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方 法1.1 传统方法 :进行静脉穿刺时 ,先排除输液皮管内空气 ,套上针帽 ,放置好针头。然后扎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选择静脉 ,消毒 ,待稀碘溶液充分挥发 ,见静脉充盈 ,右手持头皮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 ,再挑起皮肤向前刺入血管。1.2 改进方法 :静脉穿刺时 ,嘱病人的手自然放置 ,先扎止血带 ,选择静脉消毒 ,然后进行排气 ,一次性排尽皮管及头皮针管内空气 ,穿刺者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五指并拢状 ,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现 2 0度至 30度角 ,快速刺入 ,有突空感 ,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 15度向前送针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CL固定法在小儿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需手背静脉穿刺者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采用CCL固定法行手背静脉穿刺;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握拳法行手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两种固定法对操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固定法较对照组更加稳定(P0.05)。结论 CCL固定法能有效控制患儿腕部手部关节活动,保持手背部皮肤适度紧绷状态,增加了穿刺稳定性,使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了15.34%,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中减轻病人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功劢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32-133,135
在静脉输液日趋成为给药、补液、补充营养等的重要途径时,疼痛却常常困扰着病人和护士,如何优化静脉输液探作环节,减少疼痛的发生,护理同行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讨,现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综述:选择适宜的头皮针;将手背静脉作为首选;止血带扎在静脉垫上;输液前30min使用注射贴;手自然放松法穿刺;采用前后持针穿刺法;采用大角度快速进针;减少进针长度;手背浅静脉逆向穿刺法的应用;无痛拔针法。以上方法还需要操作者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武玉娟 《甘肃医药》2016,(4):296-297
目的:观察30度进针法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实际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0例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采用30度进针法进行穿刺。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10~20度进针法进行穿刺,记录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30度进针法显著提升了一次成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措施。方法:90例次新生儿分别采用慢速进针法与快速进针法,对一针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慢速进针法一针成功率高于快速进针法一针成功率。结论:采用慢速进针法穿刺,可以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复针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和医院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持针法对两组婴幼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分析.结果 用右手拇指、食指上下持针柄法进行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3%;用拇指、食指、中指前后三固定持针柄法进行穿刺成功率为84%.结论 用右手拇指、食指上下持针柄比用拇指、食指、中指前后三固定持针柄法进行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留置针使用效果与传统头皮静脉穿刺以及改良后头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与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患儿分成传统组、对照组及先进组按入院前3天不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3天常规更换及使用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再更换。结果对照组与先进组优于传统组,先进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儿科留置针使用效果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先进组穿刺方法、保留时间及固定方法都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段式穿刺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患儿8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0例,采用分段穿刺法;对照组400例,采用传统消毒后直接穿刺法,比较2组患儿自穿刺开始至头皮针固定的时间内的哭闹缓解情况及在不同哭闹时间内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在短时间内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患儿的哭闹情况对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分段式穿刺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哭闹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1 传统方法 基本操作:中专教科书《基础护理学》上介绍,进行手 部静脉穿刺时,先扎好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促进 静脉暴露明显,右手持头皮针,针头和皮成呈20°角,自静 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 后,证明针头刺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 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但是此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常 有15%在穿刺中静脉给药当中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头皮针贴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以便于为今后儿科的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及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后,只有2例小儿患者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则有20例胶布滑脱、有9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对于小儿患者,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加头皮针贴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针导管,不但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重新穿刺次数,而且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进行抽样,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方法,观察组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方法,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2.5%,留置时间(6.19±0.48)d;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2.5%,留置时间(3.50±0.3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显著,且头皮静脉留置针相对手背静脉留置针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如下:1 用物同传统静脉输液法。2 方法2 .1 按传统静脉输液前准备。2 .2 选择穿刺血管和进针部位,排尽输液管及头皮针内气体后,关好调节器。2 .3 左手术将输液管前端2 0~3 0cm处管壁反折,挤去前端液体约0 .2ml,左手紧捏反折处,并迅速交于右手(捏管处不可放松)。2 .4 左手绷紧进针处皮肤,右手紧捏反折处输液管,并使头皮针与皮肤呈3 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松开反折处。2 .5 按传统的静脉穿刺法进入血管,当刺入血管内,可见快速回血,表明穿刺成功。2 .6 按传统法固定。3 讨论静脉输液时,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变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对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对在本中心接受输液而且不合作的小儿150例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肢的浅静脉输液,由专人操作。实验组:选择静脉后,先上夹板固定上下关节,再消毒皮肤,静脉穿刺固定头皮针后,再加强夹板固定。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即选择静脉后,消毒皮肤,穿刺成功后固定头皮针,然后用夹板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 88,P<0.05),改变输液操作程序能明显提高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结论:改变输液操作程序.时采用四肢浅静脉输液的不合作小儿,可以控制关节扭动,避免或减少穿刺时或者固定时针头刺穿静脉致穿刺失败,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病人的痛感反应进行观察,统计。方法严格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实施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操作,常规组实施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操作,两组累计病人评价各100人次,观察各组病人对拔针的疼痛反应。结果改良组病人对拔针的痛感反应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降低病人的拔针后痛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推广使用价值,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病人的痛感反应进行观察,统计.方法严格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实施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操作,常规组实施静膊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操作,两个组累计病人评价各100人次,观察题组病人对拔针的疼痛反应.结果改良组病人对拔针的痛感反应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降低病人的拔针后痛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推广使用价值,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18.
曾艳  杨桂华 《海南医学》2002,13(7):84-84
我科在急救中应用浅静脉穿刺针穿刺法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优势探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0 0 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本科收治的危重病人中 ,随机抽样 196例 ,其中普通头皮针组 87例 ,男 5 2例 ,女 35例 ,年龄为 2岁~ 82岁 ;浅静脉穿刺针穿刺法组 10 9例 ,男 6 1例 ,女 4 8例 ,年龄 4岁~ 74岁。从中抽取抢救休克病人 77例 ,普通头皮针穿刺法组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浅静脉穿刺针穿刺法组 4 9例 ,男 32例 ,女 17例。穿刺部位选用手背静脉、前臂浅静脉、肘部静脉以及足背、大隐静脉等。1 2 方法1 2 1 普通头皮针静脉…  相似文献   

19.
唐万秋 《广西医学》2012,34(6):791-792
目的 了解弹力网帽在小儿输液头皮留置针固定中效果.方法 将300例因各种原因需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按住院时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按传统方法固定留置针,并戴弹力网帽外固定;对照组150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按传统方法固定留置针,不戴弹力网帽.对两组患儿头皮留置针固定牢固程度,静脉滴注的顺畅率、中途故障率、一次输液失败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头皮留置针牢固良好率、输液顺畅率分别为94.0%、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70.0%(P<0.05);观察组中途故障率、一次输液失败率分别为2.0%、2.0%,均低于对照组的6.7%、8.0%(P<0.01);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弹力网帽固定方法及护理服务满意度98.7%,高于对照组的85.3%(P<0.01).结论 弹力网帽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效果,降低输液失败率,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重要途径之一 ,常采用手背部静脉进行穿刺。但易出现输液渗漏和液体滴入不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改进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 ,可以预防输液渗漏。并使液体顺利滴入。现总结如下 :1 方 法1 1 传统方法 选择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后 ,操作者左手大拇指固定针柄部 ,另一手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胶布固定 ,调滴速。1 2 改进方法 选择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后 ,操作者左食指按压住穿刺针进血管壁处皮肤 ,拇指固定针柄部 ,松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使液体缓慢滴入 ,在针柄与皮肤间垫小棉片 ,胶布固定 ,调滴速。经临床试用 36 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