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调查成都医学院不同专业,入学年份和本专科学生的人际沟通恐惧情况。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32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同年级不同专业(t=-0.076,-1.598;P〉0.05),同专业不同入学年份的学生之间交流恐惧总分没有明显差异(F=0.622,P〉0.05),但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恐惧总分有较为显著的差异(t=3.355,P〈0.01;t=2.159,2.107,2.596;P均〈0.05)。结论医学生的交流恐惧与本专科层次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一学生交流恐惧调查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87-889
目的了解高中生交流恐惧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以及采取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对江西某市重点中学高一年级622名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进行调查。结果高一学生中高交流恐惧者占13.5%,不存在性别差异.城市子女比农村子女在交流恐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一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恐惧,应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护生在交流情景中表现出的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14名在校护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文理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在某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因素分别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性别、年级、文理科、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消除或缓解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演讲紧张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演讲紧张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演讲紧张的来访者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一24)评分为80分,通过7天共6次放松训练,治疗后评分为47分。演讲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前测26分,后测6分。来访者成功地在其所在班级进行了演讲。结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演讲紧张临床效果显著,适于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团体咨询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团体咨询的形式对 12名与人交流时存在恐惧或焦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 9周的训练 ,实验前后分别测查PRCA - 2 4、PRCS、FNE、SAD及SCL - 90中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 4个分量表 ,同时通过主观评价量表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 ,团体咨询结束 5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 :经 9周团体咨询后 ,除FNE量表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量表及自评测量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追踪评估结果提示团体咨询活动结束 5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 :团体咨询方法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刘法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993-994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感平衡、领悟社会支持与交流恐惧的关系。方法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对17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情感平衡与交流恐惧得分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着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情感平衡对大学生交流焦虑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大学生情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其交流恐惧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4个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协方差分析对比实验效果。结果27.2%的大学生被试处于高交往焦虑,18.5%的被试非常羞怯,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最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是小组讨论、会议交流和2人交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IAS分、ShyS、PRCA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小组讨论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也显著下降,另女生EPQ-E分数较实验前明显上升。但本实验中,2人交谈恐惧和公开演讲恐惧方面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比心理卫生讲座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幼师学生交流恐惧集体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57-357
研究发现幼师学生中高度交流恐惧者占 2 0 % [1] 。对社交恐怖、环境适应不良等的治疗干预报导较多( 2 ,3) ,尚未见到有关交流恐惧集体治疗方面的报导。本文对某学校的幼师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4 ] 进行测评 (该量表共 2 4项 ,采用 5级计分法 ,79分以上为高度交流恐惧 5 2— 78分为中度恐惧 )。对检出的高度交流恐惧的 40名学生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 2 1人 (其中 1年级 8人 ,3年级 13人 )完成了集体心理治疗 (中途退出 2人 ) ,对照组为19人 (一年级 6人 ,3年级 13人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级及交流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量表测试、开放式问卷与诊断性面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分为两组,开展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的回避分量表、16PF的H因子为评估工具,在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交际性增强(9.40±2.44/14.87±3.04,P<0.001),交流恐惧评分明显降低(77.40±10.62/59.47±10.60,P<0.001),社交回避倾向评分明显下降(5.47±3.93/2.60±2.61,P<0.01),得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成员报告对活动效果感到满意。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有益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能够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增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亚健康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样本中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发生频率为61.8%;性别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影响较大;偏执在来自农村或城镇上有显著差异(t...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多因素影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555名大学新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交流恐惧、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量表。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自我概念等因素对社交焦虑影响作用的假设。结果:交流恐惧自陈量表总评分女性大学新生高于男生(65.6±9.7/63.3±10.2,t=2.64,P<0.01),但文理科专业学生的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模型中自我概念对交流恐惧的回归权重为-0.41(P<0.01),对交流恐惧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消极应对,权重为0.23(P<0.05),积极应对的权重为-0.10(P<0.05),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概念、积极应对间接影响交流恐惧。结论: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交流恐惧的作用方式得到了模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根据交流恐惧量表总分将实验组92位大学生分为高、中、低度交流恐惧组,采用双盲设计方法 ,由任课老师实施8个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干预,与对照组76人进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择业价值观问卷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前后侧.结果 ①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不同性别角色大学生适应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22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在适应性总分上,男性化、双性化都显著优于其他两种类型,而男性化与双性化、未分化与女性化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985;P<0.05).被试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中未分化比例最高,其次是双性化,而男性... 相似文献
14.
金德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272-1274
目的 探讨团体辅导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焦虑和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对10名学生进行6次团体辅导.用交往焦虑量表、交流恐惧量表进行前后测,并在结束后让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评价表.结果 ①团体辅导后,成员交往焦虑量表(IAS)得分显著降低(t=2.902,P<0.05);②交流恐惧量表(PRCA)总分显著降低(t=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兵的心理适应性状况,并探讨新兵心理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新兵心理适应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018名海军新兵进行调查。结果①新兵表现出很高的心理适应性水平,其中人际适应、认知适应、情绪适应为优秀水平(5≥单题均分>4,P<0.01),角色适应为良好水平(4≥单题均分>3,P<0.01);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的新兵间心理适应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t=0.83,0.16,1.14;P>0.05);②新兵的心理健康程度显著好于军人常模(在SCL-90中有8个因子的t检验差异极显著,前者低于后者,P<0.01);③新兵的心理适应性与心理健康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④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对新兵的心理适应性最具预测力(B=-1.34,β=-0.49,P<0.01)。结论海军新兵的心理适应性表现出很高的水平,且心理健康程度也显著好于军人常模,情绪稳定性对新兵的心理适应性最具预测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