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化物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a K  Bu LS  Li GS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4):256-258,F003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机械分离大鼠乳鼠四肢长骨的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氟对培养的破骨细胞TRAP活性的影响;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氟对培养的破骨细胞MMP-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染氟组单位面积的TRAP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各剂量组TR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4.2、160.0、170.6、179.0和180.0个/cm^2,但差异无显著性;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MMP-9 mRNA的表达增加,以1.00、2.00和4.00mg/L染氟组最为明显,依次为94.50、94.64和104.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氟对破骨细胞MMP-9 mRNA的表达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氟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氟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但过量氟会引起骨骼的损伤,其病变较复杂,既有骨硬化、骨周化骨,又有骨软化、骨质疏松。为什么会引起形态多样,性质不同,甚至方向相反的病变,目前还缺乏氟对骨转换影响的透彻了解。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氟引起骨转换改变所涉及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氟化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兔四肢长骨中分离出破骨细胞 ,将其与盖玻片、骨片共同培养 ,于培养 6 h后加入不同浓度 (10 - 7~ 10 - 3mol/L)的氟化钠 (Na F) ,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 Na F对破骨细胞的作用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进行检测。结果 :Na F使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 ,即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染氟 10 - 5m ol/L、 10 - 4mol/L、 10 - 3mol/L 时 ,破骨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细胞体积缩小 ,胞浆空泡增多 ,其中 10 - 3m ol/L Na F组破骨细胞改变尤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 ,10 - 5mol/L、 10 - 4mol/L、 10 - 3mol/L Na F组骨片上骨吸收陷窝数量和面积均减少 (P<0 .0 5 ) ,而且陷窝周缘也变得模糊。结论 :在本实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 ,Na F可直接损伤破骨细胞并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4.
5.
贾丙申  李俊  黄涛  孟志斌  于鹏  谭海涛  王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232-6233,6237
目的 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及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的研究,探索骨重建的过程.方法 新西兰兔骨组织,分离成骨、破骨细胞,混合培养,建立成骨-破骨细胞-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体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等的变化.结果 共育系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良好,新骨不断形成,骨重塑加快,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降解时间缩短.结论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环境中生长良好,模拟了接近体内的环境,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20,(3):424-426
目的分析记忆T细胞CD45~+(CD45RO)通过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大鼠破骨细胞的影响及调控,观察其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相关性,旨在为未来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购入40只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使用机械分离法,取大鼠四肢长骨,经消化酶法提取破骨细胞,进行培养,后将大鼠处死经酒精浸泡后分离其股骨、肱骨及胫骨,剔除软组织与软骨骺,处理后,将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向内加入RANKL试剂,各组大鼠RANKL浓度分别为0μg/L、50μg/L、100μg/L、150μg/L,对比不同浓度RANKL大鼠模型破骨细胞数量、骨陷窝面积,同时计算破骨细胞所含细胞核数量,即核数目;测定不同RANKL浓度大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表达及CD45RO表达;并分析CD45RO表达与破骨细胞数量、骨陷窝面积及核数目的相关性。结果随着RANKL浓度增加,大鼠破骨细胞数量增加、骨陷窝面积增加、核数量增加,TRACP-5b、CD45RO表达均升高,但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大鼠CD45RO与破骨细胞数量、骨陷窝面积、核数目均呈正相关(r=0. 958、0. 834、0. 972,P <0. 05)。结论记忆T细胞CD45~+能够产生大量炎性因子,通过对RANKL/RANK/OPG信号传导系统的直接作用,对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产生影响,来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可能参加了骨质疏松的调控,可将其作为未来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骨二仙提取物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效果及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新生大鼠颅骨进行成骨细胞分离,并在含10%的胎牛血清DMEM中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高、低剂量的健骨二仙提取物并与高、低剂量Premarin组、阴性组、Tamoxifen对照组、Tamoxifen阻断对照组进行对照,用MTT法进行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检测。结果在培养24h后,健骨二仙提取物对培养成骨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到48h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相关性,且其作用不能被Tamoxifen阻断或完全阻断。结论健骨二仙提取物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且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不通过或者主要不是通过雌激素样作用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在慢性氟中毒大鼠氟骨症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将36 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 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饮水含氟<0.5 mg/L)、低氟组(5.0 mg/L)、高氟组(50.0 mg/L),实验8 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下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法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NFATc1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NFATc1在破骨细胞中表达阳性,与对照组[(135.90±1.03),(110.45±1.55)]比较,低氟组大鼠破骨细胞中NFATc1蛋白及mRNA[(156.81±1.26),(132.50±1.58)]表达均升高(P<0.05),高氟组大鼠破骨细胞中NFATc1蛋白及mRNA[(135.46±1.19),(110.26±1.37)]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ATc1可能是氟中毒氟骨症破骨细胞分化调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成骨细胞(OB)是骨形成细胞,对骨组织的生长发育骨代谢平衡,骨量维持和损伤修复起关键作用。细胞凋亡(Ap)参与机体许多病理生理过程。骨代谢动态平衡不仅是由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引起的骨降解,也包括成骨细胞凋亡的参与。有报道认为骨质疏松发生与OB过度凋亡有关。而许多研究认为铅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由此推断铅可能造成OB凋亡增加。本研究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观察铅对OB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d-2的表达情况及细胞凋亡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铅对骨骼系统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长期大鼠长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及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生长期大鼠长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模型。「方法」以10周龄Wistar大鼠股骨、胫骨为材料,采用酶分次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经DME:F-12加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原代和传代培养,追踪观察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中的形态变化,并通过碱性磷酸酶(ALP)、Van-Gieson氏胶原纤维及von Kossa组化染色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增减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体外增殖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   

11.
巫迪昀 《现代医院》2009,9(1):55-55
目的探讨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作用机理及治疗体会。方法对66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斜扳法治疗。结果6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临床治愈率85%,总有效率100%。结论腰椎斜扳法疗效肯定,方法简便易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叶雪英 《现代医院》2008,8(12):44-44
目的评价腰椎牵引、超短波、配合硬膜外腔注射得保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在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症状明显的患者66例,患者经腰椎牵引、超短波治疗2~3天后疗效不佳,再配合硬膜外腔注射得保松40mg,术后第二天再行腰椎牵引、超短波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以治疗前,疗程结束前患者VAS评分的变化,直腿抬高试验,生活、工作受影响程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临床效果优:42例,良:14例,尚可:4例,差:6例。治疗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腰椎牵引、超短波配合得保松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陈云坤 《现代医院》2013,(11):50-51
目的研究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在经过该项治疗后,33例患者感觉运动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占总数的73.33%;10例患者感觉运动肌力部分恢复,占总数的22.22%,2例患者的感觉运动肌力没有显著改善。跟踪调查一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良好,优良率为95.56%。结论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对于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地稳定脊椎,对于遭受压迫症状的患者效果十分明显,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椎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体重以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腰稚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的关系.[方法]以我院332例确诊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L2、L3、L4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L2、L3、L4的平均骨密度值及骨矿含量值与体重和体重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腰椎BMC呈正相关(r=0.359, P<0.01),而与BMD无相关性(r=0.066, P>0.05);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负相关(r=-0.122, P<0.05),与BMC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L2、L3、L4 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密切相关,体重可以维持并增加骨量,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约氏疟原虫子孢子经尾静脉接种到大鼠体内和培养的肝细胞中,48h后,分别观察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在体内及体外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原虫大小不等,其直径范围为16.8-45.5um。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和其他形状,分化程度不同,发育明显不同步,且体外与体内的原虫的形态极为相似,另将培养成熟的红细胞外期裂子接种给正常昆明小鼠,5d后查血,有60%以上的小鼠出现原虫血症,再用斯氏按蚊吸阳性鼠血,15d后解剖蚊唾腺,在唾腺中见到大量成熟子孢子,提示经培养的鼠肝细胞在体外能完成的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发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AF脊柱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3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仔细观察病情及医护密切配合。结果23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出现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由于该手术难度大,所需器械繁多,配合护士必须和医生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钙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及矿化的作用,探讨钙、磷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OB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4mmol/L钙、1、2、4mmol/L磷及2mmol/L钙+1mmol/L磷(钙磷比2∶1)、1mmol/L钙+2mmol/L磷(钙磷比1∶2)。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桥蛋白(OPN)和Ⅰ型胶原(Col-Ⅰ)含量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4mmol/L钙从D2开始促进OB增殖,差异显著(P<0.05),添加1、2mmol/L钙从D5开始差异显著(P<0.05),而钙磷比2:1与1:2到D8差异才显著(P<0.05)。除1mmol/L钙组外,各试验组从D2起均抑制细胞内ALP活性(P<0.05),在D5抑制其mRNA表达(P<0.01),在D2、D8促进其mRNA表达(P<0.05)。除1mmol/L钙组外,各试验组在D2均促进Col-Ⅰ分泌(P<0.01),但钙各组和1mmol/L磷组在D5、D8及2mmol/L磷组和钙磷比(1:2)组在D8均抑制其分泌(P<0.05)。各试验组,在D2、D8均促进Col-ⅠmRNA表达(P<0.01),在D5除钙磷比(1:2)组外均抑制其mRNA表达(P<0.01)。各试验组促进OPNmRNA表达(P<0.01),除1、2mmol/L钙组外,各实验组从D2起均促进其分泌(P<0.0)。结论添加钙及2种钙磷比(2:1,1:2)均能抑制成骨细胞早期分化,诱导其增殖及重叠生长,促进其基质成熟及矿化,而磷对其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锌激活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肌醇磷脂信号转导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小波  王瑞淑 《营养学报》1999,21(3):263-267
目的: 研究锌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肌醇磷脂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颅骨分离出成骨细胞,于 D M E M 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10μmol/ L、25μmol/ L 及50μmol/ L Zn2 + 剂量组:分别测定了 Zn2 + 对成骨细胞长期或短期作用后蛋白激酶 C( P K C) 活性及三磷酸肌醇( I P3) 含量的变化。根据被磷酸化多肽底物的量测定 P K C 活性,按照3 H m yo 肌醇掺入及层析分离法测定 I P3 含量。结果: (1) 三个不同剂量的 Zn2 + 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3 天后, I P3 含量及 P K C 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 Zn2 + 剂量的增加, I P3 含量及 P K C 活性有相应增加的趋势;(2) 在短期实验中,25μmol/ L Zn2 + 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比较明显,仅作用15 分钟, I P3 含量即明显提高,且在以后的各个作用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时间效应曲线平坦;50μm ol/ L Zn2 + 组 I P3 含量在各个时点略低于25μmol/ L Zn2 +组;10μm ol/ L Zn2 + 组略高于对照组。25μmol/ L Zn2 + 、50μm ol/ L Zn2 + 组 P K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的免疫调控因子的作用,深入理解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免疫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在不同浓度的AGEs(0,10,50,100,500μg/ml)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调控因子的mRNA水平。利用Western-Blot技术,测定在不同浓度的AGEs(0,10,50,100,500μg/ml)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调控因子的蛋白水平。[结果]经测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CD80,MHCII,I-CAM-1,CD86的mRNA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GEs的浓度呈正相关。淋巴细胞中的CD69,IL-8,MCP-1的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GEs的浓度呈正相关。在100μg/ml浓度的AGEs培养条件下,与色素上皮细胞共培养的T淋巴细胞中的CD69,IL-8,MCP-1表达量,相对T细胞在100μg/mlAGEs浓度下将单独培养的水平的上升更为显著。[结论]在AGEs模拟的糖尿病环境中,色素上皮细胞的免疫活性显著提高,继而激活T淋巴细胞,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原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5,(8):22-23
目的建立原代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与人、牛血管平滑肌细胞及A7R5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形态比较。方法健康SD大鼠1只,处死后分离中膜组织,剪细后加入培养液,在孵箱中适宜温度培养,培养后的细胞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及生长规律。并对细胞中表达的平滑肌肌动蛋白a(a-SMA)进行检测,鉴定所培养的细胞。同时观察人、牛血管平滑肌细胞及A7R5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生长形态。结果细胞a-SMA表达丰富,牛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较为舒展,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较难生长,A7R5形态较为单一,生长稳定,易于培养。结论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种稳定、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