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经超声诊断的胎儿脐带绕颈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并了解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经超声诊断的胎儿脐带绕颈280例中,产后证实有脐带绕颈276例,诊断正确率98.6%。绕颈1周215例,绕颈2周56例,绕颈3周5例,4例无脐带绕颈,假阳性率1.4%。本组276例胎儿脐带绕颈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47例,占17.0%,羊水胎粪污染52例,占18.8%,新生儿窒息13例,占4.7%。结论应用超声诊断脐带绕颈,不仅非常直观、明确,还可以直接显示脐带缠绕的部位,可根据脐带压迹的形态确定缠绕的周数、根据压迹的深度确定缠绕的松紧程度等。脐带绕颈的产前超声诊断十分重要。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便于临床医生对于脐带绕颈患者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采取妥当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因脐带绕颈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中的价值。方法报告65例疑诊胎儿脐带绕颈产前孕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描述了脐带绕颈的声像图特点,并将检出结果与分娩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准确率较B超明显提高;绕颈组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无绕颈组高,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绕颈紧密组脐动脉血流速度V5/Vd值、RI值(x±s)较无绕颈组高,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方法,并能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提供可靠依据,脐动脉V5/VD值、RJ值检测对于提示脐带缠绕程度及预测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及临床监测。方法 使用TOSHIBA14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05例妊娠在36—41周的孕妇进行检查和检测,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超声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经临床娩出证实103例,诊断符合率为98%,其中胎儿脐带绕颈压迹深有21例并发胎儿宫内窘迫,其中脐带绕颈一圈者6例(6/68),两圈者6例(6/25),三圈者9例(9/12)胎儿宫内窘迫者脐动脉S/D比值、RI与胎儿宫内窘迫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产前B超诊断脐带绕颈诊断率高,脐带绕颈的松紧及绕颈周数与宫内窘迫的发生有直接关第,脐动脉血流参数RI和S/D比值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脐带绕颈的预测及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预测手段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1年12月间分娩的1630例临床资料。结果:脐带绕颈占30.859%,B超检查结合胎儿监护预测脐带绕颈的敏感度为93.645%,特异性为99.121%,诊断符合率97.626%。脐带绕颈者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无脐带绕颈者,尤以绕颈三圈者更为明显。结论:B超结合胎儿监护为安全、简便、理想的脐带绕颈的预测手段。脐带绕颈者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窘息发生率增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避免处理不及时和过分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分娩总数2425例中,脐带绕颈348例,脐带绕颈发生率14.4%,选择脐带绕颈348例进行临床分析:(1)分析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2)分析脐带绕颈与新生儿性别的关系。(3)分析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关系;脐带长度与绕颈周数成正比例关系;以脐带长度≥70cm绕颈者居多,占86.5%。脐带绕颈的诊断以B超为主,准确率为93.1%,脐带绕颈的胎儿窘迫率23.9%,新生儿窒息率8.3%。无发生死胎,死产。结论: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关系;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因素。脐带绕颈与新生儿性别无显著差异;与围产儿关系密切。孕期B超准确率高。分娩方式仍以正常分娩居多.占52.3%.剖宫产次之,剖宫产率47.7%。  相似文献   

6.
脐带绕颈1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颖 《现代康复》1998,2(12):1386-1387
目的:对脐带绕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脐带绕颈191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脐带绕颈使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上升。绕颈周数越多,其发生率越高,脐带绕颈还可导致产程异常.但同期分娩总数的手术产率无显差异。B超及胎心监护可提高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率。及早发现脐带绕颈导致的各种胎儿危象。当脐带绕顼伴有脐带过短或相对脐带过短时,则会危及胎儿。一旦有严重胎儿心率(FHR)变异性减速或同时混合晚期减速,应尽快结束分娩。分娩方式则应结合宫颈扩张程度与先露的高低而决定。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宜采取剖宫产。万不可以脐带绕颈放宽剖宫产指征。但脐带绕颈周数大于或等于3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升高.经阴道分娩危险性较大时,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结论:提高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率.有利于正确处理产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达到优生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儿脐绕颈与分娩困难的关系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共13个月萧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共接收住院孕足月孕妇2080例,其中剖宫产1081例,剖宫产率为51.2%,其剖宫产原因有持续枕后位或枕横位228例,占剖宫产数的31.3%,而在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因脐绕颈原因造成的占69例,5例胎吸助产,占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1/5。45例因胎儿窘迫剖宫产。2例产前发现胎儿脐绕颈,48小时后胎死宫内,行催产素引产。总有119例难产占胎儿脐绕颈的30.12%,占剖宫产总数的8.78%。结论:脐带绕颈导致难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脐带缠绕使脐带相对变短胎头衔接困难,胎头高浮,产程中胎先露下降缓慢,产程延长,或脐带受压最后导致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且与宫缩乏力互为因果以及胎儿窘迫,最后以胎吸助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不同程度窒息,产前发现有胎儿脐绕颈应引起高度警惕以及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677例28~43周的孕妇作了回顾性分析,诊断脐带绕颈155例,确诊率为95.5%(148/155)。其中头位诊断例数142例,确诊率为98.6%(140/142),臀位诊断例数13例,确诊率为61.5%(8/13)。另外,通过绕颈组与未绕颈组对比观察,脐带绕颈组羊水粪染明显高于未绕颈组(P<0.01)。脐绕颈易致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且绕颈周数越多,皮肤压迹越深,对胎儿危害越大。B型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筒便、直观、无损伤,无痛苦,较之其它诊断技术有其独到之处,可作为产科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将2004年1~12月在我院头位分娩316例胎儿脐带绕颈与随机抽取316例头位分娩无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产程及其分娩情况作对比观察。结果 有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剐宫产率增高,且与绕颈周数成正比。结论 加强产前B超检查和监护,重视脐带绕颈这一因素,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以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脐带绕颈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约占总分娩数的20%~25%,绕颈紧者可影响脐血管通过而造成胎儿缺氧,甚而死亡,易表现在临产时,胎儿下降而使脐血管受阻,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因而产前准确诊断胎儿是否脐带绕颈十分重要。现将我院B超和部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脐带绕颈1~2周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对88例胎儿脐带绕颈1~2剧的孕妇与200例无胎儿脐带绕颈孕妇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胎儿脐带绕颈1~2周的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率为7.9%;而无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为9.5%,新生儿窒息率为6.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胎儿脐带绕致1~2周的孕妇,如无其他合并症应先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2例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均接受B型超声检查,对比分析B型超声检查与产后结果。结果 B型超声检查与产后结果比较,脐绕颈符合率93.3%、心动过缓符合率60.0%、心动过速符合率81.8%,而羊水过少符合率100.0%。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患者接受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其羊水过少、脐绕颈、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等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胎儿脐带绕颈可在临产后甚至孕中期造成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而成为分娩期紧急并发症,临床医师往往依据胎心率的变化,或临产后胎头高浮,羊水混浊,第二产程延长,甚至在胎儿娩出后方能确诊脐带统颈,作者参考《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应用B超监测胎儿脐带绕颈,能直观、准确地反应胎儿脐带绕颈声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用仪器:采用日本岛津一32线阵B超探头频率3.5MHz.方法:孕妇平卧,平静呼吸,常规探测胎儿及其附属物情况,在胎儿颈背侧纵切,若颈部皮缘平整、光滑则为阴性症,脐带绕颈阳性征表现:胎颈皮缘有明显的压迹,压迹上方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暗区,此为缠绕处的脐带横断面,其内有小光点,此为脐带内的血管壁回声,以暗区为中心慢慢转动探头90°,可找出一段衰减的带状回声.绕颈周数不同的声像表现:①绕颈一周者颈  相似文献   

14.
周江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50-135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22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分为脐带绕颈组与无脐带绕颈组,探讨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比较脐带绕颈与不绕颈者及脐带绕颈周数对围生儿的影响;分析因脐带绕颈致胎儿宫内窘迫行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的情况。【结果】脐带过短组无一例发生脐带绕颈,脐带过长组的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脐带正常组(P〈0.01);脐带绕颈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上升,绕颈周数越多,其发生率越高;脐带绕颈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关系,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原因。脐带绕颈会明显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脐带绕颈使剖宫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胎头位脐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70例单胎头位脐绕颈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胎心监护、产时羊水性状、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等方面与同期分娩的无脐绕颈单胎头位70例产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脐绕颈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阴道助产明显高于无脐绕颈组(P<0.05或0.01)。结论脐绕颈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是影响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脐带绕颈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带绕颈是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的常见原因。本文对50例妊娠晚期脐绕颈胎儿绕颈处脐动脉、胎盘侧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分别检测比较分析,从而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尤其是对那些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缺氧已存在的胎儿,更有辅助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脐带绕颈(脐绕颈)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住院分娩产妇1 720例均行产前彩超检查,并与临床分娩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彩超诊断脐绕颈符合率,分析脐绕颈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产前彩超诊断脐绕颈289例,临床分娩证实269例,产前彩超诊断符合率为93.08%;脐绕颈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轻、重度窒息发生率高于脐带未绕颈者(P<0.05)。结论产前彩超检查有助于胎儿脐绕颈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3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脐绕颈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3 0 9例脐绕颈新生儿分为选择剖宫产组、急诊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 ,从胎心、羊水粪染程度等方面探讨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3 0 9例中5 4.70 %的头位妊娠脐绕颈病例自然分娩 ,产程中未发生胎儿窘迫 ,提示 >5 0 %的病例可经阴道自然分娩而无脐带拉紧致胎儿缺血缺氧之忧。结论 :妊娠脐带绕颈孕妇应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99-1600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采用彩色多普勒与三维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的76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与三维超声联合诊断,对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及脐带绕颈的阻力指数及最大血流比值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76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经彩色多普勒与三维超声联合诊断后彩色多普勒与三维超声联合检查后心动过速诊断符合率为86.67%,心动过缓诊断符合率为62.50%,胎动异常诊断符合率为92.59%,脐带缠绕诊断符合率为93.75%,羊水过少诊断符合率为100.00%,脐动脉S/D>3.0或舒张末期血流消失诊断符合率为91.43%,大脑中动脉RI<0.7诊断符合率为90.32%。76例儿宫内窘迫孕妇中存在脐带绕颈共64例,其中绕颈1w的阻力指数与最大血流比值均低于对绕颈2w及3w,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与三维超声联合诊断应用于胎儿宫内窘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确诊率,且为分娩时机与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我院724名临产妇进行彩超检查,274例脐带绕颈,均使用美国acusonSEQUOIA512彩超仪,测定脐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Vs,舒张期Vd,Vs/Vd比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274例脐带绕颈患者中,产后确诊为266例。本组资料中脐带绕颈松绕型组与无绕颈组的脐动脉Vs/Vd值及VI值无明显差异,脐带绕颈紧绕型组与无脐带绕颈及松绕型组的Vs/Vd值及RI值存在明显差异。紧绕型容易发生宫内窘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及预后情况,对保证围产儿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