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盘晓荣 《广西医学》2001,23(6):1456-1457
目前对心肺复苏术后意识障碍的病人主张高压氧治疗。近来我们采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意识障碍 9例病人得到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例病人均为近年因各种原因引起心跳骤停在我院行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接受我科治疗的意识障碍患者 ,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4 5岁 ,最小 18岁 ,平均 31岁 ;因溺水引起心跳骤停 2例 ,因电击伤引起心跳骤停 2例 ,因脑血管意外引起心跳骤停 2例 ,因风心二狭术后引起心跳骤停 1例 ,因粘连性肠梗阻引起心跳骤停 1例 ,原因不明引起心跳骤停 1例…  相似文献   

2.
心跳骤停是院前急救中危重病之一 ,肾上腺素作为心肺复苏时首选药物由来已久。我急救中心自 1998- 0 5~ 2 0 0 1-0 7共抢救心跳骤停病人 84例 ,对其中 40例病人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结果表明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增加心肺复苏 (CPR)的抢救成功率。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将 84例心跳骤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肾上腺素大剂量 )和对照组 (肾上腺素标准剂量 )。治疗组 40例中男 2 2例 ,女 18例。平均年龄 5 1岁。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5例 ,急性中毒 4例 ,消化道出血 3例 ,原因不明 8例。对照组 44例中 ,男 2 8例 ,女 16例。…  相似文献   

3.
黄丽群 《右江医学》2007,35(6):738-739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跳骤停后,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跳骤停后5 min以内进行心肺复苏(CPR),生存率可达47.9%[1]。因此护士迅速、准确判断并紧密配合医生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对提高CPR的成功率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我院4年来CPR成功的48例患者的护理配合,现将CPR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成功抢救心跳骤停患者48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78岁,平均56岁。颅脑外伤12例,脑血管意外8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各种中毒10例,溺水5例,电…  相似文献   

4.
1996年 2月~ 2 0 0 1年 3月 ,我院抢救心跳骤停患者计 2 7例 ,成功 19例。现将抢救成功 19例的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例心跳骤停患者中 ,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15~ 61岁 ,平均 35岁。心跳骤停原因 :冠心病 8例 ,有机磷中毒 7例 ,脑干出血 2例 ,溺水和电击伤各 1例。心跳骤停发生在院外 5例 (就地已经得到及时抢救 ) ,医院内 14例。心肺复苏前心跳停止时间 1.5~ 8min ,平均 4 .3min。心肺复苏开始直到心脏复跳的时间在 2 .8~ 9min ,平均 5 .5min。2 心肺复苏方法发现心脏停搏病人 ,要立即进行现场抢救 ,将患者仰放在…  相似文献   

5.
7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救治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迅速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回顾我院急诊科 2 0 0 0年救治的 7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治疗过程 ,体会到心跳呼吸骤停后应分秒必争地实施抢救 ,首先迅速畅通呼吸道 ,同时开通静脉通道 ,若确诊为室颤 ,电击除颤应先于其它复苏措施进行 ,当电击无效时 ,应先选择药物除颤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必要时进行开胸心脏按压 ,以提高心肺复苏特别是脑复苏的成功率 ,现将救治护理配合过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8岁。病因包括 :心脏刀刺伤…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抢救心跳骤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抢救心跳骤停的经验教训。方法确诊心跳骤停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药物治疗。结果≤39岁1例,抢救成功;40—49岁1例,抢救成功;50—59岁1例,抢救成功;60—69岁5例,抢救成功2例,复苏无效3例;70—79岁7洌,抢救成功1例,有效2例,复苏无效4例;≥80岁1冽,无效。结论推广人人掌握心肺复苏术,具备一台除颤器是基层医院必需的。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关键。危重病人,要行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7.
呼吸支持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一明  吴先荣  甘枚 《广西医学》2000,22(2):378-379
心跳呼吸停止是临床中最危重的急诊。心肺脑复苏术 ( CPCR)是对呼吸心跳骤停者所采用的急救措施 ,而良好的呼吸支持是全面复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对 1 995年 6月至 1 998年 9月 42例心肺复苏病人 ,就复苏后呼吸支持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1例 ,女 1 1例 ,年龄 1岁半至 72岁。呼吸心跳停止的原因 :电击伤 1 6例 ,中毒 7例 ,溺水 6例 ,猝死 5例 ,肺部疾病 5例 ,颅脑疾病 3例。心跳骤停跳病人发病至急救人员开始救治时间见表 1。表 1  42例心跳骤停病人急救开始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开始救治时间 (min)例数存…  相似文献   

8.
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心跳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跳骤停后,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跳骤停后5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CPR),生存率可达47.9%[1].  相似文献   

9.
乃远福 《广西医学》2002,24(5):703-704
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 ,应尽快正确地进行救治。本文就我院 12 0急救中心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院前救治的 7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 (CPR)成功的因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6例中 ,男性 5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5~ 78岁 ,平均年龄 4 6 2 7岁 ;心跳呼吸骤停全部发生于院外或送往急救中心的救护车上。1 2 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与CPR结果 :本组病例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以不明原因的猝死、多发性创伤和心血管疾病最多 (见表 1)。1 3 心跳呼吸骤停发作时的环境特征 :全组 7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有效复苏药物。方法 对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使用递增剂量肾上腺素配合渐增剂量氨茶碱治疗作为治疗组 ,设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使用传统剂量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 ,分析复苏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 =9.964 ,P <0 .0 5 )。结论 递增剂量肾上腺素和渐增剂量氨茶碱配合纳洛酮的应用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陆小惠 《广西医学》2003,25(8):1560-1561
心肺复苏初期成功后 ,脑、心、肾、肺等重要器官和组织由于缺氧性损伤可能出现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严重的代谢紊乱等 (1) ,并有可能再发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因此心肺复苏后 ,必须加强呼吸道护理 ,保证有效的通气 ,维持充足的氧供 ,才能维持和促进各器官功能的恢复。本文总结了 68例心肺复苏后的呼吸道护理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元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我院急诊科共心肺复苏成功病人 68例 ,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1 3~ 68岁 ,平均年龄 45岁。其中心肌梗死 1 7例 ,有机磷农药及安眠药中毒 2 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和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血管病病人心跳骤停的原因,并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经验.结果15例病人复苏成功,5例死亡.心跳骤停的原因为急性心包填塞、大血管破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酸血症和低钾血症、麻醉深度不够疼痛刺激、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闭塞.复苏成功的经验是对无气管插管的心跳骤停病人立即施行气管插管,坚持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结论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如果能及时发现,针对原因处理,复苏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3.
胡冬冬 《医学文选》2000,19(4):588-589
心跳骤停是最危重的临床急诊 ,抢救及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文对心内科 CCU内发生心跳骤停 10例的急救护理体会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心内科 CCU发生的心跳骤停 10例 ,诊断标准按照我国 1979年郑州会议确定的心跳骤停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2例 ,年龄 6 0~81岁 ,平均 (70± 5 .6 )岁。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发病分别为急性前壁、前间壁、下壁、正后壁、高侧壁、右室心肌梗塞、心绞痛、升主动脉瘤。急性心梗为 6例 ,心绞痛 3例 ,升主动脉瘤 1例。 4例心跳骤停前出现烦躁、血压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科20例院内心跳骤停后复苏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20例心跳骤停后患者的心肺复苏、复苏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诊断为心跳骤停的患者在早期积极、规范的心肺复苏后,经过4-16d治疗,有18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取决于早期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人工呼吸的建立及复苏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宋建刚  范永芬 《医学文选》2001,20(5):647-647
婴幼儿心肺复苏术是儿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提高生命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为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败相关因素 ,对我科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救治的 10 0例病人做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跳呼吸骤停 10 0例 ,男性 6 0例 ,女性 40例。新生儿 42例 ,~ 1岁 33例 ,~ 3岁 2 5例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谒 32例 ,严重电解质紊乱 2 1例 ,颅内出血 10例 ,颅内感染 2 0例 ,病毒性心肌炎 3例 ,慢性腹泻并营养不良 3例 ,捂被综合征 5例 ,气管异物 2例 ,各种中毒 4例。1.2 临床特征 以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 76例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76例中心跳呼吸骤停时间 <5min者 2 7例 ,经复苏存活 10例 (3 7.0 % ) ;≥ 5min者 49例 ,复苏存活 2例 (4 .1% ) ,前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提高院外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 :早期心肺复苏 (CPR)及电除颤 ,大力普及现场急救知识 ,并尽早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相似文献   

17.
给病人进行紧急有效的供氧 ,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因而紧急气管插管术在各种急重症的抢救特别是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急诊科自 1994年以来 ,在对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在内的各种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抢救中 ,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气管插管 2 0 7例 ,插管成功2 0 0例 (96.5 % ) ,从而赢得了抢救时间 ,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 1994~ 2 0 0 1年在急诊科采用气管插管术进行抢救的病人 2 0 7例 ,其中男 117例 ,女 90例 ;男女之比为 1.3∶1,年龄 18~ 92岁 ,平均 5 1.78岁 ;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心肺复苏的抢救与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小儿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抢救与有效的护理。结果:5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经复苏囊加压给氧,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辅助徒手心脏按压,经静脉或气管应用常规心肺复苏药物有38倒恢复自主呼吸病情稳定,4例经抢救虽恢复心跳,因疾病或家属原因,放弃或转院治疗,14例死亡,其中10例因入院时心跳停止,复苏无效。结论:小儿心跳骤停早发现,判断准确,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影响心跳骤停复苏成败因素甚多 ,本院心跳骤停抢救存活率约 4 3% ,我们就成功复苏 32例 5 4例次心跳骤停作一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均值以 (x±sd)表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年龄 2 0~ 76岁 ( 5 6.0 6± 13.98) ;男 17例 ,女15例 ;冠心病 15例 ,心肌炎 5例 ,高血压病 3例 ,风心病、肺心病、尿路结石各 2例 ,心肌病、肾炎、肺炎各 1例 ;心室纤颤 (vf) 41例次 ,心脏静止 13例次。1.2 救治概况初期复苏 (BLS)开始 0 .4~ 2min ( 0 .4 7±0 .31) ,二期复苏开始 0 .4~ 17min( 1.2 4± 2 .31) ,恢复心跳 0 .5~ 73min( 6.2 6…  相似文献   

20.
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心跳骤停后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客观、实用的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方法。方法:对治疗组33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心肺脑复苏术的47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比较入院第1、3、5、7天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复苏率。结果:两组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脑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心肺脑复苏有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复苏后重症脑损伤治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