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的眼球病理改变来进一步研究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的降眼压机制,指导临床。方法我院于2003年1月开始应用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和晚期青光眼,至2004年12月共治疗115例,因初期治疗能量和击射点数不足,致4位患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患者惧怕二次手术而要求行眼球摘除术,1位患者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继发角膜感染而行眼球摘除术,获得病理资料。5例患者术前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绝对期,眼球摘除距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时间分别为20d、1m、2m、4m和1y。结果病理所见:眼球大体未见明显改变,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前房内有渗出或出血,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内出血,睫状体表层巩膜有充血。睫状体部位主要表现为:(1)无色素细胞的空泡变、萎缩或轻度增生;(2)色素上皮细胞破碎、分解、脱颗粒,部分色素上皮细胞萎缩;(3)睫状突基质纤维变性。在二极管激光术后早期眼球病理所见主要为睫状体色素上皮细胞色素颗粒分解游离、细胞有破碎,睫状突基质内血管变细。在术后晚期眼球病理所见主要为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萎缩,有较广泛的空泡样变性,睫状突变短、萎缩。结论二极管激光的降眼压机理是以破坏睫状上皮,睫状体萎缩,减少房水产生为主,血管损伤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未将睫状突放在激光治疗范围内。因此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和晚期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术后发生交感性眼炎未见报告,作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已被分为睫状体破坏性(减少流入)或滤过性(增加流出)两大类。睫状体破坏性手术传统上用于视力预后差的青光眼以及难治性青光眼如外伤后、无晶状体眼、先天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自从1992年Uram首次使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以来,短期和长期的转归已经表明ECP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PubMed查询、复习有关ECP的英文文献,并与新加坡一所眼科三级医院的有限结果进行比较。文献报告显示出ECP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ECP在治疗小儿及成人严重的、各种病因所致的青光眼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在新加坡某眼科三级医院未发表的短期结果中也有报告,与那些已经发表的结果是一致的。已发表的报告和当前的经验证明,可直视目标组织的ECP,通过内窥镜直视将合适的红外波长激光能量应用于目标组织睫状上皮细胞,避免了"盲目"状态下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引进这项技术存在着显著的经费困难。ECP在控制眼压和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依赖性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一技术仍有待于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晓敏  孙慧敏 《眼科研究》2004,22(1):101-104
近10年来,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类型的青光眼。与传统的睫状体破坏性手术相比,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具有可控性好、疗效高、并发症少的特点,有更广泛的适应证。就近年来的技术设备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睫状体破坏术已有近百年历史,激光睫状体破坏术的发展也有30余年,特别是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常用方法之一;随着新的激光治疗机的不断问世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睫状体光凝术有可能成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窥镜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年使用的内窥镜系统更适合现代显微手术的要求,同时配备的激光装置,使内窥镜集照明、摄像及激光于一体,在内眼手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在青光眼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通过破坏睫状体来减少房水的分泌,以达到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的目的。睫状体的破坏可以由多种途径来实现,如睫状体透热术、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光凝术等。其中,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已经成为目前破坏睫状体、减少房水分泌的最主要的方法。1972年,Beckman和Suger首先报道了应用红宝石激光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窥镜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年使用的内窥镜系统更适合现代显微手术的要求,同时配备的激光装置,使内窥镜集照明、摄像及激光于一体,在内眼手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就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在青光眼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纯睫状体光凝术与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24例24眼,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光凝组12例12眼和联合小梁切除术组12例12眼。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光凝组术后2m、3m、6m及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眼压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期眼压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1d,7d、术后1m、6m及末次随访眼压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眼压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于单纯光凝组。视功能损害、术后并发症,眼球萎缩率、再手术率、疼痛率及加用降眼压药物眼数等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于单纯光凝组。结论 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肯定,优于单纯睫状体光凝术,安全有效,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观察脉络膜眼内光凝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8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在施行玻璃手术中,于巨大裂孔区的赤道至周边部脉络膜上联合眼内半导体激光光凝,及视网膜裂孔边缘松解性切开或楔形切除。  相似文献   

11.
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抗VEGF+全视网膜光凝手术(PRP)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8/2022-09就诊于我院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根据治疗方案分为UCP+抗VEGF+PRP组16例16眼、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CP)+抗VEGF+PRP组20例20眼、单纯UCP组9例9眼。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1 wk,1、3 mo眼压、疼痛评分、术后用药、有效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前眼压、疼痛评分、术前用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 d,1 wk,1、3 mo眼压、疼痛评分较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1)。术后1 mo单纯UCP组眼压(31.78±10.23 mmHg)高于UCP+抗VEGF+PRP组(19.44±8.23 mmHg)及TCP+抗VEGF+PRP组(20.80±10.27 mmHg)(均P<0.017)。术后1 d,1 wk TCP+抗VEGF+PRP组疼痛评分高于UCP+抗VEGF+PRP组及单纯UCP组(均P<0.017)。术后3 mo UCP+抗VEGF+PRP组、TCP+抗VEGF+PRP组、单纯UCP组(有效率分别为81%(13/16)、75%(15/20)、67%(6/9)(P=0.675); 成功率分别为69%(11/16)、50%(10/20)、0(0/9)(P=0.003)。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UCP+抗VEGF+PRP与TCP+抗VEGF+PRP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效果相当。UCP+抗VEGF+PRP术后患者疼痛更轻,且无严重并发症。单纯UCP手术可在术后早期有效控制眼压,减轻患者疼痛,但长期控制仍需联合抗VEGF+PRP。  相似文献   


13.
应用Nd:YAG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对15例19眼难以控制的晚期青光眼进行治疗,随访观察平均6个月,使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经病理检查证实:激光精确的能量和准确地击中睫状体房水分泌结构是降压效果的关键。此新式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使用和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青光眼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8例 (69眼 )接受治疗 ,术后随访 6~ 17月。分析末次治疗后第 6月的眼压、视力和眼部症状。结果 无光感组 (3 6眼 ) :光凝术前眼压 (61.16± 12 .44 )mmHg(1mmHg =0 .13 3kPa) ,末次光凝术后第 6月后 3 3眼眼压 (2 9.67± 6.79)mmHg。 3眼眼球萎缩 ,12眼需 2次或多次治疗。光感及光感以上组 (3 3眼 ) :光凝术前眼压 (5 1.72± 13 .85 )mmHg ,末次光凝术后第 6月眼压 (2 1.42± 8.2 2 )mmHg。其中 11眼需要 2次或 3次光凝术 ,4眼 3次光凝术后眼压仍高于 2 1mmHg。结论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方法 ,但常需要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的睫状体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了解ECP的降眼压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青紫蓝兔30只,选择1只眼行ECP,对侧眼行TSCP,另取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后的第1、3、5、7、14、28、42、56灭行裂隙灯及眼压测量。术后第7、14、28、42、56天分别随机抽取6只实验兔处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下观察2组光凝术后睫状体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TSCP组相比,ECP组术后眼部炎症反应轻微但品状体混浊。ECP组术后各时间点降低眼压的幅度大于TSCP组(P〈0.01)。ECP组术后早期睫状突水肿、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破坏明显,42d后光镜下可见睫状体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及睫状突萎缩;TSCP组睫状突水肿、出血、结构破坏,而睫状体上皮细胞层破坏不充分,42d后可见睫状体萎缩、色素上皮和无色素上皮细胞不规则增生、巩膜变薄及睫状体基质瘢痕化。结论与TSCP相比,ECP对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的破坏更彻底,时邻近部位组织损伤轻微,但可引起品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行TCP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73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术中光凝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前眼压(35.0±8.8)mmH...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中长期随诊结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孙心铨  王燕琪  李爱红 《眼科》2003,12(3):134-137
目的: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中、长期随诊的激光量和疗效的临床结果。方法:63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PRP术后随诊12—132个月(平均43.2个月)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63例PDR患者PRP术的平均视网膜光凝斑总数975个。视力改变:提高者占24.2%,不变者占35%,下降者占40.8%。主要晚期并发症是程度不等的玻璃体视网膜纤维膜形成及少数病例(4例5只眼)发生1—3次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血。结论:PDR眼病例PRP术后中、长随诊的激光量——平均总视网膜光斑数1000个左右;60%的病例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40%的病例视力下降,病情控制。强调了适宜的视网膜光凝范围、适宜的激光波长和适宜的视网膜有效光斑是PRP术成功的关键。还讨论了DR激光治疗后视力下降的因素和主要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 95 例(101 只眼),按其激光能量到达睫状体的方式分别为内窥镜下组(ECP 组)和经巩膜组(TSCP 组)。观察研究两组术中所用的激光能量,手术后眼压、视力的改变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等,对比研究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ECP 组所用激光能量为0.35~1.0W,曝光时间为0.5~1.0s,明显低于TSCP 组的1.6~2.7W,1.0~2.0s。ECP组的光凝范围为:(185.88 ±58.01)°,TSCP 组为(180 ±90)°,两组的光凝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最后复诊时眼压下降幅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6.021,P<0.001),ECP 组的眼压下降幅度大于 TSCP 组。ECP 术后6 个月有39 只眼的眼压控制在 21mmHg 以下,成功率为76.5%。TSCP术后6个月有31只眼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成功率为62.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66.67%、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术后ECP 组的视力恢复比TSCP 组好(P=0.003)。ECP组的主要并发症为纤维素样前房渗出、反应性高眼压、前房积血和渗出性脉络膜脱离,后期未见人工晶体偏位或脱位、眼压过低、持续性低眼压、视网膜脱离、眼内炎或交感性眼炎。TSCP 组的并发症主要有球结膜充血和水肿、明显的眼前段炎症、术后早期反应性高眼压和前房积血。术后中远期的并发症有巩膜葡萄肿和持续性低眼压。结论与TSCP比较,ECP 能更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手术操作简单,无明显术后严重并发症。ECP 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后组织的形态和病理变化,提出激光能量和手术路径的选择原则。方法:采用角巩缘切口和睫状体平部切口对用于角膜移植的10只供体眼(猝死后24 h内使用)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比较两种操作的优缺点,不同激光能量水平下睫状突的反应,并对光凝区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内窥镜下睫状突清晰可见,激光能量小于0.3W时,组织没有反应,大于0.6W则组织爆裂,能量0.4-0.6W时,睫状突变白挛缩。两种手术入口均可顺利到达睫状体区并进行手术。术后睫状体的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有色素的睫状上皮细胞和睫状体基质的蛋白质变性,细胞结构破坏,组织排列紊乱、挛缩,而非色素上皮细胞则保持结构完好。结论:内窥镜下能直观、准确地完成睫状体激光光凝手术,术后睫状体基质和睫状突色素上皮的破坏是内窥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降低眼压的主要原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抗VEGF治疗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视网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NVG患者49例49眼,分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睫状体光凝术组(A组)25例25眼和ECP组(B组)24例24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术后2 d、7 d及1个月两组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0.00),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0.59)。末次随访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较其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反应性渗出、前房积血,B组患者术中并发症为前房出血,早期并发症有短期内高眼压、角膜水肿、前房反应性渗出、前房积血。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睫状体光凝术与ECP均能降低NVG患者眼压。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