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脐血造血干细胞库的标准工作程序。采用自然沉降法加离心法制备脐血的造血干细胞 ,经CD34 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微生物检测、传染病指标检测、HLA分型后 ,将造血干细胞贮存在液氮中保存。结果表明 :贮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数平均值为 (10 .94± 2 .74 )× 10 8,回收率为 (79.82± 17.76 ) % ,CD34 细胞数平均值为 (5 1.6 2± 30 .5 3)× 10 5。 8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冰冻 2年后复苏 ,其有核细胞、CD34 细胞、CFU GM回收率分别为 (91.4± 6 .0 ) %、(84 .6± 2 0 .0 ) %、(85 .8± 14 .9) %。结论 :本方法和程序能有效地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脐带血 (HUCB)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条件 ,探究其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的脐带血 ,经肝素抗凝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 ,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层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结果 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破骨样及间充质样的细胞 ,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 ,并表达MSCs相关的抗原 (CD2 9、CD4 4、CD1 6 6 ) ,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 (CD34 、CD4 5) ,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 脐带血来源的MSCs能在体外培养、扩增 ,而用于满足实验和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大规模扩增方法不一,存在一定困难.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样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并检测其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取新鲜采集脐带血,用1.077 g/cm3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37℃、含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内培养.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从脐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中先出现大量的造血细胞集落,CFU-GM与BFU-E集落形成最多,集落分别增加了(37.1+2.3)和(10.4+1.7)倍,瑞氏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大多数为粒系的集落(80.1±85.2)%,其次为红系的细胞集落(14.2±1.8)%,7d后出现贴壁的扁平状上皮样细胞和长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同时有大量的破骨样细胞混杂.扩增后第14天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8+细胞为1.64%,CD34+/CD38+细胞为1_71%,CD34+/CD38-细胞为0.55%,PI+细胞为0.05%,Annexin-V+细胞为0.18%.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目不断增加,培养21 d时,单个核细胞扩增了近7.8倍.,第28天增加了1.71倍.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8+细胞为74.32%,CD34+/CD38+细胞为1.61%,CD34+/CD38-细胞为0.24%.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4.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培养的可行性和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相对密度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 esencu 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扩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标志。结果来源于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种植于特定的培养基中后,可产生贴壁细胞,主要表现为破骨样细胞和间充质样细胞,传3代后,可得纯化扩增的人脐血MSCs。6.6×105个脐血原代MSCs在体外扩增10代后,获得9.9×108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人脐血MSCs不表达CD34、CD11 a和CD11b,强表达CD29,弱表达CD71,与骨髓MSCs表面抗原特性一致。结论源于人脐血的MSCs在体外可以培养、扩增,可作为干细胞来源之一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及培养方法.方法:采用Ficoll-paque(1.077 g/m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直接贴壁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20?S/DMEM培养,培养至48 h换液并将其上清加入另一培养皿继续培养.观察2个时期细胞贴壁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期细胞.结果:密度梯度法分离来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可观察12 h即可见少量细胞贴壁生长,绝大部分MSCs在96 h内完成贴壁,经传代纯化第1、2个48 h贴壁细胞均可培养出形态呈较均一长梭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44 细胞比例占7.1%、CD34 占28.9%,而在第1个48 h贴壁细胞CD44 、CD34 比例分别占47.2%、6.7%;而第2个48 h贴壁细胞CD44 、CD34 分别占53.3%、4.6%.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分离培养,贴壁细胞稳定表达MSCs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BioArchive自动液氮储存系统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效果。方法 通过分析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在BioArchive自动液氮储存系统中保存半年复苏后脐血有核细胞总数、CD34 细胞数量和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的回收率,评价自动液氮储存系统保存效果。结果 85份新生儿脐带血复苏后有核细胞仍获得较高的产率,达到(8.97±4 .12 )×10 8,CFU GM计数达(90 .5 8±84 .5 0 ) /2×10 5,CD34 细胞数达到(7.2 8±3.5 7)×10 6。比较脐带血有核细胞冻存前后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oArchive自动液氮储存系统储存脐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于各种脐血库和细胞库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雒猛  王忠  高峰  王凯  赵清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0):1410-1412,1416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经液氮冻存20年后的质量情况.方法 对山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于2000年冰存的合格的脐带血200例出库进行检测,检测其母血、脐带血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 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巨细胞病毒(CM V)-IgM抗体;检测脐血的有核细胞数(TNC)、细胞活性、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CD34+细胞数量,以及血培养(细菌/真菌)检测,检测指标与冻存前指标进行比对,同时分析复苏后的检测指标是否符合现有的质量标准.结果 母血、脐带血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和CMV-IgM抗体与入库时结果完全一致,均无反应性;脐带血的细菌/真菌培养无菌生长;冻存前T NC、细胞活性、CFU-GM、CD34+细胞数量分别为(11.2±4.8)×108、(99.5±1.3)%、(1.9±0.8)×106和(3.1±2.3)×106;冻存后的TNC、细胞活性、CFU-GM、CD34+细胞数量分别为(10.1±4.0)×108、(75.4±2.4)%、(1.4±0.6)×106和(2.4±2.1)×106,冻存后与冻存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经过液氮冻存20年后,TNC、细胞活性、CFU-GM、CD34+细胞数量均有所下降,但是脐带血的多项指标仍然符合质量标准,细胞仍具有很强的增殖活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 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细胞表面抗原;以此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8天,在第0、7、10、14及18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34+、CDl33+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和(G2+M+S)期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①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CD29、CD105和CD44,但不表达CD34和CD133;②外源性细胞因子及脐血源间充质下细胞均支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但以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组效果最好,在第10天上述榆测指标达到峰值,分别为第0天的(6.91±1.91)、(7.75±1.24)、(6.49±1.33)、(15.62±1.29)和(28.26±6.58)倍,且维持造血至少18天.结论 ①从脐血巾能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下细胞,并完成细胞表型的初步鉴定;②外源性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允质干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人胎盘造血干/祖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人胎盘组织中是否含有造血干 祖细胞 (HSPC) ,并分析其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方法 将新鲜胎盘制成单个细胞悬液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有核细胞中HSPC、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型特征 ,并用流式细胞术 (FCM)或MiniMACS分选胎盘CD34 细胞。结果 胎盘CD34 细胞百分率是脐带血的 8.8倍 ,CD34 CD38- 细胞和CD34 CD38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脐带血的 4 .6倍和 11.9倍 ;FCM分选胎盘CD34 细胞的回收率和纯度分别为 (6 3.0 5± 10 .14 ) %和 (86 .39± 11.2 7) % ;胎盘中的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 (CD3 CD2 )、B细胞 (CD1 9 )、Th(CD3 CD4 )细胞及Th Ts比值均明显低于脐带血 ,而CD8 CD2 8- T抑制细胞则明显高于脐带血。结论 人胎盘富含HSPC ,在胎儿期具有重要的造血功能 ,可望成为HSPC移植的重要资源。CD8 CD2 8- T抑制细胞可能在胎 母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韬  李波  林浩铭 《华西医学》2007,22(2):345-347
目的:为合理选择脐血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HES(羟乙基淀粉)沉降分离法和Ficoll分离法分离脐血干细胞,比较两种方法分离前后的有核细胞数、分离后的CD34 细胞数、分离后的有核细胞回收率及台盼蓝拒染率.结果:改良HES沉降分离法和Ficoll分离法分离前的脐血量、有核细胞浓度和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改良HES法有核细胞数、CD34 细胞数、有核细胞回收率高于Ficoll 分离法(P<0.05),而显示有核细胞活力的台盼蓝拒染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HES分离法的有核细胞回收率高,分离速度快、污染机会小、终体积小,是脐血干细胞分离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小鼠CD122抗体促进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对NOD/SCID小鼠进行半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照射后腹腔注射200μg同型对照抗体或者抗小鼠CD122抗体,6-8 h后经尾静脉注射人脐血CD34^+细胞或者注入PBS作为对照。处理后第2、3、4周取仅注射抗小鼠CD122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的小鼠外周血,动态监测小鼠NK细胞比例变化。在经过脐血CD34^+细胞移植的小鼠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移植后小鼠骨髓中人CD45^+比例以及CD45^+细胞亚群中人CD34,CD19和CD33比例进行分析,观察抗小鼠CD122抗体对人造血干细胞在小鼠体内重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抗CD122抗体处理后2周和3周时,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比例分别为(4.6±0.6)%和(5.7±1.7)%,与注射同型对照抗体的NOD/SCID小鼠(12.2±1.4)%和(13.3±1.2)%相比下降约60%。在移植了人脐血CD34^+细胞的小鼠中,同时用CD122抗体处理组在移植后6周和8周时小鼠骨髓中h CD45^+比例分别为(63.0±12.2)%和(53.2±16.3)%,明显高于同型对照抗体组中h CD45^+比例(7.7±3.6)%和(6.1±2.4)%。此外,经过抗CD122抗体处理组的小鼠移植8周后骨髓中仍能够明显的检测到人CD34^+细胞的存在。结论:抗小鼠CD122抗体通过降低NOD/SCID小鼠的NK细胞的比例,大大促进了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冻存时间的脐血干细胞复苏后的回收率,并分析冷冻复苏的细胞对患者植入速度的影响。20份经-196℃液氮低温保存1-10年的脐血干细胞标本,比较冻存前(脐血库提供资料)和复苏后的细胞活率、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数量,并分析复苏后的细胞回收对移植受者植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冻存时间对复苏后干细胞的回收率没有影响。经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存率为(92.75±2.55)%,TNC、CD34+细胞数和CFU-GM的回收率分别为89.9%、84.8%和84.3%,与冻存前相比明显减少(P=0.000),但细胞数量的下降对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植入时间均无影响。冻存后TNC和CD34+细胞数量与冻存前数量有很大的相关性(r=0.954;r=0.931,P=0.000),而CFU-GM的相关性弱(r=0.285,P=0.223)。结论:冻存和复温过程会-定程度上损伤脐血干细胞,导致细胞丢失,但不会影响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TGF—β1单克隆抗体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本研究将分离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当天分选的新鲜脐血CD34+细胞;②对照组:含SCF、FLT3-L、IL-3、IL-6四种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3天的脐血CD34+细胞;③实验组:条件同对照组,但加入了TGF—β1单克隆抗体。3组均检测单个核细胞(MNC)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和c—kit,计数混合集落(CFU—GEMM)、红系爆式集落(BFU—E)、粒系集落(CFU—GM)。结果显示:实验组MNC、CD34+细胞、CD34+c—kit+细胞计数分别为[(2.35±0.25)×10^5、(1.16±0.29)×10^5、(1.09±0.26)×10^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0.13)×10^5、(0.55±0.19)×10^5、(0.51±0.2)×10^5],(P均〈0.01)。实验组CD34+c—kit -亚群计数为(12.95±3.17)×10^3,明显高于对照组(1.71±0.83)×10^3,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中早期集落CFU—GEMM、BFU—E的产率[(16.3±4.72)×10^3,(65.0±20.96)×10^3]明显高于对照组[(5.0±2.58)×10^3,(16.25±7.93)×10^3](P〈0.01),相对较晚期集落CFU—GM的产率在对照纽[(4.0±2.28)×10^3]和实验组[(6.33±2.85)×10^3]均高于空白组[(0.75±0.29)×10^3],但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TGF—β1单克隆抗体促进了脐血MNC和CD34+细胞的扩增,且早期细胞CD34+c—kit -细胞扩增更为突出;提高了早期集落CFU—GEMM和BFU—E的产量,而对相对较晚期的髓系集落CFU—GM的产量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β1单克隆抗体能协同其它生长因子有效扩增脐血CD34+细胞,并保留一定量更早期的造血祖细胞,减轻了造血祖细胞分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红系细胞为解决血源短缺、杜绝输血传染、克服稀有血型患者疑难配血等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途径。利用添加SCF、IL-3、EPO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扩增脐血来源的CD34+细胞,并通过问充质干细胞的支持培养来诱导其向红系细胞扩增和分化。结果表明,经过23天培养以后,本方法可以使细胞的扩增倍数达到2.52×10^5,其中95%以上都是红系细胞,粒单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所占比例都在1%以内。无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体系在细胞扩增数量及红系细胞所占比例方面都明显逊于有间充质干细胞支持的培养体系。结论:利用细胞因子和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红系细胞,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对红系细胞增殖和分化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l,HMGBl)和/或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并进一步探讨HMGB1是否通过调控SDF-1/CXCR-4轴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分选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CD34+细胞的纯度.利用趋化迁移实验(Transwell)测定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1.0×105细胞/孔脐血CD34+细胞加入上孔中,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HMGB1和/或SDF-1(0、10、25、50、100、200 ng/ml)检测HMGB1和/或SDF-1促进脐血CD34+细胞迁移的最适作用浓度.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表达SDF-1受体CXCR4和HMGB1受体TLR2TLR4和RAGE.为进一步探讨何种受体在HMGB1和SDF-1介导的细胞迁移中起作用,应用抗SDF-1抗体,抗CX-CR-4抗体,抗RAGE抗体,抗TLR2抗体和抗TLR4抗体阻断研究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结果表明,磁珠分选脐血CD34+细胞纯度为97.40±1.26%.25 ng/ml的SDF-1不能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最佳作用浓度为100 ng/ml.HMGB1的最低作用浓度为100 ng/ml.通过剂量研究实验发现,细胞迁移最佳联合作用浓度为HMGB1 100 ng/ml+ SDF-1 50 ng/ml.抗体阻断实验结果表明,抗SDF-1(4μg/ml)和抗CXCR-4(5 μg/ml)抗体均可以阻断HMGB1单独或联合SDF-1介导的细胞迁移运动,而抗RAGE抗体,抗TLR2抗体及抗TLR4抗体并不能阻断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结论:HMGB1和SDF-1均可以促进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HMGB1可能通过CXCR-4而非RAGE和TLR受体加强SDF-1诱导的细胞迁移作用.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无关供者外周血千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情况.方法 24例无关供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 μμg·kg-1·d-1,每天皮下注射,第4、5天或5、6天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计数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结果 所有供者均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脐血中含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目的:应用两种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无菌条件下采取40份足月顺产的脐血,肝素抗凝。应用Fico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核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份用MesenGro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20份用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对比两组梭形的间充质干细胞出现时间、细胞集落出现时间、培养时间、原代细胞数量。选用生长情况良好的原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MesenGro组梭形的间充质干细胞平均出现时间、细胞集落平均出现时间、原代细胞平均培养时间、原代细胞平均数量为均优于DMEM组(P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强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73和CD105,阳性率99.1%,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45和CD34,阴性率99.3%。结果提示在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形态、生长速度和培养时间诸方面,MesenGro 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均优于DMEM培养基。选用MesenGro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可以更纯、更快、更好地从脐血中培养出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自我复制和更新的能力,CD34^+细胞具备有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目的:分析影响外周血CD34^+细胞纯化的因素。方法:90例患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动员1~3d后,应用COBE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液80~100mL,经CliniMACS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34^+细胞。结果与结论:90例CD34^+细胞平均数为(1.73±1.15)×107,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4^+细胞阳性率大于80%。COBE血细胞分离机单次收集的循环血量在980~1100mL时,利于CD34^+细胞收集(P=0.005);动员后白细胞浓度在(16~21)×109L-1时,利于CD34^+细胞收集(P〈0.05);中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比例超11%时,利于CD34^+细胞收集(P〈0.05);单个核细胞液血小板小于2100×10^9L^-1时,利于CD34^+细胞的收集(P〈0.05);年龄小于16岁,CD34^+细胞数高(P=0.003);CD34^+细胞抗体的温度、磁性标记及细胞处理时离心力的大小,均有影响。结果提示,经CliniMACS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纯化的CD34^+细胞能满足临床需要,实验稳定性好,重复性好;注重相关因素的影响,可提高纯化的CD34^+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脐带间充质千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和单倍体相合脐血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患者为女性,12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年,供者为其母亲,单倍体相合,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追血干细胞。同时加入分离、扩增的hUC-MSC及患者胞弟HLA单倍体相合脐血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联合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ATG+霉酚酸酯+短程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输注供者的MNC总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为7.92×10^8/L和3.78×10^6/L,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d和14d,35d嵌合体94%,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从初步结果看来,联合两种第三方细胞的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AA安全、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Puma属于BCL-2家族中BH3-only亚家族,动物和细胞研究发现其通过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并具有抗放射保护不增加肿瘤发生率的作用。本研究检测Puma基因敲降后对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应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Puma基因在辐射刺激条件下的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人脐血CD34+细胞分选GFP+细胞,AnnexinV-PE/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Ki67染色检测细胞周期,CCK-8、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进行集落形成实验(colony formig cell assay,CFC)。结果表明:Puma基因表达量随着射线强度的增加而增高,Puma基因表达下调抑制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和体外增殖能力。在辐射刺激条件下,抑制Puma基因表达可以减少人脐血CD34+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周期于G0期。结论: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Puma基因敲降具有-定的抗辐射作用,维持细胞于静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