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角膜移植适应症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5年至1989年间共施角膜移植1963眼次,以单疱性角膜炎、角膜白斑、角膜变性、角膜热化学烧伤及化脓性角膜炎为主要,共1549眼次,占全部角膜移植的78.9%。15年来逐渐减少的是角膜白斑和化脓性角膜炎,明显增多的是再移植和角膜变性。随着角膜移植适应症的扩大,白内障手术的普及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开展,今后再移植和大泡性角膜病变将会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3.
胎儿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4月~1996年4月本院以大月份引产胎儿供体角膜施行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7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及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疾病及眼表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及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手术共98例(101眼),观察术后视力、排斥反应、继发青光眼及原发病复发。随访6~24月,平均12.8月。结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79例(82眼)巾,62例(78.48%)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提高,排斥反应11例(12眼),原发病复发3例(3眼),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排斥反应1例(1眼),未见原发病复发及继发青光眼。结论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及眼表疾病有效手术方式,积极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可以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16眼)罹患角膜疾病但内皮细胞功能正常而行深板层角膜移植者,对所有病例随访6月-2年,观察术后视力、角膜移植片的透明性、角膜上皮完整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有7眼最佳矫正视力达0.4或0.4以上,5眼达0.1~0.3,4眼达0.05~0.1。角膜移植片透明者9眼,半透明者7眼。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后弹力层微穿孔6眼,其中3眼术后形成植片轻度水肿,角膜层间少量积液;持续性上皮缺损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复发1眼,移植排斥反应1眼,经积极治疗,并发症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皮功能正常的角膜疾病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比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两种术式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连续收治的圆锥角膜48例48眼进行两种术式治疗,其中DLKP23眼,PKP 25眼,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分析最佳矫正视力、植片透明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DLKP 19眼(82.61%),PKP 24眼(96.00%),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LKP术后并发症为后弹力层皱折5眼,后弹力膜穿孔2眼,移植片排斥反应3眼(13.04%);PKP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3眼,虹膜前粘连5眼及排斥反应6眼(24.00%).结论 DLKP比PKP并发症少,它能减少内皮型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PKP近似,DLKP为治疗圆锥角膜提供了-个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角膜移植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近3a施行的243例穿透或板层角膜移植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角膜移植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结果:目前我院角膜移植适应证以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性角膜溃疡为主,约占50%以上。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结论:角膜移植术目前仍是治疗角膜盲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地降低角膜移植率。  相似文献   

10.
加强我国板层角膜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膜移植是更换混浊角膜,恢复视力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板层角膜移植的光学效果不如穿透性角膜移植,所以其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等新的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方式的出现,使得临床眼科医师需重新审视板层角膜移植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板层角膜移植的发展和存在问题,对新的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方式的设计理念、术式特点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板层角膜移植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重视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角膜移植术是角膜病盲人复明的最主要手段,但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是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医院也不断增加.而如何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植片的长期透明率,是摆在众多从事角膜移植医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保持角膜移植术后植片长期透明的核心问题是重视术后随诊和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本文主要从我国角膜移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措施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目前角膜移植术后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以达到减少角膜移植术后由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的再次致盲问题.  相似文献   

13.
角膜移植是用透明、健康的供体角膜组织替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者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的眼科治疗方法.传统角膜移植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近10a,深板层角膜移植和内皮细胞移植手术逐渐崛起.而目前,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发展为不适合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本文综述了目前角膜移植领域手术技术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4.
15.
余洪华  邓金印 《眼科研究》2005,23(6):666-668
随着角膜移植手术技巧的改进,移植成功率明显提高,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越来越成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角膜排斥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1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如果缺少协同刺激分子的第2信号,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随着研究的深入,协同刺激信号已逐渐成为角膜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领域。B7分子作为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早期青光眼发生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的主要方法 ,但术后早期继发青光眼较为常见 ,治疗难度也较大 ,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手术失败。故认清术后早期继发青光眼的原因 ,正确预防和处理该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6月行 PKP手术的 2 15例 2 2 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2 6例 2 6眼术后 1个月内继发青光眼 ;男 17例 17眼 ,女 9例 9眼 ;年龄 8~ 70岁 ,平均 45 .6岁。术前诊断 :角膜白斑 17例 ,无晶状体眼的大泡性角膜病变 5例 ,角膜…  相似文献   

17.
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华  杨丽霞  郑金树 《眼科》2003,12(1):21-23
目的:评价对严重全角膜病变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CST)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用药无法控制的严重全角膜病变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化脓性角膜溃疡9例,大泡性角膜病变伴全角膜白斑1例,全部病人均行CST。结果:随访1-23个月,平均10.2个月,10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8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半透明;5例术后3-4个月出现角膜新生血管(其中2例植片半透明);2例术后半年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结论:CST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挽救眼球且能恢复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8.
穿透性角膜移植432例流行病学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谢立信  崔彦 《眼科研究》1997,15(4):243-245
目的调查报告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根据PK适应证标准选择432例病人手术治疗,并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结果目前PK术适应证仍以感染性角膜病为主,约占63.4%,其中病毒性角膜病约占40.5%。年龄分布以中年组为主。职业以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为主。结论PK术是治疗角膜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各种疾病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探讨,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角膜移植免疫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近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现阶段在角膜移植免疫反应中倍受关注的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角膜移植是治疗多种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由于板层角膜移植相对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有手术要求高、术后视力差的缺点,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及设备的出现,板层角膜移植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