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龚毅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2)
目的了解彝族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索人群行为特点和影响艾滋病在该人群中流行的原因。方法对彝族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基本卫生常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近期性行为、吸毒史等。结果调查对象文盲占76.0%,农民占87.5%,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为50%左右,非"在婚"人群有多性伴和吸毒现象。结论彝族人群存在艾滋病传播的各种高危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哈尼族、彝族中学生对HIV/艾滋病知识、态度以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方法:对297名哈尼族、彝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不同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1.9%,最低为36.0%,但多数有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在60.0%以上;近半数的学生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病人愿给予关怀和帮助,79%-85%的学生对非正当性行为持反对态度;杂志、报纸、宣传栏、展览、小册子、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既是学生获得有关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最喜欢的途径;94.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结论:红河州近些年来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也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连市三所普通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三所高校9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一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6.3%;大学生艾滋病正确的态度为63.5%;医学院校比其他类型的院校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最多来源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占75.0%以上,来自学校健康教育如教师授课和专题讲座获得知识的比例仅为23.0%。结论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调查结果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乐山市彝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乐山市彝族地区1998-2009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专题调查资料。结果截至2009年乐山彝族地区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130例,其中2007-2009年报告HIV阳性者和患者80例,占累计报告数的61.54%。感染者以20~39青壮年为主,占89.23%;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92%、23.08%,经性、母婴、静脉吸毒传播均有病例报告,主要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性传播途径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结论乐山市彝族地区艾滋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艾滋病感染途径正处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6.
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济南市女性性工作者(FSW)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2006年1—6月份对娱乐场所FSW进行调查。结果40家娱乐场所共调查405位FSW,平均年龄(23.96±4.58)岁,未婚者占73.3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96.54%。原住址本省市的33.58%,外省市的占66.42%。5.68%人曾做过HIV检测。安全套使用,最近5次性行为全部使用安全套的占78.27%。结论FSW的文化程度低和隐蔽性与流动性使AIDS干预的难度增加。调查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娱乐场所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推广安全套。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福州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KAB)现状 ,寻求影响医务人员 KAB的主要因素 ,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州市省级、市级、区 (县 )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 439名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结果 ]广大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 ,仅有 6 1.9%的医务人员知道 1996年颁布的关于 HIV/ AIDS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 4.1%的人可能会拒绝为 AIDS患者服务 ;被器械损伤后大部分医疗工作者未采取有效预防 HIV感染的规范化消毒程序 ;医院级别对医务人员 KAB影响较大。 [结论 ]对医务人员的教育要侧重知识的系统化 ,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深化 ;在医院中营造良好的积极的学术气氛有助于促进医务人员正确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建筑工人艾滋病流行状况、流行因素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昌平区4个建筑工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449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9.2%,年龄与知晓率水平成反比(P=0.001),文化程度与知晓率水平成正比(P=0.000);最近一年与商业性性伴发生过性行为者占5.5%,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者占6.8%,最近一年有过非商业性同性性行为者占1.1%;未检出HIV抗体阳性,梅毒ELISA阳性率1.1%,梅毒RPR阳性率0.2%。结论将性病防治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相结合,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及危险行为干预,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市西青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青区1110名外出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分析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结论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应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减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经性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感染者比例逐年上升,女性商业性性服务工作者(FSW)是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因此对FSW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及HI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获取FSW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及其危险因素资料,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并为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开展有效干预提供依据。2011年辽源市开展了FSW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云和县孕妇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状况。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共调查孕妇298名,占全县孕妇52%,有效问卷294名,有效率98.66%。结果80%以上孕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6.87%的孕妇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12.93%的孕妇认为同桌吃饭、共用毛巾能传播艾滋病。40.82%的孕妇认为没有药物阻断或降低母婴传播,20.41%孕妇认为怀孕后不必艾滋病抗体测试;95.24%孕妇愿意如果怀孕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孕早期终止妊娠。10%的孕妇长期使用避孕套,87.42%的孕妇是从电视、广播获得艾滋病知识。结论云和县孕妇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有部分了解,但自身对艾滋病预防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苍溪县项目起动时暗娼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相关行为,为今后项目策略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08年10月27日-11月2日对全县可能有暗娼存在的场所进行了200名暗娼人员实施艾滋病调查,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内容严格按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内容进行,并对自愿者采血抗体监测. 结果苍溪县暗娼人群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软低,认知率31.50%,最近一个月安全套使用率17.00%,正确就医比例为40.00%,HIV抗体阴性率100.00%.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通过电视(82.50%)、书籍(31.5%)、报刊(21.50%)、咨询服务(42.50%),免费宣传材料(19.50%)等大众传播媒介. 结论苍溪县暗娼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使用安全套和主动检测能降低风险的意识极差,今后加强行为干预和同伴教育的作用,加强100%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倡导正确的求医行为等多方位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与需求,为制订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 该县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仍较低.预防方式平均得分59.01分,艾滋病知识综合得分56.14分.从社会中获取艾滋痛知识的可及性最高,渠道最多的是电视.其次为广播;希望从中荻取渠道最多的是电视,其次为医生.少数群众仍存在歧视艾滋病病人现象.结论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电视宣传作为主要的宣传方式,其次要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之中,并将国家有关艾滋病防治政策作为重要宣传内容,积极关爱和帮助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加强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农村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的需求和喜好,为该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传播材料开发提供策略建议。方法对西昌市、昭觉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彝族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村民、村干部、村医、艾滋病防治专业工作者进行小组访谈。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3份,男性63.2%,女性36.8%。文化程度以文盲(48.4%)和小学(41.3%)为主;79.7%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艾滋病宣传活动,每年约2~3次。宣传形式主要为传播材料入户发放(81.1%)、艾滋病宣传展览(47.2%)。76.7%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艾滋病传播材料,材料类型主要为传单(64.4%)、海报/挂图(63.4%)。村民喜欢通过村干部(69.2%)、村医(54.6%)、家人和朋友(50.0%)和电视(40.0%)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采取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策略。应加强村干部、村医的组织培训,加强影视和图画类传播材料的开发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彝族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艾滋病知信行现状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问卷凋查四川省西昌市和昭觉县8个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311人。结果共调查彝族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成员311人,其中流动人口178人(57.2%),家庭成员133人(42.8%)。男性241人(77.5%),女性70人(22.5%)。平均年龄35.8±9.8(16~5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1.O%。外出务工者外出期间从事行业前3位依次为建筑业130人(42.0%)、个体经营82人(26.4%)和餐饮、娱乐等服务业29人(9.6%)。流动人El和家庭成员艾滋病平均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1%和64.9%,UNGASS5个关键问题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0.2%和59.1%,国艾办8个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6.8%和64.4%。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持“肯定/无所谓”态度比例分别为42.9%、23.3%和26.3%,72.9%的人明确表示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保持交往。18.8%的人有过多性伴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村干部(70.2%)、村医(65.2%)、电视(57.3%)和家人/邻居/朋友(55.3%)。喜欢的艾滋病传播材料类型主要为扑克牌/纸杯子等生活用品(68.0%)、海报/挂图/张贴画(58.2%)、传单(27.5%)和年历(27.1%)等。结论彝族地区外出务工者的家庭成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高,艾滋病歧视严重。 相似文献
16.
凉山农村彝族人群HIV/AIDS知识及相关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农村彝族一般人群的HIV/AIDS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 ,为开展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 3个彝族聚居的行政村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调查 ,共调查到 15~ 4 9岁彝族村民 10 0 8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村民普遍缺乏HIV/AIDS防制知识 ;8 4 %的村民曾尝试过吸毒 ;13 5 %的人有多性伴现象 ;外出者中近 4 0 %为盲流 ,为吸毒贩毒创造了条件。结论 该地区农村彝族人群存在多种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 ,缺乏知识和贫困导致的盲流是该地HIV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HIV/AIDS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同时开展扶贫工作 ,使艾滋病防制工作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全面了解凉山州艾滋病流行情况,为下一步艾滋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1995-2012年凉山州HIV感染病例的时间分布和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结果 凉山州截止2012年12月31日,报告艾滋病感染病例累计达38 994例。2003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感染者以25~49岁人群、男性为主,女性病例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吸毒及异性为主要感染途径,分别占69.3%与19.4%,且异性途径感染人数增长明显。结论 凉山州HIV流行态势严峻,防控工作以阻断性传播途径为主,对男性还应同时阻断吸毒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镇原县村级疫情监测人员预防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为开展AIDS防治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镇原县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281名疫情监测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收回答卷272份,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在34.34%~97.36%之间,平均为73.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AIDS防治知识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AIDS防治知识得分也逐步上升,且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1,P〈0.01);多数对待H IV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态度比较宽容;90%以上者曾参加过、也愿意参加AIDS防治宣传,也期望获得更多的AIDS知识。结论镇原县村级疫情报告人员AIDS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但有些知识知晓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及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开发传播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楚雄市和禄丰县4个乡镇的彝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97份,其中流动人口占30.5%,家庭成员占69.5%。男性占56.2%,女性占43.8%。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从事行业前三位依次为建筑业(41.3%)、餐饮、娱乐等服务业(27.3%)和制造业(10.9%)。调查对象对国艾办督导评估8道基本知识题知晓率为78.7%,UNGASS 5道知识题知晓率为41.0%,流动人口与其家庭成员无显著性差异。流动人口对婚前、婚外和多性伴持不正确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3.3%、31.6%和40.8%,其中8.4%有过多性伴性行为,上述比例均显著高于家庭成员。调查对象喜欢通过电视(64.7%)、村医(45.3%)、文艺活动(40.6%)等方式了解艾滋病信息,喜欢的艾滋病防治传播材料主要为扑克牌、纸杯、纸巾等生活用品(52.0%)、年历画(37.9%)、海报/挂图/张贴画(36.9%)。结论云南楚雄州彝族流动人口和家庭成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高危态度和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亟需针对流动人口开发适合的传播材料,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患者的就业现状,探索影响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人群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及健康扶贫政策提供参考,改善艾滋病人群的就业状况。方法采取非概率抽样法选取凉山州彝族人口较多且经济水平不同的西昌市、布拖县、甘洛县、昭觉县和冕宁县作为样本调查地点,再在这5个地区分别选取疫情较为严重的2~3个乡镇,2017-12对抽中乡镇所有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人群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疾病特征、认知因素特征对于艾滋病人群就业状况的影响,检验水准为0.05。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城乡、婚姻状况、家庭有无补贴和感染途径的就业状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艾滋病人的就业率随着艾滋病人疼痛程度,歧视程度的加深而呈现下降的线性趋势(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性别(OR=0.397,P<0.1),城乡(OR=5.128,P<0.05),身体的疼痛程度(OR=0.442,P<0.05),社会歧视状况(OR=0.272,P<0.05)是影响艾滋病人群就业的重要因素。结论凉山州艾滋病人群整体就业状况较差,建议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适当的生产技能培训,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的心理咨询方案,深化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切实保障艾滋病患者及家人享有同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