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科医师骨干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情况。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东省全科医师骨干培韧1班的164名学员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96.9%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51.8%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相对于西医专业,中医专业的被调查者更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P〈0.05);有28.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病人实施安乐死。结论:被调查的全科医师骨干安乐死总体知晓率较高,但多数人对实施安乐死和安乐死合法化持谨慎态度。全科医生应在现代医学伦理观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临终关怀照顾,为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和长远发展积累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护生对安乐死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四年制护理本科二、三及四年级学生就其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进行典型案例测试.结果 717名本科护生,绝大多数护生对安乐死持积极态度,有正确的认识,赞成安乐死的648人,占90.4%,持中立观点的15人,占2.1%.但不同年级的护生对安乐死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二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死的占93.2%;三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死的占77.1%;四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的占82.7%.结论 护生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及走向临床,对安乐死的态度发生着改变,存在着差异.护理伦理教学中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使护士对安乐死有科学的认识.妥善面对和解决伦理问题,提升对患者的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河南省公众特点,自行编制"河南省公众对自愿安乐死认知调查问卷",对1000位河南省公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结果:75.6%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3%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52.6%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合法化,并且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P〈0.05),医生的赞同率仅有36.8%。60.5%和58.8%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安乐死属于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结论: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总体知晓率较高,多数人对实施安乐死和安乐死合法化持谨慎态度。普通公民应在现代医学伦理观的指导下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使老年精神科病人住院的规范化及需求得以有效地满足,对实施陪护公司与院内督导组的双轨制管理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老年精神科病人的陪护员由陪护服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及收编,医院与该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护理部另派专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督导,利用集中培训、定期考核以及问卷调查等相关的方式,将双轨制管理方法实施,对住院的老年精神科病人,进行生活照顾及日常看护.结果:调查满意度的结果显示,很满意及满意占85%,基本满意占15%.结论:实施专职陪护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还是比较可行的,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住院病人的需求,还能够提升病房的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阶段医学生安乐死观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医学生的安乐死观念,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方法在实习生(大五)、见习生(大四)及大学二年级学生中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实习生47名,赞成安乐死30人,占63.83%;见习生42名,赞成安乐死32人,占76.19%;大二学生71人,赞成安乐死49人,占69.01%。结论大部分医学生赞成安乐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医学院校526名本科生进行关于安乐死认知和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526名被调查者中,安乐死知晓率为63.9%,被调查者表示对安乐死有所了解,但了解的内容和范围有限,94.3%的被调查者认为生命权属于个人,但对于个人是否有权利决定自己生死则表现得较为矛盾.被调查者均承认安乐死属于跨学科、跨领域的争议性问题,63.9%赞成安乐死,63.5%表示安乐死在我国立法是非常必要的.58.7%表示在本人面临是否选择安乐死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4.6%的被调查者在面对亲人选择安乐死时表示不会主动建议,但会支持其决定.结论:多数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医学生对于死亡和安乐死的认识有限,被调查者对实施安乐死态度较为严谨,应加强医学生伦理教育和死亡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陪护人员实施防误吸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脑卒中陪护人员予常规防误吸健康教育,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规范化防误吸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防误吸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护理行为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脑卒中陪护人员进行规范化防误吸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进食安全性,降低病人误吸,防止肺炎、窒息发生。  相似文献   

8.
浅析安乐死     
安乐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乐死的讨论、调查、研究逐步深入,通过有关安乐死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多数文献赞成或支持施行安乐死,其中不乏有赞成安乐死的同时又反对安乐死立法。从安乐死的定义可以认识到,它是一种死亡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中小城市不同人群对安乐死及其现状的态度,了解公众对安乐死的认同度以及安乐死在我国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发现我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当地社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发放问卷21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回收率为96.2%。结果:市民对于安乐死问题了解不足,仅有36%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安乐死问题有了解,有75%的人赞同在我国实施安乐死,被调查的11名医生全部赞成在我国实施安乐死;有宗教信仰的人对安乐死的认同度较低;文化程度越高,越能意识到解决安乐死问题立法是关键。结论:中小城市市民对于安乐死问题了解偏少,不同人群对其在我国实施的合理性及主要困难认识存在差异,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阻滞了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进程。为推动安乐死在我国实施,有必要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推动安乐死立法工作进行,为我国的安乐死合法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聆听关于安乐死立法的网上声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寻求安乐死理论与中国国情的结合点方法:以安乐死为关键字对1987-1999年国内有关安乐死文献进行检索、总结、分析,通过网络与被调查者辨论找出、分析被调查者的观点结果:多数文献赞成或支持施行安全死;众多的被调查者在理解安乐死找出、分析被调查者的观点结果:多数文献赞成或支持施行安乐死;  相似文献   

11.
医院陪护的现状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决医院陪护人员素质、质量、能力及队伍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招聘专职陪护人员,集中培训,专门管理,确保基本收入,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结果:专职陪护能得到科室及病人家属的认可。结论:专职陪护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医院实施陪护管理后,探讨各利益相关群体对陪护工的满意度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及陪护工自身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医院实施陪护管理前,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对临时陪护工的满意度较低,陪护工对自身状况的满意度也较低,医院实施陪护管理后,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对陪护工的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陪...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3302人对安乐死的观点,其中赞成者3130人占94.8%,反对者172人占5.2%.可见多数人赞成安乐死.文中从六个方面对现实与论理道德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可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38-139
安乐死问题的争论,关键是准确把握安乐死的实质以及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对濒临死亡或者逼近死亡的病人.能否实施安乐死,是否任何形式的安乐死都可以实施。反对主动安乐死,提倡实施被动安乐死,反对安乐死问题上的无痛苦致死术,实施无痛苦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前,癌症已占我国死亡第一因素,而且他们在生命最后阶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因此,笔者主张提倡实施安乐死,但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安乐死优点减少病人痛苦,节省人力、财力.就我国传统观念来看,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因此,对安乐死不理解,也不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不进步的传统观念,他阻碍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放弃治疗与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放弃治疗与安乐死是医学伦理学界争论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争论的问题包括放弃治疗与安乐死的伦理意义、标准与对象界定、赞成与反对的伦理争论、安乐死的立法、及医学与法律基本程序,本文从不同的视角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并做了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肝性脑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肝性脑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教育组的病人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神志转清率及1年内肝性脑病复发率.结果:教育组肝性脑病患者神志转清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通过随访发现1年内肝性脑病复发率教育组为15.62%(5/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0/25),P<0.05.结论:早期对肝性脑病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神志转清率,并可减少因进食、休养和家庭护理不当而造成的肝性脑病复发.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月 19日《健康报》刊载 :香港特别行政区医务委员会决定 :从 2月开始 ,允许医生对无法挽回意识、纯粹依赖医疗仪器维持生理机能的病人停止治疗 ,即被动安乐死。但规定强调 ,这样做必须有足够的理由 ,在医生、病人家属和医院院长一致同意下 ,方可实施。读后 ,无比兴奋 ,深深感到 :虽然这个决定不是法规 ,只是一个地区的组织的行政措施 ,但毕竟是中国在安乐死问题上的一个积极举措。它进一步引发我们对安乐死立法的思考 :安乐死必须立法 ,这是大势所趋 ,不可抗拒。因此 ,对待安乐死立法 ,应该采取积极态度。但安乐死立法关系着人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肝性脑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肝性脑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教育组的病人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神志转清醒率及一年内肝性脑病复发率.结果:教育组肝性脑病患者神志转清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通过随访发现一年内肝性脑病复发率教育组为15.62%(5/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0/25),P<0.05.结论:早期对肝性脑病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实施早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神志转清率,并可减少因进食、休养和家庭护理不当而造成的肝性脑病复发.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人陪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的陪护需求.方法对医护人员和病人各50名进行住院病人是否需要陪护及陪护利弊的问卷调查. 结果86%的医护人员及80%的病人认为不需要陪护.结论陪护对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利少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