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对干预在气管插管全麻病人复苏躁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春桂 《当代医学》2009,15(28):131-13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复苏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气管插管全麻复苏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结果观察528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病人.发生躁动28例.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尿管刺激、切口疼痛、低氧血症、尿潴留及麻醉药物。结论插管全麻复苏期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病人躁动的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复苏期。  相似文献   

2.
李放  郑延强  屈强 《四川医学》2009,30(6):937-939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将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组,68例)与气管插管全麻组(G组,46例),观察了患者术中心率、血压、SpO2、PaCO2变化。结果C组术中心率、血压、SpO2波动明显;PaCO2明显高于G组。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完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但气管插管静脉吸入麻醉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中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娟 《海南医学》2003,14(4):27-27
目的:通过40例静脉复合胸段连硬膜外麻醉和静复合麻醉的病人,对比观察在术前,入室时,气管插管,手术切皮,术中,术毕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开胸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使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仙林静复合全麻。另一组全麻加胸段硬膜外,使用0.5%耐乐品和1%利卡因麻醉,术中监测ECG、HR、BP、SPO2。结果:全麻+硬膜外组与全麻组比较,血压胡术中1h,术拔除气管导管后有所下降。心率两组均表示比术前加快,但以全麻组明显。复合全麻组全麻用药少,苏醒快而且平稳,未出现烦躁不安,催醒药的使用亦减少而且全麻加硬外的病人可进行术后止痛,有利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曹岚 《中华实用医学》2004,6(4):118-119
目的 探讨麻醉复苏病人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下术后安全性。方法 对66例全麻术后复苏的病人存麻醉苏醒期,重点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护理呕吐与窒息,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等,全麻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质量,保证患生命安全。结果 对64例麻醉复苏病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安返病房继续治疗,2例拔管后出现呼吸遗忘,通气不足,重新气管插管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继续监测治疗,2天后,病情平稳,送回原病房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导管拔除管理方案在麻醉后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2月全麻术后在麻醉后恢复室复苏的5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1—12月全麻术后在麻醉后恢复室复苏的58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气管插管导管拔除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麻醉是小儿口腔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但由于麻醉器械、留置气管插管导管对呼吸道的刺激及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多,易发生意外。而加强插管麻醉后复苏期的观察和重点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1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全部为严重口腔先无性畸形患儿(唇裂15例、腭裂10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3个月,平均年龄35岁。手术时麻醉方法均采取气管插管麻醉,术后1例为延迟苏醒,其余均处于嗜睡状态,所有患儿出手术室后均安置在监护室,直到度过危险期,无一人发生意外。2复苏期护理2.1密切观察病儿进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术后呼吸道症状产生的原因。方法对139例术前无呼吸道症状的病人,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随访2~3天,观察呼吸道症状及发热情况,查找病因。结果上呼吸道出现刺激症状并伴中等程度发热122例,占87.5%,与病人的病理心理、生活习惯、麻醉人员操作不当,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就医环境有关。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术后出现上呼吸道症状的原因很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46例实施颈椎手术的患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强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以综合措施保护颈脊髓。结果(1)6例颈丛阻滞患者中2例效果达1级,40例气管内全麻的患者中30例麻醉效果达1级;(2)15例预计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一次插管成功;(3)40例全麻患者,术毕38例苏醒彻底、呼吸循环功能平稳。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气管插管方法和有效的颈脊髓保护措施是保证麻醉成功和病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案。方法:择期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各48例,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胸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1组)、单纯全麻组(A2组);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B1组)、单纯全麻组(B2组)。胸部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为T7~8,上腹部手术硬膜外穿刺点为T9~10。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待阻滞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均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爱可松0.8 mg/kg。气管插管后,硬膜外穿刺组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5~10 ml/h;各组全麻维持用药种类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探查中(T3)、术毕(T4)、气管拔管时(T5)的MAP、HR;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各组的全麻用药量。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均较单纯全麻组小,循环稳定(P〈0.05或P〈0.01),全麻用药量也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或P〈0.01),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全麻更适宜在胸部及上腹部大手术中应用,安全效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法对小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82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气管插管全麻(TI组)192例,喉罩插管全麻(LM组)122例,非插管全麻(FM组)168例。观察3组术后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方法与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气管插管组术后的呼吸并发症明显高于喉罩组和非插管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可明显增加小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盆腔手术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探讨盆腔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47例盆腔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硬膜外麻醉前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后插管组、全麻前插管组、全麻后插管组。麻醉前插管组均在麻醉前3~5分钟留置尿管。麻醉后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在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药后3~10分钟后留置尿管、全麻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结果:麻醉前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较差。讨论:盆腔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最佳时机是麻醉前3~5分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恢复室从2007年1~12月收治5448例全麻术后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护理。结果5429例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安全转入ICU或病房;10例患者带气管导管转送ICU继续治疗;8例病人由于伤口大出血,送手术室重新手术;2例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气道梗阻,需作气管切开术。结论加强全麻术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对降低病人麻醉后的并发症和及时发现术后的并发症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虹  谭其玲 《四川医学》2004,25(1):85-85
颈侧切开术 ,需在全麻下施行。术后需进行一系列及时、准确的观察和护理 ,保证手术的成功。现将我院多年来采用该术式后的护理观察和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耳鼻喉科 1997~ 2 0 0 2年间假牙嵌钝颈段食管后行颈侧切开术取出假牙的病人 12例 ,其中男9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77岁 ,平均年龄 5 5岁。均先在食管镜下试取异物 ,无法安全取出。然后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插管下行颈侧切开取出食管嵌钝假牙。术后 ,1例出现声嘶及切口感染 ,11例无并发症。2 术后观察及护理2 1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手术是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手术对麻醉插管操作的要求。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9例颈椎手术气管插管操作并与其他麻醉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观察对比。结果 半清醒表面麻醉盲探性气管插管全麻,此方法较易掌握。气管插管时生命体证基本平稳,与其他引导气管插管相比简单、省时、经济。结论 半清醒盲探插管麻醉患者术中,术后安全舒适,临床病历观察效果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8例实施唇裂整复手术的婴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以静脉输注氯胺酮为主的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麻、或以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输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为主的气管插管全麻,同时复合了局部麻醉,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予以患儿充分的苏醒。结果非气管插管全麻16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病例,术中SPO2平均为(99.2±1.6)%;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病例,平均苏醒时间为(7.6±2.2)min。结论两种方式麻醉,可保证实施唇裂整复手术婴儿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1 2 1例病人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麻醉 ,术中以 2 0 %甘露醇快速静点 ,过度换气、吸入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结果 :全组病人收缩压控制在 1 0 .6~ 1 2 .0 k Pa,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控制在 1 3.3~ 1 6.0 k Pa,Pa CO2 均不低于 3.33k Pa。全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应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 ,术中通过降低颅内高压及控制性降压 ,维持循环 ,呼吸稳定 ,保证脑灌流 ,为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做小儿腹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腹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全麻气管插管组(C组30例)和全麻气管插管复合骶管阻滞组(F组3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情况。结果 C组HR、MAP在手术10分钟T1、停药5分钟T2、苏醒T3时高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做小儿腹部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行,优于单纯全麻气管插管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对开胸手术后老年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持续静脉微泵静注硝酸甘油0.25ug/kg.min,手术结束后30min停止给药。对照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min、5min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于麻醉诱导前和全麻插管后8h分别抽取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浓度。结果:与全麻诱导前比较,气管插管后1、5min及拔除气管导管时,试验组MAP下降,而HR则相应增快,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全麻诱导前比较,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后8h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气管插管后8hCTn-I浓度明显减低(P<0.01)。结论:围术期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病人血清CTn-I的上升程度,为临床上心肌缺血病人手术麻醉提供一种可行的保护心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普胸手术中对循环、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研究组),每组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研究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关胸时、气管拔管时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对照组MAP、HR在插管后及术中显著升高,至气管拔管时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同期研究组与麻醉前比波动不明显(p>0.05);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多于研究组。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普胸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减少术后躁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