被破坏,则需适时转手术内引流,重建胰液回流道。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2年9月~1993年10月,共治疗胰外瘘28例,现简述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48.4岁。1.2 胰外瘘原因  相似文献   

14.
ʮ��ָ������22���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87年1月至2000年5月共22例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行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通畅引流等一般治疗,同时部分病例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应用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结果 20例(90.9%)为手术后并发症,2例为外伤所致,确诊时间为手术后2-14天。11例(50%)瘘口自然关闭,8例手术治疗,均获治愈,3例死亡。结论 手术是导致十二指肠外瘘的主要原因,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早期手术,配合全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1994~ 1998年 ,我们对 12例胰外瘘患者除采用常规治疗外 ,还应用60 Co高能射线辅助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其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2 7~ 6 9岁。胰头癌 4例 ,胰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1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 ,坏死性胰腺炎 3例 ,胰腺外伤 3例。2 .手术方法 :本组中采用Wipple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 ,胰腺肿瘤摘除术 1例 ,坏死性胰腺炎胰周引流术 3例 ,胰腺修补术 3例。胰瘘出现时间为术后 2~ 7d。瘘口引流量每天 12 0~ 135 0ml,腹腔引流物中胰淀粉酶为 12 0 0~ 6 40 0…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TPN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胃肠外营养(TPN)是外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脂肪乳剂和3升营养袋的运用.混合营养液的渗透压得到降低,经外周静脉TPN(PV-TPN)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本文总结我院近4年来238例PV-TPN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3~1997年共对235例外科危重病人施行PV-TPN,男172例,女66例。年龄6~72岁,平均52岁。其中围手术期营养支持168例,肿瘤化疗前后营养支持24例,急性胰腺炎12例。肠瘘5例,胰瘘2例,复合外伤27例。PV-TPN时间最短6天,最长40天,平均10.5天。二、营养液配制及输入:根据患者体…  相似文献   

17.
肠外瘘早期确定性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研究在肠外瘘发生早期,一期切除肠外瘘肠段,并进行肠吻合以消除瘘的手术效果。方法本组患者男18例,平均(31.5±16.5)岁;女8例,平均(38.4±22.4)岁。26例患者中,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2例,腹部创伤并发肠外瘘11例,妇产科手术因术中损伤肠道并发肠外瘘3例,肠道炎性疾病、肠梗阻和肠套叠等小肠良性疾病术后并发肠外瘘10例。26例患者中十二指肠瘘2个,小肠瘘及小肠吻合口瘘18个,回结肠吻合口瘘5个,结肠瘘4个。本组患者2例合并胆瘘,1例合并胰空肠吻合口瘘,2例为多发瘘。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8例次,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3例次,回结肠吻合口切除再吻合术5例。在术后72h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结果26例患者无死亡。18例需机械辅助呼吸,平均支持时间(3.0±2.4)d。早期确定性手术距前次致瘘手术或腹膜炎发生平均(8.9±4.6)d,距发现瘘的时间为(4.0±2.6)d。恢复肠内营养的时间为(9.7±3.1)d。完全经口饮食平均为(18.7±8.1)d。术后生长激素平均使用(8.9±2.8)d。结论在肠外瘘早期行确定性手术,并在术后适时加用生长激素可促进吻合口的愈合;进一步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Sun YS  Shao QS  Xu XD  Hu JF  Xu J  Shi D  Ye ZY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9):681-683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外瘘的营养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接受35.6(8~82) d的营养支持疗法,其中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TPN),2例接受全肠内营养支持(TEN),22例接受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PN加EN).11例患者进行了肠液回输;28例予以谷氨酰胺强化;22例肠瘘初期加用了生长抑素.本组24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经非手术治愈,自然愈合率为75.0%;8例接受手术,治愈6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严重腹腔感染和多系统器官衰竭);共计30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液回输、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等措施,可促进十二指肠外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