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及分析中国葡萄膜炎患的临床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诊室接诊的1200例(男性690例,女性510例)葡萄膜炎患,根据解剖特点进行了临床分型,从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进行了病因分型,结果:在1200型中,601例(50.1%)属前葡萄膜炎,454例(37.8%)属全葡萄膜炎,134例(11.2%)属中间葡萄膜炎,11例(0.9%)属后葡萄膜炎。病因查明有616例(51.4%),包括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症(252例,21.0%),风湿性关节炎(156例,13.0%),白塞氏病(78例,6.5%),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0例,3.3%),富克斯异色性睫状体炎(25例,2.1%)及其它,结论:前葡萄膜炎,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症前葡萄膜炎,风湿性关节炎前葡萄膜炎及白塞氏病前葡萄膜炎分别是中国最常见的解剖或病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650例前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的病因、类型、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06年12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我院葡萄膜炎专科的650例前葡萄膜炎患者(85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合并全身性疾病、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对前葡萄膜炎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650例前葡萄膜炎患者(856眼)中单眼发病444例,双眼发病206例,男394例,女256例,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发病年龄(39.0±15.0)岁,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患者占总病例的71.4%。急性期689眼,慢性期167眼。按病因主要分为特发性前葡萄膜炎(243例,37.4%),不伴发全身关节病变的HLA—B2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123例,18.9%),强直性脊柱炎(105例,16.2%),Fuchs综合征(74例,11.4%)和病毒感染(44例,6.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39.5%,主要为并发性白内障(41.1%)和继发性青光眼(35.1%)。治疗后视力≥0.5者占75.4%,0.05~者占20.3%,〈0.05者占4-3%。结论前葡萄膜炎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多样。易复发,如治疗不当将产生严重并发症。因此应对前葡萄膜炎患者进行详细、系统的检查,积极查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病因和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眼科治疗门诊及病房收集的各类葡萄膜炎病例166例(236只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66例葡萄膜炎患者中,前葡萄膜炎90例,占54.22%;中间葡萄膜炎15例,占9.04%;后葡萄膜炎10例,占6.02%;全葡萄膜炎51例,占30.72%。能够确定病因99例,占59.64%,其余为特发性患者67例,占40.36%。出现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有105例(63.25%)。采用糖皮质激素、散瞳、非甾体类消炎药及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其并发症和合并症,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由于葡萄膜炎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易致盲,易出现并发症,目前治疗仍较困难,视力康复不容乐观,若诊治及时葡萄膜炎所致的盲和低视力大多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4.
HLA-B27抗原与前葡萄膜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HLA-B27抗原与前葡萄膜炎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20例伴有关节强直性脊椎炎(AS)的急性前葡萄膜炎(AAU)、67例AAU、70例慢性前葡萄膜炎和708个健康人进行HLA-B27分型。结果AS伴有AAU和单纯的AAU患者HLA-B27阳性率分别为70%和49.25%,显著高于对照组(2.97%,P〈0.001),慢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中HLA-  相似文献   

5.
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病因及其发病年龄和性别构成。 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于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是按照解剖位置分类并结合病因分类方法,对葡萄膜炎的病因、类型进行探讨,并就发病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各种类型葡萄膜炎患者共计1 214例,男698人,女516人,平均发病年龄34-43岁。其中前葡萄膜炎546例,占所有患者的44.98%;全葡萄膜炎530例,占43.66%;中间葡萄膜炎78例,占6.43%;后葡萄膜炎60例,占4.94%。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患者共703例,占57.91%,其余为特发性患者511例。前葡萄膜炎中特发性患者最多,共316例占57.88%,其次为Fuchs综合征85例和关节强直性脊椎炎45例;全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为BehÇet病218例(41.13%)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96例(36.98%);中间和后葡萄膜炎均为特发性。 结论 葡萄膜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整体上稍多于女性;常见类型为特发性前葡萄膜炎、BehÇe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解剖位置结合病因进行分类是较为合理的葡萄膜炎分类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53-255)  相似文献   

6.
内因性葡萄膜炎3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因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6a间连续收集各类急性或复发性葡萄膜炎病人354例,行详尽的临床检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在354例葡萄膜炎病人中,前葡萄膜炎165例(46.6%),后葡萄膜炎118例(33.3%),全葡萄膜炎57例(16.1%),周边部葡萄膜炎14例(4.0%)。致盲率为5.9%,致盲原因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等,与全身病有关联者167例(47.2%),主要为骨关节后,才厅对葡萄膜炎进行病因学确诊和给予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及分析中国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病因分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诊室接诊的1200例(男性690例,女性510例)葡萄膜炎患者 根据解剖特点进行了临床分型 从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进行了病因分型 结果在1200例中,601例(50.1%)属前葡萄膜炎,454例(37.8%)属全葡萄膜炎,134例(11.2%)属中间葡萄膜炎,11例(0.9%)属后葡萄膜炎 病因查明者有616例(51.4%),包括伏格特— 小柳—原田综合瘙(252例,21.0%)。风湿性关节炎(156例,13.0%),白塞氏病(78例,6.5%),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0例,3.3%),富克斯异色性睫状体炎(25例,2.1%)及其它,结论 前葡萄膜炎,伏格物—小柳—原田综合症前葡萄膜炎,风湿性关节炎前葡萄膜炎及白塞氏病前葡萄膜炎分别是中国最见的解剖或病因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最佳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48例(52眼)4~12岁的小儿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外伤性白内障36例(36眼),先天性白内障12例(16眼),随访时间6~24月。结果 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囊增生明显较成为严重,术后视力0.1~0.5者28眼占53.8%,〉0.5者16眼占30.7%。结论 小儿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是脱残、脱盲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3例(33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和术后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葡萄膜炎复发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33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3眼(9.09%),>0.1~<0.5者11眼(33.33%),0.5~<1.0者14眼(42.42%),≥1.0者5眼(15.15%)。术后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2眼(6.06%),虹膜轻微后粘连6眼(18.18%),白细胞数量轻度降低1例(3.03%)。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内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和术后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效果较好,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眼球钝挫伤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对26例与眼球钝挫伤有关的葡萄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6例葡萄膜炎发病近期均有外伤史。患者多为男性(24例占92.3%)年轻者(平均年龄24.5岁),大部分为单眼(23例占88.4%)提示眼球钝挫伤在葡萄膜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总结了眼球钝挫伤引起的葡萄膜炎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敏  赵昕 《眼科新进展》2000,20(3):214-215
目的 评价Fuchs综合征工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1例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联合人工晶体状体(IOL)植入术。结果 11例患者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不同程度葡萄膜炎易被控制,无眼压增高,术后平均随访18mo,矫正视力0.4~1.2,0.5以上占81.8%。结论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单眼首次发作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16例(16眼),同时选取与之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无眼病及全身性疾病的正常人16例(16眼)作为对照组。利用海德堡HRA-Spectralis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nhanceddepthimaging-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EDI-OCT)测量急性前葡萄膜炎发作眼和对侧眼,以及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急性前葡萄膜炎发作眼、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18.93±101.25)μm、(265.87±65.17)μm及(244.73±58.72)μm。发作眼和对侧眼之间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作眼和对照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侧眼和对照眼之间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结论 EDI-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进一步加深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认识提供了有利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弓形体感染与葡萄膜炎的发病关系及其治疗,采用弓形体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对83例葡萄膜炎及7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葡萄膜炎患者阳性率为37.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P<0.005)。有饲养猫狗等动物史的葡萄膜炎患者阳性率为51.61%。结论:葡萄膜炎与弓形体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后葡萄膜炎。经盐酸环丙沙星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效果和问题对1992年以来我院所施行的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为穿孔性眼外伤)术后随访1~41月裸眼视力0.1~0.8,0.5以上占30.5%。对手术并发症和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后囊浑浊进行分析。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情况较老年性白内障更为复杂多变。因此术前检查、病例筛选、手术时机等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致病原因。
  方法:选取2012-06/2015-06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葡萄膜炎患者6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葡萄膜炎专科医生,按照统一诊疗规范进行检查。依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定制的标准,将其分为:前葡萄膜炎、中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葡萄膜炎类型及患病原因。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类型分析,所选葡萄膜炎患者主要特发性26眼(21.7%)、VKH 综合征18眼(15.0%)、HLA-B27相关性14眼(11.7%)、病毒性12眼(10.0%)、Fuchs 综合征8眼(6.7%)、Behcet 病8眼(6.7%)、糖尿病6眼(5.0%)、梅毒6眼(5.0%)、青光眼睫状体综合症6眼(5.0%)、幼年型慢性关节炎4眼(3.3%)、交感性眼炎4眼(3.3%)、外伤性2眼(1.7%)、类肉瘤2眼(1.7%)、眼内炎2眼(1.7%)、其他2眼(1.7%);通过对不同葡萄膜炎的病因观察,前葡萄膜炎病因主要有特发性病例,其次是HLA-B27相关性、病毒性;全葡萄膜炎的治病原因中以VKH综合征、特发性病例和Behcet病为主;后葡萄膜炎主要是特发性病例,其次是病毒性感染;中间葡萄膜炎以特发性病例为主。
  结论:通过对临床患者观察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特发性、VKH 综合征、病毒性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病是其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6例(3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囊外摘出的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平均随访18月(16~30月)。结果 78.9%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5以上,术后并发症包括晶状体后囊浑浊与虹膜后粘连。结论 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但应有选择地进行,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30例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北地区130例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20~50岁的患者占82.3%.按解剖位置进行分类,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的类型,占86.15%;中间、全和后葡萄膜炎所占比例较少,分别占6.92%、3.85%和3.08%。葡萄膜炎最常见的病因和伴随的疾病是风湿性关节炎。根据我们分析的结果讨论了有关问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56-158)  相似文献   

18.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Yang P  Wang H  Zhou H  Zhong H  Li F  Huang X  Zhong H  Fu T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196-199
目的 分析观察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确诊为VKH综合征,并经系统治疗及随访≥1年的82例(164只眼)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8例(56只眼)为初发性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54例(108只眼)为复发性患者(外院间断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用苯丁酸氮芥治疗≥1年;所有患者均联合中药治疗;将外院间断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54例患者与本院系统性治疗的28例初发性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初发性葡萄膜炎患者经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视力均显著提高;96.4%患者的葡萄膜炎完全控制。54例复发性患者经苯丁酸氮芥治疗≥1年后,视力有不同增加者95只眼(88.0%);葡萄膜炎完全控制者51例(94.4%);54例外院间断性大剂量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者,葡萄膜炎均有复发或炎症持续存在,且其视力明显低于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苯丁酸氮芥治疗后的视力。结论 初发性VKH综合征患者应给予足量及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复发患者,苯丁酸氮芥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中药在促进葡萄膜炎的恢复和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8例前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198例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合并全身疾病及实验室检查等,对患者病因进行了分析。风湿性疾病57例,占28.79%;其次是Fuchs综合征15例,占7.58;第三位是单疱病毒感染10例,占5.05%.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进行了讨论,指出早期诊断、及时适当的治疗是防盲的关键。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59-161)  相似文献   

20.
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抗EB病毒抗体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葡萄膜炎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我们用免疫酶标法对42例活动期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作抗EB病毒壳抗原(VCA)抗体的检测,并以3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抗EB病毒VCA-IgG抗体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血清中VCA-IgM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P<0.01)。表明葡萄膜炎患者和对照组以往均感染过EB病毒,而葡萄膜炎患者新近又重复感染EB病毒或潜伏感染状态被激活。提示葡萄膜炎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