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8只大白鼠的咬肌传入、传出神经元部位。结果:大鼠咬肌感觉神经元位于同侧半月神经节和同侧三叉神经中脑核。咬肌运动神经元位于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全长,除尾侧份背内侧未见标记细胞外,余均可见到标记细胞,在头侧份以背外侧为主,在尾侧份则以腹外侧为主。  相似文献   

2.
用酶标霍乱毒素(CT-HRP)逆行追踪方法研究大鼠关颌肌运动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的局部定位。发现阳性标记细胞均位于注射肌的同侧。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支配咬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外侧部和中央部;支配颞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背内侧部;支配翼内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外侧边缘部;支配翼外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咬肌和翼内肌的标记细胞之间,并有重叠。  相似文献   

3.
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逆行运输观察了支配大白鼠二腹肌前腹的三叉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位置和细胞数目。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单侧肌肉内,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尾侧的腹内侧部引起了双侧的标记细胞。同侧(注射侧)标记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对侧核标记细胞的数量。这表明:二腹肌前腹是受二侧细胞群的双侧神经支配的,而不是来源于单侧细胞群的对侧支。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追踪大鼠二腹肌前腹神经纤维的来源。实验结果表明:大鼠的三叉神经节分为大、小两个节。二腹肌前腹的感觉纤维起源于同侧的小节,本体感觉纤维不是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运动神经纤维来自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尾侧半腹内侧部的背内侧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前庭核对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纤维投射。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将50%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到大鼠内直肌亚核,存活48h后分别对前庭上核、前庭内侧、前庭外侧核、前庭下核进行观察。结果 双侧前庭上核、双侧前庭内侧核、对侧前庭外侧核均有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主要投射区是同侧前庭上核、对侧前庭内侧核及外侧核;同侧前庭外侧核和双侧前庭下核无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结论 认为同侧衣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素双标记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轴突逆行传递法研究大鼠延髓腹外侧区(VLM)向迷走神经背核簇(VDC)尾侧部和脊髓的投射。结果在两侧(同侧较多)VLM内有许多分别投射VDC尾侧部和脊髓的神经元,还有一些以轴突分支投射两处的神经元,后者主要分布在腹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腹侧部和α部以及邻近延髓的腹侧面处。  相似文献   

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轴突运输法,研究大鼠的眶上神经、角膜的神经、眶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和颏神经的第一级神经元在半月节内的定位,结果表明支配口面部的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以内外和背腹轴的局部定位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8.
将CT-HRP向大鼠右侧翼内肌多点注射后,在注射同侧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Vmot)内见到逆行标记细胞。Vmot略呈长卵形,标记细胞近乎贯穿核的全长,Vmot吻侧各平面标记细胞位于腹外侧,中部诸平面居外侧和腹外侧,尾侧各平面居外侧,以中部诸平面数量最多。标记细胞多数为多角形,少数呈三角形、梭形,个别细胞呈圆形,大、中、小不等。胞体长径在16~52μm之间,均值为30.85±6.71μm;短径在8~32μm之间,均值为19.18±5.20μm;长径、短径均为单峰正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芽凝集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及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顺行及逆行追综sm的传入和传出纤維联系。结果表明:sm与隔区的钭角带核垂直支、斜角带核水平支、乳头体上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被盖腹侧区及扣带皮质前、后部间存在着往返纤维联系;sm接受梨状皮质、内嗅皮质、背海马、腹海马、下丘脑背内侧核背、腹侧部、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室周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蓝斑及被盖背核周边部位的传入纤维;Sm投射到内侧缰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展神经核对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纤维投射。方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结果 :展神经核的核间神经元由腹内侧亚群及腹外侧亚群构成 ,腹内侧亚群纵长 0 .6 0~ 0 .75mm ,标记细胞数 12 0± 5 0个 ;腹外侧亚群纵长 0 .3~ 0 .4mm ,标记细胞数 14 0± 4 0个。核间神经元的轴突纤维 ,越过中线 ,在对侧内侧纵束中上升 ,专一的终止于对侧的内直肌亚核。结论 :核间神经元在眼的水平同向运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根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节及根形态结构,方法 用成年Wistar大鼠6只,常规灌注固定,取三叉神经节及根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1)节细胞胞质中线粒体丰富,叶大小不同的形态。(2)三叉神经根的中央主要为粗的有髓纤维,只有少数散在的无髓纤维,在神经根的边缘部分,有髓纤维的直径不均匀,无髓纤维较中峭增多,可见成束无纤维。结论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在三叉神经根中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的疗效。方法:半月节采用Hartel前路法进行穿刺经卯圆孔,进针方向、矢状面上针尖对准耳前点,冠状面上针尖对准同侧瞳孔中央。外周支:第1支穿刺眶上切迹或哐上孔,射频控温热凝眶上神经或滑车上神经;第Ⅱ支穿刺圆孔或眶下孔,也可圆孔加眶下孔,射频控温热凝上颌神经或眶下神经;第Ⅲ支穿刺卵圆孔或颏孔,也可卵圆孔加颏孔,射频控温热凝下颌神经或颏神经。结果:本组208洌,破坏了痛觉而保留了触觉。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160例,一次射频治疗完全止痛151例(94.3%),1周后行二次射频完全止痛9例(5.7%)。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48例,一次射频治疗后均完全止痛。结论:应用射频控温热凝半月节及外周支治疗三叉神经痛,能保留触觉仅破坏痛觉,治疗止痛效果确切,相对安全,适应症广,操作较简便,可重复多次施术且止痛效果同样很好。  相似文献   

13.
用~3H-HRP自显影术研究了大鼠上、下颌第一磨牙感觉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解剖学定位。结果表明,这些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节内按其所支配的牙齿不同虽有一定分布范围,但也存在明显交错与重迭现象。这一研究结果为牙源性牵涉痛发生的机理,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一种革新。对5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成功率为90.2%。但也存在复发问题,需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猫十二指肠感觉神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法研究猫十二指肠感觉神经的来源。标记细胞以椭圆形和中型为多,分布在双侧T_3~L_4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下节,右侧多于左侧。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集中分布在T_6~T_(13)节段。标记细胞的分布显示了既分散又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TN)大鼠时其三叉神经节(TG)内谷氨酸(Glu)表达与分布的关系。方法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构建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Glu含量与分布。结果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构建三叉神经痛大鼠的三叉神经节内Glu含量增多且其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经节表层。结论 Glu可能与三叉神经痛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胰腺实质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猫胰腺的感觉神经支配,结果如下:1.分布于胰腺的感觉神经元存在于双侧T_4~L_4节段脊神经节和双侧迷走神经下节;2.胰腺感觉神经元在双侧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下节中的分布数量相等,并集中于双侧T_6~T_(12)节段;3.标记细胞形态多样,以中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猫胆总管感觉神经纤维的来源—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猫胆总管感觉神经纤维来自双侧T_3~L_3节段脊神经节和双侧迷走神经结状节。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以右侧占优势,且双侧均以T_(10)和T_(12)为标记细胞出现的高峰节段。胆总管的感觉神经来源具有“既分散又集中的分布模式”特点。标记细胞在各节内呈弥散性分布,以中等大的椭圆形细胞占多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型三叉神经痛患者95例,均给予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统计患者每周卡马西平使用剂量.结果 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卡马西平使用剂量及睡眠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卡马西平使用剂量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适用于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型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方法 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大鼠迷走神经结状节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鼠迷走神经结状节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节细胞有明细胞与暗细胞之分,并见到数量较多的节细胞核周区具有明显浅染区,发现这些不同的节细胞与其尼氏体形态结构和分布类型有关,指出核周区有明显浅染区的节细胞可能是处于节细胞代谢周期某一特定阶段。节细胞核仁由密度高的团块、有稀疏颗粒的不规则透亮区及中等密度的密集细粒细丝背景三部分重叠而成。不同标本、不同视野和不同细胞中所见数量较多、体积较大的空泡状结构可能是膨大型线粒体,形成原因不明。未见突触及小颗粒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