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卫气营血治法发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永学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5):5-6
叶天士确立的卫气气营血四分治疗大法是温病治疗的规距准绳,对中医临床有很重要指导意义。此法虽为治温常用之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乱投。文中深入地分析了叶氏治法的理论和临床依据、运用宜忌,是对叶氏温病学理论的总结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冯明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3):8-9
从流行的叶天士医论医案入手对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现代书刊中论述卫气营血的辨证有诸多不同之处。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大致如下:看病位———上病治气,下病治血;看病程———病初治气,病久治血;看疹色———色白治气,色红治血;看疗效———治气效差,从血论治。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名桂(1667~1746),号香岩,又号上津老人,别号南阳先生,为清代吴县人,祖籍安徽歙县,系清代杰出的医学家.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其以儿科闻名. 相似文献
4.
陈锦芳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3,3(2):116-119
温病卫气营血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温病卫气营血在基础理论、证候的病理实质、动物实验、电脑诊断程序以及方药治法等方面的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用叶氏"卫气营血"的理论,可以辨别端正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则、说明传变。叶氏"卫气营血"理论的出现,使温病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叶氏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无论从对营卫的认识,还是对"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方面都对仲景学说有所继承,同时叶氏通过对孙思邈、刘河间以及其他诸多医家学术思想的借鉴,又发展了仲景学说,形成了指导温病诊疗的独特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疾病种类很多,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毒性疾病可归属为中医温病范畴,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遣方用药,疗效显著。现将近10年来卫气营血辨证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在《内经》、《难经》及前贤有关卫气营血生理病理论述的基础上,用卫气营血概念来概括温病病变的浅深层次及病情的轻重,借以阐明温病在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及温邪的传变过程,并提出了四阶段的治疗大法,从而形成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叶天士从营卫角度治疗肺系病的思路。[方法] 收集《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收录的《临证指南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著作中涉及营卫理论的肺系病相关医案,进行分类、归纳,探讨叶氏的治疗思路。[结果] 收集到的医案涉及到咳嗽、咯血、失音、肺痿、肺痹、哮证、喘证、痰饮等疾病,从病因病机上可以分为营卫实证和营卫虚证两大类,实证主要为外感寒邪或温热类邪气所致,叶氏治以解表宣肺、清肃肺卫和清营凉血等法,体现了其卫气营血辨证思维;虚证可分为卫虚、营虚和营卫俱虚证,叶氏注重以甘药补养脾胃、化生营卫,并强调脾胃分治。[结论] 叶天士继承和发展了源自于《黄帝内经》的营卫学说,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独特的脾胃思想运用于肺系病的治疗,大大拓宽了肺系病的临床治疗思路,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董锡玑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2)
<正>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是清代著名温热病大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引伸《内经》之义所创立的。自此理论体系的形成,方使温病病程的划分,及其相应治疗方法的采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证之临床,从温病的发展演变来看,卫气营血阶段的划分,尚难反映温病发展变化之全貌。以下就卫气营血辨证中的两个问题略抒管见,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0.
11.
12.
温病属外感热病,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病邪.根据"客者除之"的原则,祛邪为温病治疗的重要方面,邪去则正安.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园法活,祛邪务尽".阐明了祛邪是治疗温病的重心.温病祛邪,透法是其中之一.温病的发展演变是从温邪深入程度来判断在卫、在气、在营、在血,而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祛邪,也都存在运用透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张思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2)
就“通”法治疗温病发热的理论依据、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郁”存在于卫、气、营、血的各阶段,“通”是治疗发热的重要原则,指出温病发热多兼夹证,治疗用药勿忘“通”。 相似文献
15.
16.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祛邪"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而透邪为祛邪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邪之法即透法是选用輕清、芳香的药物,配以辛凉、甘润、苦燥、化湿、凉血之品等以透达肌表,募原,空窍,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本篇具体阐述"透邪"在卫气营血及后期各阶段的应用:邪在卫分-辛凉透汗;辛凉甘润,清透肺卫.邪在卫气-芳香宣透.邪在气分-轻宣透热;清泄宣透;战汗透邪;透解秽浊;芳香辟秽,开窍透邪.邪在营分-透热转气;清心开窍透络.邪在血分-清热凉血透斑.温病后期-扶正透邪. 相似文献
17.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临床上探讨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的规律。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分析临床表现特点,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并配合西药阿斯匹林、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结果30例全部治愈,体温降至正常平均时间为(6.5±2.5)d,平均住院日为(21.4±4.5)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应注重患者舌象变化。病邪由卫分转气分甚至渐入营分时,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和黄燥多见。舌色红而其苔燥者,属表邪入于里之候也,需兼辛凉解表,如金银花、连翘为君药的银翘散可发挥疏散风热、辟秽化浊之功效;若苔色黄且气分热象明显者可偏重于通腑泻热,予白虎汤清泻阳明气分热,承气汤峻下热结,谨防邪热传营血分,扰动心神而至神昏、抽搐等危重证候;舌苔腻者,为秽浊邪气入里太深,体内正气不能将其祛除于外而上泛于口所致;舌苔黄腻而垢,或干涩深黄厚腻是表邪入里之候。苔黄腻者是湿热未净之候,可用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加味,茯苓、猪苓、泽泻三药,味甘淡,归脾经,可健脾祛痰,归肾经可渗湿利尿。合方益气而不助邪,逐邪而不伤正,兼可渗湿清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我院两所附属医院在1986年10月至1989年8月所收温病300例(565例次)的舌象变化观察实验研究报告,研究提示:卫分证无舌质红绛也无黄燥、黑燥苔:进入气分则以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腻多见。舌质出现黄燥。黑燥和灰黑苔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但淡白舌质,青紫舌见于温病的各个阶段。因此时此类舌质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并积极治存。对发现舌质红绛,青紫或黄腻,尤其出现黄燥黑燥,灰黑苔,其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血清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明显;而白厚腻苔的杆核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血浆内毒素含量最低。据此,对舌象的认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