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RK和LASIK治疗近视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PRK和LASIK治疗近视并发症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对各屈光段近视741眼以随机方式分二组进行手术,其中PRK组(337眼),LASIK组(404眼)。术后随访3~12个月。将随访结果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屈光度欠矫和最佳矫正视力下降,PRK组均高于LASIK组,分别为20.5%和9.4%及26.4%和10.1%。视疲劳、老视现象两组均有。角膜雾浊(Haze)为PRK特有共发症,0.5~1级占19.3%,2级占2.5%。激素性高眼压PRK组9.8%,LASIK组0%。角膜层间异物和角膜瓣形成本完全是LASIK特有并发症。结论两组比较PRK比LASIK并发症多,且有的并发症处理较棘手,影响手术效果。LASIK术中存在某些潜在共发症,随手术技巧提高和熟练,可以避免。LASIK优于PRK。  相似文献   

2.
LASIK治疗PRK术后近视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 :探讨LASIK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 ,屈光欠矫的疗效。方法 :用波长 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曾行PRK后屈光回退或欠矫的 14例 (2 2只 )患眼 ,再行LASIK术。结果 :手术后 1年 ,裸眼视力≥ 0 .5 ,≥1.0者分别为 81.8% (18眼 ) ,5 4.5 % (12眼 ) ,屈光度≤± 1.0 0者为 72 .73% (16眼 )。一例Haze加重。结论 :LASIK是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PRK与LASIK矫正近视性散光准确性及预测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对比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矫治近视性散光的疗效及预测性,进一步分析两种手术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LASIK及PRK,对40例近视散光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结果:近视球镜矫正的准确性,LASIK组高于PRK组;近视散光度数的矫正及散光轴位矫正的准确性两组无明显改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LASIK组大于PRK组;解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角膜表现非规则性指数(SAI)在手术前后的变化,LASIK及PRK组无明显差异。结论: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疗效优于PRK。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 asik)是一种新的角膜屈光手术 ,具有预测性、精确性高、疗效稳定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由于其治疗机理 ,设备较前完善 ,可以治疗曾行过 L asik和 PRK术后回退 ,我院收治 9例 (16只眼 )取得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1.术前屈光度 :6 .0~ 10 .0 D4例 (7只眼 ) ,10 .0 D以上 5例 (9只眼 )。行 PRK手术回退 7例 (13只眼 ) ,行 L asik手术回退 2例 (3只眼 )。二次手术时机 PRK术后 >1年 ,L asik术后 >半年。2 .性别 :男 4例 (7只眼 ) ,女 5例 (9只眼 )。年龄 18~ 2 5岁 6例 (12只…  相似文献   

5.
PRK和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表面形态.方法对术前屈光度为(-3.00~-10.00)D,平均为(-608±1.21)D的患者76例(150眼)行PRK,75例(150眼)行LASIK,分为PRK和LASIK组.术后1、3、6、12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角膜地形图形态分为平滑型、半圆型、钥匙孔型、肾型、中央岛型和不规则型.LASIK术后未见中央岛型.LASIK组平滑型明显多于PRK组(P≤0.01).两组各种类型角膜地形图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01).术后3个月,两组中各种类型所占比例基本稳定.两组角膜地形图均有逐渐变平滑的趋势.中央岛型和不规则型术后UCVA较术前BCVA下降≥2行的比例最高,平滑型最低.PRK组术后UCVA较术前BCVA下降≥2行的比例高于LASIK组(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较PRK规则.LASIK术后视力恢复较PRK好.  相似文献   

6.
LASEK与PR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馨  白继  贺翔鸽  张怡 《眼科研究》2003,21(6):631-633
目的 比较LASEK与PRK手术矫正不同程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70名患者(140眼),分为中低度近视组39人(78眼)、高度近视组31人(62眼)。患者一眼行LASEK手术,对侧眼行PRK手术,术后观察术眼疼痛情况、上皮愈合时问、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裸眼视力6个月。结果LASEK与PRK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及术眼疼痛指数无明显差异;中低度近视组两种手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高度近视组裸眼视力及角膜haze程度差异显著。结论 LASEK矫正不同程度近视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裸眼视力及视力稳定程度优于PRK,特别表现在高度近视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 (RK)后残留近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美国 COM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SCMD公司的可调节器式气动微型角膜刀 ,分别对 RK后残留近视的 38眼和 9眼行 PRK和 L ASIK术 ,并随访半年以上。 PRK组根据屈光状态分为 3组 : 组 <- 3.0 0 D; 组 - 3.0 0~ 5 .75 D, 组 - 6 .0 0~ - 9.5 0 D。结果 PRK— 、 、 组术后半年裸眼视力≥ 0 .8者分别为 75 %、10 0 %和 75 % ,屈光状态在± 1D内者分别为 87.5 %、81.8%和 5 0 .0 % ;术后 1年裸眼视力≥ 0 .8者分别为 10 0 %、10 0 %和 40 % ,屈光状态在± 1D内者 组为 10 0 % , 组 76 .5 %。在± 2 D以内者 组为 2 0 % ;L ASIK组术后半年屈光状态在± 2 D内者为 75 %。结论  RK后残留近视矫治应根据其术前及残留屈光度合理选择矫治方式 ,- 6 .0 0 D以下残留近视可行 PRK或 L ASIK术 ,高度残留近视则应选择 L ASIK为佳。  相似文献   

8.
PRK和LASIK治疗后屈光回退的再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 )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usis ,LASIK )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LASIK和 13例PRK术后再次治疗的病例。LASIK组在首次术后 5 89月 ,采用原瓣掀起法治疗 ;PRK组在首次术后 13 15月 ,采用机械刮除上皮后PRK的方法治疗。结果 :LASIK组治疗后裸眼视力≥ 0 5者占 10 0 % ,≥ 1 0者占 5 9 2 6% ,等值球镜度在± 0 5 0D之间占 5 9 2 6% ,在± 1 0 0D之间占77 78% ,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行 ,没有眼发生再次回退。PRK组治疗后裸眼视力≥ 0 5者占 61 5 4% ,≥ 1 0者占 5 3 89% ,等值球镜度在± 0 5 0D之间占 46 15 % ,等值球镜度在± 1 0 0D之间占 61 5 4% ,3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行 ,5眼再次发生屈光回退。结论 :对于屈光手术的矫正不足的再治疗 ,LASIK术后的再治疗在安全性 ,稳定性 ,有效性等各方面均优于PRK的再治疗 ,而且等待时间短 ,稳定性好 ,易于操作。PRK术后的再治疗应等待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LASIK术后近视回退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忠海 《眼科》2002,11(4):224-226
目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是目前屈光手术中备受关注的方法之一 ,它的安全性 ,稳定性都较好。但是对于屈光回退的讨论及可能影响的因素 ,还需不断进行研究。本文对经LASIK手术治疗的 12 80例患者 ,2 316只眼进行分析。方法 :分为两组进行比较 ,一组为中低度近视 (- 1 0 0D~ - 6 0 0D) ,二组为高度近视 (>- 6 0 0D)。结果 :中低度近视回退率为 1 2 9% ,高度近视回退率为 6 32 %。高年龄组回退率较低年龄组高 (P <0 0 1)。近视的回退量与年龄及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成负相关性 ,与术前的近视度数成正相关性。结论 :LASIK术后回退与年龄、术前屈光度数、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角膜上皮的增厚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LASIK矫正近视术后5a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晶  张雷  王玲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2004,24(5):374-375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 5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 5a的患者 4 9例 89眼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随访 ,被随访眼按屈光度数分为 4组 :≤ - 6 .0 0D、- 6 .2 5~ - 10 .0 0D、- 10 .2 5~ - 15 .0 0D、≥- 15 .2 5D。结果 术后 5a各组的裸眼视力≥ 1.0分别为10 0 %、83%、4 9%和 4 % .与术后 6个月比较 ,术后 5a各组屈光度数回退≥ 1.0D分别为 0 %、17%、18%和 2 8% .最佳矫正视力≥ 1.0分别为 10 0 %、10 0 %、85 %和 5 6 %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变或上升 1行分别为 86 %、79%、70 %和 2 0 % ,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上升 2行以上的分别为 14 %、13%、15 %和4 8% .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远期效果稳定 ,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散光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产生散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屈光度-1.25D-8.00D的单纯性近视385眼分别行PRK(201眼)及LASIK(184眼)手术,随访1年。结果 PRK与LASIK术后散光度逐渐减小或消失。术后各时期平均散光度PRK组均大于LASIK组,1周,1,3月有显著性差异,6,12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RK术后产生散光主要与角膜的损伤修复反应有关,而  相似文献   

12.
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媛媛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262-126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患者152例287眼,男62例,女90例,年龄17~50岁。全部患者LASIK术前屈光度数为-6.00~-15.00D,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142眼(-6.00~-9.00D)、B组101眼(-9.25~-12.00D)和C组44眼(-12.25~-15.00D)行LASIK,记录术后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度数、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和角膜激光切削区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a。结果:A组:术眼的屈光回退率为3.1%,平均屈光度数为-1.01±0.56D,术后1a平均角膜床厚度正常术眼为457.1±30.1μm,回退术眼为396.2±32.0μm,术中平均切削区直径正常术眼为6.22±0.37mm,回退术眼为5.73±0.38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术眼的屈光回退率为10.2%,平均屈光度数为-1.69±0.81D,术后1a平均角膜厚度正常术眼为443.1±32.9μm,回退术眼为303.4±29.0μm,术中平均切削区直径正常术眼为6.02±0.16mm,回退术眼为5.66±0.21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C组:术眼的屈光回退率为11.3%,平均屈光度数为-1.96±1.76D,术后1a平均角膜厚度正常术眼为439.1±30.1μm,回退术眼为279.0±28.0μm,术中平均切削区直径正常术眼为5.87±0.21mm,回退术眼为5.51±0.15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6.00~-15.00D的近视。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薄者和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术后较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PRK和LASIK矫正近视术后的角膜形态变化及其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98例(175只眼)近视患者进行PRK与LASIK,术后1、3月时做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二组角膜形态随时间的延长,平滑型比例增加,LASIK组较PRK组的平滑型角膜更多,角膜形态的异常和偏心切削是PRK和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 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对术后角膜形态的改变提供了定量的方法,有利于手术者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噻吗洛尔滴眼液对准分于激光原位角膜磨馕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8章至2008年8月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821例(1621眼),随访1年余。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4例(88眼)。随机分为2组:一组使用0.2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另一组(即埘照组)使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视力提高行数、眼压变化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视力提高行数:噻吗洛尔组视力提高1~4行,平均(3.17±1.16)行;对照组提高-2~2行,平均(-0.12±0.93)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P〈0.01)。眼压变化:噻吗洛尔组眼压下降2~6mmHg,平均(4.084-0.34)mmHg,对照组眼压下降-1~1mmHg,平均(0.23±0.38)mmHg;两组差异何统计学意义(t=11.16,P〈0.01).结论0.2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LASIK术后的屈光回退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治疗厅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屈光回退是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长期稳定性.目前尚无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方法. 目的 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效应.方法 采用前瞻性干预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2-9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60眼,屈光度为(-7.16±0.95)D.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个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炎用药,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开始滴加质量分数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1个月后改为每天晨起点眼1次.测量2个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曲率和眼压,并测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术眼的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前测算残余角膜基质厚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Bonferroni检验对2个组在不同时间点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间患者术前的年龄、裸眼视力、BCVA、SE、眼压、角膜前表面曲率、CCT及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间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91,P<0.05;F时间=3.80,P<0.05),其中术后6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t=2.97,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优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术眼在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2.44,P>0.05;F时间 =2.31,P>0.05).2个组间术眼术后SE的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1.52,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术眼SE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06,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眼SE高于对照组(t=2.47,P<0.05),术后7d及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术眼的校正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F分组=14.83,P<0.05),术后2个组间CCT的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4,P>0.05).术后试验组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平稳,但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角膜前表面曲率逐步增加(F时间=18.73,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局部使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能减少屈光回退,提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降低眼压而阻止角膜膨隆,其可能是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PRK术的屈光回退行LASIK再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再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疗效.方法对PRK术后≥1年,屈光回退但屈光度稳定的患者9例(15眼),行LASIK再次手术矫正,随访观察半年.结果术中2眼角膜瓣游离,但无其它严重并发症.13眼术后6月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1.00±0.58 D,比第一次手术后平均降低-4.25 D.结论PRK术后屈光回退行LASIK再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111眼屈光范围球镜在-3.00 ̄-17.00D及柱镜在-0.50D ̄-4.50D范围的患者进行了PRK术后的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VISX20/20B准分子激光系统的最新软件包进行角膜切削,并行术前后的主客观验光及角膜透明度检查。结果与结论 准分子激光PRK术是目前理想的屈光手术之一,特别对于中低度近视尤为适合,对高度近视则其预见性稳定性较差,并发症的发生并未成为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PRK、LASIK术后非接触眼压测量值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非接触眼压 (NCT)测量值的准确性。方法 :对 5 5例 (10 9只眼 )行PRK和 5 7例(113只眼 )行LASIK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手术前、后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 ,并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 ,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 >1年 ,停用激素至少半年以上。结果 :PRK和LASIK术后NCT测量值都低于术前 ,分别下降 (3.6 7± 1.6 5 )mmHg和 (5 .11± 1.5 1)mmHg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PRK和LASIK术前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 (P <0 .0 0 1) ;术后眼压测量值的降低与角膜厚度的减少高度正相关 (P <0 .0 5 )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Y(手术前、后眼压差 ,mmHg) =1.36 1+0 .0 38X(手术前、后角膜厚度差 ,μm)和 ^Y =1.95 4 +0 .0 4 0X ;眼压测量下降值和角膜曲率的降低无关。结论 :PRK和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均低于术前 ,角膜厚度是导致手术后眼压测量值减少的主要因素 ,且眼压测量值随角膜厚度的减少而下降。在临床工作中 ,应避免术后类固醇性青光眼因眼压测量值的下降而被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