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32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根据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和有病变组对两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患病率分别为71.63%(202/282)。(2)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纤维蛋白原、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脑梗死患病率、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发生率与无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无病变组。(3)Logistc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年龄>60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SBP升高、并发DPN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患病率逐年递增,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2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结果分为正常组、硬化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正常组、硬化组、斑块组病程、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ree thyroxine,FT4)、25(OH)VD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病程、血清HbA1c,HDL-C,LDL-C和25(OH)VD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长、高FBG和LDL-C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高FT3,HDL-C,TBIL和25(OH)VD是保护因素。结论:血清FT3,25(OH)VD和TBIL水平下降促进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代谢指标等检查,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病情变化的相关精神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受试者的焦虑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障碍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有48例有焦虑情绪障碍,占30.77%。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眼底病变、家族史、并发症数目、担心无法根治、担心会导致并发症、因控制饮食痛苦、担心长期依赖胰岛素是本组患者焦虑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眼底病变、并发症数目、担心长期依赖胰岛素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障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联系。结论焦虑情绪障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治疗应将心理治疗视为临床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6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数量并分析斑块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年龄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65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表明,405例斑块阳性,260例斑块阴性。颈动脉斑块大部分位于颈总动脉窦部,且以后壁多见,斑块呈强回声、低回声或等回声。单因素分析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及年龄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χ2=42.322、9.682、140.658,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45岁、45~65岁和>65岁的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积分分别为(3.50±1.16)分、(3.46±0.92)分、(3.21±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1,P<0.001),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危险因素积分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084、2.002、3.786、3.474、2.877、2.504,P均<0.05)。>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斑块的风险是<45岁患者的28.732倍,控制了年龄因素之后,积分每增加1分,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能性增加1.201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部分位于颈总动脉窦部后壁,呈强回声、低回声或等回声。年龄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年龄>45岁的患者进行重点早期干预,避免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胰岛素抵抗(IR)水平,并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老年T2DM患者112例,其中非NAFLD组50例,合并NAFLD组62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肝酶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BMI、WHR、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非NAFLD组均显著升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WHR、TG、HOMA-IR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而HOMA-IR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动脉斑块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初发T2DM患者347例,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测量患者血压、体重指数,留取空腹静脉血查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血肌酐(CRE)、尿素氮(BUN)、胱抑素(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分别分析初发T2DM患者CI M T与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与斑块有关的因素有B M I,SB P,TC,LDL-C,HDL-C,Cys-c,年龄,高血压史;与CIMT有关的因素有SBP,HDL-C,Cr,Cys-c,年龄,高血压史。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为IMT的独立危险因素,SBP和BMI为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发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初发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196例彩超观察颈动脉,分动脉硬化及非动脉硬化2组,测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初发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41例,血糖、HbA1c、TG、LDL、血压影响颈动脉硬化发生。结论大血管病变在初发2型糖尿病中常见,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益于预防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4例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正常组和骨密度降低组(包括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其中骨质正常者40例,骨密度降低组84例。对这两组患者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钙(Ca)、血磷(P)、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25-羟基维生素D[25-(OH)D_3]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密度降低组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比例(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病程、BMI、HbA_1c、P、25-(OH)D_3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长糖尿病病程、低BMI、高HbA_1c、高P、低25-(OH)D_3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脑动脉狭窄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行全脑DSA检查有动脉狭窄的10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纤维蛋白原(FI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病变与NDM比不论其血管累及支数及弥漫性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2)糖尿病组患者FPG、TC、TG、LDL-C、FINS、FIB、HOMA-IR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广泛,这与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糖、血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共55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观察不同年龄、治疗及血糖达标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低血糖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非低血糖组,年龄高于非低血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血糖发生的概率随糖尿病肾病的加重而逐渐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是发生低血糖的独立相关变量(P〈0.05)。结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严重并发症等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6例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观察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MT和斑块积分,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2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增加的更加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明显减轻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除调脂外还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部分有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4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28例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比较CGMS监测中平均血糖(MBG)及其标准差(s)、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并测HbA1c、血糖、血脂、血压等。结果 DPN组SD、MAGE、MODD均显著高于DM组(t=-4.31、-9.85、-10.45,均P<0.01),其中MAGE与s显著相关(r=0.82,P<0.01),与HbA1c、MBG均不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同时应避免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进行分析。结果148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1例,占41.1%。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其中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等与DR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病程有关,病程少于5年和5年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DR发生率与不伴高血压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BUN、Cr含量升高DR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论病程长、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肥胖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可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下股动脉壁弹性的价值。 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绍兴第二医院收治T2DM患者64例,其中34例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 mm,30例股动脉IMT≥1.0 mm,同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高频超声观察股动脉结构并测量股动脉IMT,应用脉冲多普勒(PW)技术测量股动脉血流频谱。使用血压机阻断股动脉远端血流后,应用PW及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测得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测量第一、二峰持续时间。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IMT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别比较3组受试者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下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第一、二峰持续时间差异。 结果健康对照组受试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IMT分别为(0.80±0.09)、(0.82±0.08)、(1.26±0.19)mm。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0),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IMT大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P=0.00)。3组受试者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前股动脉血流频谱均为一高二低三相波型,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后股动脉血流频谱也均为二高二低四相波型。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下,健康对照组受试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第一峰持续时间分别为(220.77±59.07)、(250.96±42.62)、(246.55±52.41)m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258,P=0.196);第二峰持续时间分别为(209.18±42.99)、(272.27±39.98)、(344.71±43.96)ms,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150,P=0.000)。 结论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第二峰持续时间可作为T2DM患者股动脉壁IMT改变前评价股动脉弹性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6 5例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组 )和 6 2例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正常白蛋白尿组 )患者的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脂代谢指标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②相关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 ;③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刚出现症状的首诊糖尿病患者)27例和B组(病程有一段时间的非首诊糖尿病患者)42例;采集受检者股动脉和腘动脉的二维声像图,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B)、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l)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各组下肢血管弹性改变。结果糖尿病A组及B组股动脉、胴动脉的β、Eρ、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AC值降低(P〈0.05);糖尿病A组与B组股动脉弹性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腘动脉AC值较A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弹性大动脉硬化,腘动脉作为肌性动脉也存在动脉硬化,且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之前,这些血管动脉弹性已经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研究影响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弹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30例正常人和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ET技术检测股总动脉、腘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β).比较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影响β值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血压、血脂指标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及多无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股总动脉、腘动脉的β值与年龄、收缩压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糖尿病组股总动脉的β值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胭动脉的β值与血脂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血压、血脂的升高,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减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