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PEX基因对大鼠C6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的血清培养基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再取其单细胞悬液悬浮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传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BTSCs),应用本实验室成功构建的重组子pDsRed2-C1-PEX以脂质体为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BTSCs.RT-PCR验证真核表达载体在BTSCs中的表达。MTT法观察PEX对BTSCs增殖活性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成功培养出BTSCs并成功转染,PEX在BTSCs中高表达并且其对体外培养的BTSCs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BTSCsPEX转染组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为81.10%,S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为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X基因可以在BTSCs中表达,并且能直接抑制体外培养的BTSCs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X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E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MSC,G418筛选获取稳定表达PEX基因的MSC(MSC-PEX),将不同数量的MSC-PEX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进行共培养试验,用水溶性四氮唑法(WST-1)观察MSC-PEX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荧光观察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用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PEX基因的MSC-PEX,MSC-PEX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作用较明显,Annexin-Ⅴ-FITC/PI双染荧光发现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SC-PEX转染组和DMEM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6.7%和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X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胶质瘤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人脑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MMP 2与肿瘤病理级别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脑胶质瘤中VEGF、MMP 2的表达。结果 胶质瘤中VEGF、MMP 2的表达水平在高级别组 (Ⅲ、Ⅳ级 )明显高于低级别组 (Ⅰ、Ⅱ级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MMP 2在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与侵袭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采用MRI扫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将C6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20只:(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ml/kg);(2)苦参碱组,腹腔注射苦参碱(20 mg/kg);(3)替莫唑胺组,腹腔注射替莫唑胺(25 mg/kg);(4)联合组,腹腔注射苦参碱(20 mg/kg)和替莫唑胺(25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药物治疗后14 d处死大鼠,取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2、MMP-9和VEGF蛋白和m RNA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注射胶质瘤C6细胞后7 d,MRI扫描可见脑胶质瘤的存在,HE染色发现组织表现出神经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和细胞核分解,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也证明大鼠存在脑胶质瘤。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组、替莫唑胺组与联合组MMP-2、MMP-9、VEGF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MMP-2、MMP-9、VEGF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苦参碱组和替莫唑胺组(P0.05),而苦参碱组MMP-2、MMP-9、VEGF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替莫唑胺组(P0.05)。结论苦参碱和替莫唑胺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脑胶质瘤MMP-2、MMP-9、VEGF表达水平,而且,二者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VEGF、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瘤周水肿(PTBE)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瘤体和瘤周水肿区中VEGF、MMP-9的表达;通过计数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估血管生成情况;根据CT和MRI的结果测定水肿指数;同时用透射电镜对瘤体区及瘤周水肿区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6例来自颅脑损伤病人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随着肿瘤级别增加MVD逐渐升高,在高级别胶质瘤体中MVD显著高于瘤周(P0.01);VEGF、MMP-9表达与胶质瘤中的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者与胶质瘤的水肿指数(EI)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级别胶质瘤的EI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级、Ⅱ级)(P0.05)。电镜下水肿明显者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有较多小泡囊状细胞器和基底膜中有较多虫蚀样空洞等。结论 VEGF、MMP-9可能共同参与了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发生,并促进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MMP-2及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对象与方法 胶质瘤标本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8岁.依据WH0(1993年)脑肿瘤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级:Ⅰ~Ⅱ级28例,Ⅲ级11例,Ⅳ级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均为急性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时获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MMP-2和TIMP-2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人脑胶质瘤中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 MMP-2和TIMP-2在低级别组(I、Ⅱ级)和高级别组(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及病理指数(PI)有显性差异。结论 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并有可能成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性胶质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6年手术切除的弥漫性胶质瘤标本45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20例(WHOⅡ级),高级别胶质瘤25例(WHOⅢ~Ⅳ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MMP-9及u P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级别胶质瘤VEGF、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不同级别胶质瘤u P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GF、MMP-9在弥漫性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从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中分离培养GSC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将取GSCs分成3组分别培养:(1)ATRA组:培养基中含10 nmol/L ATRA;(2)空载体组:培养基中含与ATRA组等量的二甲基亚砜(DMSO);(3)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培养10 d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半乳糖脑苷脂(GalC)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ELISA和RT-PCR分别检测各组GSCs VEGF、bFGF的分泌水平和mRNA的表达. 结果 二代细胞球表达神经干细胞(NSCs)的标记抗体CD133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分化后GSCs能够分化为多种同源子代细胞(分别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β-tubulinⅢ、Galc);培养10d后ATRA组细胞GFA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ATRA组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变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24 h后ATRA组GSCs VEGF、bFGF的分泌水平和mRNA的表达均少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TRA能诱导GSCs分化并抑制其增殖,其可能通过抑制VEGF和bFGF的表达发挥抗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和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MMP-2活性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免疫化学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U87细胞核因子kappa 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明胶酶谱实验显示,40 μM白藜芦醇处理U87细胞4h、24 h和48 h后,MMP-2的活性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印迹实验证实,40μM白藜芦醇能够明显降低U87细胞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细胞免疫化学结果表明,经40 μM白藜芦醇处理后,p65从胞浆向胞核的转位明显减少(P<0.05).另外,应用NF-κB抑制剂SN50处理细胞后,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 40 μM白藜芦醇能够明显抑制U87细胞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了NF-κB的转录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述MMP-2、MMP-9与胶质瘤的浸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胶质瘤和胶质瘤浸润组织中的MMP-2、MMP-9蛋白及MMP-2 mRNA、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MMP-2 mRNA和MMP-9 mRNA表达在Ⅰ、Ⅱ、Ⅲ和Ⅳ级胶质瘤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26±1.47、9.51±0.96、14.58±1.42、20.56 4±1.56和7.90±0.50、14.46±0.75、23.54±1.32、28.07±0.81.MMP-2 mRNA和MMP-9 mRNA在Ⅰ~Ⅱ级胶质瘤浸润组织与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70±0.95、8.20±0.43和2.30±0.14、10.32±0.6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与MMP-2、MMP-9表达呈正相关,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力越强,肿瘤的浸润性也越强.在胶质瘤治疗的过程中,即使肿瘤组织自身被切除,浸润组织则是胶质瘤复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谷氨酸促进胶质瘤侵袭性的机制.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用100 μmol/L谷氨酸处理24 h后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检测侵袭性;处理2、4、8、12h后应用明胶酶谱实验分析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泌;处理3、6、9h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显示谷氨酸组穿膜细胞数(37.44±2.31)明显多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25.8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酶谱分析实验显示谷氨酸处理8、12h后U251细胞分泌MMP-2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谷氨酸处理U251细胞3、6、9h后EMMPRIN蛋白的表达无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谷氨酸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细胞分泌MMP-2增强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性.MMP-9和EMMPRIN未参与谷氨酸增强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认为,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成,每个肿瘤细胞都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但这无法解释肿瘤细胞似乎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以及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的现象。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因此,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觉角度。其中的脑胶质瘤起源于脑胶质瘤干细胞(brain gliomastem cells.BGSCs)的学说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如侵袭性、转移、肿瘤的耐药性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内外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与胶质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方法 新鲜高级别(WHOⅢ级、Ⅳ级)的人脑胶质瘤标本经原代培养获取GSCs,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肿瘤干细胞及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表达;鉴定后的GSCs经低氧诱导,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诱导分化后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CD144和胶质瘤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CD31的表达;建立胶质瘤干细胞皮下荷瘤裸鼠模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模型中人来源的CD31的表达.结果 (1)悬浮生长的胶质瘤干细胞球样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Nestin表达阳性;(2)低氧诱导后的GSCs能够表达CD31、CD144,有些细胞能够同时表达CD144和GFAP;(3)RT-PCR检测发现GSCs在诱导前后都有CD31 mRNA的表达,而Western-blot检测到只有诱导后的GSCs有CD31蛋白的表达;(4)胶质瘤干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的肿瘤组织中部分微血管抗人CD31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不仅在体外低氧条件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在体内微环境条件下同样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参与胶质瘤新生组织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和分离人胶质瘤U87细胞系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GSCs),对培养的肿瘤球细胞及其诱导分化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然后提取胶质瘤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GSCs-exo),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GSCsexo (20μg/ml、40μg/ml、60μg/ml)处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在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GSCs-exo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GSCs-exo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球细胞培养状态下呈悬浮生长,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法证明培养的肿瘤球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D133和Nestin,其诱导分化的细胞染色可见GFAP和Neun表达阳性。随着GSCs-exo浓度的升高,促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增强,迁移能力也大大提高(P 0. 05)。结论在胶质瘤微环境中,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GSCs-exo可能是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白黎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及其胶质瘤干细胞(GSC)的作用。方法膜联蛋白Ⅴ(AnnexinⅤ)和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CD133标记、CD133与AnnexinⅤ/PI共标记检测GSC相对含量及GSC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测定P-糖蛋白(P-gp)的表达;集落形成法(CFU)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Res显著诱导U87细胞凋亡,抑制U87细胞集落的形成。40~160μmol/L Res作用后U87细胞群体中CD133+GSC相对含量显著增高、GSC凋亡细胞数量增加,但GSC对Res的敏感性低于U87群体细胞。Res诱导后U87细胞群体中高表达mdr1/P-gp的细胞显著增高,并与GSC含量的增高基本相一致。结论白黎芦醇可诱导脑恶性胶质瘤U87群体细胞及其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和血管生成抑素( Endo - Angio)融合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VAE)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体外溶瘤作用。方法 新鲜高级别(WHOⅢ级、Ⅵ级)人脑胶质瘤标本经原代培养获得G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CD133阳性细胞数,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SCs的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未分化GSCs的Nestin及分化后GFAP、NF和MAG的表达;MTS法检测VAE对GSCs增殖活性的影响,RT -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ndo - Angio融合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的影响;最后观察病毒处理后仍存活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诱导贴壁情况。结果 (1)从20例高级别胶质瘤标本中培养出4例GSCs,能够表达CD133及Nestin,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2)VAE能够感染GSCs,4例GSCs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3)VAE感染GSCs 48 h后,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都有Endo- Angio融合蛋白表达,该融合蛋白使HBMEC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4)VAE感染后仍存活的细胞不再具有形成GSCs球的能力,加入血清诱导后也不再贴壁生长。结论 在体外,VAE能够显著抑制GSCs活性,能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Endo-Angio融合蛋白,为脑胶质瘤溶瘤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C6细胞在杜伯改良的Eagle培养基(DMEM),37℃,5%CO2条件下培养;质粒提取与转染;用HoeChst试剂盒检测C6细胞凋亡。结果转染重组质粒PDC315-TRAIL的C6细胞组凋亡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的C6细胞组及转染空载体PDC315的C6细胞组(P〈0.05)。结论外源性TRAIL基因可引起C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