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找金元针灸医家窦汉卿针灸理论产生的因素,笔者通过医学史和科技哲学的学习,对窦汉卿生平、其针灸理论和文化背景进行探索及梳理,发现程朱理学是窦汉卿主要的理学来源,窦汉卿通过程朱理学的学习与践行,不仅对其人性精神、道德修养与政治才能进行充实、丰富与提高,使其成为金元之际理学大儒之一,也对他的医德、医术和针灸医学理论进行了塑造与锤炼。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继承、发展和体用,为窦汉卿解读针灸经典、总结师传经验进而形成其针灸理论体系,提供了最为根本的哲学思想指导和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的范本。窦汉卿以针灸医学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之一道,故可在针灸实践与理论中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与高度。  相似文献   

2.
气功治病之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乌鲁木齐乔崇俭气功治病之道,主要是利用人体生理机制治未病;改革人体病理机制治己病;实施气功治病系统工程。现在,讨论如下。一、利用人体生理机制治未病人的生机是从哪里来的?来自父母、天地和自力更生。因此,人们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跨世纪的气功精蕴江西师范大学李丕洋唯有在日常生活中修炼、磨炼,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境界,才能够寻找到真正的自我!我们通过分别考察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大师的气功修炼思想和成就,宋明理学作为儒家气功的一大源流,是否有某些特征,并有某...  相似文献   

4.
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一。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中国气功文化,源远流长。在先秦的诸子百家著作中不乏气功养生的论述,《荀子》中有"修身"一章。苟子提出了治气养生的方法,是要调和情性的偏颇,要从善如流,要合乎自然规律,他说:"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凡治气养生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生之术也。"在《荀子·解蔽》一章中又说;"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道'?曰虚一而静…  相似文献   

5.
高着一双无极眼闲看宇宙万回春学习、继承古典气功精华,对于发展、规正当代气功具有“溯本正源”的积极指导意义。本文介绍明代“心学”开创者、儒家气功师陈献章(白沙)的思想,以供广大功友思考。陈献章(公元1426-15OO年),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里人。后人因此尊称其为白沙子,把他的名字唤作陈白沙。陈白沙早年曾锐意科举,但数次会试不中。后来便绝意仕宦而专心修持涵养儒家的“中和”之道。曾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后终于自识“本心”。在他三十八岁(1466年)时,重游京师太学,以其高深的修养受到朝野士大夫们的极度推崇,…  相似文献   

6.
吴昊 《东方养生》2011,(5):54-55
湖南湘乡县的农家少年,学养纯厚的理学大师,势可倾国的湘军统帅,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他就是名垂史册的曾国藩。  相似文献   

7.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网望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人的智慧中,寻找断人、断事和把握文化之道。曾国藩,湘军历史、湖南文化近期火热,不单因曾国藩诞辰200周年.更因他身心台一的人格光辉可照亮拼搏者的心路。  相似文献   

8.
李保有是"中国神奇信息功"的创编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反对气功特异功能,但我的功法追求的是治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第一次见到李保有老师时,说心里话不敢相信他就是著名的气功大师。虽说他身高一米八十有二,那红润的面孔上,两道浓黑的剑眉和炯炯有神的双眼显示出几分威严,但毕竟太年青了,如不知他已34岁,还真以为才20出头的小伙子_可就县地.自幼习练家传祝由功和医家功。甘多年学功练功中不知走过多少路,爬过多少山?先后拜求了佛家、医家、道家、武家、儒家五大门派数十名高功名师。他博览古今气功与中…  相似文献   

9.
静坐持敬──朱熹理学思想中之气功精蕴李丕洋北来的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从其“理本”论和“持敬”说中,就可以发现许多深邃、精辟的气功修练内容。朱熹认为“理”才是整个世界的本原,而“气”只是构成万物的质料而已。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相似文献   

10.
不要妖言惑众勿以神通骗人释法宏道不远人、平常心是道、道法自然,离此三大原则,必非正道!当代气功界有些“气功大师”仅凭一点神通、法术,便著书立说,错误百出,谬论邪见,感人心目。我认为应在五个问题上为气功正本。明师与狂妄之徒曾有位气功大师说,学了他的法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周秦时代百家争鸣、至汉武时由于政治需要独尊儒家、罢黜百家。直至清代,长期以来,虽有经学、理学之分,可说都是儒家统治,儒家思想贯彻在各方面,医家出身在儒家,其道德伦理全属儒家,但是其思想方术却属于道家,也可说中国的医家是道家系统。道家之所以成为中医主导思想,因为中医之学术有许多来自道家。一般尊奉老子(李聃)为道家之祖,其实老子的哲学清静无为恬谈虚无,为人君统治之术,是后来道家的一部份。一般道家应以秦汉时方士杂技  相似文献   

12.
老子闻道     
老子是历史上著名的修炼家,他对修炼气功有独到的见解,一部《道德经》中有相当多的篇章讲述了练功的机理,练功的意义,练功的态度。他的这些论述,直到今天仍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那个时代,社会上对修炼气功的认识也是不一致的。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用现代语言说,上士听讲道,勤勤恳恳地去修炼;中士听了讲道,时而相信时而不信;下士听了讲道,哈哈大笑。如果不笑,那就不是“道”了。老子又曰:“有建言者: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堆。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公元1016~1073年),字茂叔,湖南道州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个人长年从事州县刑狱判官之职,具有过人的断案才能,当时即享有“清名”。晚年隐居庐山莲花峰下,建“廉溪书堂”,作《爱莲说》,其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久为流传。不过,周敦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乃在于他是开创宋明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是融儒、释、道于一身的古典气功修炼家。他留给后人的哲学著作,仅仅是有249字的《太极图说》和2600字的《通书》,都是是诠释《周易》奥义和阐发儒家“性命之道”的文字,言简意赅,被后代…  相似文献   

14.
书法气功属于性命双修、动静兼练的功法,它本易学阴阳之道,结合传统气功,书道、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与实验应用探索,而形成了一套具有疏通经络、引发外气与防病保健作用的气功。我所创立的“外山气功书法”,是书法气功的一种。周易讲太极之道,有阴阳两仪之论,有春夏秋冬四象之说,有八卦八个方位的讲究。而中国字以四方形造方块字,书法讲究顿扬抑挫,上挑下拨阻阳之用笔。易学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相生相克的讲究,而书法则有五合五乘,讲究乘合条件在作书之际的优劣影响。八卦造字,讲究乾坤上下,离坎左右,又与兑,类与震对立,奇…  相似文献   

15.
陆九渊理学思想与气功李丕洋南宋的陆九渊,即陆象山,以“理”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但他还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心即理”。他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陆九渊全集》卷一《与曾宅之》)“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  相似文献   

16.
四川于文才儒医大师,乃儒家峨眉真功第七代掌门,在温江等地行医施药、办学、教武六十余年;深得群众爱戴。于文才大师特重医德,以孙思邈《大医精诚论》授弟子以行医德,道德医术影响甚广。今得读其真传弟子吴忠贤与来其昌所著《气功与人生》,大为嘉赞。明师出高徒,自古有之,真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矣。该书不仅详述了儒家功法之体用,而且在理论上直承儒家“明明德”,道家“致中和”、“道冲,而用之不盈”。而儒道相融之思想,为历代众多大师所推崇。四川儒道李真果日:“无为神归气聚,思乱身亡失己c一善化杂丹和,意足精集神升…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乡村气功知识的普及韩丁才改革开放给苏南乡村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有余,气功这一古老健身长寿之道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今年春节期间,笔者到乡下走亲访友,接触了多位同乡旧友,谈起了气功,发现他们前几年热起来的“气功”热似乎有冷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功在德国德国研究生沐颂风德国来的研究生、气功爱好者颂沐风,探讨中国气功的普及与德国文化的背景。首先用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来告诉大家:中国气功在德国的巨大潜力。在德国,几年以前有一位建筑公司的董事患病。西医无药可治,所以他到中国来看中医针灸大夫。六...  相似文献   

19.
《延寿第一绅言》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房中养生产物,象征着那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文中所论多为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及子嗣优生优育的问题。《延寿第一绅言》为一部倡导儒家绝欲保精的汇编之作,其书极力反对"采阴补阳"的"三峰采战"房中术,有纠时弊的作用,对优生优育也有较深入认识,但对产科一些疾病的认识有误,但其所认识的房中养生之术和优生优育理论值得肯定,对于当今指导和实践养生与优生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程朱理学及王阳明的"心学"风行一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程朱理学中二程(程颢、程颐)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世界的本源。朱熹思想的核心是"理"或称"道"、"太极",他认为"理"是先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规律。明代中期,王阳明学说崛起并得到广泛传播,其"心学"的主要论题是:心即理;知行合一;改良知。这些思潮深刻震撼着当时的中医界,以下就其对中医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一分析,以期能窥探到明代中医教育思想的一些特点。1.要成为"杂家"、"大家"。受到文化潮流影响,当时的许多著名医家都是读诸经、论佛理、讲禅道的"杂家",医学只是所学之一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