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痔上粘膜环行切除术(PPH)和Milligan-Morgan术治疗环状痔疗效进行分析。方法:157例以肿物脱出为主的环状痔患者,分为PPH组(56例)和Milligan-Morgan组(101例),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果:与Milligan-Morgan组比较,PPH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肛门狭窄少。结论:PPH在治疗环状痔的疗效明显优于Milligan-Morgan术。  相似文献   

2.
冯再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81-182
目的探讨PPH手术(procedure for prolap se and hemorrhoid)与传统痔切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在治疗Ⅲ度、Ⅳ度痔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评估。方法随即抽取我院同期住院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总计150例,其中PPH术与切扎术者各75例。并对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时:两组平均分别为10.0min与35min。术后疼痛评分:24h分别为2.44、5.76;72h分别为1.29与3.25。术后6月随访:前者肛门无狭窄、大便无失禁、无术后复发、无排便障碍等并发症,后者个别病例出现轻度大便失禁、排便障碍。通过诸项指标对比,发现PPH术组临床效果均优于切扎术组。结论采用PPH术Ⅲ度、Ⅳ度痔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可靠,可逐步推广。并可部分替代传统的切扎术。  相似文献   

3.
PPH治疗Ⅲ-Ⅳ度痔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意大利学者Longo的研究理论,对治疗脱垂性痔进行临床实践,针对相关细节作了建设性讨论。  相似文献   

4.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痔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飞  王贵和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435-1436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Ⅲ、Ⅳ度痔患者行PPH术,观察患者1、7、30d的疼痛、出血、坠胀和水肿情况。结果3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20min,术后1d疼痛的发生率为9.3%,出血的发生率为3.1%,至术后30d时疼痛、出血情况明显改善,平均术后住院(3.4±1.2)d,平均住院费用(7342.6±486.3)元,术后并发症以尿潴留最多,高达68.8%。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内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PH结合痔切除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PPH结合痔切除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疼痛、出血、肛门失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H结合痔切除治疗痔疮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PH结合痔切除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比较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痔疮患者98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PPH结合痔切除组60例和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组38例。结果 PPH结合痔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组,同时PPH结合痔切除组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肛门肿胀及切口渗血等均低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H术是一种治疗痔相对简单、安全的治疗措施,其创伤和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针对于肛垫下移学说建立起来的治疗重度环形痔病的手术方式,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1]首先报道运用至今,已经成为治疗重度痔疮重要的手术方式。按PPH规范[2],其适应证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内痔,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本文对九龙医院2006年建  相似文献   

8.
周旭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48-1349
目的 探讨痔疮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加痔上黏膜悬吊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Ⅲ~Ⅳ期重度痔用PPH加痔上黏膜悬吊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5 min,平均住院时间3~4 d,术后痔核37例均恢复较好,排便时无痔核脱出,术后3d无大便出血,无病例使用哌替啶止痛.结论 PPH加痔上黏膜悬吊术可拓展PPH手术适应证范围,减少或者延缓术后复发,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杨永群  王连侠  王磊 《淮海医药》2011,29(4):367-368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治疗痔疮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我院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行PPH手术的26例痔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住院7~10 d.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PPH围手术期护理对增加患者手术信心,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痔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严重痔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在某院治疗的严重痔疮患者1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切内扎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痔疮手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8w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PR和DD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1例,曲美他嗪片60 mg/d,阿托伐他汀片20 mg/d,发病24 h内开始服用)和对照组(47例,每日口服安慰剂),而两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的浓度,血脂采用酶法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HDL-C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用ACS患者可明显改善血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05例患者作为ACS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心内科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0例作为SA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Hey水平。结果ACS组105例患者血清Hey为(44.56±3.58)μmol/L,SA组60例患者Hey为(26.85±4.17)μmol/L,对照组60例患者Hey为(13.67±3.91)μmol/L。ACS组Hey水平较SA组高,SA组Hey水平较对照组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犁半胱氡酸水平较正常要高.可作为该疾病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干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含量的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 16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为按ACS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稳心颗粒治疗组(7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均为10天.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血Hcy含量的变化 持续心电监测并统计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稳心颗粒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Hcy较对照组降低(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加用稳心颗粒干预ACS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Hcy含量,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推断心律失常的减少可能与Hcy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ACS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C、TG、LDL、HDL,另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影响因素叶酸、维生素B12等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离子捕获免疫分析法及非均相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等测定302例CHD患者,包括ACS组20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3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0例和正常对照组120例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等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①ACS组、SAP组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9±12)μmol/L vs (10±6)μmol/L(P<0.01)、(15±5)μmol/L vs (10±6)μmol/L(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2±0.7)μg/L vs (7.1±1.8)μg/L(P<0.01),(5.3±0.6)μg/L vs (7.1±1.8)μg/L(P<0.01);(184±32)ng/L vs (283±56)ng/L(P<0.01),(228±45)ng/L vs (283±56)ng/L(P<0.01)。并且ACS组和SAP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浆Hcy浓度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呈线性负相关。③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Hcy浓度明显升高。结论冠心病尤其是ACS患者血浆Hcy显著升高,其升高严重程度与CHD的发生、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检测CHD患者血浆Hcy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于高Hcy者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对于延缓CHD尤其是ACS病变发展可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测定这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者血清中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的浓度,具有可观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诊治的90例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血脂水平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2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4周、24周后,实验组的血清hs-CRP、MMP-9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脉综合征与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g/d),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g/d)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Hs-CRP浓度及IL-6、IL-8、IL-10的水平变化,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II,-6、IL-8、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治疗前三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各组Hs—CRP、IL-6、IL-8、IL-10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大剂量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了解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将30例健康人和60例AC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MMP-9水平。结果ACS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他汀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MMP-9水平,可能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