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风透骨丸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政  林玲英 《中成药》2000,22(10):710-711
目的:追风透骨丸临床治疗痹证验证。方法:对临床80例痹证患者经追风透骨丸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照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追风透骨丸治疗中医痹证患者,有效率达9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风透骨丸治疗痹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冮顺奎治疗痹证的经验及常用药对,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冮顺奎治疗痹证的病案,整理、归纳、总结其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对。结果:冮顺奎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对有防风-羌活、麻黄-炙川乌、茯苓-白术、枳实-白术、秦艽-车前子、桂枝-白芍、柴胡-黄芩等。结论:冮顺奎巧用药对治疗痹证经验独到,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痹证临床常见,中医辨治有一定优势。王焕禄教授论治痹证,强调湿热痹证临床多见,辨证注重病变局部切诊,治疗强调清利通络,处方善用虫药,治疗讲求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黄胜杰 《中医正骨》2012,24(6):71-72,74
王和鸣教授在临床上擅长对痹证进行辨证治疗,认为治疗痹证首先应该辨别病因病机,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特点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本文就王和鸣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处方经验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治疗痹证代表方中药归经为依据,探讨痹证的疾病归经,指导痹证临床用药,以便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别统计《中医内科学》中痹证各个证治分型的代表方药的药物归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痹证的药物中,归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药物的味次分别为20,12,13,12,12次。用药频次分别为131,79,132,105,102次。结论痹证疾病归经为"肝肾"。临床上治疗痹证当以肝肾二经药物为主,同时兼顾脾(胃)经药物,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纯德先生用联合方组治疗痹证经验,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一种可靠的诊疗方法。方法:通过对痹证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联合方组内涵的论述,揭示联合方组治疗痹证方面的优势所在,同时列举门纯德先生治疗各类痹证的常用方组及验案两则。结果:门纯德先生以联合方组救治众多痹证患者,服药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联合方组在治疗痹证方面屡建奇功,且经方为用,方精药简,避免药物的大杂烩,并针对痹证病机,扶正祛邪兼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依据内经理论从病因和病邪特点分析痹证的特点,阐述风寒湿邪的致病过程并联合中药、针灸治疗痹证的方法,从痹证病因、病邪特点、发病过程、临床治疗等方面总结治疗痹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痹证治水湿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湿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因素,也是痹证临床缠绵不愈,病情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从水湿的致病特点入手,结合临床,对于水湿在痹证中的致病作用和治疗水湿的方法作以总结,提出"利、化"二法是治疗痹证水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均给予消渴痹证常规治疗及按消渴痹证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1个疗程(14 d)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多伦多临床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TCS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可以缓解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金匮要略》探讨痹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黎 《河南中医》2008,28(12):5-6
通过《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论述,归纳中医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探讨其对痹证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中药治疗痹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加味乌头汤制川鸟:麻黄、黄芪、白芍、甘草、当归、全蝎)治疗痹证83例。结论:加味乌头汤治疗痹证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关于痹证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对痹证的论述设有专篇,不仅定义了痹证,并且阐明了痹证的病因病机,对后世医家辨证论治痹证奠定了基础。但在治疗方面,《黄帝内经》只提出了针灸施治痹证的方法,对方药如何论治未有说明。因此,现将中医学对痹证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家的研究进展加以分析整理,以期对临床治疗痹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区地处北疆,寒冷期较长,风高气燥;痹证发病率略高,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我科痹证临床组按照《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证诊断、治疗、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全国痹证科研协作方案》的要求和方法,从1984年1月至1985年4月,对300例痹证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治疗痹证的三个经验方(痹证三方)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开放性原则将135例入选痹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辨证分风湿热型、风湿寒型和风湿寒热夹杂型(或风湿寒热不明显型),分别给予痹证1号、2号、3号方;对照组给予尪痹片治疗。服药2~4周后观察相应临床及试验室指标,比较两组以及各痹证方、各病种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90.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总显效率(40.0%)明显优于对照组(17.5%);治疗组患者关节证候、全身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痹证三方临床治疗痹证疗效确切,可改善关节局部指标及全身症状、证候。  相似文献   

15.
痹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和膝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大量文献显示火针治疗痹证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起效快创伤小,无药物副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对其分子、基因等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近5年火针治疗痹证文献的整理分析,基于“异病同治”理论进一步总结火针治疗痹证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新思路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整理总结严继林教授临床治疗痹证的方药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临床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严继林教授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痹证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多种统计方法,得出其治疗痹证的方药规律。结果:将符合要求的痹证治疗处方86张进行数据录入并分析,整理出经验方药的使用规律数据,可得到新处方7首以及核心组合14个。结论:严继林教授在痹证的治疗中,在戴丽三痹证经验方——桂枝独寄汤基础上加以拓展发挥,形成颇具特色的治疗方药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琪教授临床学习,总结其经验。结果:张琪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痹证发生的基本原因,扶正祛邪是治疗痹证的基本大法。常用方法有除湿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涤痰通络、虫药通络等。结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经验可资临床供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痹证越来越普遍发生。通过对伍炳彩教授辨证治疗痹证临床验案的研究,阐述痹证的临床证治,其中就大补阴丸合当归四逆汤验案的举例,阐述其在临床运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围绕痹证诊断标准这一议题,对痹证古代文献进行回顾,并对痹证现有诊断标准进行概述,认为痹证诊断标准的制订应当凸显中医思维与理论特点、痹证内涵及其特点、中西医融合、临床实际四大特色。通过临床调研并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建议,制订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不违反西医常规原则,涵盖患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发病时间特点等内容的痹证诊断标准,以期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及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明确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确立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标准操作技术规程,为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方法: 417例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罐组140例、空罐组138例、中药组139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壮医药罐疗法组、空罐组、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1%、85.51%、92.81%,药罐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罐组(P<0.05),与中药组接近(P>0.05);三组对改善痹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结论: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疗效确切,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