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疸病实脾体会徐斌刘志胜(安徽省舒城县城关医院231300)关键词:黄疸;实脾中图法分类号:R256.41;R242黄疸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病机关键在于湿。由于湿邪粘滞,故临床上多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笔者在中医辨证施治原... 相似文献
2.
刘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5)
慢性肝炎按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黄疸”、“郁证”、“胁痛”、“痞块”等病证范畴。目前运用祖国医学研究本病的途径颇多,对该病的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亦不尽相同。本人根据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结合临床实践,浅谈慢性肝炎从脾论治的体会。1慢性肝炎病机责之于脾关于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是由于湿热毒邪残留,日久蕴结不解,致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过乱。其病理是一个正虚邪易侵,邪侵正益虚,正虚邪愈恶的复杂过程。概而言之,不离“虚”、“湿热”、“血瘀”三个方面。慢性肝炎的证候虽然复… 相似文献
3.
4.
实脾法在慢性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复杂性疾病.它病程冗长,变化多端,虚实夹杂,多散在于祖国医学中的"黄疸"、"胁痛"、"积聚"等证候.<内经>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临床多具有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胁下不适或疼痛等表现,而前四症均为脾虚所现,故治疗宜"实脾"(益气健脾,扶土抑木).<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脾气".<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也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相似文献
5.
6.
肝脾两脏生理上相互联系。历代有见肝之病而治脾之说。依此思路治疗肝炎、脂肪肝及各种肝硬化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难经·六十七难》云:“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金匾·脏腑经络先后篇》云:一夫治本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牌,当先实脾”。这些经文虽不一定全面,但却提出了在治疗肝脏疾病时,应事先考虑到疾病传变于脾的可能性和肝、脾之间互相影响的必然性,而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达到阻止传变治愈本脏疾病的目的。肝如木回曲直,其性生发、条达而柔和,其功能是藏血而主疏泄.性喜余达而恶抑郁,具有欣欣向荣的生发之机,主少明春升之气,“肝属木”。脾如土罗稼稿,可以生长、变化,生化万物,而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 相似文献
8.
9.
10.
谢兆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7(2):89-90
慢性肝炎多由急肝调理不当,迁延而来,临床常表现肝区疼痛、腹胀、低热、疲乏,食欲不振,有时恶心,肝脏肿大,肝功能损,不少病人进一步转化成肝硬化,病情日趋严重。多年来,笔者将慢性肝炎归纳为早、中、后,恢复四期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兹分述如下。早期治疗本病早期,肝功能一般正常,或谷丙转氨酶持续单项升高,或其它慢性指标长期不能恢复。临床表现肝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有20%的人感染肝炎病毒[1],由于肝炎病引起的肝功能不正常的约有三千万人,目前西医对慢性肝炎尚无特效方法,众多患者均寄希望于中医中药[2]。关于病因病机,作为一种传染病,中医多认为是杂气致病、伏邪致病和内外相召这三种说法,基本上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具有传染性相符合。病毒性肝炎西医分为甲、乙、丙、丁、戌5型(现已发现己、庚两型)在临床中所表现的症状不同。所以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中,把肝炎分为五型论治:1.温热中阻型;… 相似文献
12.
1 抗病毒治疗这是针对病因的治法.临床上用大青叶、板蓝根、贯众、公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物治疗肝炎有一定疗效;对根据本病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故属中医的疫毒范畴,再结合临床确有热结血分,聚热为毒的表现,用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等确有一定疗效,乙肝可发展为肝癌,中医认为是毒瘀交结之恶症,故用治肿瘤的药物如斑蝥、半枝连、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治疗的同时患者的肝功好转,有的病例HBsAg转阴,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炎(简称慢肝)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笔者研习有关文献,结合长期临床经验,对常用治疗方法,谈点个人体会。1湿热缠绵,首当清利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多为急性肝炎治疗不当,或在恢复期间调护失宜,以致湿热之邪未能彻底清除,余邪... 相似文献
14.
15.
郭明章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6):1-2
本文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及在肝病实证、虚证临证中的应用实脾法的必要性探讨,认为肝病实脾法-这一中医经典治肝之法不论在实证、虚证肝病的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调肝实脾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调脾实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先例IBS罗马Ⅱ标准及中医肝郁脾虚证辩证标准的患者,用调脾实肝方进行治疗,并以得舒物为对照,观察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及性状、情绪障碍等,按其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2.1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在治疗前后腹胀、腹泻、情绪障碍、纳少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腹痛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运用调肝实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其临床总有效率与得舒特相仿,但对改善引起IBS发病原因的情绪障碍等状态方面,中药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肝炎,中医认为是湿热毒邪滞留耗伤肝气而发病,慢性肝炎则由于病程迁延日久,终至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成。因此在中医治疗上多以“清化湿热,解毒祛邪”之法治疗肝炎,处方配伍的中药,常用茵陈、大黄、栀子、虎杖、黄柏等清热解毒之中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含有抗肝炎病毒的化学成分。这些药材对急性黄疸性肝炎确有疗效,但当迁延日久,急性肝炎转化为慢性肝炎之后,这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就显得无能为力,疗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楼孝惠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3):167-168
我们从1997年起用灯盏花针剂作为慢性肝炎的综合治疗之一,与未用灯盏花针剂组相对照,发现其在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病例来源全部病例均系本院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的住院病人,共112例。治疗组52例,男性36例,女性]6例,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