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病例的X线、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骨质破坏以偏心性、膨胀性、囊样为多(11例);其次为偏一侧性溶骨性破坏(3例)。(2)少部分病例病灶内可见不同形态的分隔(5例)。(3)发生于椎体的骨巨细胞瘤以侵犯单个椎体多见(7例);部分病例椎体附件亦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3例)。(4)椎体病理骨折导致椎体压缩变扁或楔形变2例。(5)软组织肿块影6例。(6)MRI的典型表现为T1WI为中等或偏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混杂。结论: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颌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点和诊断。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颌骨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及X线资料,并作了对照研究。结果:颌骨骨巨细胞瘤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边界清,无硬化缘,病变区除残留骨外呈均质性,牙槽突骨质破坏及牙根尖骨质吸收。结论:颌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X线检查对颌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4例中骨孤立性浆细胞瘤20例,其中脊柱6例,长骨6例,扁骨5例,颧骨1例,斜坡2例,X线和CT上均为单发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多有残存骨质,均未见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区见软组织充填,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髓外浆细胞瘤4例,CT表现为病变部位软组织肿块及病变邻近部位骨质破坏。MRI信号具有多样性,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结论: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包括孤立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残存骨质及软组织肿块、无明显骨膜反应、出现"微脑征""皂泡状""花边状"改变、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等。  相似文献   

5.
CT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CT物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骨巨细胞瘤多发生物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其CT征象为,偏心囊性膨胀性破坏,骨壳 完整或残缺,可有不规则硬化缘,破坏区软组织密度不均匀,部分病例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瘤组织化明显,结论: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诊断骨巨细胞瘤优越性大于X光平片,两者密切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囊性型29例,表现为骨端膨胀性偏心性骨破坏;溶骨型39例,表现为骨皮质中断,边缘模糊;恶性8例,出现虫蚀样骨破坏,有骨膜反应和生长迅速的软组织肿块;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19例,MRI显示可出现液-液平面;复发9例,植骨区为肿瘤组织代替。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CT和MRI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动脉瘤样骨囊肿CT与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在X线上ABC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在CT上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常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区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及骨性分隔,MRI表现为T1WI及T2WI上可见病灶边缘有低信号环,病灶内主体部分充满囊状液体,信号混杂,在T1WI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分隔。Gd-DTPA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及病灶内的分隔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胸骨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X线胸片、CT及MRI影像资料,其中17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例行X线胸片+CT检查.结果 1例X线胸片与CT均表现为骨性突起,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17例行CT检查者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骨性突起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9例,与组织病理相符14例;MRI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混合性骨质破坏1例同,软组织肿块2例,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2例.结论 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原发性胸骨肿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用于胸骨肿瘤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脊柱外SPB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X线、CT、MRI表现以及误诊原因。结果 22例脊柱外SPB 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较清,边缘见弧形压迹,骨皮质变薄、中断,无硬化边或钙化;11例病灶可见骨嵴从边缘向中心延伸;1例见不规则骨膜反应,其余病灶未见明显骨膜反应。MRI显示14例病灶呈稍短T1、稍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肿瘤局部突破骨皮质向外侵犯,呈"伪足征";2例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无瘤周骨髓水肿。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报告误诊,其中误诊为淋巴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结论脊柱外SPB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其MRI信号特点在SP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仍需与骨淋巴瘤、单发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及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结果11例中肿瘤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4例,骶椎1例。CT表现为椎体和/或附件溶骨性破坏区;内见不规则骨嵴分隔;椎旁软组织肿块内部或周边见线样高密度钙化影。MRI信号表现具有多样性,T1WI呈等/低信号;T2WI和STIR上肿瘤实性部分呈中等或稍高信号,囊变和出血区呈高信号;1例可见液-液平面。结论脊椎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表现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临床分期、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处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盆壁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的分析,提高对其CT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盆壁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转移瘤10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其中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软骨肉瘤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软骨瘤1例.结果 盆壁肿瘤的主要征象包括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转移...  相似文献   

12.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回顾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10例骨巨细胞瘤:单发性9例,分别为脊椎4例,颅面骨2例,掌骨、趾骨、下颌骨各1例;多发性1例,发生于髌骨和胫腓骨。(2)主要影像表现为膨胀性改变,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邻近器官受压、推移。结论 CT扫描对少见部分骨巨细胞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征象,尤其对于发生于脊椎、颅骨者。CT是诊断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MR SE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见囊变或坏死(n=2)、出血(n=2),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周围骨质筛孔状破坏,轻度膨胀并可见残存骨壳。结论 鼻腔及副鼻窦pPNETs的密度、信号无明显特征性。病变所致的骨质改变可能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CT可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附4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42例均行X线检查,28例CT检查,12例MR检查。结果:①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破坏:X线36例,CT 22例,MR 6例;②病灶内骨小梁间隔或骨嵴:X线 33例,CT 18例,MR 4例;③邻近病灶端骨质轻度硬化:X线 16例,CT 14例,MR 8例;④骨壳边缘不全病理骨折:X线 9例,CT 8例,MR 4例;⑤骨膜反应:X线 2例,CT 1例;⑥软组织肿块:X线 1例,CT 3例,MR 1例;⑦病灶内单发或多发液-液平面:CT 21例,MR 10例。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CT及MR三者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颌骨造釉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对颌骨造釉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3例位于下颌骨,1例位于上颌窦牙槽突部。单房型8例,呈单房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骨壳完整或不完整,内未见骨嵴影,壁可见小嵴状突;多房型6例,表现为多房皂泡状,骨壳菲薄,部分中断,内部不均匀,可见条状骨嵴影。根据肿瘤密度分囊性型、实性型及囊实性型。囊性型6例,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12~25HU,增强扫描囊壁可见轻度强化;实性型2例,呈不均匀中等密度,CT值约30~50HU,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囊实型6例,密度混杂,增强扫描可见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造釉细胞瘤的位置、骨质破坏特点、内部密度特点、生长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特点,CT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GCTTS)的临床、病理、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提高对D-GCTTS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收集2例经病理证实的D-GCTTS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资料。术前均进行X线平片、CT平扫、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D-GCTTS的临床和影像特征。结果:两例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X线平片骨质及关节间隙正常,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CT平扫:关节周围不规则均匀等密度肿块,边缘清楚;与邻近骨质关系密切,但没有明显的骨质破坏。MRI扫描各序列均以低信号为主,其中以T2WI信号最低,增强扫描肿块呈中等程度的不规则强化。手术所见:关节旁棕褐色肿物,包膜不完整,边界清楚,与关节囊和韧带紧密相连。镜下见类滑膜细胞的单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和炎症细胞,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积。结论:MRI对于D-GCTTS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