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和临床放射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大面积大剂量照射作为临床上进行器官移植预处理、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也成了人们所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学的进展,大剂量全身或上半身照射已用于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照射及其相应的一次全身等效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坚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6,(4)
本文主要应用红骨髓干细胞法来估算大面积、非均匀条件的照射剂量归一于全身均匀照射剂量,这样就可以利用日常的一些特殊照射来建立不同程度的造血型放射病模型。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归一等效剂量的方法进行比较,认为干细胞法的估算与临床实际最为符合,是一种值得重视的估算等效剂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白振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9,(1)
直肠癌中对放射线治疗有抵抗者为腺癌,一次大剂量照射对腺癌效果较好,但副作用较大。术前应用20~60Gy的剂量照射比单独手术效果好。作者应用大剂量腔内照射对6例直肠癌作了研究,其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57岁,临床分期Ⅱ期4例,Ⅰ、Ⅳ期各1例。肿瘤组织均为腺癌,高分化型5例,未分化型1例。结果发现,当照射剂量为50Gy以上时(例3~6)大体标本上见肿瘤边缘隆起部变平坦,溃疡面缩小。当照射剂量为16Gy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全身照射比格狗生物效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实验治疗提供依据 ,观察了不同剂量照射比格狗的生物效应。方法 :60 Coγ辐射源分别照射 6 .5 ,5 .5 ,5 .0 ,4.5 ,3.5 ,2 .5Gy ,照射剂量率为 7.2 2 4× 10 _2 C/(kg·min)。观察照射动物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培养。结果 :所有比格狗于照射后 0 .5~ 2h均有呕吐。 6 .5Gy照射组动物于照射后第 2天出现腹泻 ,并伴有白色黏液 ,其中 3只动物出现血水样便或咖啡样便。 5 .5Gy组有个别动物出现水样便 ,而 4.5Gy以下剂量照射组动物出现一般稀便。比格狗除 2 .5Gy组有一只动物活存外 ,其余均死亡 ,各组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依剂量的大小分别为 5 .0 ,8.0 ,9.3,9.5 ,10 .5和 14.1d。照射后 1d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最低值出现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提前 ,且剂量效应关系显著。结论 :对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活存时间的分析结果表明 ,比格狗的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偏轻 )模型的全身照射剂量为 4.5~ 5 .0Gy。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应用大剂量维生素丙(170mg/KG/24小时)治疗脬鼠大面积深度烧伤(70%体表面积)。及其血液动力学的作用。将动物分为3组,每组6只,第一组按Parkland公式全量输入林格氏乳酸钠溶液;第二组按上述公式液体量的25%.并同时输入维生素丙;第三组按第二组液量输入,但无维生素丙。在第一个伤后24小时内各组在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区别;第三组在伤后3小时后红血球压积均高于第二组;第二组心搏出量明显高于第三组,但与第一组桐同;第二组烧伤皮肤所含啦份明显低于其它组,说明应用维生素丙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连性。用大剂量维生素丙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作者认为在伤后24小时内输液可以田4ml/KG/%面积减少到1ml/KG/%面积,并可维持适量的心搏出量。 相似文献
8.
较大剂量照射后,在急性放射病的病程中,由于胃肠道的损伤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常常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比较而言,肠上皮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很高,但肠上皮细胞的再生潜力很大,更新速度也很快。因此,深入掌握肠上皮辐射损伤与修复的规律性,对改善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是有意义的。本文介绍大剂量丙线与中子混合照射狗的小肠上皮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黄士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17(4):291-291
大剂量照射后的女性骨髓移植患者仍可能生育黄士敏大剂量放射损伤后,远期效应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不育。近年陆续有一些经大剂量化疗并较大剂量全身照射作预处理后接受骨髓移植并获得长期生存的女性患者出现妊娠成功的报道;这对于探讨放射损伤后的远期效应以及如何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监测质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变化研究单次大剂量分割照射后脑照射区域内的代谢变化及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放射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建立单次大剂量分割照射后放射性脑损伤实验兔动物模型,通过测量照射前后动物乳酸(Lactic aeid,Lac)、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lne,Cho)、肌酸(Creatine,Cr)等的波峰变化,比较照射前后不同时期各波峰变化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次大剂量脑照射区域放射性损伤发生早期,质子MRS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结论质子MRS分析可以作为早期检测放射性脑损伤的无创性、敏感性手段。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大剂量全身照射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白血病患者通过大剂量药物治疗和异体或自体的骨髓移植(BMT)及BMT前的大剂量全身照射(TBI)可以得到治愈,5年存活率达50%以上。BMT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首选方案,而TBI作为BMT的必要辅助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BI治疗的目的:一是免疫抑制,主要是使移植骨髓能被受体接受。二是消灭机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的目的。三是杀灭骨髓使髓腔出现空间,以利于骨髓移植。TBI技术是由放疗设备提供一个能包罗人体的大面积辐射场,使全身各部位都受到均匀照射。TBI治疗可采用单次大剂量照射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疑似因介入治疗致背部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与重建。方法 术后约7个月(2020年7月22日),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并用不同方法构建的剂量曲线估算剂量,用剂量估算的修正系数、Dolphin''s模型和Qdr方法重建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受照剂量。结果 基于dic半自动与dic+r人工分析及4条剂量曲线估算患者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0.68~0.95 Gy,泊松分布检验结果显示u值均>1.96,患者受到局部不均匀照射,且半自动分析可明显提高剂量估算的效率。3种重建剂量方法修正后估算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1.80~2.86 Gy。估算的生物剂量与该患者存在放射损伤和临床诊断为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Ⅳ度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和生物剂量估算,确诊了1例因介入治疗致背部大面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分析对局部不均匀照射受照者回顾性生物剂量的估算与重建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治疗有一个公认的根治性照射剂量,但是对恶性黑色素瘤放射治疗的每次最佳剂量仍有分歧。本文认为对恶性黑色素瘤采用大单次量,少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肿瘤反应率相同,但在高分割放疗时晚期正常组织损伤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王秀昌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2,(2)
1976~1988年共收治220例直肠癌病人。经多种物理检查及组织学证实。术前给予高剂量外照射(>4000cGy),然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根据治疗前癌的活动度分期;74例病变是活动的,49例部分固定,85例全部固定,12例属于冰冻骨盆。术前放疗采用高能量光子束,四野盒式照射方法。照射体积包括整个骨盆,上界在L_5/S_1联合点,边界距骨性骨盆1 cm,下界根据情况而定。当肿瘤位于直肠上部,照射野不包括肛管。侧野包括髂外淋巴结,到耻骨联合下1cm,后野包括整个骶骨体。每次照射剂量180~250cGy,总剂量4000~6000cGy。当放射剂量达到4500cGy时,射野缩 相似文献
18.
介绍在Varian CLlinac-1800直线加速器上,采用改进的双机架角12野照射技术,以6MeV电子线治疗一例皮肤恶性淋巴瘤的剂量测量结果和技术方法处理。应用电离室法、热释光法对射野均匀性,皮肤表面剂量进行测量,患者体表剂量分布均匀。临床治疗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受致死剂量(2.5~33.5Gy)照射的378只死亡狗胸骨和肋骨病理观察表明,骨髓造血组织再生的上限阈剂量,约为4.5Gy(指未给予任何治疗措施的效应狗)。经输血等对症治疗后,约为10Gy(再生发生率仅4.3%);γ线,中子混合照射后,则分别为3.27Gy和6.6Gy。骨髓再生可分为四类,轻微再生、中等再生、明显再生和基本恢复。6Gy照射后,上述四种骨髓再生分别始见于17.5、19、36和150天。作者建议,骨髓移植的适宜剂量应能几乎完全抑制受体的骨髓造血和免疫组织功能而又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受体的全身辐射损伤效应,尤其肠道损伤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报道了小白鼠经1—10千拉德γ线照射后72小时小肠面积依赖于照射剂量不同而发生的变化。当照射剂量低于2千拉德时,表面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但当照射剂量在4—10千拉德范围内时,则几乎不再有所变化。该实验系采用目测的测量方法,即纵向剪开肠管后分别测量上、中、下三段的最大宽度,然后再取其均数并乘以小肠的长度而得出小肠面积的数值。这种测量方法是较为粗略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