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6):489+494+523+566
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了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据悉,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 799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637份;其中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145 769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7.1%,与2010年相比基本相同。按照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统计,来自医疗机构的占83.1%,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占13.7%,来自个人的报告占3.2%。对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统计分析表明:1、化学药品中抗感染类仍排在首位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占化学药总例次数的51.2%,也是严重病例报告中最常见的类别,占44.9%,较2010年降低了3.6个百分点。在所有抗感染药的严重报告中,病例报告数量超过1 000例次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34.8%)、  相似文献   

2.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了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据悉,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637份;其中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145769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7.1%,与2010年相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92 904份,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09 991份。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15万余份。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药店》2014,(11):18-18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目前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1.7万余份,比2012年增长9.0%。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9.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2.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县级覆盖率达到93.8%,全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到983份。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09,7(6):471-471
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通报发布后,国家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相似文献   

6.
数字     
《中国处方药》2008,(7):17-17
50% SFDA日前表示,我国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现象比较突出,其中头孢曲松钠是抗感染药品中颇具代表性的品种。据统计,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约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量的50%,而头孢曲松钠的不良事件报告总量、严重报告数量又在抗感染药中占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7.
《家庭用药》2011,(6):56-57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概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统计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分析等三个方面通报了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从总体看,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有所提高,报告来源基本稳定。医疗机构仍是报告的主要来源,企业报告的比例较上年略有增长,监测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家庭用药》2012,(7):52-53
5月30日下午14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概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分析、药品风险控制措施总结等三个方面通报了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9.
葛文超  汪峰  黄萍 《安徽医药》2015,(7):1419-1422
目的:分析安徽省10年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为今后监测工作发展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13年安徽省上报的严重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2004—2013年安徽省严重报告数量呈增长趋势,患者年龄呈增大趋势,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和注射剂为主,严重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损害以全身性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临床上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发挥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救治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能力,开展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研究,提升药品安全性,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5.8%;2011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3.4%,这些数据均提示静脉注射给药途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建议,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保障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总体情况、基本药物监测情况、抗感染药物监测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率逐年增加;收集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也逐年增多;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主要来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居首位。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事业的稳定运行是公众安全用药的有力保障,应当形成全员参与的意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对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力度;重视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医药导报》2010,29(6):763-763
2010年4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概况: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日臻成熟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638996份。自1999年开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收集的数量迅速增加,充分体现了报告系统不断完善的规律。特别是2008年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8年至2019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的相关性。结果 在1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共989例(88.30%),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损害较严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例与性别、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患者年龄较大;给药途径以口服(624例,占55.71%)和静脉滴注(374例,占33.39%)为主,口服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比例较高;报告数最多的药品种类是抗感染药物(298例,占26.6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占比最高的是内分泌系统用药(共143例,严重132例,占92.31%);涉及的器官/系统报告数排前三名分别是代谢及营养疾病(249例,占22.23%)、肝胆疾病(178例,占15.89%)和血管,出血及凝血疾病(...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物警戒》2023,(6):712-719
目的 全面、客观地分析2022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总结202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解读。结果 2022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02.3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4.2万份;涉及怀疑药品218.5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2.3%、生物制品占2.6%、中药占12.8%;涉及基本药物报告94.2万份。关注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变态反应药、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结论 应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104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5.2%),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6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4例;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出现在用药61分钟至24小时内(112例);对症治疗5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偏少,报告表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方法:以2013年上半年山东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据为依据,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特点。结果:报告数量逐年大幅增长,新的和严重报告比例稳步提高;报告结构合理;报告时效性、评价及时性、均衡性不佳;临床超说明书用药比例估计为9.9%。结论: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比较完善;新的和严重报告比例、报告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应重视超说日月l书给药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晶  于立丽  李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221-2226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库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取并筛选2017年接收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将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名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名称、过程描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8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23.18%。60岁以上患者占48.60%。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15例(32.12%)和80例(22.35%)。静脉滴注为主要的给药方式(294例,82.12%)。在累及器官、系统中,全身性损害发生频次最高(195频次,28.97%),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结论 本次分析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有关。医疗机构、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应加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事》2011,(2):149-149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的统计结果,喹诺酮类药品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染药的第三位,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4.1%。2006年和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别通报了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2009年11月以来又对氧氟沙星等13个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病例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发布了此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针对喹诺酮类严重  相似文献   

19.
15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降低其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医院自发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按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5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严重者154例.15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64.29%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引起;可影响消化、血液、泌尿生殖等全身各个系统;涉及可疑药品12类93种,以抗感染药物最常见(占51.15%),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高达7种;发生于给药开始即刻至给药282 d后,部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如单次用量过大、用药总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联合用药不当等.结论 了解药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品,有针对性地观察监测,有助于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北京地区近5年来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莫西沙星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接收到的北京地区怀疑药品为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提取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转归等信息,按照MedDRA系统将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患者超说明书用药、超适应证用药较为突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下及皮下组织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胃肠系统症状等。而严重不良反应以免疫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肝胆系统症状为主。结论:莫西沙星的安全性是临床应关注的问题,应该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监测并及时处理其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