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就我院1996~01/2007-01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9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年龄25~38(平均30.5)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46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腹壁切口异位症患者均有足月剖宫产史,8例会阴内膜异位症患者中1例产前即有病变,其余7例均为产后会阴侧切口部位发生异位症,发病平均年龄30·4岁,46例患者均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复发及恶变。结论:典型的切口包块以及周期性包块疼痛伴长大使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并不困难,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上在剖宫产或会阴侧切手术时应注意保护切口,及时冲洗切口,尽量减少内膜组织在切口部位的种植。对于反复复发者应注意有否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练惠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21-8421
2005-06-2010-06我院共收治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1~43(平均32)岁,4例为自然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其中2例有人工剥离胎盘胎膜病史.1例为会阴阴道裂伤修补术后,发病时间最早为产后6个月,最晚为产后5a,病程均在6个月~5 a内.  相似文献   

4.
陈晨  江琴  黄燕 《华西医学》2014,(3):511-5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95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有过腹部手术史,其中99%为剖宫产史。患者年龄为(31.6±4.5)岁。病灶大小为(2.66±1.12)cm,显著大于术前超声检查的平均大小(1.91±0.83)cm(P〈0.05)。术后随访5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结合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超声等辅助检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不困难。预防此病的发生很重要。手术治疗仍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1993-2009年收治的13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都有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史及会阴部周期性的痛性结节。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1例术后3a复发。结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及会阴侧切术所致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分析岳阳市一人民医院金润喜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的具有浸润性特点的疾病,可以广泛破坏机体组织,使组织纤维化及变形。以盆腔内病灶占绝大多数,但有一类发生在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瘢痕处,称为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经阴道分娩,均有阴道侧切伤、会阴撕裂伤,术前诊断明确,3例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均实施病灶切除术.1倒多发病灶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痊愈,3例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者术后排便功能正常.结论:子宫内膜移位种植是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病原因;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移位病灶;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为疾病预防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按其异位的部位 ,可分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和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 )。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均提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1]。我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9月共行子宫切除术 2 5 35例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181例 ,其中有 16 6例术前误诊 ,误诊率 91.7%。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最小 31岁 ,最大 5 8岁 ,平均4 4 .7岁 ,以 4 0~ 5 0岁多见。本组 2例为原发不孕 (其中1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 ) ,余平均孕次 3.5次 ,平均产次 2 .8次 ,有人工流产史或放置宫内节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998~2004年间住院分娩的6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分娩310例,术中采取切口保护158例,切口未保护152例;阴道分娩290例,均行会阴侧切,140例缝合之前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150例未作切口冲洗。在4组病例中以采取处理措施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后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至1年,其余未母乳喂养或喂养时间少于6个月,术后严格随访4~10年。结果600例病人中9例发生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发病时间最长8年,最短6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至1年以上者无发病。9例发病者均为未母乳喂养或喂养时间少于6个月者。发生者均为切口未做特殊处理组,对照组无一例发生。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切口保护措施有利于降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使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并做好预防工作。方法:对1998-01/2007-12我院收治的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移位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直接原因,应根据其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彻底切除病灶。剖宫产和会阴侧切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伤口,防止子宫内膜种植是避免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860年Roktansky首次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osis,EM),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EM已成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会阴侧切处EM极少报道。现就其诊断、预防、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选择1985年1月~1997年6月,会阴侧切处EM 12例,在本院分娩4例,外院分娩8例。有流产史7例,年龄23~50岁,平均34.5岁。首发症状2个月~20年,平均 5年。孕育史: G1P15例, G2P22例, G3P12例, G3P23例。均经病理切片确诊,均有会阴侧切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2.
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告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325000)曾小波患者,32岁。因经期会阴侧切口处反复疼痛伴肿大4年。4年前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切口无感染,胎膜胎盘自落完整,36天后月经复潮,哺乳11个月。此后月经规则,但切口处...  相似文献   

1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八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盆腔脏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腹取胎或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1990年1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806例,其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0·99%。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年龄24~46岁,平均28·6岁。均有子宫切开史,其中6例为足月妊娠剖宫产,1例为中期妊娠剖腹取胎,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1·2临床表现①有经腹产手术史;②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进行临床分析 ,对发生原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4~42岁 ,平均29岁。其中纵切口25例 ,横切口4例。25例有足月妊娠剖宫产史 ,2例有疤痕子宫足月剖宫产史 ,1例有中妊娠剖宫取胎史 ,1例有子宫肌瘤挖出术史 ,占同期剖宫产术的0.21%。首发症状距手术时间为7个月至6年 ,平均3年。1.2临床表现29例均发生与月经有关的切口胀隐痛伴腹壁切口疤痕处肿块 ;26例出现经前、经…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和其邻近脏器的腹膜面。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 ,但不常见。现将我院 1986 - 0 1~ 2 0 0 1- 0 1所遇的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共 72 0 6例 ,发生腹壁切口内异症 3例 ,切口内异症为外院剖宫产分娩 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内异症 ,全部行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随访。本组年龄 2 7~ 36岁 ,平均年龄 32岁 ,孕次 1~ 5次 ,平均2 .4次 ;产次 1例 2次剖宫产分娩史 ,余 4例均为第 1次剖宫产术 ,平均 1.2次。本组 5例均为腹部纵切口 ,病灶位于下 1/ 2~ 1/ 3…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2—07/2007—12共行腹腔镜手术849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20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53例,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误诊10例(5%)。患者平均年龄34.5岁.已婚192例,已产116例。其中痛经170例(原发性痛经41例,继发性痛经129例),有下腹部手术史42例。  相似文献   

17.
对1990—01~2006—10我们收治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19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2~35(平均28)岁。均有剖宫产手术史。本组中11例为纵切口,8例为横切口,发病时间距剖宫产时间11个月~5a,其中2次剖宫产者1例,其发病时间为第2次剖宫产后13个月。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于2006—07/2007—12行改良式子宫切除术28例,与同期56例经腹子宫切除术对照研究,总结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阴式手术组:有子宫切除指征病例28例,年龄35~57岁,平均孕次2.5次(1~6次),平均产次1.6次(1~4次);其中子宫肌瘤16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3例,会阴陈旧性2度裂伤2例,阴道壁膨出5例),子宫肌腺病5例,重度慢性宫颈炎4例,重度功血3例。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 ,但术前误诊率较高。笔者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1999年8月~ 2 0 0 3年 11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2 0 9例 ,术前正确诊断 96例 ,诊断率4 5 9% ;34例术前诊断为盆腔包块性质待查 ,占16 3% ;79例误诊为其他疾病 ,误诊率 37 8%。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0岁 ,其中≤ 2 5岁 5例 ,2 6~ 4 5岁 5 5例 ,4 6~ 70岁 19例。绝经后 7例 ,未婚者 4例。既往手术史 :79例中有宫腔操作史 5 7例 (72 2 % ) ,附件手术史 7例(8 9% ) ,剖宫…  相似文献   

20.
张凌  周萍  王骧 《华西医学》2007,22(1):134-134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有切口瘢痕皮下周期性痛性肿块,均经手术切除异位病灶,病灶未完全切净者术后辅以药物治疗,12例患者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瘢痕部位,主要症状是经前及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根据病史、症状、体症可作出诊断.治疗首选切除病灶,未彻底切净者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