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个体化低剂量扫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64层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成像(CA)已成为检查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影像学手段,由于CTCA检查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与其伴发的辐射损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危害已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有关64-MDCTCA个体化低剂量扫描的一些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 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现将我院收集的30例患儿病例进行CT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HIE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y-ischemic en-cephalopathy,NHIE)是指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很难确诊,而CT扫描能如实反映这些改变,准确及时做出诊断。本文通过对60例NHIE患儿CT资料分析,以提高对NHIE CT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它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其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CT不仅能够提供诊断HIE的重要依据,也可观察病程、疗效和估计预后。2002年1月-2003年1月我科收治50例HIE,均经CT检查确诊,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HIE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用药,以避免致死、致残、智力、运动障碍及癫痫等后遗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收集了2002年-2005年5月7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和Apgar评分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新生儿HIE 114例,采用螺旋CT仪进行头颅扫描,扫描完成后,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测量CT值,并以CT值进行CT分级;分别以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评估患儿窒息程度。比较不同病情程度HIE患儿不同时间点Apgar评分分级分布,以及脑白质CT值分级、CT值和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1)轻度HIE患儿1 min Apgar评分分级分布,与5 min、10 min Apgar评分分级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度、重度HIE患儿不同时间点Apgar评分分级分布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轻度HIE患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分级分布,与中度、重度HIE患儿相同时间点Apgar评分分级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度HIE患儿与重度HIE患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分级分布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HIE病情程度加重,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疑诊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首先行血管剪影,然后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结果MSCTA证实,98例患者中48例有颈部血管病变,其中,动静脉瘘6例,动脉瘤3例,大动脉炎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以及椎动脉或颈动脉(颅外段)狭窄31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诊断颈部血管病,并为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974.4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mSv,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急性腰腹痛或怀疑泌尿系结石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例临床急性腰腹痛或怀疑患有泌尿系结石而未进行过螺旋CT扫描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扫描层厚10 mm,重叠重建1 mm,并进行MPR等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分析。结果图像经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了评估,所有低剂量扫描图像均获得成功。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中30例患者检出35枚结石,敏感性100%,准确性96.5%。结论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于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是安全并且敏感的,同时较常规剂量扫描明显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