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医辨证学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因在辨证学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必须深化对邪、正的认识.病位的确定是辨证中的根本问题,但只能是宏观与微观并存.辨病性则是八纲重要性在具体证候中的体现.辨病机与辨证应是同一级概念,不是辨证学内涵的子项目.气血津液辨证是典型的辨病理内容.辨证学内涵的关键是:辨病因、辨病位、辨病理、辨病性4项.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郭振球,李肇夷,王福云,李新吾主题词中医基础学,研究/方法郭振球教授(湖南中医学院)微观辨证学自80年代新建纪元以来,近些年在辨证与科技的融汇贯通,论疾与诊病的推陈出新方面,从心血管病学、肝脏病学、脾胃病学、肺病学、肾脏病...  相似文献   

3.
徐忠良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0):120-120,122
本文探讨中医内科诊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抓住病机本质进行辨证医治。利用病机学理论辨证医治,可以有效把握病情病理,辨证分析病况,综合医治,提高中医内科医疗质量。本文提出病机本质分析诊治的几个步骤,并以案例佐证,具有可行性意义,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辨证模式演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而辨证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立法处方、治疗疾病的依据. 早在<内经>中就有丰富的辨证学内容.<素问·五脏生成>中指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并以病机十九条为例,阐发了审查病机的具体方法.辨证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形成的各种辨证方法都是源于<内经>的理论."辨证"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序>,自东汉·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以来,逐渐形成了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经络等辨证方法,构建了辨证体系和模式.八纲辨证作为将哲学范畴应用于中医理论构建的成功典范,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总体上反映了证候的部位和性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对病位辨别的具体深化,其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在"空间"位置上辨别病位;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而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则是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具体病因、病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尽快的了解熟悉妇科病证的类型,在临床能正确诊断及辨证治疗是学习中医妇科的关键.本文将常见的妇科病证--经、带、胎、产、杂诸病分别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治四个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成要点,使初学中医者容易掌握学习要点,便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中医病机复杂,对其辨证历代医家认识不同。伤寒六经辨证最早揭示了外感热病包括流感病的传变规律,认为外感热病是"伤于寒"所致。明清时期医家通过临床发现了伤寒学的一些不足,补充了伤寒对某些疾病包括流感病的认识,如叶天士和吴鞠通基于《内经》分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温病包括流感病提供了辨治方法。从伤寒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三方面探讨,为中医药防治流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内科杂病多用脏腑辨证,参以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对筋骨辨证的论述及应用较少.临床实践中,运用经筋理论,通过脉诊确立病机,治疗内科杂病高热、昏厥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据此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角度,对脉象与经筋疾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恒耀  纪少秀 《新中医》2024,56(6):157-161
中医学现有辨证体系中缺少能够反映慢性疾病病机演变规律的辨证方法,而伤寒及外感温热病有 诸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可以反映病机传变规律和预判病势发展的分期辨证理论和方法。“百病生于气” 和“久病入络”是气病和络病理论的总纲,两者揭示了疾病发生和演变的一般机制。因此,基于气病和络病理 论形成的“气络辨证”法可以指导慢性疾病分期或分阶段辨证治疗,同时气络辨证也可为中医治未病、功能性 疾病辨治、慢性病早期扭转和进展期截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辨治方法。本文结合气病和络病相关理论,从中医 发病学和病机学角度对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进行探讨,从而辨析“百病生于气”和“久病入络”的病机内涵,对 气络辨证法在中医慢性病分期诊疗中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脉诊应用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脉诊贯穿于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与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仲景学术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伤寒论>的脉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与研究,归纳总结了仲景脉学的应用法则,分为凭脉辨证候、凭脉言病机、凭脉测病因、凭脉遣方药、以脉代证候、凭脉辨传变、凭脉断预后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临床诊断时,西医重视辨疾病,中医重视辨证候;而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点,实际上是西医的"病理"与中医的"病机"之间的大融合.中医的"证候"与"病机"二者,反映的是疾病的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中医病机学形成的基础是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而藏象理论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医要正确认识疾病,要确立证候诊断标准,要抓准病机,都离不开藏象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以"疾病--证候--病机"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以藏象学说为基础,明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定的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池雷 《江苏中医药》2016,48(2):14-15
月经病辨证中,以"肾-天癸-冲任-胞宫"性腺轴理论辨识病位,以气血病变推求病性,两者结合,分层次选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局部气血辨证方法,使证候的病位、病性要素明确,形成完整的月经病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医眼科教学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因其专业性强且现代眼科学发展又很快,单凭中医的辨证论治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作为医、教、研于一体的眼科工作者,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医眼科学。推进中医眼科学的现代化,笔者不断努力与探索,在中医传统理论的前提下,善于借鉴其他学科来阐明、论证、启发自我,总结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医眼科教学方法,愿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医宏观医学的发展与微观辨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宏观医学与宏观辨证中医宏观医学是在古代朴素辨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指导下 ,采用朴素辨证综合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理论 ,从宏观整体研究机体反应状态、运动与变化[1] 。它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把握病因、病位、病性 ,对疾病做出综合的、整体的分析判断 ,即宏观辨证。单凭宏观的表象的观测手段 ,虽可把握其整体的轮廓 ,但不能阐明其内涵的深藏面貌[2 ] 。特别是在实验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宏观辨证、“黑箱”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质疑。2 .1 中医宏观医学的发展 :微观辨证的引入中医宏观医学的发展 ,一开始对许多辨证现象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针灸配穴处方的组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针灸配穴处方的组方原则,在病位确定的病证中,头面躯干病,以局部和(或)近部选穴为首选,其次为远道选穴,再次为辨证选穴;脏腑病宜首选俞募穴,腑病次选下合穴、脏病次选原穴,再次为辨证选穴.在病位不确定的病证,辨证选定为首选,再者配合对症选穴.  相似文献   

16.
傅岳武  冯燕虹  刘明 《新中医》2007,39(8):11-12
蔡炳勤为广东省中医院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对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疑难病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提出了外科虚劳的概念,并进一步阐述了外科虚劳的病机特点及辨证施治的规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重视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的研究 ,笔者从以下 4方面概述辨证论治的研究。1 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中医辨证体系中公认的辨证方法有 8种 ,即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朱氏[1] 通过分析各种辨证所包含的实质内容 ,认为辨证可以概括为辨病位 (包括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以及八纲中之表里 ) ;辨病因病性(包括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痰浊虫食等 ,以及八纲中之阴阳、寒热、虚实 ) ;同时建立以定病位、审病性为目的、由 5 0项左右辨证基本内容组成的约…  相似文献   

18.
温桂荣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391-393,399
作者将10年来中医药文献关于中医脾胃病治则学的研究,其中包括脾胃病理论方面,如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临床方面,如辨证论治、以法组方等进行了综合述评。肯定了中医脾胃病治疗学取得的可喜进展,亦对不足之处,如对辨证分型过多过杂、证候缺乏微观分析及剂型问题等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状态贯穿于人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延续稳定的生命态,对状态应进行客观的采集与辨识,把握住人未病、欲病、已病、病后四个状态的生理病理特征。而中医辨证则是针对已病状态的人,因此,二者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采集的过程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采集的方法亦相同。本文主要分析状态辨识的内涵与意义,并重点阐述其与中医辨证之间存在的差异及相关性,以及中医状态学这一新兴学科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特点及辨证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影 《四川中医》2001,19(9):11-12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其首创脏腑经络辨证方法。全书共诊疾病308种,皆以脏腑经络辨证方法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或以辨病为主,或以辨证为主,无不反复诲人以病与证相结合的具体辨证方法,以达到确切掌握其脏腑经络病机所在,其脏腑经络辨证方法至今指导和运用于临床,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