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63例膀胱癌患者,对其生存状况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63例膀胱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88.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0.5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28 d,住院时间平均为16.8 d,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平均为10枚,未出现尿漏及肠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最初30 d内患者尿流控制较差,30~90 d内患者尿流控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膀胱容量为385.2 ml,平均膀胱内压为13.2 cm H_2O,平均尿流率为11.8 ml/s,平均残余尿量为18.5 ml,平均功能性尿道长度为3.2 cm。同时保留勃起神经对男性性功能保护良好。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0%和69.4%。不同病理分期、是否器官局限性及有无淋巴结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较好的控尿功能等特点,同时有效保留男性性功能,生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烟筒形回肠输尿管末端吻合法在可控W形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62例膀胱全切除术后可控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实施了改良式烟筒形回肠与输尿管末端吻合.其中12例肠系膜过短者进一步游离肛门侧的回肠,未去管化直接拉进盆腔与尿道吻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0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00 mL;术后随访24个月,平均16个月,失访19例,死亡8例.术后1年膀胱容量平均为500 mL,残余尿量平均为0~50 mL;术后1个月内,发生肾积水8例14个肾(11.3%),但3个月后全部消失、短暂性新膀漏尿6例(9.7%)、急性肾盂肾炎4例(6.5%)、尿道狭窄5例(8.1%),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改良式烟筒形回肠与输尿管末端吻合法及未去管化的肛门侧回肠与尿道吻合法,手术时间短,出血和并发症少,控尿效果好,尤其在肠系膜过短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资料、新膀胱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肿瘤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成功随访32例,随访时间12 ~ 53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均为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术者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10 ~530 min,平均370 min;术中出血300~ 850 ml,平均485 ml;术后3~5天肠道开始恢复功能;淋巴结清扫数目8~31个,平均16个;手术切缘均无阳性结果;术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较,最大尿流率(15.2±1.3vs11.4±1.2 ml,P<0.01)、最大膀胱容量(372.8±52.2 vs 247.9±60.3 ml,P<0.01)、残余尿量(23.8 ±9.6 vs 39.6±11.7 ml,P<0.01)、最大膀胱充盈压(33.7 ±5.7 vs 25.1±6.8 cmH2O,P<O.01)、最大膀胱排尿压(63.7±15.9 vs62.9±17.6 cmH2O,P>0.05)、膀胱顺应性(26.2±12.6 vs 25.7±13.3 cmH2O,P>0.05)以及昼/夜控尿率(91%/81% vs 84%/72%).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8%(6/3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32);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 (2/32)和12.5%(4/32).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控尿效果好、满意的新膀胱功能和肿瘤控制效果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Studer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技术改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改良Studer回肠新膀胱术治疗5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结果:5例患者手术顺利.拔除尿管后4例患者恢复生理性排尿,1例不能自主排尿.随访6~12个月,4例患者昼夜控尿良好.5例患者静脉肾盂造影未见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及上尿路积水.结论:改良Studer回肠新膀胱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低,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Wang B  Zhou FJ  Han H  Qin ZK  Liu ZW  Yu SL 《癌症》2005,24(2):229-231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广泛用于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效果良好,但用于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的8例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出现盆腔复发。全部患者均能自主排尿。4例昼夜完全控尿,另4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有少许漏尿。1例术后3个月发现肾输尿管轻度积水,观察3个月后自然消退。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及新膀胱功能良好,但夜间控尿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Zhou FJ  Qin ZK  Xiong YH  Han H  Liu ZW  Mei H 《癌症》2003,22(1):55-57
背景与目的:膀胱全切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尿流改道方式影响,可控性或非可控性尿流改道后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生活质量差;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可自主排尿,生活质量改善,但有排空不良和控尿不全等问题。本文报告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全切后下尿路功能性重建中的经验。方法:对15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利用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3例,乙状结肠新膀胱12例)做下尿路功能性重建。术后随访3-30个月(其中9例随访超过16个月),对这些患者术后新膀胱功能、控尿和排尿功能、性功能、上尿路形态和功能、血电解质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自主排尿,无需导尿。13例患者昼夜完全控尿;1例患者白天控尿良好,夜间有少量漏尿;另1例女性患者有中度张力性尿失禁。膀胱容量240-640ml,残余尿量0-250ml。全部患者总肾功能正常,14例血电解质正常;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和输尿管扩张各1例。9例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13例患者恢复工作。全部患者对新膀胱功能满意。结论: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下尿路的控尿和排尿功能良好,是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后理想的下尿路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行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盲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和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我科收治并行原位回盲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4例,所有患者先行腹膜外逆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截取回盲肠构建新膀胱,再将新膀胱与尿道吻合重建尿流通道。术后定期复查尿动力、肾功能、彩超等检查。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16个月,术后初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溢尿现象,3个月后逐步恢复并能良好控尿。1例术后出现尿道吻合口轻度狭窄并输尿管返流。新膀胱最大储尿容量(401.7±53.0)ml,储尿期膀胱内压(19.0±5.7)cmH2O,尿道闭合压(53.6±9.4)cmH2O,储尿期膀胱内压明显小于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18.7±1.5)ml/s,平均残余尿量(21.3±4.4)ml。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盲肠新膀胱术具有储尿囊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操作简单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膀胱癌患者12例,采用5个Trocar,腹腔镜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下腹正中做小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尿流改道方式回肠膀胱术患者9例,直肠膀胱术患者3例。[结果]手术时间4~7h,平均手术时间5.3h;术中失血400~650ml,平均约542 ml。术后禁食时间3~7d,平均3.7d。随访时间1~35个月,1例复发于术后5个月死亡,其余病例均生存。[结论]对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改进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后贮尿囊及排尿情况。方法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阑尾输出道盲升结肠带切断或去管简单重建贮尿囊可控膀胱术。结果 术后随访 2~ 19个月 ,两种术式建立的贮尿囊顺应性均良好 ,平均容积为 3 0 2ml ,内压为 8cmH2 O ,阑尾输出道最大压力为 71cmH2 O ,平均 62cmH2 O ,尿控良好 ,自行导尿容易。结论 阑尾输出道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 ,操作相对简单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改道方法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男性全膀胱切除后下尿路功能重建——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6岁.120例中移行细胞癌113例,鳞癌3例,腺癌4例.TNM临床分期T2N0M0101例、T3N0M0 7例、T3N1M0 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病人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85~332分钟,平均254分钟.术中出血150~1270 ml,输血40例.病理分期T1N0M0 3例,T2N0M0 111例,T3aN0M0、T3aN1M0和T3bN1M0各2例.随访4~71个月,平均37个月.111例无瘤生存,因肿瘤死亡9例.新膀胱白天控尿良好112例(93.3%),夜间控尿良好95例(79.2%).残余尿量0~100 ml 112例,101~250 ml 8例.主要并发症:切口裂开3例,二次缝合治愈;输尿管吻合口漏1例,再吻合后治愈;输尿管口狭窄4侧,2侧经内镜下切开和扩张纠正,2侧行输尿管新膀胱再吻合治愈.输尿管口粘连4侧,经内镜下手术纠正;严重肠梗阻3例和慢性酸中毒低钾2例,均经内科处理纠正.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后严重并发症少、肿瘤控制满意,重建的新膀胱功能良好,能较好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