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心端堵塞闭塞造成肿胀手综合征治疗方法 。方法 自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们对1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心端闭塞造成肿胀手综合征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其中9例合并手部缺血,进行了手术治疗。对13例患者均结扎原动静脉内瘘。结果 13例患者结扎内瘘,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手部肿胀迅速消失,缺血症状也逐渐缓解。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心端闭塞后,造成肿胀手综合征,如不能再通内瘘,可采用手术治疗结扎内瘘,消除肿胀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目前儿童维持性透析用动静脉内瘘临床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科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儿62例,回顾性采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男性41例,女性21例,患儿手术时平均年龄13岁5月18天(年龄区间为5岁8月~16岁2月),5~9岁为9例(14.52%),10~13岁为33例(53.23%),14~17岁为20例(32.25%)。籍贯南方为4.8%,北方为95.2%。原发病构成比前两位:慢性肾小球肾炎占29.03%,肾脏畸形及发育不良占27.4%。2从患儿确诊慢性肾脏病到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平均时间为30.8天。3麻醉方式:全麻42例(67.7%),基础麻醉加臂丛麻醉17例(27.4%),余不详。4侧别选择:左侧为58例(93.55%),选择右侧为4例(6.45%)。手术均为前臂动静脉端侧吻合,选用经典桡动脉-头静脉吻合者55例(88.7%),桡动脉-非头静脉吻合者7例(11.3%)。5术中吻合口内径:2mm者为22例(35.5%),2.5mm者为3例(4.8%),3mm者为31例(50%),4mm者为3例(4.8%),不详者为3例(4.8%)。6以术后1周可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处触及血管震颤、闻及血管杂音作为内瘘成形手术成功的判断指标,首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成功者为50例(80.65%),失败者为12例(19.35%),其中2mm组手术成功18例/22例(81.8%),2mm组成功32例/37例(86.5%),2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手术成功率为87.5%。7术后可触及明显震颤者为52例(83.9%),轻微者为3例(4.8%),未触及者为7例(11.3%);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者为53例(85.5%),轻微者为2例(3.2%),未闻及者为7例(11.3%)。8术后急性并发症:血栓为6例(9.7%),渗血为5例(8.0%),肿胀、疼痛4例(6.5%),血肿1例(1.6)%,手指麻木1例(1.6%)。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为1.6%(1例)。结论从确诊慢性肾脏病到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间过短,低于指南提出的6~12个月,准备和教育时间不足。手术优先选择左侧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成功率达80.65%,吻合口内径2mm组和2mm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为渗血和血栓。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重要薄弱环节,内瘘的维持使用是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关键,护士通过对内瘘穿刺质量的控制,可以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及时改进穿刺方式,降低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从而使透析顺利进行,保证透析质量,可见内瘘的管理也是透析中心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护血管通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传统动、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应向上。2006年4-7月在我院透析中心为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均有动静脉内瘘)进行了430余次针头斜面向下穿刺,患者未诉疼痛感增加,而且此种穿刺方法较传统方法更有利于保护血管通路,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穿刺角度增大,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和技巧,可先以内瘘针的硅管模拟血管进行穿刺练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患肢肿胀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1例肿胀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部位、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18±14.38)岁.平均血管通路建立时间 (36.35±28.94)月,左上肢28例,右上肢23例,病程1天~2年.术前经静脉造影、血管超声及CTV明确诊断,50例病例为动静脉内瘘回流静脉狭窄或闭塞病变,1例为返流性病变导致静脉高压.分别采用手术重建、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血管通路关闭术等方法,症状均缓解.结论 肿胀手综合征是由于静脉回流障碍或返流造成肢体远端静脉高压,影响血管通路的使用.血管超声和静脉造影联合应用能明确诊断病变部位及范围,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多为中心静脉病变.上肢浅静脉病变,手术重建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头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处病变、中心静脉病变位置较深,手术重建创伤大,以腔内治疗为主,但远期通畅率低,需要加强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永久性的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需做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和提高护士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得以保证透析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是保证长期MHD患者顺利进行透析的必备重要条件.现将本院96例分别用显微外科血管缝合动静脉内瘘吻合和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两种手术方法给MHD患者建立一条有效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的完整资料统计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有效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白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2004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对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非经典部位建立动静脉内瘘11例。经加强护理,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静内瘘是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必备的血管通路,它安全且能长期使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建立动静内瘘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手术前血管的保护,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感染率低的优点。由于人体可供造瘘的血管较少,所以,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十分重要。 1,护理 1.1内瘘的早期护理 内瘘术后早期护理是内瘘能否顺利成熟的关键。术后要严密观察内瘘的情况,经常触摸内瘘血管的震颤情况.听血管杂音,如果扪不到血管震颤,听不到血管杂音,表明内瘘不通畅.应及时处理。术侧肢体要悬吊抬高,以减轻末梢肢体肿胀,但不要长时间超过心脏水平,行走时以悬吊起术侧上肢以起到支持作用。切口包扎松紧要适中,  相似文献   

10.
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臂动静脉内瘘是肾衰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其通畅程度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效果[1].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3例肾衰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的超声检测结果,旨在评价内瘘并发症的超声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21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通过对在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1例患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其优缺点及部位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血透)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本院自1998年起对常规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长期中心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共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 ,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感染率低等优点[1] 。由于人体可供造瘘的血管较少 ,所以 ,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十分重要。 1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4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 ,2 2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 ,除 1例在使用半年后发生内瘘栓塞外 ,2 1例均保持了内瘘血管的通畅 ,且无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现将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中男 15例 ,女 7例 ,17~ 73岁。使用 >3年 5例 ,>2年 7例 ,≤ 2年 10例 ;栓塞 1例 ,通畅 2 1例 ;…  相似文献   

14.
吴潮清  吴华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0):568-571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utogenousAVF)因长期开放率高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血管通路。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标准内瘘)仍然是首选。由于较好的医疗措施,透析患者寿命显著延长,大多数需更长时间依赖维持性透析,他们的血管通路需要维护及防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6.
国内外近年报道采用具有涤纶套的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逐渐增多,认为可以作为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2002年以来,作在动静脉内瘘失功或自身不具备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而无法建立长期稳定有效内瘘的患中,采取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涤伦套双腔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通路直接影响终末期肾病病人血液透析的效果,为探讨更有效的血管通路,我院对57例维持血液透析的病人分别采用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析用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从透析用留置针的概述、透析用留置针的应用效果、透析用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透析用留置针的研究与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中两种血管通路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24例采用人工血管内瘘,比较两种血管通路的特性、通畅率和并发症。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2、3年的通畅率为94%、82%,人工血管内瘘的通畅率为5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并发症少于后者。结论:血液透析应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其不但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还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易被血液透析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AngⅡ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病人进入维持性透析阶段后却很少有人关注AngⅡ的作用,本研究从2002年7月到2002年12月对鄂尔多斯地区29例走透患者的AngⅡ进行了检测,并随访至2006年3月,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现就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