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8例SARS患者胸部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分析118例经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胸部X线显示肺部病变出现的时间、部位、范围及影像学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99.2%的患者在病程中胸部X线显示有肺部病变,79.7%的患者在发病后4d内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52.5%的患者为双肺、多肺叶病变;7例死亡病例的肺部病变出现早,而且累及范围广、病情进展快。结论:肺部病变出现越早、范围越广、进展越快,临床症状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象和SARS病毒IgG、IgM抗体检查在诊断SARS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用血细胞计数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ARS病人的血细胞和SARS病毒IgG、IgM抗体。结果 6例SARS病人均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及病毒IgG抗体阳性,其中2例出现IgM抗体阳性。结论 SARS早期诊断应充分注意患者的病史、X线胸片的征象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尤其是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X线和CT的特征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对82例临床确诊的1周内SARS病例的数字式正侧位x线胸片对比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X线胸片分为7种类型:正常或局限性肺纹理粗重型4例(4.9%);棉絮样渗出型48例(58.5%);假性空洞型5例(6.1%);叶段实变型12例(4.6%);多灶肉芽肿型3例(3.7%);弥漫渗出型3例(3.7%);混合型7例(8.5%)。累及一侧肺57例(70%),两侧同时受累25例(30%)。单发病变52例(63.4%),单肺、双肺双发或多发30例(36.6%)。有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中,位于肺门周围或呈中央分布者22例;位于外围或胸膜下者32例。病变在3cm者以上者62例。累及肺上叶者32例(右侧19个、左侧13个)、右肺中叶12例和肺下叶38例(右侧20个、左侧18个),其中30例呈多肺叶的双发或多发病变。14例患者行HRCT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4例在X线胸片上未见异常。结论 肺部浸润病灶是SARS的重要影像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其中多灶肉芽肿及假性空洞征象可能是较特异的X线征象。HRCT能够显著提高SARS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追踪观察胸部X线的变化是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最近 ,香港学者回顾性分析了 138例确诊为 SARS的患者在临床发病期和治疗期的 X线胸片表现 ,患者中男 6 6例 ,女 72例 ,年龄 2 0~ 83岁。结果显示 ,临床发病初期 ,138例患者 X线胸片中有 10 8例出现异常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片状阴影 ,无一例表现为网状、结节状病灶或肿块 ,在发病初期没有出现空洞、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 ;余 30例 X线胸片表现正常。肺部病变特点为下肺野和右肺野更易受累 ;大多数患者肺野外带受累 ;单发病灶比多发病灶或两肺病灶更常见。在进展期 ,30例初次 X线胸片表现正常的患者中 ,有 2 9例平均于 3.1d复查 X线胸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一家三代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清补体、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及抗军团菌抗体IgM、肺炎衣原体抗体IgM、腺病毒抗体IgM、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 ,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 、C4、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并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乳法和斑点金标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一家三代 6例SARS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绝对值结果比较无差异(P >0 .0 5 ) ;SAR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补体C3 、C4、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IgM测定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SARS患者血清免疫抗体检查结果 :4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 ,平均滴度是 1∶2 2 5 .1;抗军团菌抗体IgM、肺炎衣原体IgM、腺病毒IgM全部阴性。结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血清补体、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测定对SARS患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斑片状影183例(70.38%);大片状影102例(39.23%);间质改变208例(80%);磨玻璃样改变113~J(43.46%);大范围肺实变31例(11.92%);索条状影108例(41.54%);弥漫性病变42例(16.15%);单肺受累96例(36.92%);双肺受累176例(67.69%)。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SARS的实验室检查及其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 0 2年 11月 16日 ,广东佛山发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 ,此后疫情迅速向全球播散。 2月 2 8日 ,WHO的CarloUrbani博士建议将此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3月 12日、15日、2 7日 ,WHO三次向全球发出SARS警告 ,并提出SARS概念及定义。经过 10个国家和地区 13个实验室的通力合作 ,在满足科赫(RobertKoch ,184 3 1910 ,德国细菌学家 )条件 (Koch spostulate)之后 ,4月 16日WHO正式宣布 :SARS的病原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ronavirus)。至 2 0 0 3年 6月 5日 ,全球有 84 0 3…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系统传染病 ,由新近发现和命名的SARS冠状病毒引起[1]。其传染性较强 ,病情进展快。以发热、干咳、胸闷、憋气、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急性肺损伤(ALI)为主 ,部分严重患者可发展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而导致死亡[2]。现将杭州市第六医院于2003年4月20日~5月5日收治的4例输入性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患者其中男1例 ,女3例 ;年龄28~53岁 ,平均44.25岁。其中3例潜伏期5d后入院 ,1例潜伏期14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其他肺部疾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临床表现,胸部X显影像、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特点。方法 对我院发热门诊接诊的440例发热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实际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患者与SARS患者有接触史,其他患者无SARS接触史,全部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0%),伴有干咳(77.0%),气促(34.0%);无腹泻;高热患者均有胸部X线改变,多数累及单肺,肺部体征与脑部X线表现多数一致;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99.8%的患者经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疗效。结论 SARS传染性极强,有一定的病死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对有胸部X线改变的患者需要认真分析、细致研究、仔细鉴别,才能不误诊,不漏诊。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液学指标特点及其与组织学改变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SARS的 67例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血清生化等指标进行检测 ,对其中 2 3例痊愈出院患者进行了各项指标的发病早期、中期和恢复期的动态观察。结果 发病早期 ,67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在正常范围内 [(4 0~ 10 0 )× 10 9/L]的为 93 % (62 / 67) ,低于 4 0× 10 9/L的为 7% (5/ 67)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多降低 ,低于 1 5× 10 9/L的占 88% (59/67) ,正常计数的为 12 % (8/ 67) ;粒细胞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 ;血清常规 2 7项指标中 ,发病 1周内血清总蛋白、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 谷氨酰转肽酶、胆汁酸总量、胆碱酯酶、淀粉酶、肌酐、尿酸、钙、磷、镁、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葡萄糖、胆固醇总量、甘油三酯等 2 0项指标均正常 ;白蛋白异常降低占 3 5% (2 3 / 67) ;2例死亡病例尿素 (urea)全部降低至 2 0mmol/L以下 ;心肌酶 [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激酶 (CK)、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增高 ,异常率分别为 63 %、42 %、3 8%和 2 2 % ;铁 (Fe)降低 ,异常率为 72 %。与正常人群及疑似病人(后排除SARS)血清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SARS高感染率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治SARS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了医务人员中相同暴露水平下的SARS病人21例和与其配对的非病人42例的个人身体状况、接触情况、防护措施及预防用药4项内容。[结果]医务人员SARS感染病例组平时身体状况较好者较少(66.7%),发病前感疲乏者较多(42.9%),而接触情况、防护措施及预防用药与SARS感染尚无明确关系。[结论]医务人员SARS感染与自身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应增强自身抗病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SARS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血标本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病人血标本的采集、检验全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对采集的2006份血标本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应用计算机血标本管理系统,可保证血标本正确采集、及时传送、快速检验和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准确地发送。[结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保证检验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大肠镜诊断治疗11876例次回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探讨安徽江淮地区近15年来大肠疾病构成情况和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989年4月至2004年5月15年间11 876例次的大肠镜诊断治疗资料。结果共完成大肠镜检查10 878例,治疗性大肠镜998例次。检出大肠和回肠末端疾病20余种,检出率为63.0%。其中大肠非特异性炎2 643例(24.3%),大肠息肉1 392例(12.8%)、溃疡性结肠炎(UC)968例(8.9%)、大肠癌782例(7.2%)、回肠末端病变261例(2.4%)、血管畸形120例(1.1%)、其他少见、疑难病309例(2.8%)。未见异常4 024例。在1 392例各种息肉中,有Ⅱ-Ⅲ级不典型增生79例(5.7%),息肉癌变102例(7.3%)。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1 327颗/998例次,其中腺瘤性息肉547例/751颗,全瘤病理为Ⅰ型早期癌14例,早期癌检出率1.8%。结论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癌已成为大肠的主要疾病,对有下消化道症状者应常规行大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Basal cell carcinoma(BCC) is a slow-growing malignant tumor characterized by local invasiveness but an exceptionally rare metastatic potential. It ideally affects sun-exposed skin of older patients with more propensity for the facial region.AIM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cial BCC an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ode laser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se lesion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acial BCC lesions of < 1.5 cm in diameter and ...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常见的肾移植后早期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快,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高,认识和掌握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6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状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人、肾预后情况,总结和认识该病诊断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33例痊愈且移植肾功能保持良好,3例患者并发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36例患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31例,7~18个月5例.15例(41.7%)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或肺组织活检检出卡氏肺孢子虫,21例未检出.多数患者经过减少免疫抑制剂、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及支持治疗后痊愈且移植肾功能良好.提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多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典型,病原体难以发现,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充分的支持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例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249例治愈病例做对比分析。结果 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状影10例(90.90%),大片状影8例(72.73%),大范围肺实变8例(72.73%),间质改变10例(90.90%),磨玻璃样改变9例(81.82%),弥漫性病变11例(100%),双肺受累9例(81.82%)。对比分析显示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这4种x线表现在死亡病例与治愈病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双肺受累,尤其是大范围肺实变和弥漫性病变是SARS死亡病例的主要x线表现。绝大多数SARS死亡病例死亡前最后一次胸片显示双侧肺野广泛的内有支气管气像的磨玻璃样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高危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方法对2007~2012年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原因、诱因。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9例(63.3%)胎盘早剥发生在入院之前;11例(36.7%)发生在住院期间。在30.0例患者中有10例(33.3%)为Ⅲ度胎盘早剥;12例(40.0%)为Ⅱ度胎盘早剥;8例(26.7%)为Ⅰ度胎盘早剥。10例Ⅲ度胎盘早剥中,其中8例(80.0%)发生在院外;2例(20.0%)发生在住院期间。入院前的19例胎盘早剥:6例患重度子痫前期;8例受机械外力作用;5例有胎膜早破。入院后的11例中:3例患重度子痫前期,发生在静滴硫酸镁解痉治疗3h后;5例患前置胎盘(2例为部分性,3例为边缘性),发生在静滴硫酸镁抑制宫缩期待治疗过程中;2例为疤痕子宫先兆早产,用硫酸镁保胎治疗过程中;还有1例为中孕引产患者,未应用硫酸镁。结论胎盘早剥病因除了与孕妇血管病变,机械性外力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低置或前置胎盘、子宫刺激增加、长期仰卧、胎膜早破、硫酸镁解痉扩血管、高龄孕妇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隔离病区SARS及疑似患者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隔离病区自 2 0 0 3年 3月开始接诊北京及外地发热患者。对其中SARS及疑似患者进行了及时报告、分区隔离、有效治疗及细致护理。通过对上述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或焦点问题 ,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对患者的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 ,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Background. Duloxetine is a 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SNRI) approved in the U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generalized anxiety, fibromyalgia,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Given the limited publish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human overdoses to this medication, our goal was to characterize such exposure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 state poison system's database for all single agent exposures to duloxetine from 2004–2011. Data collected included age, gender,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exposure, symptoms, and outcome. Patients with co-ingestants, confirmed non-exposure, unknown outcomes, or other coding errors were excluded. Results. 159 cases were identified. 106 were included for review. Of 61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cases (0–19 years old) identified, 53 involved unintentional overdose. Three patients experienced symptoms and none were admitted. All intentional ingestions8 were see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wo patients experienced symptoms. No intentional ingestion was admitted for medical care. Fifty-one adult cases were included for review. Four adult patients were admitted following intentional duloxetine overdose with resolution of symptoms within 24 hours. Three adults were evaluated in a HCF following non-self-harm exposures to duloxetine. None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he remaining 15 adult patients with non-self-harm exposures were safely managed at home.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non-self-harm duloxetine-exposed adult and pediatric/adolescent patients were safely managed at home and when evaluated in a healthcare facility, did not require further hospitalization. Intentional pediatric/adolescent and adult duloxetine exposures were managed in a healthcare facility but rarely resulted in further hospitalization, serious morbidity, or mort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