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牙反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且大多伴有上前牙轻、中度拥挤,严重影响牙齿的美观及口腔的咀嚼与发音功能.笔者1996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双弓丝的方法,治疗11例恒牙期前牙反,同期与单纯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1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才法牙性反10例,功能性反11例,骨性反5例,年龄7~19岁,男10例,平均11~13岁,女16例,平均9~13岁。牙性反的矫治:①个别牙反的矫治:替牙期患者利用片段弓技术或辅以垫,效果迅速可靠。双垫短程治器也可采用,但有赖于患者的配合,效果往往不及片段弓技术,并且在处理间隙,拥挤、扭转时更不及片段弓技术简单、快捷。需加深覆时片段更是得心应手。恒牙期患者则应用方丝弓技术,反覆深者辅以垫,解除干扰。②多数前牙反:替牙期患者利用“2×4”技术,恒牙期患者利用全牙弓固定矫治技术。牙性反的治疗相对而言简单,任何…  相似文献   

3.
1994年 9月至 1999年 9月 ,笔者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与改良颏兜口外牵引矫治器 [1 ] ,矫治前牙反牙合伴拥挤 18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正畸门诊患者 ,男 6例 ,女 12例 ,年龄 10 .5~ 14.5岁 ,平均 12 .5岁。1.2 错牙合表现 :18例均为前牙反牙合伴拥挤恒牙初期病例 ,前牙至少 4颗牙反牙合 ,前牙反牙合下前牙牙冠覆盖上前牙小于1/34例 ,1/3~ 2 /310例 ,大于 2 /3者 4例。上颌最大拥挤度 10 .5 m m,最小拥挤度 6 .5 m m,平均拥挤度 7.8m m。下颌拥挤度在 1度以下 ,下颌可后退至对刃。6 |6 6 |6  为中性关系5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局部固定矫治技术对替牙期个别牙反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 12例替牙期个别恒切牙反的病人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9~ 10岁 ,前牙因牙扭转或牙轴倾斜而有轻度拥挤。在反牙和相邻的切牙上粘贴方丝托槽并结扎片段弓丝。结果  12例反在 3~ 16周内治愈 ,平均治愈时间 6周。结论 片段弓技术能安全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替牙期个别牙反 ,尤其适用于有牙扭转或牙轴倾斜并有轻度拥挤的病例。它体积小、对语言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极小 ,是一种简便而易被儿童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28名替牙期前牙反、反覆在5~8mm的患者。在应用后牙垫解除上下前牙锁结关系的同时配合“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不仅使用定矫治器顺利戴入而且充分发挥矫治器的效能,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前牙的向颅面生长型正常方向转化。1一般材料和方法1.l资料。香牙期反铬服刀”以上,具有2~4个上前牙反份的患者28名,男12名、女16名。年龄9~12岁,平均10.6岁。其中5颌基本正常,下颌前牙散在间隙12例。1.2矫治方法。/fiNttituat。ohM。。。th。。_。。。掉分牙簧或钢丝;②在亘【上设置方丝弓带坏,川12;。L。。_,。_L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外弓及前方牵引装置对混合牙列期或恒牙列早期前牙反并牙列拥挤病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有前牙反并牙列拥挤(拥挤度6~12mm)病例12例,同时或先后使用前方牵引装置和口外弓装置,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使用前方牵引装置3~6个月,反纠正;使用口外弓装置6~12个月,解除牙列拥挤。结论前方牵引合用口外弓装置能有效治疗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前牙反并牙列拥挤病例。  相似文献   

7.
郭祖胜 《当代医学》2010,16(36):75-76
目的运用MEAW技术矫治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探索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临床矫治方法。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23例,男9例,女性14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矫治结束时至前牙反合及开合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唇倾度加大,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前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后牙远中直立平面变平,颌骨变化较小。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以通过牙的三维移动矫治骨性前牙开合及反合,拓宽了正畸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8.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因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以往多采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 ,但对于反覆牙合浅的患者 ,使反牙合存在复发的倾向。笔者近二年来采用“2× 4”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此类错牙合 ,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 12例 ,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8~ 10 5岁 ,平均 9 2岁 ;2~ 4个切牙反牙合 ,磨牙中性偏近中或开始近中牙合 ,反覆盖在2 5mm内 ,可后退至切牙对刃位置 ,反覆牙合较浅 ,上切牙唇面可粘着托槽 ,上前牙区无明显拥挤。1 2 矫治器设计及矫治方法  6 |6  |  常规粘着…  相似文献   

9.
吴彬  黄宁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26(4):364-364,367
目的:介绍一种临床行之有效的矫治上颌中度或重度扭转牙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Nance腭托附双曲舌簧,腭侧加力,对21例上颌中度以上扭转前牙、前磨牙实施矫治。结果:所有扭转牙均得到过矫治。平均治疗时间为10.5周。结论:应用改良Nance腭托协助方丝弓矫治系统能有效矫治中度或重度扭转上颌牙。  相似文献   

10.
多种口外装置治疗早期前牙反殆并牙列拥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外弓及前方牵引装置对混合牙列期或恒牙列早期前牙反[牙合]并牙列拥挤病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有前牙反[牙合]并牙列拥挤(拥挤度6~12mm)病例12例,同时或先后使用前方牵引装置和口外弓装置,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使用前方牵引装置3~6个月,反[牙合]纠正;使用口外弓装置6~12个月,解除牙列拥挤。结论前方牵引舍用口外弓装置能有效治疗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并牙列拥挤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M”状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1 2例替牙期以牙性为主的前牙反患者 ,应用“M”状曲推前牙向前 ,通过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观察其上下颌前牙移动及上下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 :应用“M”状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 2至 3个月后 ,前牙反得到矫正 ,后牙建。上颌切牙向唇侧平均移动 4 .5 3mm ,下颌切牙向舌侧平均移动 1 .5 1mm ,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合适 ,“M”状曲能获得较满意的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临床常见错(牙合)畸形,对颅面正常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需正畸治疗。笔者通过临床应用方丝弓技术结合头帽颏兜矫正器矫治前牙反(牙合)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并对前牙反(牙合)的理想矫正作一初步探讨。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3.9±1.02岁,替牙期3例,恒牙期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大上颌牙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Hyrax矫治器对13例12岁~14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病例进行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每日将螺旋器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连续加力2周~3周后,配合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牙弓所有畸形.结果:螺旋器加力2周~3周后,前牙即可出现间隙,伴有后牙反<牙合>得到解除.治疗前后上颌X线正中咬合片比较显示,楔形增宽腭中缝新骨增生,骨密度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最明显,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较少,扩弓后牙弓长度缩短.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应用Hyrax矫治器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矫治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青春发育前期的病例,且远期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TOMY自锁矫治技术对非拔牙矫治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例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患者,诊断为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毛氏Ⅱ1+Ⅰ1类错(牙合)、高角、面部不对称,应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测量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弓宽度。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达到中性(牙合)关系;矫治后SNA、SNB和ANB无明显变化,上前牙唇倾度增加10°,达到正常值;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牙槽骨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较矫治前有所增加。结论:临床上对于前牙反(牙合)伴牙列中度拥挤非拔牙患者,可考虑采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通过增加牙弓宽度和长度来改善前牙反(牙合)牙列拥挤,以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通过Ⅲ类颌间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 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探讨其矫治机制,以丰富骨性前牙反 的非手术矫治方法。方法:轻中度骨性前牙反 10例中男4例,女6例,12~14岁,用方丝弓矫治器加Ⅲ类颌间牵引矫正,治疗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并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下颌后牙明显远中竖直,上后牙稍微近中倾斜。上后牙与下切牙均升高,牙合平面变平。下颌稍向后向下旋转。∠SNB有所减少。结论: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通过持续、适宜的Ⅲ类颌间牵引,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6.
替牙期反的治疗复杂而多变 ,是前牙反矫治的关键期。替牙期功能性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达到矫治目的 ,肌激动器 型就是常用矫治器之一。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将之稍加改进 ,取得了简便快捷经济实用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0~ 2 0 0 2年应用变异肌激动器 型矫治的替牙期功能性反 2 3例。其中男 9例 ,女 1 4例 ,年龄在 7.5~ 1 0 .5岁。其临床特征为 :替牙期 ,反覆深 ,反覆盖小 ,下颌可以后退至上下切牙对刃位 ,上前牙长轴平直或稍舌倾。上前牙代偿性唇倾者禁用。1 .2 方法 :选择合适病例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对恒牙早期Ⅲ类骨性错牙合的矫治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恒牙早期安氏Ⅲ类患者 1 2例 ,应用联合法解除反牙合后 ,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对 1 2例患者矫治前、联合牵引及扩弓治疗 ,矫治病例完成后及保持结束 1年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选择错牙合类型、年龄、性别等与之相匹配的恒牙早期反牙合患者 ,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做对照。结果 恒牙早期患者 ,前方牵引加快速扩弓治疗 ,上颌A点前移不明显 ,下颌少量后退 ,覆盖改变骨性变化较少 ,牙性变化占比例较大 ,保持期结束后 ,覆盖分别减少了 1 1mm和 1 5mm。实验组疗程平均缩短 3 6个月。结论 恒牙早期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联合应用 ,矫形作用不明显 ,但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咬下唇是临床上多见的不良习惯,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深覆盖、深覆牙合。作者对10例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因咬下唇不良习惯所致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采用肌激动器或改良肌激动器,早期破除不良习惯,建立正常的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然后,再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错位牙,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儿10例,男1例,女9例;年龄9~12岁,平均年龄10.5岁;临床表现:凸面型,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盖,平均7~8mm,平均覆牙合6mm左右。当患者前伸至正常颌时,侧貌明显改善;其中8例,下唇红有上前牙齿痕,2例下唇位于上前牙腭侧;Ⅰ期戴肌激动器矫治8…  相似文献   

19.
多数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不但影响美观 ,而且影响功能。本文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均收到理想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16例。年龄为 12~ 15岁。2 1| |或   |12|反牙合者 10例 ,3个前牙反牙合 5例 ,12 |12|反牙合 13例。其中 ,安氏Ⅰ类错牙合 5例 ,安氏Ⅲ类错牙合 2 3例 ,伴有不良舌习惯者 6例 ,有颞颌关节疾患 2 0例 ,下颌侧方运动均受限 ,前牙拥挤均为Ⅰ度。以上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 ,矫治时间为4~ 8个月 ,均达到理想效果。2 矫治体会2 1 对于安氏Ⅰ类患者 ,后牙咬牙合关系良好 ,只矫治上颌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牙反牙合是正畸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本文介绍了"2×4"矫治技术[1]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5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治,讨论了该技术的特点,矫治弓丝的选择和弯制以及磨牙支抗问题.结果表明"2×4"矫治技术适于替牙期的特点,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治疗非常简便有效.结论 "2×4"矫治技术是简化的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根据"细丝"与"轻力"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弓丝,弯制合理的弓形,控制好磨牙支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