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剂量十六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埋伏多生牙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44例患者,采用低剂量十六排螺旋CT检查,患者佩戴铅帽,颈部及以下使用5mmPb铅衣包裹。扫描剂量5mAs,骨算法重建,横断面层厚1mm,窗宽(WW)5000Hu、窗位(WL)1500Hu摄片,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齿科软件全景重建、三维表面重建(SSD)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结果 44例患者共61颗埋伏多生牙,以上颌切牙区域(56/61)及牙列舌腭侧(50/61)多发;形态以锥形牙最多(48/61)。结论 5mAsMSCT低剂量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埋伏多生牙形态、内部结构及相邻关系,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临床疑有埋伏牙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分别运用120、100、80 k V管电压进行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比较各组间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的差别。结果 80 k V组和100 k V组的CTDIvol分别为120 k V组的33%和59%,且三组图像质量均合格,均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对儿童埋伏牙进行CT扫描时,采用管电压80 k V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新生儿颅脑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足月新生儿90例和早产儿60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 mAs)及低剂量(30、40 mAs)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颅脑正常结构(颅骨、灰白质界、脑室边缘、脑沟回)的显示差异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1)足月新生儿40 mAs、30 mAs和早产儿40 mAs、30 mAs的CTDIvol与常规剂量150 mAs的比值分别为20.0%、26.7%,其DLP与常规剂量比值为20.0%、26.7%。(2)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 mAs,40 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 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 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0.05,提示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150 mAs,40mAs,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脑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 mAs早产儿用30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的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80名受检者进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病变进行常规CT扫描。由两个放射科医生独立完成图像的清晰,病变显示,图像伪影的评价。结果肺部的低剂量螺旋CT扫描有72例以上图像清晰,病变显示清楚,5例图像有伪影但不影响诊断。在80例内筛出3例肺结节病变,其中2例确诊为早期肺癌。同时病人的x线辐射剂量大幅减少,CTDIvol从18.03±0.52m Gy减到5.44±0.43m Gy,降低了70%。结论健康体检的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颈椎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25例和低剂量组25例,并选择同期进行的椎间盘扫描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辐射剂量、有效剂量,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均传输至PACS系统,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椎体周围肌肉及背景(空气)的CT值。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剂量组的剂量指数6.5 mGy,剂量长度积(98.21±2.47)mGy·cm,有效剂量(0.53±0.01)mSv;常规剂量组的剂量指数19.1 mGy,剂量长度积(287.84±27.94)mGy·cm,有效剂量(1.63±0.24)mSv;对照组的有效剂量26.5 mGy,剂量长度积106 mGy·cm,有效剂量0.57mSv。统计分析发现,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剂量长度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剂量长度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椎体扫描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少于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患者原始图像得分为(4.58±0.23)分、(4.47±0.24)分、(4.50±0.19)分。组间比较椎间盘的图像评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得分均高于4分。低剂量组的肌肉组织及背景(空气)CT值的标准差(SD肌肉=6.1;SD背景=20.5)均大于对照组(SD肌肉=3.2;SD背景=13.9)和常规剂量组(SD肌肉=5.8;SD背景=2.3)。结论 优化参数可以明显减少辐射剂量,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加大螺距是降低辐射的有效途径,与单纯椎间盘扫描相比,该检查方法并没有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成像中的优势以及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Lightspeed 16层CT对30例38处外伤所致软骨骨折患者,全部应用AW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和三维重建(VR)图像。结果 通过对30例肋软骨骨折患者扫描,表现为条状低密度影12例(连续性中断并见透亮裂纹),断端错位18例表现为肋软骨连续性中断伴断端明显错位,肋弓处23例30处,近胸骨7例8处。单发肋软骨骨折为14例,多发肋软骨骨折为8例16处,复合伤8例。结论 MSCT扫描数据通过选择适当的后处理重建阈值50~700 HU及重建曲线类型(区域曲线),取得VR图像及MPR图像,清晰的显示肋软骨及其损伤情况,较直接横轴位的CT扫描图像增加了诊断所需要的信息,避免误诊漏诊,建议可作为司法鉴定的常规检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全景和低剂量CT扫描在诊断创伤性恒中切牙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312颗)经临床证实为恒中切牙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口腔全景摄片和低剂量CT检查(进行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建(CPR)),评价口腔全景片和低剂量CT对恒中切牙脱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口腔全景摄片确诊脱位77颗,漏诊14颗,18颗误诊为脱位;低剂量CT确诊86颗,漏诊5颗,7颗误诊为脱位;口腔全景摄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6%、91.9%、89.7%,低剂量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5%、96.8%、96.2%,二者比较敏感度(χ2 = 4.76,P = 0.029)、特异度(χ2 = 5.13,P = 0.024)、准确度(χ2 = 9.781,P = 0.002)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剂量CT可清晰显示恒中切牙脱位,与口腔全景片比较,能显著提高恒中切牙脱位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上下颌骨扫描剂量,探讨适于少年儿童上下颌骨CT检查的低剂量条件及其可行性,达到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41例受检者随机分为4组,用原机标准条件或三种不同的低剂量条件分别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 IP),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层面重建法(MPR)3种方式重建图像。将横轴面图像与不同方法重建的图像之间相互比较,对上下颌骨CT图像质量行盲法等级评价。结果 135 mA、80 mA、50 mA三种低剂量条件下,虽图像噪声略有增加而图像质量无明显的下降,均能清晰地显示其形态、唇侧或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邻牙关系。结论 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无明显的差异,重建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低剂量多层cT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建立合适的低剂量扫描条件,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的放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将360例鼻咽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剂量组(120kV,250mAs)、低剂量1组(120kV,100mAs)、低剂量2组(90kV,100mAs),分析此三组鼻咽部cT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鼻咽部低剂量多层cT检查的图像质量能够达到诊断要求,能够清晰显示鼻咽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旁间隙及卵圆孔等结构。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如下:常规剂量组为38.1mGy,低剂量1组为15.2mGy,低剂量2组为7.1mGy。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剂量2组的CT检查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钟世良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7):1016-10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绞榨性肠梗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7例绞榨性肠梗阻(实验组)和17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榨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绞榨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结论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为诊断绞榨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S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与合理应用,同时注重辐射防护的相关问题。方法:使用SIEMENSDEFINITIONAS128层螺旋超快速CT和PHILIPSMX6000双层CT进行设备采样。结果:128层CT设备采样数据量大,扫描层面、层数多,辐射剂量较大。结论:在平时的检测中,须合理应用设备,加强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2.
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其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工作者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防护标准及影响辐射剂量因素,探讨CT辐射的防护现状及防护措施。结果 阐述了CT辐射防护的各种措施。结论 CT检查辐射防护工作不尽人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需采取综合措施,尽量减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杨珊珊  赵士义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25-2526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慢性作用及远期效应的研究作为放射医学的重要课题已引起广泛重视,国内研究资料表明年均剂量当量低于个人剂量年限值的1/10(5mSv/a)时,就出现生物效应,但对于引起慢性放射病的剂量范围目前国内尚有争论。我们报告16例慢性小剂量放射损伤的临床分析仅就剂量与损伤的关系做一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玫  刘彬  费晓璐  严汉民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10):141-143,119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CT冠脉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成像技术与传统数字冠脉造影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异同也愈加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成像技术在辐射剂量测量方面的异同及其两种技术所致辐射剂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控制,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合理使用放射性为医疗诊治服务。方法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实施分级管理,加强与放射科室的合作。结果 检测率由以前的不到30%,提高到现在的接近100%,频次也由每年平均不到1人次,提高到现在的4次/人/a。结论 必须加深对法规重要性的理解,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自身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立即或择期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如腰围、体重),制定了三组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不同体质的患者用相应不同扫描参数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体质瘦小者用低KV、低MA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统计42例用低剂量MSCT扫描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低剂量扫描后减少X线辐射剂量;又统计低剂量MSCT扫描后对输尿管、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综合分析IVP与低剂量扫描MSCT图像,结果显示为结石是输尿管和/或肾脏结石的首发原因,占64.3%。CT可以发现IVP不能显示的小结石。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中,输尿管、肾脏先天性疾病所占比率为29.4%。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解决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另外低剂量MSCT扫描时,MAS总量一般在1200~3000 MAS,平均减少2100 MAS;CTDI值平均减少59.7%,相当于患者减少210次胸部DR片检查的辐射剂量。结论:IVP输尿管显影不良时,通过低剂量MSCT扫描,减少患者X线辐射剂量,解决了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MSCT筛查早期肺癌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啸飞  冯立  刘兵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71-1672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筛查早期肺癌在临床工作中的可行性。方法常年吸烟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检者210名,年龄平均48(43—57)岁(单位体检和自行主张要求检查者)。采用Geliqhtspeed ultra(MSCT)扫描机。参数为:螺旋扫描方式,120kV,50mA,螺距1.35:1,27mm/r,重建层厚2.5mm,间隔2.5mm,肺重建算法,扫描时间12~15s,肺窗-600HU,窗宽1500HU。以多平面重建(MPR)电影方式观察,图象存储方式为DVD光盘。检查费用为200元人民币。结果检出非钙化结节32例,2例为1期病变。结论低剂量MSCT筛查早期肺癌,无论在安全剂量上、检出质量上,还是在成本和医者费用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应用三维标测穿刺技术降低肺穿刺活检受检者有效剂量的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需行肺部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低剂量CT定位技术与三维标测技术行肺部穿刺活检,对照组使用常规CT定位和现有常规穿刺技术,记录每位患者的穿刺次数、定位CT扫描次数、计算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次数为(1.26±0.53)次,CT定位扫描次数为(3.28±0.57)次,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为(1.27±0.32) mSv;对照组穿刺次数为(4.44±1.82)次,CT定位扫描次数为(6.24±1.82)次,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为(14.05±4.26) mSv;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穿刺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P < 0.05),CT定位扫描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4,P < 0.05),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6,P < 0.05)。结论 应用三维标测穿刺技术,可大大提高穿刺准确性,成功完成一例穿刺活检所需穿刺次数、CT定位扫描的次数明显减少,加之采用低剂量CT定位技术,可使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降低照射剂量前后头颅多排CT的成像质量,探讨适于少年儿童头颅CT检查的低剂量条件及其可行性。方法6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用原机标准条件或两种不同的低剂量条件分别扫描,以不同卷积函数重建成像,对头颅CT图像质量行盲法等级评价。结果1/2、1/3剂量条件下,调低重建卷积函数值成像,其图像质量与标准条件下并无统计学差异。讨论儿童头颅CT检查中,利用现有设备,选择合适的低照射条件,同时确保成像质量,是恰当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小鼠睾丸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基因的变化。方法 酶法检测不同剂量(0、0.025、0.05、0.075、0.1及0.2Gy)及0.075Gy照射后不同时间(0、3、6、12、18和24h)小鼠睾丸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剂量(0、0.05、0.075、0.1及0.2Gy)及0.075Gy照射后不同时间(0、6、12和24h)小鼠睾丸组织中AIF mRNA表达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12h,小鼠睾丸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0.075Gy增至最大(P<0.05),0.1~0.2Gy一直维持较高水平(P<0.05);AIF mRNA随剂量增加而增加,0.1Gy时达到最大(P<0.05);而AIF蛋白在0.075Gy时达到最大。0.075Gy X射线照射后,NO含量与NOS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增加,NO含量在24h时增到峰值(P<0.05),而NOS活性在12h时达到峰值(P<0.05);AIFmRNA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24h时达到峰值(P<0.05);其蛋白表达在12h时达到峰值。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后,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NO含量、NOS活性及AIF基因表达增加,具有时程和剂量效应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