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肥胖已成为当今社会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据WHO 2014年报道,全球已有超过19亿人口超重,6亿人口为肥胖患者,年龄5岁的儿童中有4200万超重~[1]。已经明确肥胖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多器官功能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痛风、不孕、肿瘤等,上述疾病群也被统称为代谢综合征。降低体重的方式有多种,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当前困扰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目前,我国肥胖和糖尿病病人数均列世界第一~([2])。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报道,全球范围内已有逾19亿超重成年人,  相似文献   

3.
正肥胖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高。据调查发现,美国有39.96%的男性和29.74%的女性超重,35.04%的男性和36.84%的女性肥胖~([1])。在中国,中年人群中的超重率也高达38.8%,肥胖率为20.2%~([2])。更为严峻的形势是,肥胖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整个社会经济与医疗带来极大的负担。治疗肥胖的传统方法包括  相似文献   

4.
1现状和危害 肥胖病是指营养物质过剩导致体内脂肪堆积的复杂的慢性疾病,它和环境(包括社会和文化的)、遗传、生理、代谢、行为及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美国,它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30万,仅次于过度吸烟排在可预防致死因素的第2位,每年花在肥胖治疗上的费用超过1000亿美元。在国内,肥胖病发病率也随生活水平提高而逐年升高。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首次调查并公布我国0岁以上全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并据此估算出我国现有超重和肥胖者共2.8亿人,其中超重者为2.15亿人,肥胖者为6844万人;成年人为2.6亿人,其中超重者为2亿人,肥胖者为6000万人。结果表明,我国人群不再是低体重指数的,肥胖者已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5.
徐瑞  尹登平  朱耀明 《腹部外科》2013,26(2):136-139
肥胖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的表明,在2005年全球范围内约有16亿成人(年龄> 15岁)超重,至少有400万成年人肥胖[1].肥胖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35%的美国人现在被认为肥胖,而在1962年,这一数据仅有12.8%[2],在中国肥胖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的超重人口已经达到28.9%,比1992年增长了3倍,而这一数字近年来还在增长.肥胖已经成为公认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睡眠呼吸暂停、血脂异常、静脉血栓等[3-4].传统的减肥方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多患者能够达到减肥和改善糖代谢的效果,然而多数患者在一年后体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消耗大量社会资源,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1.7亿人次,且这个数字仍在增长,其中85%~90%为2型糖尿病患者,而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或超重。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传统上被视为内科疾病,治疗以调节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为主。这些  相似文献   

7.
正1997年WHO宣布肥胖和糖尿病统称为肥糖病,它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原因[1]。从1978年~2013年全世界超重人口比例和成人肥胖总数(BMI≥25 kg/m2)在男性中从28.8%增加到36.9%,女性中从29.8%增加到38.0%[2]。这种男女肥胖比例的增加出现在所有年龄段和种族中。据估计到2030年将会有超过50%的人口进入肥胖状态或出现肥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锡市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标准,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无锡市区选取≥20岁的常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指标测定。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673人中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6.43%、9.09%,标化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4.59%、6.21%。男性超重、肥胖率在30~岁组最高。女性超重、肥胖率在50~岁组达最高。除70岁组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1)。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和肥胖家族史与超重肥胖相关。结论:无锡市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超重肥胖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近50年以来,肥胖症与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二者呈平行增长态势,据统计,20岁以上成人肥胖症患病率由1980年的6.4%上升到2008年的12%。糖尿病患病人数从1980年的1.53亿上升到2008年的3.47亿,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欧美国家中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BMI>30),近90%患者超重(BMI>25)[1~3]。尽管糖尿病药物治疗不断取得进展,然而对患者血糖的长期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患者最终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近十年来,胃肠减重手术为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其确切疗效获得广泛关注,并已被学界认可,使该学科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目前,西方国家仍将减重手术的适应证控制在BMI>40或BMI>35且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我国由于国人体形特点,肥胖多表现为腹型肥胖,而腹型肥胖更易引起代谢综合征。2010版“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专家指导意见”和2011版“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将减重手术适应证最低BMI界定为28,且有向心性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综合征。当BMI>35时,无论有无代谢综合征,均推荐手术治疗。早期人们认为术后体重减轻是糖尿病得以缓解的原因,但随后发现术后仅几日甚至几小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即显著下降甚至恢复正常[4],而此时体重并未减轻。可见,该手术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依赖于体重减轻,二者可能遵循2个独立的机制。此前提出的“前肠”和“后肠”学说,并不能很好解释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先前所认为的一些“前肠”或“后肠”激素也并不局限在前肠或后肠分泌。本文从常见胃肠激素、脂肪组织、炎症、肠-肝-脑轴、饮食习惯等方面,对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肥胖症、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重要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016年中国以高达9千万的肥胖症与1.29亿的糖尿病患者进入了肥胖症与糖尿病"双世界第一"的时代~([1])。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6%~([2])。超重、肥胖及缺乏运动是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90%的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由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通常与肥胖并存,约90%的病人伴肥胖或超重。近年来随着减重外科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笔者发现减重手术在有效减轻病人体重的同时,还有效改善大部分病人并存的糖代谢紊乱。在接受外科手术后,一些肥胖病人术前并存的糖尿病得到临床缓解。这些胃肠外科手术甚至对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邯郸市工作人员代谢综合症的患病情况,为该群体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体检的机关工作人员1216例(机关组),另选在本院体检的其他从业人员1204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体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关组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23.41%)显著高于对照组(14.62%0,P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全球约有1.6亿T2D患者。临床上在同一个个体内,糖、脂等的代谢紊乱常共同存在,表现为高血压、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甚至T2D,称为代谢紊乱综合征(MS)。据估计,美国约有5000万,全球约有3.14亿MS。另一个与T2D和MS相关、流行更为广泛的是肥胖。在美国,成人中超重和肥胖患者已达1.25亿,占其总人口的65%: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肥胖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美国每年有40万人死于肥胖病。世界卫生组织已承认肥胖病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首次调查并公布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并据此估算出我国现有超重和肥胖者超过2.8亿人,其中超重者约为2.15亿人,肥胖者约为6844万人,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人群中肥胖者也已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稳步上升[1]。肥胖不但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风险有关,还会导致或加重性功能障碍[2]。尤其在寻求减重与代谢手术(以下简称为“减重手术”)的病人中,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更高[3]。减重手术作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有效手段,对肥胖相关性功能障碍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公布了卫生部2002年8-12月组织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公布的如下统计资料应引起医务界高度重视:(1)肥胖: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分别上升39%及97%。(2)糖尿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2000多万。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3)高脂血症: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4)高血压: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人数为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l%,患病人数增加7000多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超重及肥胖对男性生育力影响,探究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早期凋亡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抽取对照组26人;男性不育患者26人,其中超重不育组12人;肥胖不育组14人。入选对象完成精液常规及Annexin V-FITC/PI双染精子,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早期凋亡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精浆中活性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结果精子早期凋亡率超重不育组(15.73±6.49)%与对照组(10.48±6.21)%相比,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不育组(16.16±6.57)%与对照组相比,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重不育组和肥胖不育组相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质指数与精子活动率负相关(R=-0.31,P0.05),与不动精子率呈正相关(R=0.31,P0.05),与精子早期凋亡率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1)。活性氧与精子早期凋亡率呈正相关(R=0.61,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精子早期凋亡率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超重及肥胖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活性氧水平增高,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下降导致精子早期凋亡率增高,导致超重、肥胖影响男性不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据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的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5.5%,据此可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已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人数已达1.48亿[1]。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血管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对乳房过大缩小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整形外科接受乳房过大缩小成形术女性患者82例, 年龄18~58岁, 平均34.5岁。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正常/低体重组(48例)和超重/肥胖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超重/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7/34), 高于正常/低体重组的18.8%(9/48)(P<0.05)。常见并发症是感染或裂开等延迟愈合8例(9.8%)、皮肤坏死5例(6.1%)、增生性瘢痕5例(6.1%)。超重/肥胖组皮肤坏死及愈合不良发生率高于正常/低体重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肿和增生性瘢痕在两组中均有发生, 而脂肪液化和血栓只出现在超重/肥胖组。结论超重/肥胖是乳房过大缩小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 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目前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减重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面对严峻的肥胖人口增长情势, 中国肥胖代谢外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肥胖代谢外科的发展与国外相比, 起步较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目前年手术总量已处于全球前列。在符合行减重手术干预的肥胖患者中, 我国的手术比例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文对目前中国肥胖代谢外科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问题(如手术量飞速增长面临着手术方式中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占比过高、手术标准制定与规范实施、术后管理不当与随访失访、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化管理带来的随访数据等), 结合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信未来在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肥胖代谢外科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