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木犀草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保护神经,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可在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抗肿瘤。其机制包括预防肿瘤形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增敏抗癌药物活性等。本文将就木犀草素的抗肿瘤作用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魏传梅  张金杰  李保院  王春检  吕文文 《中草药》2017,48(23):5049-5056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新生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中1个重要的领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首要因子,在血管生成过程中非常关键。通常VEGF指的是VEGF-A,其结合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和VEGFR2。目前研究认为,VEGF/VEGFR途径是介导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通路。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靶向治疗可使肿瘤内新生血管减少,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传统的中医药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颇具特色,从中药中筛选和开发具有血管抑制活性的抗肿瘤药物潜力巨大。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天然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肝癌药物的研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是癌症治疗药物的重要来源。此前从龙血竭中分离得到一种双黄酮化合物HIS-4。采用MTT法、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HIS-4对人肝癌HepG2和SK-HEP-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研究HIS-4对人肝癌HepG2和SK-HEP-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此外,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划痕、侵袭试验以及微管形成试验来探讨HIS-4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血管形成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研究HIS-4对HepG2和SK-HEP-1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该研究发现HIS-4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和SK-HEP-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以及能抑制HepG2和SK-HEP-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HIS-4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从作用机制上来说,HIS-4发挥抗肝癌活性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上调和mTOR信号通路下调有关。因此,HIS-4可能是一个治疗肝癌的先导结构或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基本条件。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mTOR、Ras/Raf/MEK/ERK、Notch转导通路等。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调控PI3K/Akt/mTOR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Akt的磷酸化,且清热药居多。调控Ras/Raf/MEK/ERK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ERK的磷酸化,且活血化瘀药居多。调控Notch转导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Notch1的表达,对配体的表达不一。对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旨在寻求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阐明作用靶点,为肿瘤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苦豆子提取物抗人结肠癌HCTll6细胞株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现象,探讨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培养并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模型,观察苦豆子提取物作用下甜M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变化。结果:苦豆子提取物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现象,用药组血管面积比(VA/CAM)均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其中大剂量及中剂量组(1000μg/胚、500μg/胚)能达到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素组的抗血管生成效果(P值分别为0.899及0.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豆子提取物具有抑制人结肠癌HCT116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同剂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冷蒿中分离纯化的五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子宫颈肿瘤细胞、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人肝癌细胞和人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这五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体外抑制人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五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去氢-姜黄烯(1)对子宫颈肿瘤细胞、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人肝癌细胞和人和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90 mol/L、37.78mol/L、22.50 mol/L和20.76 mol/L。二氢去氢木香内酯对各种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他三种试验用倍半萜内酯即使在100 mol/L的高浓度下,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实验结果初步推测,不饱和内酯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必需基团,而环上的取代基对于抑制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檗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菁  林菁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881-883
对近年来小檗碱抗肿瘤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表明小檗碱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抑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影响拓扑异构酶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线粒体跨膜电位(△Φm)下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阻断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抗恶液质病等途径抑制肿瘤转移,另外小檗碱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珂  于飞 《环球中医药》2023,(10):2141-2146
消化系统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作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机制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是从松科植物金钱松的近根树皮或干燥根皮中提取的一种二萜酸化合物,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PAB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肿瘤活性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包括抑制肿瘤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新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等。本文系统地综述PAB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新思路,为开发新药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87-1591
血管生成拟态(VM)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新的形式,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乏氧微环境、促血管生成因子、PI3K、ERK1/2等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组织中VM的形成。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促进肿瘤进展的因素也与VM关系密切。中医药对VM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文章即对VM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医药对VM的调控及重塑肿瘤细胞的功能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杨迪  洒荣桂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104-1106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病人的致死因素^[1]。1971年Folkman^[2]就提出恶性肿瘤的一大特性是无限制地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这一特性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转移的途径主要有:①阻断或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通路。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苦豆子黄酮类活性成分潜在的药理作用。借助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PharmMapper预测苦豆子中11种黄酮类成分潜在作用靶点,通过DAVID和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注释分析,并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苦豆子黄酮类"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苦豆子黄酮类活性成分通过调控INSR,KDR,MET等62个靶点,干预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胰岛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44条通路发挥抗炎、调节血糖等作用,这与该课题组前期以苦豆子黄酮类成分为基础进行的相关药理学研究所得结果相符合,初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的分析结果。该研究探讨了苦豆子黄酮类成分"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深入阐释苦豆子药用的相关机制及开发利用苦豆子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苦参碱是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苦参碱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抑制NF-κB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并能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随着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9,(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康艾注射液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康艾注射液的组成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蛋白。利用Cytoscape 3.6.1构建康艾注射液有效化合物-靶蛋白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进行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生物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ical Process,GO-BP)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83个候选化合物,包含了黄酮类、人参皂苷、苦参碱等有效组分;240个靶点,关键靶点是COX1、COX2、HSP90、TP53、AKT1、JUN等;生物过程条目共250条,涉及转录翻译、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免疫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共127条,其中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淋巴瘤病毒感染、癌症中的蛋白聚糖、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前列腺癌、钙离子信号通路、癌症的mRNA等通路与肿瘤密切相关。结论:作用于COX1、COX2、HSP90、TP53、AKT1、JUN等靶点,康艾注射液中的黄酮类、人参皂苷、苦参碱等有效组分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调节肿瘤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影响肿瘤微环境,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PCR基因芯片检测益肺方对人肺癌A549细胞在肿瘤相关生物学通路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其诱发基因谱改变的特征生物学通路,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于对照组及实验组A549细胞中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应用美国Super Array公司人癌通路发现者PCR基因芯片,进行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2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在检测的89个基因中发现有8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2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侵袭转移、信号传导等有关。结论:益肺方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侵袭转移、信号传导等肿瘤相关生物学通路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人肺癌细胞生长,可能是益肺方抗肺癌作用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影响肿瘤微环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影响信号传导通路等。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内酯醇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内酯醇对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涉及到多个信号传导途径,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p53表达、活化MAPK信号通路、影响NF-κB功能诱导细胞凋亡,此外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血管形成等多种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对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史大永  韩丽君  孙杰  杨永春  石建功  范晓 《中草药》2007,38(12):1779-1782
目的研究绿藻基根硬毛藻Chaetomorpha basiretorsa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结构特殊的化合物供活性筛选。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IR、1D和2D NMR等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在人肿瘤KB、Bel-7402、PC-3M、KeTr3和MCF-7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并测试对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基根硬毛藻中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化合物和2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11,15-trimethyl-3-methylene-hexadecan-1,2-diol(Ⅰ)、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n-1,3-diol(Ⅱ)、phytol(Ⅲ)、phytenal(Ⅳ)、甘油-1-软脂酸酯(Ⅴ)和十六烷-3-烯酸(Ⅵ)。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活性测试中,化合物Ⅰ对KB细胞、KeTr3细胞和MCF-7细胞具有一定毒性,IC50分别为3.42、2.38、1.78μg/mL。化合物Ⅰ、Ⅲ、Ⅵ对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显示一定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生成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上生长出新的血管芽,或者在原来没有血管的部位,由内皮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并连接成管状,形成血流通路的过程。血管生成贯穿于整个生命的过程,在个体发育、伤口愈合以及肿瘤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血管生成的调控因素,如SDF-1/CXCR4通路等,调节血管生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苦豆子生物碱潜在的药理作用。收集苦豆子主要生物碱成分,然后进行类药性分析、潜在靶点预测和信号通路筛选;借助DAVID分析工具,结合KEGG数据库对通路进行通路注释和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苦豆子生物碱-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表明,苦豆子的17种生物碱涉及49个靶点蛋白(共170次)、22条重要信号通路,所建网络药理模型中的3个节点交错连接,代谢通路间相互协调、相互调节。苦豆子生物碱可能对癌症、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抑制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一个重要策略,从治疗血管生成有关疾病的中药中进行有效成分的筛选可能将提高筛选成功机率,植物来源的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寻找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查找近5年来植物来源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成分的相关文献,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发现近年来植物来源的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萜类、生物碱、黄酮类和多酚类上,尤其是萜类化合物数量最多。以期为从植物中发现新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