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对37例不同类型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0U(2 000mL),输注红细胞悬液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在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检测结果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均较输血前显著降低(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较输血前有显著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应及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减少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稀释引起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为指导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49例烧伤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种类、数量。结果 249例烧伤患者共用血液成分3 962.50U,其中红细胞683.00U(17.24%),血浆3 274.50U(82.64%),血小板5.00U(0.12%)。O型血患者成分血用量最多(34.80%),AB型血患者用量最少(12.22%)。3岁以下烧伤患儿例数最多,占40.16%;40~55岁年龄段患者的输血量最大。结论该院烧伤患者血浆用量较多,临床医生应权衡输注价值和输注风险,正确把握输血治疗时机,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不同的输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肿瘤患者术前贫血不同输血处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8年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手术的结肠肿瘤术前贫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两组:I组患者23例,于术前一天输2U浓缩红细胞悬液;Ⅱ组患者19例术前未输任何血制品。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输血量。结果I组患者围手术期总输血量(浓缩红细胞悬液56U加冰冻血浆2000m1)少于Ⅱ组患者围手术期总输血量(浓缩红细胞悬液83U加冰冻血浆6400ml),两组比较为输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I组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率(8.71%)低于Ⅱ组(42.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轻度贫血结肠肿瘤患者术前一天输2U浓缩红细胞悬液比术前不输红细胞悬液的输血处理方案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时,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按入院24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SRBC)的比例,以100 ml:1U为比例单位,将患者分为低比例组(FFP:SRBC=1:3...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床输血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我院从1993年1月正式开展成分输血,制备和输注的血液成分有浓缩血小板悬液(PC)、浓缩白细胞悬液(BC)、压积红细胞悬液(RCC)、洗涤红细胞悬液(WRC)、代血浆血(BSP)、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共7种,现将我院成分输血的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统计资料:本院普通病房、老干部病房、第二住院部的住院病人以及门诊病人1993年~1994年两年全部用血数据。 1.2 统计方法:每月月底统计全月采血总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血液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7-2018年10784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用血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根据年龄和疾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组各种血液制剂的使用情况。结果:10784例输血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80岁,最常见的疾病为肿瘤(约占28%)。本院平均每年输注红细胞24936.5 U,血小板3795治疗量,血浆2455500 ml,冷沉淀3461.5 U。多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肝硬化患者输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血液制剂,其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较多的是辐照红细胞悬液(76.4%)、血小板(67.8%)和悬浮红细胞(59.9%),肝硬化患者使用最多的是悬浮红细胞(64.2%)和新鲜冰冻血浆(59.4%)。创伤和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使用的血液制剂为悬浮红细胞(分别为95.7%和91.5%)。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年龄≥60岁患者辐照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均低于<60岁的患者(P<0.05);在创伤患者中,年龄≥60岁患者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低于<60岁的患者(P<0.05)。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创伤和肝硬化患者中,年龄≥60岁患者输注血小板和(或)血浆的比例均低于<60岁的患者(P<0.05),且均更倾向于只输注红细胞。结论:同一种疾病中,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输注血液制剂的情况存在差异,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只输注红细胞的可能性更大,纠正缺氧是临床的主要考量,应根据患者人群制定用血计划,并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输血策略,最大程度提高血液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液成分的应用情况,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接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血液成分输注量、输注次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占80%,女性6例,占20%,A、B、O、AB血型人数分别为10例(33.3%)、11例(36.7%)、8例(26.7%)及1例(3.3%)。共用血液成分7 558U,其中红细胞1 811U(24.0%)、血浆5 604U(74.1%)、血小板143U(1.9%),成分输血率为100.0%。A型为2 413U(31.9%)、B型为3 153U(41.7%)、O型为1 894U(25.1%)、AB型为98U(1.3%)。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除应大量补充晶体及其他胶体液外,输注血浆、红细胞及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沈阳地区不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围术期用血状况,以了解血液保护取得的临床疗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行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且在围术期接受输血患者共421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种类不同年份临床输血趋势。结果 6年来红细胞悬液输入量随输血手术例数逐年增多而增多。红细胞悬液的平均输入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比2005年红细胞悬液平均输入量增加0.66 U。红细胞悬液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与输血手术例数呈明显相关性P<0.05;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与输血手术例数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液保护工作在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红细胞悬液输入中有一定成效,但对于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的合理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站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成分输血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78例患者输注红细胞混悬液量为1170U,输注血浆量为202800ml,冷沉淀量为1384U,机采血小板148个治疗量。成分输血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降低了大量输血所引起的并发症。在大量输血患者中,成分输血的应用较广,效果十分理想,成分输血以输注红细胞混悬液最为常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量红细胞输注血液学指标的监测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输血量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探讨接受不同量输血患者尤其是大出血患者的输血对策.方法:对急性失血患者接受不同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榆注2~8 U红细胞悬液.B组输注>10 U红细胞悬液,两组对比发现B组相比A组输注前后多项血液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其中PT、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血红蛋白增加,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压积增高,血钾、血钙降低.结论:实验室指标的监测对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及预防大量输血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疗效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4年62例产后24h内出血量≥2 000mL,输注红细胞≥10U的产科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共输注红细胞悬液1 022U、新鲜冰冻血浆1 441U(100mL为1U)、冷沉淀435U、机采血小板35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相当于10U浓缩血小板),其比例约为1∶1.41∶0.43∶0.34。患者在输血中(多次检测均值)与输血前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输血2~6h后PT、APTT、T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Hb、PLT仍较输血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已达到正常值范围。全部患者在及时合理成分输血后均抢救成功。结论对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加强凝血指标检测,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相应的血液成分输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成分输血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输全血,已成为输血治疗的主要手段。在输血治疗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成分输血的特点与原则,以保证输血安全。1红细胞的输注及护理1.1制剂类型①红细胞悬液:1U/袋,红细胞悬液是200ml全血去除90%以上血浆后加适量添加液如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等制成,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增加循环负荷,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②浓缩红细胞:1U/袋,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红细胞,30ml左右血浆,Hct0.75±0.05,携氧能力同全血,容量仅为全血的1/2~2/3,适用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类型,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对本院71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各种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结果 12 768例次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1例,发生率0.56%;输注成分以血小板、血浆、红细胞悬液发生率较高;红细胞悬液主要引起发热、血浆主要引起过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特别是血浆输注指征的把握,积极开展输血新方法、新技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通冰冻血浆(FP)在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FP输注治疗的患者1180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疾病、不同科室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研究收集FP输注治疗的患者1180例,3045例次血浆输注,共输FP 8400.6 U;手术科室每例次用浆量3.23U/例次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20U/例次(P<0.05);手术科室联合输血率78.4%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44.7%(P<0.05);手术科室接受FP、红细胞(RBC)联合输血人数最多,非手术科室接受FP、新鲜冰冻血浆(FFP)联合输血人数最多;FP用量最多且接受FP输血人数最多的三个病种分别为心脏病、肿瘤及癌症、肝脏疾病;人均FP用量最高病种前三名为烧伤、肝脏疾病、心脏病;每例次FP用量创伤、烧伤、消化道出血分列前三.[结论]不同科室、不同病种患者FP输血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救患者成分输血量及输血疗效,为制定急救用血库存及优化急救用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19例急救用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救用血患者的病种、血型及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输血前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救患者用血中A型红细胞用量略高于其他几种血型,急救用血量占各型总用血量均不足10%。多发伤红细胞平均用量为(8.27±4.77)U,明显高于产科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手术意外出血组,产科大出血组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平均用量分别为(852.27±185.45)mL、(6.82±8.94)U、(6.18±8.94)U,与其他几组相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救患者经输血治疗仍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凝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适当提高A型红细胞的急救库存比例,并根据病种不同制定应急储备血量,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分,可更好地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2012-2013年用血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方法统计2012-2013年的用血量,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内共有12 721人次输注血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4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8%。输注红细胞制品、冰冻血浆、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悬液、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人次分别为6 696人次、5 319人次、494人次、212人次。红细胞制品、冰冻血浆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悬液引起不良反应率分别为0.49%、0.15%、0.40%。结论输血是把双刃剑,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加强临床输血过程的监控,尽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大量输血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发血记录本,回顾该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28例大量输血患者的用血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共输注386.0U红细胞,平均每例13.8U;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2 850.0mL,平均每例1 530.4mL;输注冷沉淀65.0U,平均每例2.3U;输注单采血小板3.0个治疗量,平均每例0.1个治疗量。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出血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依据大量输血预案对大出血患者优先使用红细胞,对血浆的使用稍加限制,加强患者血液保护,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血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及其特点,总结和积累在肝脏移植方面的输血经验。方法统计我院2006~2011年130名肝移植患者的输血资料,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全部输注了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输冷沉淀84例,占64.6%;输血小板85例,占65.4%。结论本文统计的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比相关报道有所增加,悬浮红细胞、冷沉淀的用量差别不大,血小板的用量比文献报道的用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