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离体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生情况,为提高上颌第二恒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于山东地区收集离体上颌第二恒磨牙118颗,采用斜方型开髓洞型开髓,利用小号C型锉探查并疏通根管,记录MB2的发现率及扩通率;拍摄X线牙片,记录近中颊根的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在根管显微镜下观察并应用数显卡尺测量近中颊根主根管和MB2根管口之间的距离,确定根管口的位置;记录近中颊根的根尖孔数目,并测量解剖根尖孔至解剖根尖的距离。结果118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有58颗发现MB2,发现率为49.15%;其中48颗牙齿的MB2被扩通,扩通率为82.76%。108颗3根牙中,近中颊根的根管形态为Ⅰ型者有50颗,占46.30%;Ⅱ型及Ⅲ型者分别为14和34颗,占12.96%和31.48%。近中颊根主根管口与MB2根管口的平均距离为1.26 mm;近中颊根解剖根尖孔至解剖根尖的距离平均值为1.13 mm。结论山东地区上颌第二恒磨牙MB2的发现率较高,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良的斜方型开髓孔有利于发现MB2,用X线片确定工作长度时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根尖孔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的解剖定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高燕  凌均 《口腔医学》2004,24(3):135-136
目的 寻找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MB2 )根管口的定位规律。方法 收集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共 5 5 0颗。根管显微镜 (DOM)下探查根管口 ,拍摄髓底图片 ,测量髓底一系列参数 ,分析MB2根管口定位规律。结果 DOM下MB2发现率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为 78.2 4 %和 4 1.32 %。MB2根管口位于MB P根管口连线的近中 ,与该连线的垂直距离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为 0 .6 6mm和 0 .6 3mm ;距近颊根主根管 (MB)根管口距离分别为 1.32mm和 1.2 1mm。结论 建议临床医生在探查上颌磨牙髓底时 ,可在MB P根管口假想连线的近中、距其 0 .5~ 1.0mm ,距MB根管口 1.0~ 2 .0mm ,使MB MB2根管口间假想的、微凸向近中的弧形连线与近中边缘嵴平行处寻找MB2根管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2的存在率,根管口的位置及形态。方法:采用牙体硬组织切片机对拔除的上颌第一磨牙进行连续横断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测其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存在情况,根管口位置及根管形态。结果:220个上颌第一磨牙中有81个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存在率为36.81%,近颊根第二根管口横切面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近颊第二根管口与近颊第一根管口,远颊根管口和腭根管口的位置关系呈斜四边形。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存在率较高,其开髓形状应为斜四边形。  相似文献   

4.
上颌磨牙近颊根根管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运用透明标本法观察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并进行分类和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共275颗,制成透明标本。根管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近颊根的根管数目、走向、融合和分支情况,并进行分类。结果:①上颌磨牙近颊根管形态各异,可概括为八种类型,双根管中以2-1型和2-2型多见;双根管率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为81.48%和49.7%。②近颊根主根管(MB)和近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尖1/3多弯向远中,MB2在近根管口1mm-3mm处有一斜向近中的弯曲点。结论:掌握上颌磨牙近颊根1-2型、2-1-2型和1-2-1型根管形态,是提高上颌磨牙根管治疗技巧和成功率的关键;有效去除根管近中壁部分突起的牙本质,以减小冠1/3处的弯曲度,可望提高MB2根管的探通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显微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 随机收集33颗上颌第一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后重建根管系统.观察并记录各牙根根管形态和分支根管的发生数目、位置.记录各根管口位置并测量根管口间的距离和所成角度.在距离根尖1、2和3mm处进行虚拟切割,记录断面上分支根管暴露情况.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发生率为75.76%.近颊根发生分支根管为71.64%;近颊根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2.73%.91.04%的分支根管发生于根尖1/3段,近颊根距根尖3mm处截面分支根管暴露率为12.12%.近颊根第一、第二根管口间的距离为(1.60±0.41)mm.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近颊根根管形态存在较大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锥形柬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发生率、根管解剖形态以及根管口位置分布。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20~30岁患者CBCT影像160张(男80张、女80张)。平行近中颊根长轴平面观察其根管形态,并按照Vertucci分类统计。水平面观察根管口的位置,记录MB、MB2及腭根根管口间距离以及MB、MB2根管口分别到腭根根管口连线夹角,并比较不同性别间差异。结果本研究观察了279颗上颌第一磨牙,其中存在MB2牙齿233颗,检出率为83.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根管出现概率不同,各类型出现率男女间无差异。MB与MB2根管口间距男性为(2.195±0.504)mm,女性为(1.966±0.4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生率高,不同类型MB2发生概率不同,男性与女性之间无差异。MB与MB2根管口间距在两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MB2根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采用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肉眼发现率。结果60例患者的64颗上颌第二磨牙中有19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29.7%。结论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测量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独立远中根的解剖特点。 方法 收集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锥形束CT影像资料共100例(男、女各50例),测量远舌根根管口的解剖位置,及远舌根根管进入方向。 结果 远舌根根管口与远颊根根管口、近舌根根管口、近颊根根管口平均距离分别为3.11、2.90、4.13 mm;远舌根与远颊根根管上段在颊舌平面上相交角度是43.29°、近远中向角度是3.26°,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远舌根根管口与远颊根、近舌根根管口连线角度为女性75.10°、男性77.07°,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锥形束CT测量能为临床定位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毛里求斯人和中国珠三角地区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系统解剖特征.方法:收集并筛选毛里求斯人和中国珠三角地区人离体上颌第一磨牙各80颗.采用常规探查法、根管显微镜法和透明标本法分析MB2根管口定位规律,记录近中颊根的根管数目和根管类型.结果:毛里求斯人和中国珠三角人MB-MB2的距离分别为(1.74±0.95)mm和(1.33±0.77)mm,MB-P连线与MB2-P连线的夹角(α)为(6.37±1.32)°和(7.31±1.39)°毛里求斯人和中国珠三角人的多根管率分别是86.25%和82.50%.毛里求斯人的多根管以Ⅳ型为主,Ⅱ、Ⅱ、Ⅴ型次之,而中国人则以Ⅳ、Ⅱ型为主,Ⅲ、Ⅴ、Ⅵ型分别占少量.结论:人种不同上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各有特点;辅助使用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工作尖,可提高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管的多根管发现率,从而提高临床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上颌磨牙近中颊根根管截面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人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的内径和截面形态,为临床进行上颌磨牙根管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一磨牙108个,上颌第二磨牙167个。自根管口水平截取近中颊根,包埋。自根尖面开始每隔1mm横切牙根至距根尖6mm处,第7个横切面平近中颊根的根管口水平面。根管显微镜(DOM)下观察、拍摄每个牙根的7个切片的冠面,记录每个冠面含有的根管数,测量各截面各根管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并按标准记录根管截面形状。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共截取756个切片,均见近中颊根主根管(MB),464个切片中可观察到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上颌第二磨牙共截取1169个切片,含MB共1169个,MB2共442个;含MB2的标本数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为96个和90个,占88.89%和53.89%。近中颊根主根管(MB)的颊舌径多大于近远中径,截面形状以扁形和椭圆形多见,但愈近根尖,两径间的差距愈小,即MB愈近根尖,愈趋向成圆形: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间的差距变化不大,截面形状以圆形最多,椭圆形次之,扁形最少。结论: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的根管截面形态复杂,提示临床上需配合有效的清理和成形技术以提高该牙位的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