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21例(30只眼)近视患者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分析,发现LASI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形状发生一定的改变:SRI和SA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检查时,激光切削区偏心0.56±0.35mm;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4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6.7%)、哑铃形(10.0%)、半环形(6.7%)、中央小岛形(36.7%),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LASIK术后角膜表面球面形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低度近视400 例(710 眼) ,其中PRK 组343 眼,平均屈光度-4 .18±1.24D。LASIK 组367 眼,平均屈光度- 4.75±1.10D。两组均于手术后1、3、6、12 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等并发症情况。结果:PRK组欠矫> -1.00D者9.03% ,LASIK组为4 .80 % (P< 0.01) 。角膜上皮下或层间混浊(Haze)发生率:PRK组0 级86 .59% ,1 级11.37% ,2 级2 .04% ,3 级以上无。LASIK组0 级95.10% ,1 级2.45% ,2 级以上无。结论:LASIK术式较之PRK术式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用药少,痛苦少,并发症少,欠矫率低等优点,中低度近视治疗应首选LASIK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马群  沈政伟 《眼科研究》1998,16(4):284-28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变化。方法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检查124只近视眼PRK术前、术后1、6月和1年统计值的变化。结果PRK术后眼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见梯度明显的蓝色低屈光带。SRI和SAI术后1月时比术前和术后6月、1年时高,IAI术前后无变化。近视眼治疗等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与SRI、SAI和IAI的相关系数为0.766、0.461和-0.105。结论PRK术后角膜屈光力稳定性较好,对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早期有影响,逐渐恢复正常。PRK角膜切削区带越多,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LASIK术后角膜三维形态的改变及与临床屈光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评估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三维形态的改变以及探讨角膜屈光力改变和屈光度矫正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眼47例91眼,应用Orbscan系统进行术前、术后3月的角膜形态观察,分析角膜屈光力改变与眼球总体屈光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高度近视眼前表面3 mm区平均曲率为48.49 D±1.25 D,后表面3 mm区为-6.5 D±0.23 D。术后3月平均矫正屈光度为6.62 D±2.21 D,前表面3 mm区平均曲率为43.02 D±1.25 D,后表面3 mm区为-6.9 D±0.24 D,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 mm区与3 mm区的角膜屈光力差值明显比术前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角膜总屈光力改变平均值为5.87 D±1.21 D,与术后眼总体屈光力改变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7 1,P<0.01)。结论Orbscan能全面评估角膜屈光手术后三维形态的改变,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的切削中心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yesys角膜形态分析系统对随访6个月以上的98例(158只眼)PRK前、后10天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确定激光切削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的方向、距离;比较单区和多区域激光切削的偏中心差异。结果切削区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0~0.5mm者100只眼(63.3%),0.5~1.0mm者55只眼(34.8%),>1.0mm者3只眼(1.9%),平均0.45mm。多区域切削38只眼及单区域切削120只眼,其偏心量分别为0.55mm和0.44mm。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5)。偏中心切削致术后最好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4只眼,其偏心量>0.5mm。结论严重的偏心切削将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术中眼球跟踪系统(passiveeye-tracking,PET)的应用有利于切削中心的确定,减少偏心量。  相似文献   

6.
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远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对高度远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日本大耳兔12 只,根据左右眼将其分为两组。应用吸引环和微型角膜刀在兔角膜上做一带蒂角膜瓣,用Keratom Ⅱ准分子激光仪对左眼角膜基质床行预期矫正度数为+5.00D、右眼+8.00D的激光切削,分别于术前、术后3 天、2 周、1 月、2 月、3 月对术眼进行了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检查和记录,同期随机处死一只兔子,取角膜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裂隙灯检查所有术眼无严重并发症,+ 5.00D组和+8.00D组术后3 个月时的平均角膜中央屈折力变化分别是+4 .52±1.03D和+8.64±0.84D,散光较术前增加0.36D 和0 .84D。两组都在术后2 周~1 个月时出现回退( P< 0.01) 。术后1 月~3 月的平均角膜屈折力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与预期的光学区直径5.5mm 相比,两组实际得到的平均光学区直径只有3.91mm 和3 .93mm 。实验表明双区域切削方式同样可以应用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病理学观察表明病理损伤后的愈合过程与LASIK 治疗近视相近。结论:LASIK治疗中、高度远视有明显疗效且具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散光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15例(30眼)近视散光患者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AR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分析,发现PAR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的改变:SRI无显著性改变而SAI有显著性改变;SimK及SimK的差值均有显著性改变。术后3个月检查时,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6.7%)、哑铃形(26.7%)、半环形(10.0%)、中央小岛形(16.7%),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PARK术后角膜表面球面性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i Y  Lian J  Deng W  Zhou D  Wang K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56-5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切削区的形态、偏心情况和屈光的稳定性。方法对312例(366只眼)PRK手术患者进行术后1、3和6个月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切削区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距离为0.266mm,双眼平均偏离瞳孔中心的方向均为鼻上侧。切削区形态平滑型占49.5%,半环型、钥匙洞型、肾型和哑铃型占42.9%,中心岛型占6.0%。中心岛型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影响较大。术后1~3个月角膜屈折力变化较大,高度近视比低度近视回退明显。结论提示PRK术中瞄准中心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术后的效果,同时也应长期随访角膜地形图,进一步观察术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LASIK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统计、分析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评价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规则性、准确性、稳定性及角膜形态的变化对视力的影响。方法:LASIK术后地形图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72只眼),分析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地形图变化。结果:要后SRI、SAI较术前增大,术后1周后趋于稳定:Simk的差值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Simk的等效值术后第1天平均发迹-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低度近视400例(710眼),其中PRK组343眼,平均屈光度-4.18±1.24D。LASIK组367眼,平均屈光度-4.75±1.10D。两组均于手术后1、3、6、12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等并发症情况。结果:PRK组欠矫〉-1.00D者9.03%,  相似文献   

11.
角膜地形图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虹  陈跃国 《眼科研究》1999,17(3):195-198
目的 介绍用Holladay角膜地形图诊断软件(HDS)在角膜屈光性手术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方法 对1996年3月至1997年10月来我院准分子激光中心欲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的1200例术前病人2400只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用HDS软件进行判别,以筛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结果 共筛选出2仍2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占0.078%),  相似文献   

12.
17例近视患在准分子激光切割术后第一年中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的分析。角膜中央视区进行了自然过渡到周边角膜的切削。在一些眼出现切割偏中心(3眼小于0.5mm,10眼为0.5~1.0mm,3眼为1~1.5mm,1眼为2.1mm),说明瞄准光束是非常重要的。有待改进使切削中心位于瞳孔中心。17眼中的12眼在PRK术后3~7个月内角膜地形图非常稳定,其余的5眼在6~12个月的随访时,发现中央屈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临床散光的关系,对MLK和LASIK术后48例86只眼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角膜地形图测量分析,并与同期的视力和验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后柱镜屈光度及SRI、SAI及SimK较术前明显升高,32.6%的病人有切削区偏中心,但全中病人的裸眼视力及术后矫正视力均好于术前。裸眼视力好于或术前者占76.34%。提示以上现象的发生对手术效果无影响,其原因可能与后巩膜葡萄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PRK与LASIK)前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选择87 眼近视眼患者分两组进行PRK和LASIK术,分别观察患眼术前和术后3 天、10 天、1 月、3 月及6 月(LASIK组未查) 的主观感觉、上皮缺损情况、泪膜形态、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 和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BUT) ,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PRK 组有18 眼感觉较术前干燥,LASIK 组无一例出现症状,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②术后3 天、10 天PRK组术后上皮缺损者明显多于LASIK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③两组各眼术前、术后的泪膜形态均无改变。④PRK组BUT术后3 天、10 天、1 月较术前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LASIK 组术前、术后各期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PRK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LASIK由于保留了角膜上皮的完整性而不影响其稳定性。角膜上皮层结构的改变是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leusis,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术前屈光度为-1.25~-6.00D的近视569只眼,其中137只眼接受LASIK手术,432只眼接受PRK手术,随访6-16个月(平均8.9±2.6个月)。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结果LASIK组术后屈光状态较PRK稳定,回退幅度较PRK小,术后6个月时,LASIK组和PRK组分别有94%和87%屈光度在±1.00D内(p<0.05),分别有84%和71%屈光度在±0.50D以内(p<0.01)。LASIK组术后视力恢复较PRK快,术后1周的平均裸眼视力超过1.0,术后6个月时,LASIK和PRK组中裸眼视力0.5或以上者分别占100%和94%(p<0.01),裸眼视力1.0以上者分别占86%和72%(p<0.01)。结论LASIK不仅适合治疗高度近视,也适合治疗中、低度近视。对于中、低度近视,LASIK的疗效优于PRK。  相似文献   

16.
角膜上皮下雾浊对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群 《眼科研究》1998,16(3):204-205
目的探讨角膜上皮下雾浊(Haze)对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用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对不同程度Haze眼进行检查,取得角膜规则指数(SRI)、不对称指数(SAI)和不规则散光指数(IAI)统计值。用角膜Haze0~4级的数值作Y轴,分别与SRI、SAI和IAI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显示高于1级的Haze眼全角膜形态极不规则,0.5级Haze以下角膜表面形态较为规整,各切削区带清晰可见。回归分析显示Haze越重,对角膜前表面形态、规则性和对称性影响越大。结论超过1级Haze眼对角膜前表面形态影响大,低于0.5级Haze眼对角膜形态基本无影响,严重Haze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可能是导致PR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38只轻中度近视眼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后早期(3周至3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发现RK术后角膜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改变(SRI无显著改变而SAI有显著改变);RK术后角膜中央变扁区的基本形态为圆形、哑铃状与带状;RK术后角膜普遍变扁,而手术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距光学中心1.33±0.10mm附近。R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有助于改进手术设计,正确评估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效果预测的精确度和减少手术失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临床散光的关系,对MLK和LASIK术后48例86只眼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角膜地形图测量分析,并与同期的视力和验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后柱镜屈光度及SRⅠ、SAⅠ及SimK较术前明显升高,32.6%的病人有切削区偏中心,但全部病人的裸眼视力及术后矫正视力均好于术前。裸眼视力好于或等于术前者占76.34%。提示以上现象的发生对手术效果无影响,其原因可能与后巩膜葡萄肿导致的视轴偏位使激光切削区偏离角膜光学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继发圆锥角膜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信  胡隆基 《眼科研究》1999,17(6):466-468
目的 对4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继发圆锥角膜进行病因分析。方法 为4眼重度近视患者行常规LASIK治疗,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确诊圆锥角膜,对手术前皇检查的各项数值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眼LASIK术后患者激光切削后剩余角膜基质厚度均大于200um,眼压正常,术后7个月~1年半发生圆锥角膜,其中1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虽然LASIK术后保留角膜常规厚度,眼压正常,  相似文献   

20.
李力  朱涛 《临床眼科杂志》2000,8(6):453-45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后角膜地形图变化。方法 对55例(105只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 SRI、SAI较手术前明显升高,simk较术前降低,且角膜地形图呈椭圆或圆形(39.2%),哑铃形(分对称不对称)(26.5%),半不形(21.4%),不规则形(12.3%),中央小岛形(12.9%)。结论 各种形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且随时间延长SAI、SRI值呈下降趋势,考虑与视力回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