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 (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成年SD(Sprague-Dawley) 大鼠TBI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K5在大鼠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DK5蛋白和mRNA的时间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CDK5与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11b、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共定位.CDK5在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蛋白表达迅速升高,在3d升至最高点,之后逐渐降低,7d达到最低,14d后趋于平稳; RT-PCR的结果与Western blot相似.结论:急性脑损伤可诱导CDK5的表达变化和mRNA表述,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过程,并与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皮性脂酶(EL)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表达变化及定位情况.方法 应用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成功制备TBI模型31只.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损伤后EL表达的时相变化,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EL在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大鼠脑损伤后,EL表达逐步增高,伤后3d升至最高点,之后逐渐下降,于损伤后2周时降至最低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EL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共定位.与凋亡相关的蛋白Caspase-3和Bcl-2在TBI后表达发生变化,并且细胞凋亡趋势与EL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大鼠TBI后,EL表达增加,推测EL可能参与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及神经元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长托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长托宁组,每组10只。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方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极化;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长托宁治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能力,改善大鼠脑组织形态,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IL-1β和IL-18水平及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脑组织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结论 长托宁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在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成年SD(Sprague-Dawley)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及切断模型。通过Western印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损伤后SSeCKS在DRG中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6h,DRG中可检测到SSeCKS的表达并逐步升高,伤后12h达到高峰,2d后逐渐下降;而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DRG中SSeCKS的表达高峰发生在伤后2周,1d时最低;SSeCKS主要分布于DRG大、中、小神经元胞质;SSeCKS与NeuN、NF200以及GAP43存在共定位。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引起DRG中SSeCKS的表达变化,其可能参与疼痛信号转导通路并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突触后密度蛋白-95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发育不同时期PSD-95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SD-95在发育脊髓中的细胞定位。结果: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从生后1d开始逐渐升高,在生后1周达高锋,成年后维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证实PSD-95在生后发育早期主要定位于脊髓灰质,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和突触的标记物synapsin存在共定位;成年后广泛分布于脊髓前角、后角以及白质,分别与NeuN和synapsin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OX-42共定位。结论: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PSD-95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在生后发育早期主要表达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后角感觉神经元,提示PSD-95参与了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在IL-1β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炎性因子IL-1β刺激大鼠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观察细胞中SSeCKS的表达及其细胞内的亚定位的改变.结果:IL-1β可上调大鼠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中SSeCKS的表达,诱导其丝氨酸磷酸化.在亚细胞水平,IL-1β还能引起SSeCKS向核周、细胞星状突起聚集,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能抑制IL-1β对细胞中SSeCKS亚细胞定位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论:在IL-1β的影响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SSeCKS的表达增加,磷酸化水平增强,细胞内定位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与PKC的功能相关,提示SSeCKS可能作为PKC的下游分子参与到炎性因子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在小鼠黑质纹状体损伤周边的经时表达和定位。 方法 取8周龄BALB/c小鼠,按文献制备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4、7、14 d取损伤脑组织(延及损伤部位前后2 mm)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p-PDGFRα蛋白的经时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p-PDGFRα的定位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损伤后4 d p-PDGFRα表达至高峰水平,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其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和粒细胞上。 结论 脑损伤可以使PDGFRα活化并表达于损伤周围,活化的PDGFRα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和粒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内源性神经保护蛋白Iduna在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定位特点。方法取SD新生鼠各器官组织和脑分区,用Western blot评价Iduna蛋白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制作SD新生鼠脑组织石蜡与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duna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免疫荧光三标脑组织冰冻切片确认Iduna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定位;培养原代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real-time PCR定量分析Iduna 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免疫荧光双染Neu N和GFAP验证Iduna的细胞定位。结果 Iduna在新生鼠脑组织中表达丰富,尤其是海马和皮层区域。Iduna主要定位在大脑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胞质内(79.85%),原代神经元中也验证了这一结果(80.6%)。Iduna mRNA在神经元中的表达丰度远远高于星形胶质细胞(P0.001)。结论脑组织中Iduna主要分布在海马和皮层区域的神经元胞质中,提示其功能可能与神经元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单一刺激组、LPS联合PKC抑制剂(RO-31-8220)刺激组.运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SSeCKS的表达变化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Real time RT-PCR显示,LPS可以上调SSeCKS mRNA水平,在作用浓度为100 μg/L和1 mg/L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 blotting表明,当LPS作用浓度为100 μg/L时,SSeCKS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在此浓度作用下,SSeCKS表达于6 h达高峰并广泛磷酸化,至24 h其蛋白表达仍维持于较高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显示,正常情况下,SSeCKS散在分布于胞质,于胞膜略有浓集.在LPS单一刺激组,SSeCKS富集于核周;当LPS联合RO-31-8220共同作用时,SSeCKS的亚细胞定位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LPS可诱导SSeCKS表达,上调其磷酸化水平,影响其细胞内定位.这些改变与PKC的功能相关.提示SSeCKS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中炎症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p65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CI大鼠脊髓NF-κB p65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双标法检测NF-κB p65蛋白在CCI大鼠脊髓背角内的亚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定位。结果 CCI大鼠的机械阈值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神经损伤后,NF-κB p65表达量在脊髓组织中显著增高;NF-κB p65主要定位于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而在小胶质细胞中没有表达。结论 NF-κB p65在CCI大鼠脊髓中相对高表达并主要定位于脊髓背胶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切断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近端SSeCKS的表达逐步升高,伤后2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远端SSeCKS表达于12h达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表明,SSeCKS在神经断端处高表达,成簇状聚集;在远离断端处表达明显降低,分布亦较为均一.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SSeCKS与S100、NF200及GAP43有部分共定位.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可以引起SSeCKS的表达变化,其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某些伤害性刺激信号分子的转导,并与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SSeCKS (src 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 functions in the control of cell signaling and cytoskeletal arrangement. It is expressed in brain and spinal cord,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nerves. In this study, in rats,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SSeCKS in crushed sciatic nerve reached its highest level 6 hr after crushing, whereas in a transection model, SSeCKS peaked at 2 days in the proximal stump and 12 hr in the distal stump.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up‐regulation of SSeCKS protein surrounding the crush site and in the two stumps of the transected nerve. In addition, SSeCKS colocalized with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and with S100, which also changed with time after injury.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idea that SSeCKS participates in the adaptive response to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regeneration. Anat Rec, 291:527–537, 2008. © 200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3.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本研究制备了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迅速升高,伤后6h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SeCKS在神经夹伤两端高表达,以近端明显,呈簇状聚集。夹伤远端表达较近端稍低。远离夹伤处及相应对侧,SSeCKS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且分布较为均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结果显示:夹伤两端SSeCKS与S100和NF200的共存不明显,但可见部分SSeCKS与GAP43双标纤维。本研究提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可引起SSeCKS的表达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某些伤害性刺激信号分子的转导并与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生后早期感染对脑白质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和LC3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 只新生SD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大鼠于生后第2、3、4、5、6 天腹腔注射脂多糖0.6 mg/ (kg•d)1 次,建立新生大鼠感染致脑白质损伤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造模完成后的12 h、1、3、5 d 处死大鼠并取脑白质;HE 染色后观察脑白质区病理变化;通过Western blot 和半定量RT-PCR 法检测各组脑白质中Beclin1、LC3 蛋白和mRNA 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HE 染色显示脑白质病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eclin1、LC3 蛋白和mRNA 水平在造模后12 h 表达升高,1 d 达高峰,随后下降,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大鼠早期感染可以引起脑白质损伤;Beclin1 和LC3 蛋白所呈现的表达变化规律表明自噬可能参与了感染致脑白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外伤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AQP9)表达的变化。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脑外伤组(30只)。脑外伤组依据脑外伤的不同时间点再分6 h、1 d、3 d三个小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QP9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QP9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脑外伤组小鼠海马AQP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RT-PCR结果也发现,脑外伤组小鼠海马AQP9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脑外伤小鼠海马AQP9表达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坐骨神经损伤(SNI)后小鼠全脑环氧合酶(COX)-1和COX-2的表达变化,以及不同选择性的COX抑制剂对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效应。对小鼠施行SNI后,我们采取放射免疫法,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术前以及术后1h、12h、1d、3d、7d、14d、30d、60d等不同时间点的脑COX-1和COX-2的表达;采用热板法,分别测定小鼠在各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NS-398、SC-560或吲哚美辛后的疼痛阈值。结果观察到:(1)SNI后直到第14d脑COX-1表达水平才显著增高,而COX-2表达在SNI后早期即明显增高,到1d时出现峰值(P值均<0.05);(2)SNI后早期应用NS-398对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有镇痛效应(P<0.05),但该效应持续短于30d;(3)吲哚美辛和SC-560到SNI后第14d才表现出明显镇痛效应。结果提示,脑COX-1参与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后期过程,可能与疼痛持续有关;而脑COX-2参与早期过程,可能与疼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