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孙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04+1906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例创伤性胸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稳定、孤立性的胸骨骨折,均使用胸带固定和胸骨闭合复位,效果良好;9例患者非稳定、移位明显的胸骨骨折进行胸骨内固定术,效果良好;2例死亡,死于粉碎性骨折严重。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胸骨骨折诊断的正确率。稳定、孤立性的胸骨骨折不需要入院治疗;非稳定的、移位明显且有严重合并伤的胸骨骨折需要入院监护;注重合并伤的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矫正胸骨骨折的安全、有效、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伟  于文江  岳志 《安徽医学》2013,34(3):300-302
目的探讨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经胸部X线、CT检查确诊为肺挫伤。早期合理使用激素、抗生素,充分有效的止痛,有效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休克、维持循环稳定并及时处理合并损伤,注意控制输液量,尤其是限制晶体液的摄入量,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结果 40例患者治愈35例,治愈率87.5%,死亡5例,病死率为12.5%。死亡原因: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发严重肺挫伤及ARDS 3例;1例死于合并脑挫裂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肺挫伤的诊断首选胸部CT检查。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是肺挫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积极救治合并伤,合理的胸壁固定,限制性液体复苏及保护性机械通气是提高肺挫伤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基层医院对胸部损伤的诊断和有效治疗策略。方法:对1997~2000年间收治的106例胸部外伤病人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开放性胸部损伤15例,闭合性胸部损伤91例。伤因主要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斗殴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6例。开放性胸部损伤患者均在入院后1h内急诊手术而治愈,其中2例入院时血压为0,闭合性胸部损伤患者中合并腹部脏器损伤5例,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ARDS,总死亡率为3.8%。结论:对严重胸部损伤的病人,应把抢救—诊断—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耗时的诊断程序是不允许的,只有当病人呼吸困难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时才可做必要的检查。手术止血为最根本的抗休克措施,胸腹腔穿刺以及胸腔闭式引流等为基层医院简单易行的诊治方法。及时处理胸部损伤并发症和伴发伤,是病人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椎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脊髓损伤15例,经过治疗之后,11例患者脊髓损伤情况得到改善。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的脊髓损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椎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脊髓损伤15例,经过治疗之后,11例患者脊髓损伤情况得到改善。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的脊髓损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了152例多发性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原则.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17例死亡(死亡率为11.2%),其中7例死于出血性休克,4例死于严重脑外伤,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手术治疗多发骨折脱位147例,优良率达 92%.认为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十分重要,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伤与并发症,在全身情况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处理开放性损伤与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胸椎骨折伴发胸骨骨折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椎骨折伴胸骨骨折患者9例临床资料.结果:损伤原因以交通肇事和坠落伤为主,3例为多节段骨折,9例合并多发创伤或多发骨折.结论:胸椎骨折伴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损伤重,合并伤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在2009—2011年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观察的60例患者中,死亡4人,死亡率为6%,1例为患者死于胸部损伤后体内多种脏器严重受损,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死于严重的脑部损伤,入院后呼吸急促,体温严重升高,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发生严重的感染,5日后抢救无效死亡.所有患者中除了4例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完全治愈,治愈患者中留有残疾的患者38例,其中腿部残疾占到22例.除身体残疾外所有患者没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上大量推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是及其严重的多发伤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以来救治的21例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结果:治愈16例(71.4%),死亡2例(9.5%),3例因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经复苏后转上级医院治愈.1例死于严重胸腹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入院1小时内死亡),1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在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诊断情况:腹腔穿刺确诊189例,确诊率91.75%(189/206);B超检查确诊148例,确诊率73.27%(148/202);CT检查确诊202例,确诊率100%(206/206),其中28例经强化CT检查确诊。治疗效果: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181例手术治疗患者,治愈180例,治愈率为99.45%(180/181),另1例因胰腺、十二指肠、结肠严重复合伤,术后死于创伤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性衰竭。另有4例患者为严重的肝、脾外伤,入院时已濒死状态,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应尽快明确诊断,根据病情不同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查对骨折重组方式及复杂骨折显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52例患者进行足部螺旋CT扫描,分别用软组织算法B30s和骨算法B60s进行薄层重建,在3D工作站进行多方位MPR和VR重组。结果:本组52例患者共86处骨折,单侧骨折18例,双侧骨折34例,MPR结果显示粉碎性骨折54处,线性骨折32处,骨算法重建MPR图像骨窗能够清晰的观察到骨折情况并明确骨折片数目、骨折线的走向、关节面损伤以及关节腔内骨折情况;软组织算法重建MPR图像同样能够清晰观察软组织及肌腱损伤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重组能够清晰地对跟骨骨折患者的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彭云 《吉林医学》2013,34(15):2851-2852
目的:通过对螺旋CT以及其后期处理技术进行探讨从而体现其在足跗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经过X线片检测的62例疑似骨折患者进行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T及SSD),得到外伤部位骨骼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进行阅片,统一阅片意见,从而获取诊断结果。结果:62例外伤患者实施X线检查发现阴性或可疑足跗骨骨折的SCT扫描并重建后,39例显示有骨折,其中距骨(Talus)骨折5例,跟骨(Calcaneus)骨折8例,舟骨(Navicular bone)骨折6例,楔骨(Cuneiform bone)骨折11例,骰骨(Cuboid bone)骨折9例。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临床怀疑足跗骨骨折而普通X线(DR)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准确诊断,当X线平片检查阴性或可疑跗骨骨折应及时行S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闫国芳  张艳辉  于川波 《吉林医学》2009,30(22):2744-274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头部外伤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头面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颅脑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技术(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结果:200例患者常规6~8mm轴位扫描图像中,有109例颅骨未见异常,有54例看到明确骨折,发现可疑骨折37例。采用薄层骨重建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后,骨质结构均显示清晰,骨折显示好,并能任意角度观察,最后可疑骨折37例中,有8例排除了骨折,29例骨折显示清楚。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骨重建、3D和MPR结合使用对头部外伤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行单层螺旋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之后进行容积再现法以及表面遮蔽显示法三维重建,比较和分析螺旋CT二维重建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所得的结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对髋臼骨折的类型、形态、是否存在合并有脱位情况以及移位等诸多空间信息进行准确、立体以及直观的评估,但是与螺旋CT二维重建相比,在显示微小骨折的机率方面螺旋CT三维重建比较低,同时有"假孔"以及"假骨折"现象存在。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对髋臼骨折其空间关系的显示方面具有着显著优越性,在临床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胸廓骨折患者53例,患者均行X线摄影及64排螺旋CT诊断,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5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10例胸骨体骨折,7例肩胛骨骨折,24例肋骨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9例胸腰椎骨骨折。64排螺旋CT诊断胸骨体骨折、肩胛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柄骨折、胸腰椎骨骨折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廓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快速诊断胸廓外伤及骨折,与X线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揭示髋臼骨折。方法  15例髋臼骨折患者均行Xvision -GX扫描 ,把所得数据经Sun -Xtension工作站处理 ,采用SSD法和关节分离技术三维重建 ,并把重建图像沿X轴和Z轴旋转显示髋臼。结果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 15例髋臼骨折均被揭示。而且应用关节分离技术和图像旋转技术能够揭示骨折的细节。结论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关节分离技术和图像旋转技术的联合应用 ,对髋臼骨折的每个细节都能预先直接揭示 ,这对帮助临床选择手术入路和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沈明华  叶进湖 《医学综述》2012,18(2):303-304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螺旋CT及其后图像处理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通过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证实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拆,寰枢侧块及椎弓骨折的一般资料。利用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法后处理技术显示骨折、脱位,并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正确25例,可疑和误诊2例。螺旋CT均明确诊断,其中C1爆裂性骨折7例,其中2例合并C1、C2脱位失稳。C2齿状突骨折17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2例。C2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9例。单纯C1、C2椎间失稳2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1例。枢椎椎体骨折,本组中2例为椎体纵行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在37例寰枢椎骨折病例中,螺旋CT全部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25例,正确率67.5%,其中9例未能作出诊断,3例将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关节脱位。结论应用X线平片诊断寰枢椎损伤有很大局限性,易发生漏检。螺旋CT轴位和多种重建技术各具特色,结合使用可提高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改良胸膜外路及植骨结合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效果,并分析CT影像技术在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5年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采取改良胸膜外路及植骨结合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于术前、术后进行多排CT三维重建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6-24个月)。除1例患者术中胸膜损伤以外均未出现损伤腰膨大血管、损伤脏器、损伤脊髓及术后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Frankel分级法显示神经功能明显改善,46例患者经术后CT重建扫描均显示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椎管内无压迫。结论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减压直接且彻底,CT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实现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准确诊断及治疗评估,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低剂量64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和效果,为临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依据和相关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61例。所有患者入院诊断时均采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处理技术,完成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后,与X线拍摄平片进行对比,验证、确定伤情。结果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61例诊断中,发现眼眶骨折13例、颧骨19例、上颌骨24例、下颌骨35例、鼻骨9例和筛骨3例。CT与X线平片诊断基本相符,但X线平片未能检出上颌骨与鼻骨的复合骨折。两者诊断眼眶、上颌骨、下颌骨、鼻骨复合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诊断患者骨折伤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为病情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理的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后续治疗、设计手术方案、患者恢复方案等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及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韦吉风  马云彪  刘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58-59,F000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外伤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即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同时与普通X线摄片(DR)图像进行对比. 结果 X线检查检出骨折89处,CT检查检出骨折143处,其中包括X线检查为阴性的隐匿性骨折和X线检查为阳性的其他部位隐匿性骨折. 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手段,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