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移植或动脉腔内成形术后 ,常因内膜增厚致血管再狭窄。内皮素 (ET)在内膜增生中有重要的促分裂效应。我们设计合成含 18bp的内皮素Ⅰ型受体(ETA)和内皮素Ⅱ型受体 (ETB)反义寡聚核苷酸 (ODNs) ,探讨ODNs对平滑肌细胞 (SMC)上ET受体 (ETR)蛋白表达和SMC增殖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 :主要试剂有DMEM细胞培养液 ;胰蛋白酶 ;12 5I ET 1;抗α actin单抗 ;小牛血清 ;ETA ODNs和ETB ODNs。实验方法 :(1)细胞培养 :无菌状态取 3只家兔主动脉段 ,按文献 [1]方法培养SMC ,取 4~ 6代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外体培养条件下兔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ECCM)、内皮素-1(ET-1)、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En-dothelial-coverting enzyme inhibitor)Phosphoramido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基(SMCCM)对血管内皮细胞(EC)增殖方面的影响。方法 EC和SMC均来源于兔主动脉,在获得了EC和SMC的条  相似文献   

3.
动脉旁路术或介入方法治疗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 ,可达到较好的早期治疗效果 ,然而术后 3~ 6个月内 ,约 30 %~ 50 %的病人发生血管再狭窄[1 ,2 ] 。研究表明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的过度增殖可能是血管再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 ] ,如何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成为防治血管再狭窄的关键。我们通过反义核酸技术特异性抑制内皮素受体 (endothelinreceptorA ,ETAR)的表达 ,以达到抑制VSMC增殖的目的 ,为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材料…  相似文献   

4.
内膜增生是各种血管手术后其部分血管壁的一种愈合过程,此种愈合常导致内膜过度增厚并造成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的主要特征是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增殖,SMC的增殖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在动物实验中,药物抑制SMC的增殖可以减少内膜的增厚,临床上的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自从 1988年,Yanagisawa等人从猪的内皮细胞中分离出内皮素后[1],人们对这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感兴趣。大量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内皮素对肾脏功能起复杂的调节作用,包括血管效应及影响水盐代谢、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已被证实对多种肾病动物模型有效,包括高血压、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CsA或造影剂引起的肾毒性、糖尿病肾病、残余肾和其它急、慢性肾衰。现将内皮素受体、内皮素受体桔抗剂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内皮素、内皮素受…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一种新的内皮源性强效血管收缩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由21个氨基酸构成的一种血管收缩肽和有丝分的。ET导致的血管收缩作用主要是通过两种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Ca^2+通道开放和磷脂酶C激活。ET-1具有强效缩血管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作用。它与许多心血管,呼吸及肾脏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生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ET 1,cmy c在自体静脉移植血管内膜增殖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内皮素、cmy c在自体移植静脉术后内膜增生中的相互作用,探讨移植静脉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内皮素、cmy c在自体移植静脉术后内膜增生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移植静脉术后早期,内皮素1(ET 1)在平滑肌细胞出现阳性表达,术后1周开始增多,到术后2周达高峰,4周开始减少,而cmy c亦在同时期表达,1周后逐渐呈高表达,在移植静脉术后2周后表达逐渐减少,二者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呈一致性改变。ET 1,cmy c术后1~2周表达与早期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 ),ET 1与cmy c呈正相关(r=0.36)。提示在血管移植术后ET 1与cmy c之间存在调控作用,即ET 1可以激活cmy c,使静止期SMC进入增殖期,产生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过度增殖,同时表明ET 1可能是cmy c等早期应答基因持续增殖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为今后应用ET 1抑制剂加反义cmy c抑制内膜增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心脏移植物的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 (CAV)是影响受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 ,也是导致受者在移植术后 1年死亡或再次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1 ] 。CAV是一种加速型冠状血管阻塞性疾病 ,心脏表面和心肌内的冠状动、静脉均出现病变 ,此病选择性地侵及移植物的血管床 ,包括供心的主动脉 ,而不累及受者的其它血管。一、病理学特点对人类移植心脏的冠状动脉病理检查发现 ,CAV不完全相同 ,既有同心圆状纤维性内膜增厚 ,也有与自然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相似的病变。移植后早期 ,以弥漫性内膜增厚或血管炎症为主 ;移植后晚期 ,整个血管都有平滑肌细胞增生 ,大量胶…  相似文献   

9.
Deng YZ  Liu SJ  Ma L  Li HF  Li YF  Sun ZQ  Chen J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24-1427
目的探讨大鼠颈静脉分支-颈动脉间置模型新生内膜细胞来源。方法建立SD大鼠颈静脉分支-颈动脉间置模型,分别于术后1、3、7、14和28d取静脉移植血管,定量分析新生内膜厚度,并进行α-SM—actin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新生内膜增生在28d时最明显,血管吻合部位狭窄最严重,增生厚度近端(65.2±4.6)μm,远端(64.7±5.3)μm,中段(63.5±5.6)μm。新生内膜细胞主要来源于内皮细胞、相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循环祖细胞,以新生内膜腔面为著。结论静脉移植血管新生内膜细胞主要来源于静脉移植血管本身内皮细胞、相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循环祖细胞,提示可于血管吻合完成后进行局部干预或术后尽早全身用药,以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A/B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管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取无明显曲张下肢静脉(对照组)和明显曲张下肢静脉(病变组)各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内皮素A/B受体在两组血管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并计算受体与静脉疾病CEAP分期之临床分级(C)的相关性。结果:内皮素A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B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对照组中A受体(u=3.45,P<0.001)和B受体(u=4.14,P<0.001)位点阳性分布均显著高于病变组,尤以B受体为著。受体缺失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变分级呈正相关(rA=0.70,rB=0.73)。结论:内皮素A/B受体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对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与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是由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体内广泛分布有其特异性的受体。生理条件下,其血浆水平极低,参与维持血管张力;高水平主要为强烈缩血管和心脏抑制作用。静滴内皮素可以复制动物休克模型,加重失血性休克,感染性和心源性休克时血浆内皮素显著升高。内皮素可能缩血管、心脏抑制以及细胞内Ca^2+负荷引起的组织损害等作用参与休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与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一类由 2 1个氨基酸组成 ,作用强大的缩血管多肽[1] 。近年来 ,ET在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其与慢性肾衰竭 (CRF)的中西医研究作一概述。   1 ET及其受体在肾脏的分布现已知ET有ET - 1、ET - 2、ET - 3、ET - 4四种异构体。生物学效应ET - 1最强 ,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管收缩剂。早期研究证实 ,血管内皮细胞是ET合成的主要部位 ,血管平滑肌细胞为其靶组织。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某些非内皮细胞亦能合成ET。除肾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多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心血管功能。直接使血管强烈收缩;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心钠素、肾素、肾上腺素及醛固酮的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最终结果使血压剧烈升高,但心输出量降低,故并不改善整体的循环功能。内皮素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其特异受体结合,激活PIP-KC系统,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IRFs)对小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IRF-1缺陷和野生型C57BL/6J的小鼠用聚乙烯材料在左股动脉处外包,建立血管损伤模型。血管增生内膜的变化通过分析软件测量切片组织上内膜和中层的厚度,计算新生内膜的横断面积。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损伤模型中IRF-1、IRF-2、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白介素-1β转换酶(ICE)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血管损伤后IRF-1缺陷小鼠较野生型小鼠血管内膜增生明显(P<0.05)。损伤动脉新生内膜和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表达,IRF-1缺陷小鼠明显弱于野生型小鼠(P<0.05)。AT2受体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因子ICE、iNOS相同,在野生型小鼠体内因血管损伤呈增量调节,但这种效应在IRF-1缺陷小鼠中却明显减弱。结论血管损伤后IRF-1通过诱导VSMC凋亡来抑制动脉新生内膜形成,这与血管损伤后AT2受体、ICE和iNOS的表达呈增量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平滑肌细胞在一些细胞因子作用下不断增殖,移行于内膜并分泌基质导致内膜增生。增殖活跃的SMC较正常细胞摄取更多的光敏剂并滞留更长时间,光敏物质伴有分子氧的情况下,经辐射后能被激活并产生一系列自由基,对SMC等产生细胞毒作用,抑制SMC等增殖,从而防治IH。  相似文献   

16.
移植动脉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排斥反应时移植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病理图象定量分析及电镜等检测手段,观察大鼠动脉移植后3、7、14、20、30及60d的病理变化。结果 同系移植对照组除供者血管冷缺血超过1h的2只术后14d内膜轻度增生外,基余移植动脉与受者自身的正常动脉比较,差异不显著;异系移植实验组术后3d血管外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7d时局部内皮剥脱,14d内膜中层细胞通过弹力膜裂隙向内膜迁移,内膜增生,20d内膜全层或局部呈8半月形增生,平滑肌细胞形态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30d内膜细胞数达峰值,60d内膜持续增厚,基质纤维成分增多,内膜修复。结论 移植体动脉硬化具有内皮剥脱、炎性细胞浸润、中层坏死、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内膜增生4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阿魏酸钠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魏酸钠(sodiumferulate,S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川芎、当归等中药中的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式为3-甲氧基-4-羟基-苯丙烯酸钠。它可拮抗内皮素引起的增殖及收缩血管效应,增加NO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糖、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过氧化损伤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补体、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内皮素1(ET1)对肾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方式,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对大鼠缺血60分钟再灌注肾组织ET1及其受体亚型(ETA、ETB)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再灌流1小时,ET1、ETA、ETBmRNA均明显升高;再灌流24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ET1和ETAmRNA杂交信号再灌流3小时达高峰。ET1mRNA主要分布肾皮质小血管内皮细胞、髓质肾小管和集合管,ETA受体mRNA则分布于上述小血管的平滑肌细胞。ETB受体mRNA于再灌流6小时达高峰,主要分布髓质肾小管、集合管。说明缺血再灌流肾内皮素受体亚型上调在皮质以ETA为主,在髓质以ETB为主,分别与增强表达的ET1结合导致肾皮质缺血和水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移植血管狭窄以平滑肌细胞(SMC)迁移、增殖所致内膜增厚为主要病理改变。初步证实,移植早期,早期应答基因c-myc基因有过量表达,并对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起始动作用[184]。因此,抑制c-myc基因过量表达是防治移植血管狭窄的关键环节。为此,本研究应用丝裂霉素C抑制c-myc基因表达,以观察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材料与方法  1.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标本处理  取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拘,体重150~250g,速眠宁(1mg/kg)行肌肉注射麻醉,SXP-1型手术显微镜下,将3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FGF及PDGFR的表达与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3例排斥肾组织、12例正常肾组织、14例远离癌的正常肾组织血管中bFGF及PDGFR的表达。结果:bFGF及PDGFR在排斥组织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膜层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内膜层的差异较平滑肌层更为明显。结论:bFGF及PDGFR的表达可调控正常血管组织,过度表达与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