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梁切开术中Schlemm管如何定位,提高小梁切开术的成功率。方法由外集合管断端进入Harms小梁切开刀,行小梁切开术,对38例(46只眼)先天性青光眼进行治疗和观察,其中37只眼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结果眼压、杯盘比值,术前与随访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角膜横径、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7只眼(73.0%)眼压≤2.8kPa(1kPa=7.5mmHg),青光眼控制良好。结论在行小梁切开术中,由外集合管径路进入Schlemm管,可较好地确定Schlemm管的位置。该方法简单、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TSCPC治疗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38.9±3.2)mmHg(1kPa=7.5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控制NVG患者眼压,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6例(11眼)。结果:术后7天,11眼眼压均降至正常。术后随访观察平均20个月,10眼眼压控制正常,手术成功率为90.9%。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小量前房出血,一般在术后1-5日内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霞  唐Xin 《临床眼科杂志》2000,8(2):136-137
目的 探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对20例36眼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外路小梁功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不用任何抗青光眼眼液或药物,眼压〈2.8kPa,角膜清晰,角膜直径和杯盘比值不进展,术后随访3 ̄18个月,平均9个月,手术成功率为94.7%。结论 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产单纯外路小梁切开术及房角切开术效果好,开辟内、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7例(14眼)。结果:术后7d,14眼眼压降至正常。术后随访平均18mo,13眼眼压控制正常,手术成功率92%,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少量前房出血,一般存术后1~4d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初诊年龄≤3岁先天性青光眼患者62例(97只眼),按角膜横径以及眼底杯盘比对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随访观察手术成功率、眼压、角膜横径以及眼底杯盘比。结果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72只眼(占术眼74.2%);单纯小梁切开术12只眼(占12.4%);小梁切除术13只眼(占13.4%)。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后1、3、6、12及24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83%、90.28%、86.67%、84.31%、82.35%。手术成功者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1),杯盘比较术前减小(P <0.01),角膜横径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 =0.259),手术失败者角膜横径与杯盘比继续增大。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常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角膜横径可做为判断≤3岁先天性青光眼病情控制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切除、小梁切开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3眼)先天性青光眼行眼球筋膜囊切除、小梁切开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结果术后1周眼压(13.50±4.50)mmHg,较术前的(33.50±5.50)mmHg为低(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眼压控制理想。前房出血是常见并发症共35眼(42.17%),均于术后1-3d吸收。结论眼球筋膜囊切除、小梁切开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杜蜀华  刘金华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187-189,I011
目的 了解同种异体小梁移植术后眼压下降机制。方法 用氩激光重复照射7只猴眼功能小梁部分,建立开角型青光眼模型,行小梁移植术。分别于术后2、3、5个月在前房等压灌注下,以自体红细胞或亲合素-胶体金做房水示踪剂,取植片和激光区小梁行透射、扫描电镜观察及超微组化研究。结果 术后5/6只眼眼压降至正常;4只眼植片区在房角镜下见Schlemm管回血;电镜下植片小梁柱、网眼、细胞内吞饮泡、Schlemm管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兔眼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和植管引流手术三种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72只96眼,分别接受全层巩膜咬切术(30只,30眼)、小梁切除术(18只,18眼)和植管引流手术(24只,48眼),观察三种滤过手术术中虹膜周边切除后是否出血,术中是否玻璃体脱出,术后第1天眼压、滤过泡、前房炎症反应和前房积血情况。结果 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中虹膜周边切除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280,P<0.05)。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中玻璃体脱出率分别为100.0%、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12,P<0.05)。三种手术模型术前和术后第1天眼压分别为(13.48±1.73)mmHg(1kPa=7.5mmHg)和(10.58±3.12)mmHg(全层巩膜咬切术),(10.03±1.03)mmHg和(8.71±4.65)mmHg(小梁切除术),(11.94±1.19)mmHg和(6.96±3.25)mmHg(植管手术);各滤过模型术后第1天降眼压幅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40,P<0.05)。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和植管引流手术后第1天滤过泡直径在3mm以上分别为28眼、18眼、4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0,P=0.012);前房炎症反应在1级以上分别为30眼、18眼、2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4,P=0.000);前房积血分别为11眼、3眼、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0,P=0.000)。结论 植管手术模型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滤过泡形成好,眼压控制低,前房炎症反应轻,前房出血发生率低,是三种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最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4例(4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4例难治性青光眼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7只眼),无晶状体眼4例(4只眼),人工晶状体眼1例(1只眼),外伤性青光眼2例(2只眼),发育性青光眼9例(12只眼),色素播散性青光眼2例(2只眼)。术前平均眼压(42.15±2.32)mmHg,术后眼压控制30只眼,眼压部分控制7只眼,眼压失控9只眼,术后平均眼压(18.34±3.55)mmHg,眼压有效控制率为80.43%。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67.39%,手术并发症较少。结论新型国产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