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些肺心病者心电图酷似心肌梗塞,极易误诊,临床多以急性或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入院,其心电图 V_1~V_3 或 V_1~V_4 导联呈QS 型,部分 S—T 段抬高等。笔者曾收治肺心病九例,均因入院时出现上述心电图波形而误诊为“心肌梗塞”,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年龄50~70岁;女4例,男5例;均有慢性支气管炎(下称慢支)病史。均符合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V_1~V_3 导联呈 QS 型者7例,误诊为前间壁心肌梗塞;V_1~V_4 呈 QS 型2例,误诊为前壁心肌梗塞;2例 S—T 段抬高(超过正常限度)误诊为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心电图学的实践中,V_5导联一般习惯视为“左心室”电学活动的反映,而Rv_5的波幅则被视为“左心室”电压的标志。临床心电图的常规描记中,除六个肢体导联外,在胸导联中均只描记 V_1、V_3、V_5三个导联。阅读临床心电图学的各家著作,仅见甚少的作者注意到钟向转位时左心室高  相似文献   

3.
在基层医院,心电图仍是常用而重要的诊断心血管病的手段,但不可否认,心电图对某些心血管病的诊断确有一定的限度和缺陷。我们体会到,某些限度和缺陷是可以通过描记技术来弥补的。本文介绍描记时特殊要点及附加导联、附加操作的应用。一、某些附加导联的应用1.下壁导联呈梗塞图形时,加做(1)右胸导联V_3R~V_6R,以明确有无右室梗塞;(2)V_7~V_9导联,以明确有无正后壁心肌梗塞。2.V_1R/S>1时,加做V_3R 和V_(7~9)导联,可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心脏右室的全貌及电学变化规律,用日本6151型心电图机描记50例健康人全部右胸导联(V_1、V_3R~V_9R)心电图.结果:距心脏右室近的导联,R波振幅均值大,反之,均值小.S波振幅均值自V_1、V_3R~V_9R依次减小.正常人出现的Q>0.04秒>R/4,S—T段抬高>0.05毫伏,难与发病的右室梗死鉴别.上述结果表明:全右胸导联心电图不能客观反映心脏右室的全貌,故亟应寻找新导联、新方法,全方位观察心脏.  相似文献   

5.
我院测量150例健康新生儿心电图,以求不同日龄组的心电图的各项正常数据。受测者均系正常分娩的足月胎儿,经过物理检查,排除器质性疾患,确定为康健者。每例用 XDH 热笔型心电图机描记12个导联,即六个肢导联和 V_3R—V_5 6个心前导联。临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6.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前导联(V_3R~V_7R),尤其是V_4R导联ST段抬高。然而右胸前导联并非常规描记,因而难免遗漏右室梗塞的诊断。因此,有必要探索根据常规心电图的某些导联即能诊断右室梗塞的简便方法。我们通过对20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者以及30例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研究发现,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ARVI者Ⅱ、Ⅲ导联以及V_2、aVF导联ST-段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对于心电图诊断ARV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8岁。因心前区闷痛两天入院。临床诊断:局限性前壁心肌梗塞。心电图为两次多导联记录:1991年4月6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_1呈rS型,V_2呈QS型深切迹。V_(?)呈qRS型,STV_2、V_3呈水平型抬高大于0.05mV。T波低平双相,额面平均电轴—30度。诊断为局限前壁心肌梗塞。4月14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额面平均电轴—49度,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Ⅰ导呈qRS。avL。呈qR型。Ravl>RⅠ及avR。V_1呈rsr型,QRS时限大于0.11S。V_2由原来的OR型变  相似文献   

8.
宋某,男.58岁,心电图号6941。患者近一年来经常发生心前区疼痛,胸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因上述症状加重3天,于1982年12月7日入院。首次描记常规心电图9个导联,示窦性心律,心率66次/分,P—R间期0.18秒,Q—T间期0.36秒,Ⅱ、Ⅲ、avF导联均呈QR型,Q波深度>1/4R,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78岁.主诉10年前曾发生过急性心肌梗塞(AM1),近来不断出现胸痛,此次出现胸痛加重6h不能缓解来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从展示的胸导联心电图分析,PTF_(v1)-0.06ms,QRS波V_1呈rS型,V_2、V_3是qrS型,V_4~V_5呈qRs型,q_(v4、v5)=0.04s.ST_(v2~v4)呈弓背向上轻度抬高,T波无明显异常.心电图诊断意见:窦性心律,广泛前壁陈旧性MI,左房负荷过重,提示心外膜心肌损伤.次日复查心电图,PTF_(v1)恢复正常,异常Q波消失,ST段恢复正常,T_(v2、v3)较前减低.心电图诊断意见:窦性心律,原MI波型消失(一过性Q波),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76、1977年对参加选拔飞行学员的408名15~18岁健康男性青年作了心电图常规九导联卧位检查,少数加作V_3R及坐位描记。现报告如下。QRS波平均心电轴目前心电轴的正常范围提法  相似文献   

11.
杀虫脒又名氯苯脒,属于中等毒性药物。我院1986年~1997年共收治147例杀虫脒急性中毒患者,并描记了心电图,本文就着重对147例心电图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147例,男24例,女123例;年龄17~76岁,其中除8例为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外,其余均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147例最少描记心电图一份,描记时间为中毒后30分钟至24小时,每例均按首次描记的心电图统计,在147份心电图中正常的26份,大致正常5  相似文献   

12.
男,60岁。一向健康,单纯心脏右位。心电图:Ⅰ、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P电轴+75°,V_1导联P波低平切迹,V_(5、6)P波>V_1P波,Ⅰ、Ⅱ、aVL导联均见q波,胸导联V_4R、V_5R和V_1呈RS,R/S<1;V_2呈RS,R/S>1;V_3呈Rs;V_(4~6)呈qRs。诊断:右旋心。右旋心与镜像右位心在形态学上极相似,但右旋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70岁。因慢支伴感染入院。心电图示:V_1导联,窦性心律,心率71次/min,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速中前两个下传的QRS波均呈LBBB型。 例2,男性,47岁。主诉心悸、胸闷。心电图示:V_1导联,频发房性早搏二联律,配对间期相等,P'-R间期均为0.16s,房性早搏下传的ORS波均呈LBBB型。 例3,女性,76岁。主诉心慌、胸闷。心电图示:V_2导联,房性早搏二联律,P'-R间期0.24s,配对间期相等,房性早搏下传的QRS波呈LBBB、RBBB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摘要患者女,53岁。因头枕部肿瘤术后头痛13天于1995年10月3日下午入院,入院诊断为“枕顶部黑色素瘤术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两肺感染”。入院后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低电压、电轴正常”。既往无心脏病史。10月13日因吸气性呼吸困难、痰液阻塞、口唇发组、两肺广泛痰鸣,病情危重于下午2时在心电监护下行气管切开术,术中心电显示ST段突然明显抬高,术后即常规描记心电图(心电图号5557),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QRS:VI-V3呈QS波、V4-V6呈qRS,STVI~V6呈弓背向上抬高的单向曲线。术后2/J‘时,再次描记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病例 患者男性,61岁。自学心悸不适一周来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至(图2)为连续描记,心电图(图1)中Ⅱ导联示缓慢的窦性心律,心率为46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配对时间相等,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当代尝间歇时未见P波出现,而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与正常窦性搏动的图形可见变异,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缓伴房室交界区逸搏。(2)频发性房性早搏呈二联律(伴部分室内差异性传导)部分连发两个。(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ST-T改变。  相似文献   

16.
给患者描记心电图是CCU常规护理工作之一,许多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患者需多次描记心电图。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记号笔标记定位描记心电图,缩短了操作流程,为抢救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胡惠  李艳娟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1):1036-1036
体位改变对心电图的影响少见报道。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62例飞行员体位变化对心电图的各种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飞行员共62例,均为男性;年龄22~47岁,平均(31.2±6.1)岁。机种包括运输机15例,轰炸机15例,教练机12例,直升机10例,歼击机6例,强击机4例。1.2方法首先平卧位描记心电图常规12个导联,再于翌晨起床前描记平卧位、站立位即刻及立位3min心电图各1次(只记录Ⅱ导)。测量各次心电图,观察体位变化对心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好发于中、青年龄段,尤以女性居多。应用心得安药物试验对82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且心电图有明显的ST—T改变的患者进行分析,其试验前后的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患者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2例,其中女性78例,男性4例,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9岁。心率为75~120次/min。12 方法 用药前先描记一份完整的心电图作为参照,病人口服心得安30~40mg,60min后再描记一份心电图,将前后两份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2 结果在82例患者中ST-T改变完全恢复的46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而心电图正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55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2年,加重伴大汗4h入院。2000年8月曾在我科住院诊治,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时与缓解后所描记的心电图(心电图判定由我院心电图室完成,下同)均为正常心电图,多次检验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左回旋支中段闭塞、右中段闭塞、前降支弥漫性病变。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节约心电图记录纸,减轻病人负担,我们曾对肢导联电压不高的病人,在同一段心电图纸上重复记录2~3排心电图,办法如下: 在描记每一个导联之前,先将描记笔调节在图纸的中间位置,观察该导联描记笔摆动的振幅(此时未开动转动装置),再将描记笔调至图纸的上部,一方面要注意在录图时波不超出图纸的上限,又要注意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