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通过比较,评价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与同期58例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的用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后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病例142例,其中单孔腹腔镜组68例(A组),传统多孔腹腔镜组74例(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单孔后腹腔镜组无中转传统多孔腹腔镜。单孔腹腔镜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VRS疼痛程度分级、术后使用止痛药例数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多孔腹腔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伤口引流量、伤口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其美容效果肯定、术后疼痛更轻且恢复更快。在熟练的传统腹腔镜操作基础上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 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术后护理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对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干预和术后常规护理 ,统计和分析肠道功能恢复 ,下床活动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镇痛次数 ,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天数均少于开放手术组 (P <0 0 1)。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 ,输液天数亦显著短于开放组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容易护理等优点 ,较以往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近 ,是目前深受患者及医务人员欢迎的肾上腺肿瘤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评价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限期行肾肿瘤的患者均衡分成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组共53例。对腹腔镜组及开放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用止痛剂、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并对患者长期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切口愈合情况及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人无差异。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的患病病例构成、性别构成(P>0.75)、肿瘤临床分期(P>0.25)、年龄(P>0.05)和肿块大小(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min,而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6.92±0.96)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1.42±1.57)d(P<0.05);术中失血腹腔镜组(72.03±10.37)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54.42±20.42)mL(P<0.01),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度冷丁止痛,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天数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肿瘤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转手助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由单一术者完成的肾肿瘤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因粘连、出血、肿瘤位置复杂等原因改变术式的27例,随机分为手助腹腔镜组14例、开腹手术组13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肾缺血时间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并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结果本研究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肾脏热缺血时间较开腹手术组稍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CRP及IL-6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但手助腹腔组术后CRP、IL-6浓度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开腹手术组1例损伤腔静脉,术中修复,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随访10~58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肾肿瘤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转手助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将需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统计并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日、切口疼痛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在术中出血、止痛药应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粘连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效果相近的前题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护理难度,提高了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是值得普遍推广的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后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该院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5例.开放肾部分切除术2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肌酐水平、并发症、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 后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8.7±27.9)min和(199.0±41.9)min(P<0.01),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2.4±42.4)mL和(269.6±151.5)mL(P<0.01),术后拔除肾周引流管平均时间分别为(7.0±1.4)d和(7.8±2.3)d(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2±3.0)d和(17.7±4.0)d(P<0.01),肿块平均直径分别为(2.02±0.4)cm和(3.49±0.8)锄(P<0.01).开放手术组有2例患者为孤立肾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腹腔镜组没有孤立肾患者.术前和术后平均血清肌酐水平后腹腔镜组为88.8 μmol/L和97.0 μmol/L,开放手术组为97.1μmol/L和106.0 μmol/L.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没有差别.随访3~20个月,开放手术组出现局部复发1例.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较同期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短,解剖清晰,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比较后腹腔镜重复肾上住半肾切除术与开放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腹腔镜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上位半肾切除术患者30例(后腹腔镜组)及开放上位半肾切除术32例(开放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在手术时间、主要并发症及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例数、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早期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手术组,后期短于开放手术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的增加有一定的下降趋势.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下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能达到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后腹腔镜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虽然手术操作难度大,但随着术者操作经验的积累,手术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手术在肾及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后腹腔镜手术67例(观察组),其中肾囊肿去顶术31例,肾上腺手术28例,肾癌根治术8例;开放手术38例(对照组),其中肾囊肿去顶术11例,肾上腺手术9例,肾癌根治术18例。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的使用、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后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手术时间及并发症防治等。结果观察组67例,手术成功65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对照组38例,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次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1.9%vs13.2%,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及肾上腺疾病方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较大(直径≥6cm)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期间12例后腹腔镜较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视频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恢复饮食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无中转开放及输血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30.6±45.8)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182.4±37.5)ml;术后平均恢复饮食时间(2.2±0.9)d,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7±0.8)d,术后平均住院日(8.5±2.7)d。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可以减少术中血压大幅度波动,完善的影像学资料可以提供更多的肿瘤信息,良好、宽敞的后腹腔间隙是基础,正确的解剖层面是关键,精良的腹腔镜器械是重要保证,丰富的腹腔镜经验是决定因素。在上述前提下,实施后腹腔镜较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胃部胃肠间质瘤(GIST)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肿瘤局限且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胃部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12)与开腹手术组(n=1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时间、临床症状、肿瘤发生部位和病变大小等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R0根治性切除;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流质时间均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部GIST能给肿瘤局限的患者带来更好的近期疗效,使患者受益,值得在这一部分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在干预肾脏占位性疾病的疗效及远期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脏占位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试验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35例和对照组(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肾蒂阻断时间、失血量、术后3d内血肌酐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及远期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较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50.6±20.3)ml vs.(308.6±95.6)ml],胃肠功能恢复快[(2.7±0.8)d vs.(3.8±1.3)d],住院时间短[(13.2±3.1)d vs.(16.4±4.3)d];手术时间[(122.1±55.6)min vs.(96.2±50.5)min]和术中肾蒂阻断时间[(28.3±2.5)min vs.(18.3±8.2)min]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远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在情感职能(50.4±20.2 vs.42.7±11.3)、活力(56.3±23.2 vs.40.2±10.9)等项目上有一定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是手术时间和术中肾脏血供阻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在上尿路疾病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上尿路疾病患者300例,其中后腹腔镜组150例(A组),开放手术组150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就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均较成功,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后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疾病,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效果,且具有出血少、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临床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1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 方法 本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共71例,随机抽取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中全部使用巴德3D Max补片修补,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规格不一。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组在手术时间(单侧40±5?min vs 50±5?min,双侧60±5?min vs 100±5?min)、术中出血量(单侧5±2?mL vs 10±2?mL,双侧8±2?mL vs 20±2?mL)、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抗生素使用率(单侧21.5% vs 0%,双侧100% vs 0%)、术后住院时间(3±1?d?vs?8±1?d)明显优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组(P<0.05),切口感染率及阴囊血肿基本相同。随访2±0.5年,期间无疝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简便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后腹腔镜切除术9例(A组),腹膜后开放手术15例(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手中各时点的血压、心率情况和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总并发症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术中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心动过速、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发生率方面的组间差异均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术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与开放手术相当。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RRPLD)与开放式肾蒂淋巴管结扎术(ORPLD)治疗乳糜尿的安全性、并发症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及德江县人民医院采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的36例乳糜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RPLD组和RRPLD组,分别为14和2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1~18个月,比较两组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术中均未见并发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RRPL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P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RPLD组切口疼痛发生率低于ORP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①RRPLD与ORPLD比较,后腹腔镜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治疗乳糜尿更为安全的方法,但两种方法术后复发率没有差异;②RRPLD治疗乳糜尿的疗效肯定,是治疗乳糜尿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is recognized as a safe and feasible surgical procedure for removing adrenal masses, though some reports have questioned its use because of an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 for pheochromocytoma. Methods: We analyzed 26 patients operated on for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laparoscopic surgery: 11 patients; open surgery: 15 patients) at Kyorin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April 1995 to July 2009. Patient records were analyzed with regards to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complications, blood pressure during surgery, amount of analgesia required in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time to oral intak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s: Mean tumor size was greater in the open surgery patients.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extensive in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patients. Rates of intraoperative hypertension (defined as a sudden ris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200 mmHg) and hypotens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80 mmHg) immediately after clamping of the adrenal vei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patie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operative tim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nalgesic requirements. Only one case (9.1%) required conversion from laparoscopic to open surgery becaus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pecifically uncontrollable hemorrhaging. Time to oral intake after surgery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pati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re was no mortability or recurrence of endocrinopathy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We consider the safety of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for pheochromocytoma to be similar to that of open surge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 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我们应用单孔4通道(Quadport)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技术治疗3例肾脏肿瘤,1例为右侧中央型4.2cm肾肿瘤,另两例分别为左侧肾下极7.4cm和肾中部4.5cm肾肿瘤。经脐部切口将Quadport置入腹腔,采用5mm头部可弯腹腔镜和标准腹腔镜直器械实施标准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脏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例手术均由LESS完成,无加辅助通道、无转标准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完成病例。仔细实施手术步骤,避免过度钝性分离组织造成术中出血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采用Quadport减少了器械间的相互干扰。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5、230、170min,估计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00、150ml。本组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引流时间分别为4、3、2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10、8d。本组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切口感染病例。病理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2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分别为pT1bN0M02例,pT2aN0M01例。本组未见肿瘤侵及肾周围组织。结论 LESS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