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切断兔眼部分睫状后短动脉造成脉络膜缺血的动物模型,测定脉络膜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rostaglandin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并观察复方樟柳碱1号(compoundanisodineI,CAI)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缺血1hTXB2及6-keto-PGF1α升高;24h时6-keto-PGF1α已呈下降趋势而TXB1α仍处于较高水平,使TXB2/6-keto-PGF1α比率升高。CAI号升高6-keto-PGF1α并保持TXB2和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结果提示,缺血1hTXB2和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CAI号改善缺血区脉络膜的微环境并可能调节缺血区血管紧张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choroidalexcavation,FC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17眼)临床确诊的FC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1例(68.8%),女5例(31.2%);年龄25~75(43.56±12.53)岁;双眼1例,单眼15例。17眼中,正视6眼(35.3%),近视11眼(64.7%)。患眼初诊BCVA0.2~1.0(0.69±0.22)。眼底检查FCE处表现为大致正常、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16眼为单一FCE,1眼有2处FCE;9眼(52.9%)为偏中心凹型FCE,8眼(47.1%)为中心凹下型FCE。FCE病灶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呈透见荧光或者大致正常,ICGA呈程度不同的低荧光。结论 FCE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与屈光状态无显著相关性;视力可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FCE处眼底表现为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改变,也可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术后每个月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CNV部分闭合或持续渗漏者则再次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BCVA、OCT、眼底彩照及FFA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F=11.354,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4.242,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1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眼视力稳定;眼底彩照示所有患眼黄斑区出血吸收,FFA检查示14眼CNV完全闭合,4眼大部分闭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平均次数为2.56次,其中3眼行1次,8眼行2次,5眼行3次,2眼行4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靛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SLO)对20例CSC患者进行无赤光(蓝色光)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靛青绿血管造影观察。结果(1)蓝色光眼底检查可清晰见到CSC的神经视网膜脱离及色素上皮脱离的隆起。(2)FFA能清晰显示渗漏点,还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及晚期视乳头的强荧光。(3)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的充盈迟缓、高灌注和小叶扩张,中晚期可见较FFA更多的强荧光点,患眼100%有弥漫性的脉络膜渗漏,患者的“健眼”或以前CSC已临床治愈的眼均可见脉络膜强荧光点,此外尚可见涡静脉异常等。结论CSC患者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用SLO对CSC患者进行无赤光、FFA和ICGA眼底血管检查,对了解CSC的发病机理和对治疗的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改变以及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0HdG)浓度的变化,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行眼底激光治疗的患者60例(60眼)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A、B、C3组,A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安慰剂治疗,B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VitC口服,C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普罗布考口服,口服药连续服用3个月。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眼底病变及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检查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8-0HdG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及测定血清8-0HdG浓度。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组血清8-0HdG浓度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血清8-0Hd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组血清8-0HdG与A组、B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末次随访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14±15)μm,与B组的(245±19)μm及A组的(258±24)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B组和A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5%及30%,C组与B组、A组眼底改善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血清8-0HdG浓度是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普罗布考对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辅助治疗效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0.5mg。1周后,根据FFA结果,对于周边视网膜存在无灌注区的患者,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若黄斑水肿无明显减轻或复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225μm或CMT增厚>100μm],行重复注射;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有无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患眼BCVA为0.09±0.05,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分别为0.16±0.06、0.25±0.07、0.21±0.07、0.20±0.08,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9.392,t1个月=14.440,t2个月=9.295,t3个月=6.709,均为P<0.05);治疗前患眼CMT为(608.50±119.45)μm,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CMT分别为(364.35±84.33)μm、(279.12±79.73)μm、(308.00±77.90)μm、(326.77±91.78)μm。复查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11.124,t1个月=14.667,t2个月=14.176,t3个月=13.434,均为P<0.05);随访期间,26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局部及全身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colorpatternelectroretinogram,CP-ERG)的改变特征。方法对29例(48只眼)POAG,10例(16只眼)高眼压症及33例(48只眼)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做CP-ER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POAG的CP-ERG的P1、N2波幅下降,红黑N2与蓝黑P1峰时间延长;部分高眼压症已出现N2波幅下降。采用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对早期POAG诊断有判别能力的5项指标:蓝黑N2波幅、红黑P1波幅、红黑N2波幅、红黑N2峰时间及白黑P1波幅与N2波幅的比值,同时建立了判别函数。结论CP-ERG是检测早期POAG视网膜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早期POAG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酒精中毒致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慢笥酒精中毒后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情况。方法 对9例(18眼)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视觉电生理(ERG,VEP)检查。结果 2例(4眼)急性酒精中毒者经药物治疗后视力完全恢复,1例(2眼0FFA见双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弥漫性损伤。慢性酒精中毒6例12眼经药物后FFA为双眼底视风纱上皮炎改变,ERG,VEP无好转。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眼部改变大多时恢复,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对不宜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的CSC患者20 例,( 另一眼做对照)共40 只眼进行检测。结果 患眼黄斑中心无血管区血流(474-11 ±213-44) 明显高于病变周边部血流(298-67 ±173-88) ,2 组比较P< 0-001;也明显高于健眼中心凹无血管区血流(316-40±224-39),2 组比较P< 0-005。结论 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可有效检测CSC患者,尤其对不宜行FFA的CSC患者为FFA 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青光眼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用25g?L-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注入家兔前房内,制作青光眼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按每日300mg?kg-1体质量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8d后测定视网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含量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丙二醛(methanedicarboxylic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视网膜抗氧化酶SOD、GPX、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分别为(42.0±3.3)U?mg-1、(18.3±1.7)U?mg-1、(1.9±0.2)U?mg-1、(33.3±2.7)mg?mg-1和(97.0±7.6)mg?mg-1,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7.0±2.9)μmol?mg-1和(18.0±1.7)μmol?mg-1,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白藜芦醇治疗组视网膜上述抗氧化酶活性、GSH和AsA含量分别为(49.2±2.9)U?mg-1、(24.1±3.2)U?mg-1、(2.8±0.2)U?mg-1、(43.0±3.5)mg?mg-1和(108.4±8.1)mg?mg-1,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0.1±2.4)μmol?mg-1和(12.4±1.0)μmol?mg-1,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增加视网膜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从而可以减青光眼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1.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2016,(12):1165-1167
目的 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mm×3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 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相似文献   

12.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小梁切除术后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CDI)检测POAG小梁切除术前,后及非手术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O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2周及3月CRA平均血流速度(V mean)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比术前增加,阻力指数(RI)下降,有显著性差异;OA在术后2周及3月仅Vmean比术前增加,RI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以2~4周龄幼猫制作单眼剥夺弱视模型。应用PVEP对比手术前及饲养12周后的视觉变化。在证实动物产生弱视后,冠状切取外侧膝状体(lateralgeniculatenucleus,LGN),对其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acid,GABA)能神经元行免疫细胞化学ABC技术处理,由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照组正常眼和实验组剥夺眼对侧LGN的A,A_1和C层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和灰度变化。结果表明,幼猫的LGN三层均有GABA能神经元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剥夺眼输入层的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灰度显著降低。提示:(1)LGN的GABA能神经元在幼猫生后早期视觉发育中,对视剥夺具有敏感性,其活性依赖有无正常视觉信息输入及视网膜功能如何。(2)GABA能神经元对视信号输入和处理起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RGC)及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高眼压组、高眼压治疗组与正常眼压组,每组10只。每天高眼压治疗组给予苯妥英钠灌胃。高眼压造模成功后4周时摘除3组兔眼球标本分别做HE染色和TUNEL标记,观察RGC的细胞密度和凋亡细胞数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节细胞层凋亡细胞:正常眼压组(0.40±0.15)×10-2μm-2,高眼压组(3.40±0.62)×10-2μm-2,高眼压治疗组(1.75±0.28)×10-2 μm-2;内核层:正常眼压组(0.95±0.24)×10-2 μm-2,高眼压组(18.70±2.41)×10-2μm-2,高眼压治疗组(8.75±1.03)×10-2μm-2。高眼压组和高眼压治疗组与正常眼压组比较,RGC密度减小、各层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均为P<0.05);高眼压治疗组与高眼压组比较,RGC密度大、凋亡细胞数量少(均为P<005)。电镜下高眼压组与高眼压治疗组均观察到凋亡小体。结论 苯妥英钠对慢性高眼压RGC和视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荧光血管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ry occlusion,CRAO),患者眼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观察26例26眼CRAO患者荧光片的眼底血管充盈情况。结果 CRAO患者FFA示:(1)动脉前期明显延长;(2)视网膜动脉完成充盈循环时间延长;(3)视网灾光素充盈前峰;(4)静脉回流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半剂量维替泊芬和半能量激光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C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CCSC患者25例(33眼),所有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剂量为3mg?m-2体表面积的维替泊芬和能量为25J?cm-2的PDT治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重复进行BCVA、裂隙灯、间接眼底镜和OCT检查,治疗后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末次随访时视力改善者31眼、稳定者2眼,最佳矫正视力(0.15±0.09)LogMAR,与治疗前的(0.50±0.18)LogMA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34,P<0.001);OCT检查示,显效率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8.5%、84.8%、93.9%和100.0%。CCSC眼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91.53±101.18)μm,与治疗前的(483.21±89.13)μm相比明显降低(t=-3.902,P<0.001),黄斑中心凹下平均脉络膜厚度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治疗后6个月FFA结果显示33眼渗漏病灶均完全消失。未观察到复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半剂量维替泊芬和半能量PDT治疗对于单纯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的CCSC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onvascularglaucoma,NVG)患者房水中信号素3A(Semaphorin3A,Sema3A)的水平,探讨Sema3A在NV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诊断为NVG行抗青光眼手术患者42例(43眼)作为NVG组,并根据病因分为糖尿病组11眼、静脉阻塞组11眼、青光眼组8眼及原因不明组13眼;选取同期收治行单纯白内障手术患者16例(16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抽取房水样本,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房水中Sema3A含量,对比分析NVG组和对照组在Sema3A浓度上的统计学差异。分析检测NVG组房水中Sema3A水平与眼压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VG组患者的眼压为(32.63±11.16)mmHg(1kPa=7.5mmHg),较对照组(15.56±1.93)mmHg明显升高(t=23.96,P<0.0001)。NVG组患者房水中Sema3A浓度为(2.13±1.94)n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0.66±0.58)ng?mL-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985,P<0.0001)。但NVG组房水中Sema3A与眼压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164,P=0.1185)。根据引起NVG的原发病进行分组比较,糖尿病组Sema3A浓度为(2.14±1.44)ng? mL-1、静脉阻塞组Sema3A浓度为(1.67±0.98)ng?mL-1及青光眼组Sema3A浓度为(1.87±1.80)ng?mL-1,与对照组房水中Sema3A浓度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21)。结论 Sema3A在NVG患者房水中明显升高,推测其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NVG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眼部损伤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术后眼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浓度的变化与瞳孔缩小的关系,同时比较术前应用两种非甾体类药物(nonsteroidaldrugs,NSAIDs)预防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术中瞳孔缩小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根据手术方式及用药分为4组,其中拟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30例(30眼)为A组;拟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B组,术前应用1g·L-1普拉洛芬滴眼液为C组,术前应用1g·L-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为D组。收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分级、术前充分散瞳后以及完成飞秒激光或手工透明角膜切口后瞳孔直径等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样本中PGE2浓度。结果 A、B、C、D四组中PGE2浓度分别为(48.25±10.52)pg·mL-1、(124.14±8.97)pg·mL-1、(18.28±3.49)pg·mL-1、(19.05±3.13)pg·mL-1;B组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术中瞳孔缩小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20.00%(6/30)、3.33%(1/30)、3.33%(1/30);B组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瞳孔缩小与年龄、性别及晶状体核分级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发生瞳孔缩小者与未发生瞳孔缩小者PGE2浓度分别为(130.74±8.76)pg·mL-1、(120.86±7.27)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缩小程度与PGE2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飞秒激光术后瞳孔缩小可能与房水中PGE2浓度升高有关,术前局部应用NSAIDs能降低眼内PGE2浓度,减少飞秒激光术后瞳孔缩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Zheng L  Zhu Q  Sun Y  Ye M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63-365
目的 分析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662例(1265只眼)近视患者(-2.00~25.00D)按屈光度分为3组:A组726只眼,≤-6.00D;B组287只眼,-6.25~-10.00D);C组252只眼,〉-10.00D;行LASIK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及分析其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服化瘀明目饮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白内障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10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50眼)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治疗,治疗组42例(50眼)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术后化瘀明目饮口服4周。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眼底检查,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总容积。结果 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2.610,均为P<0.01)。治疗组术后BCVA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Z=-2.074、-2.587、-2.264,均为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总容积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t=-2.992,P<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有3眼(6%)出现黄斑水肿,对照组术后1个月有9眼(18%)出现黄斑水肿,两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明目饮可防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有效降低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