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和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由血小板合成并释放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磷脂酸分子。S1P和LPA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因此两者在生物体内发挥的功能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血小板参与的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肺组织纤维化形成和癌症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进程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S1P和LPA影响血小板功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以为人们在血小板相关的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1-磷酸鞘氨醇(S1P)是鞘磷脂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可与多条信号通路交联而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T细胞表达5种S1P受体,即S1P1—S1P5。S1P信号可以调节T细胞的多种免疫效应,包括T细胞增殖和凋亡、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及T细胞迁移等。抑制S1P信号通路的药物FTY720可将T细胞阻滞于次级淋巴器官,造成外周血T细胞显著减少而发挥强烈的免疫抑制作用。本文对S1P的合成和降解、S1P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途径、T细胞S1P受体的表达、S1P对T细胞功能的调节及S1P信号通路的免疫抑制药物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其特征表现为促炎、抗炎和凝血反应的失控.尽管应用了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1]. 相似文献
5.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3)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有活性的脂质分子,作用广泛,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如肿瘤、心血管疾病、骨代谢、糖尿病等。研究报道,S1P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本研究将从S1P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机制、S1P对胰岛素靶器官的调节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影响方面阐述S1P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同组分中1-磷酸鞘氨醇(S1P)的含量对心肌细胞AKT和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HDL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超速离心法和层析法,分离不同组分HDL;应用地高辛核素标记法检测各组分中S1P含量。给予小鼠心肌细胞不同S1P含量的HDL组分和S1P1、S1P3受体抑制剂VPC23019刺激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AKT和ERK1/2转导通路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受不同HDL组分刺激后,成年小鼠心肌细胞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且随着各组分中S1P含量升高,磷酸化水平呈上升趋势,而S1P1及S1P 3受体抑制剂VPC23019能明显阻断此种作用。结论:不同HDL组分通过细胞膜上的S1P受体,激活PI3K-AKT和MEK-ERK1/2信号通路,该作用通过S1P1和S1P3受体介导;HDL可能通过S1P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磷脂代谢产物,通过激活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即S1P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s,S1PRs),参与细胞生长和凋亡、免疫与凝血系统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脓毒症导致的器官衰竭主要与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在炎症环境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失调。S1P可参与调节脓毒症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也是治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本文通过对S1P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载脂蛋白M-1-磷酸鞘氨醇轴(apo M-S1P轴)是一条由apo M、S1P和S1P受体信号通路构成的信号轴。apo M不仅是血浆S1P的主要载体,而且可通过调节血浆S1P水平而影响S1P受体相关信号通路。S1P受体信号通路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已较明确,近期研究表明,apo M与炎症相关疾病也密切相关。因此,apo M-S1P轴被认为对炎症相关疾病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熊春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0)
目的检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浓度的变化趋势,探讨心肌梗死与S1P的关系。方法选取的受试对象均为男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n=31)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心梗组(n=38)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且为初次发病,心梗组患者分别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前及PCI术后1、3、7d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清S1P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心梗组血清S1P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0.01),PCI术后1d,血清S1P浓度仍继续降低,与PCI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梗组术后3、7d血清S1P浓度仍呈现降低趋势,前者降低更为显著(P0.01),而术后7d较术后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血清S1P浓度降低,削弱了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干预S1P及其信号通路,可能对心肌梗死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l-磷酸鞘氨醇(S1P)和溶血磷脂酸(LPA)对三维培养肺纤维细胞HFL-1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Ⅰ型鼠尾胶原制作含有HFL-1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分别把不同浓度的S1P (10-6 ~ 10-8 mol/L)和LPA(10-5 ~ 10-7 mol/L)加入培养液中,待胶原收缩5d后,测量胶的面积并加热使胶原溶解,采用TUNEL染色细胞核计算肺纤维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S1P和LPA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含有肺纤维细胞的胶原显著收缩,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SIP和LPA有引起组织收缩和抑制其内的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S1P和LPA可能参与肺组织重构,与肺纤维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在血小板冻于前预处理过程中对血小板激活和功能的影响,为血小板冻干前处理过程筛选血小板激活损伤保护剂。方法 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采用流式细胞术(FCMs)分析血小板CD62p、PAC-1的表达。以反映血小板状态。测定血小板对凝血酶(thrombin)、二磷酸腺苷(ADP)和瑞斯托菌素(Restocetin)的最大聚集率,以反映血小板功能,研究血小板预处理前后的变化以及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结果预处理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血小板CD62p表达率显著增加,达20%。PGE1抑制血小板CD62p表达,这种抑制作用随PGE1浓度增加而递增。预处理过程对Restocetin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影响,聚集抑制率为10%和23%,对凝血酶诱导的聚集抑制不显著。PGE1不影响血小板对Restocetin的聚集反应,但PGE1≥1μmol/L可抑制血小板对ADP的聚集反应,PGE1≥5μmol/L时,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前列腺索E1浓度为1μmol/L,可抑制血小板在预处理过程中的激活损伤,且保留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分析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内科门、急诊无血小板聚集的正常EDTA-K2抗凝血常规标本10份(血小板数量大于10×109/L且小于600×109/L的标本5份,小于10×109/L的5份)和出现明显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血常规标本10份,其中每份聚集标本备有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1份(同一患者).将各标本于同一时间内,在同等条件下用3种方法(电阻抗法、激光散射法、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记录各测定值,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在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点(30min,60 min,90 min),用血球仪对聚集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涂片瑞士染色观察,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无血小板聚集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血小板聚集现象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差,相对偏差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当用相应的枸橼酸钠抗凝标本检测时,发现各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好,其相对偏差亦为临床可接受;此外,随时间推移,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会逐渐增强.结论 血小板聚集会影响血小板检测,使得各方法测定值间失去可比性与相关性,其相对偏差超出临床质控可接受范围,同时血小板聚集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明显,故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标本,应尽快进行人工计数,并通知临床重新抽取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复检. 相似文献
13.
GMA保存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糖甘露醇腺嘌呤(GMA)作为添加剂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将GMA替代血浆制备的浓缩血小板(GMA-PC)和以ACD血浆为介质的浓缩血小板(ACD-PC)置22℃水平摇箱内保存,于各时间段取样测定有关指标。结果:两组PC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和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平行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 0.05),在保存120h 期间,GMA-PC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低于ACD- PC,前者的形态积分则显著高于后者,提示用GMA 保存的血小板其形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优于用ACD血浆保存的血小板。结论:初步证实用GMA替代血浆制备和保存浓缩血小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疆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1—5、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研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关系密切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1—5及15系统基因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101例无血缘关系的新疆汉族血样进行HPA基因分型。结果新疆汉族HPA-1a、2a、3a、4a、5a、15a基因频率分别是0.9851、0.9208、0.5446、1、0.9505、0.4653,HPA-1b、2b、3b、4b、5b、15b基因频率分别是0.0149、0.0792、0.4554、0、0.0495、0.5347,新疆汉族HPA基因频率与维吾尔族人群相比,HPA-1a、1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A-1、2、3、5、15系统均具有多态性,HPA-3、15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3组(A组和B组各10 人,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败;C组10人,为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A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75mg/d,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观察3个月内血透病人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治疗后,A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C组(CD62P:A组2.63±1.08,B组5.21±1.90,C组1.31±0.88,PA-B<0. 002,PA-C<0.01;CD63:A组1.34±0.53;B组1.92±0.88,C组0.77±0.47,PA-B>0.05,PA-C<0.05;PAC-1:A组1. 35±0.68,B组2.13±0.87,C组0.81±0.41,PA-B<0.05,PA-C<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部分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方法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15例正常人对照,空腹采血2 ml至2%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行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30 min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与魏氏法测定血沉(ESR),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62P表达(13.60±7.6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78±1.04)%(P<0.01);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63表达(6.92±4.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13±1.85)%(P<0.05);CRP(20.18±23.17)mg/L与ESR(36.86.±31.23)mm/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1±2.18)mg/L与(12.25±5.05)mm/h(均P<0.0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血小板计数(259.54±102.59× 109/L)高于正常对照组(197.00±55.70×109/L)(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膜回浆法(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血细胞分离机(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BC和Trima制备的血小板在5d保存期内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可溶性cD62P(scD62P)的表达。结果在O~5d的保存期内,两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增加;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CD62P阳性率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结论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活化程度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其制备工艺需改进,以减少血小板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单独采集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两种血小板的CD62 p和CD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在保存 0 ,1 ,3和 5天时 ,单采血小板的CD62 p阳性率和CD4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1 8 91± 6 2 5) % ,(1 9 48± 8 2 7) % ,(2 2 82± 6 0 6) % ,(56 71± 1 1 79) %及 (8 0 9±2 38) % ,(8 1 3± 2 45) % ,(8 44± 2 51 ) % ,(1 9 87± 6 1 3) % ,而浓缩血小板的分别为 (30 65± 1 2 33) % ,(31 46± 1 1 86) % ,(32 51± 1 3 0 5) % ,(63 55± 1 3 2 7) %及 (1 0 33± 4 37) % ,(1 1 0 9± 6 61 ) % ,(1 3 46± 9 69) % ,(2 4 41± 1 0 1 5) %。二项指标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上升。对这两种血小板的计数和 pH值测定显示 ,二者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下降。在保存 0 - 3天内两种血小板的计数 ,pH值 ,CD62 p和CD4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第 5天血小板计数和pH值出现显著下降 (P <0 0 0 1 ) ;而CD62p和CD41表达量出现显著上升 (P <0 0 0 1 )。结论 :单采血小板优于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腺苷对血小板体外激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腺苷对血小板的体外激活抑制作用,为血小板冻干前处理过程筛选血小板功能保护剂提供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膜表面CD62P和PAC-1的表达,应用APACT-2聚集仪测定瑞斯托菌素(restocetin)、凝血酶(thrombin)、二磷酸腺苷(ADP)和没食子酸(propyl gallat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研究结果表明,冻干预处理后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显著增加,腺苷浓度为0.75 mmoL/L时可抑制CD62P表达,且呈剂量效应;腺苷可抑制没食子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但对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腺苷浓度≥1.0 mmol/L对凝血酶诱导的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腺苷可抑制体外处理导致的血小板激活,对瑞斯托霉素和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反应无明显抑制.结论:腺苷可作为血小板体外激活抑制剂及冻干前处理的功能保护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免疫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免疫参数与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多次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和普通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输注的有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检测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循环免疫复合体(CIC)、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发生无效输注患者的免疫参数特点。结果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在观察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输血后CRP均明显升高,IgA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输注有效率84.9%,与对照组5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减低。对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患者进行分析,输血前其血清(IgG、IgM)、补体C3、CIC水平异常者比例较高,PTR患者在输血后体液免疫指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CIC、CRP可能参与了血小板无效输注,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高输注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