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或绒毛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应用FISH技术针对高发的13、16、18、21、22、X/Y号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并以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进行FISH方法的评估。结果 100例标本中,FISH诊断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39例,非整倍体异常32例,多倍体异常7例;与核型分析相比,2例细胞培养失败的标本通过FISH检测,诊断为16三体,3例标本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46,XX,经FISH检测发现2例为22三体,1例为46,XY,经其他方法检测,结果与FISH诊断结果相符。两方法进行Kappa检验分析,κ系数=0.735>0.7,P=0.000<0.05,说明FISH方法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结论 FISH技术是一种快速的细胞分子诊断技术,建议经济承受力较强的流产患者在进行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同时行FISH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技术在产前诊断羊水细胞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00例孕15~22周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采用13、18、21、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对所有羊水标本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对照.结果 羊水细胞均获得FISH检测结果,染色体数目正常者98例;染色体数目异常者2例,其中1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结论 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使用标本量少等优点,尤其对于胎儿非整倍体高危的孕妇,FISH技术值得推广成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 CMA)技术在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CMA技术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共431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检测。 结果 431例标本CMA检测全部成功,检出染色体异常标本283例,异常率为65.66%。异常标本中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16、18、21、22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26例(44.52%),不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72例(25.44%),染色体复合三体10例(3.53%),染色体部分非整倍体9例(3.18%),多倍体29例(10.25%),嵌合体4例(1.41%),全染色体多处重复缺失31例(10.95%),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2例(0.71%)。 结论 CMA技术与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等技术相比,在针对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优势明显,对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再次妊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绒毛组织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稽留流产、胚胎停育的患者21例,平均年龄34.52&#177;5.29岁,平均孕周为8.84&#177;2.53周,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患者绒毛组织的13、16、18、21、X、Y染色体进行数目检测,以建立FISH技术检测平台.结果:21例标本中,2例因标本质量原因检测失败,其余19例标本中,检测出异常4例,异常率为21.05%,包括1例X染色体单体,1例18号染色体三体,1例13号染色体三体和一例13、16、18、21、X染色体三体型.结论:FISH技术是一种快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省略细胞培养的繁琐过程,对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数目进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13、18、21、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123例高危孕妇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平行诊断,以此监测对比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所测123份标本的13、18、21、X、Y染色体数目均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相符,其中,检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为12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为3例,分别为21-三体2例,18-三体1例;正、异常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过程简单、快捷,特异性较强,且灵敏度较高,是一种可用于临床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稽留流产和死胎组织中的染色体,探讨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稽留流产、死胎的关系。方法:收集107例稽留流产及死胎组织,应用FISH技术检测13、16、18、21、22、X及Y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107例样本中有效样本99例,结果异常样本21例,异常比例为21.2%。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以16、21号染色体三体的发生率最高(8/21),其次为18(7/21)、22(7/21)、13(6/21)号染色体三体。在性染色体中,XXY发生率最高(6/21)。染色体异常在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在孕早期、中期即可引起胚胎组织发育异常,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或引起胎儿死亡,发生率与胚胎性别无关;应用FISH技术对早期妊娠及中期妊娠孕妇行染色体检
查,对有不良孕产史、高危产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ISH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胚胎停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2例胚胎停育患者,获取绒毛,对7种染色体(13、16、18、21、22、X、Y)行FISH检测,同期行细胞培养核型分析作为对照。结果 FISH检测共检出异常核型40例,异常率39.22%;对照法传统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异常核型43例,异常率46.74%。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染色体异常93.02%,其中常染色体三体最多见,占60.47%。结论:FISH技术可对胚胎停育绒毛组织进行及时、有效检测分析,做出遗传学诊断;FISH技术较传统细胞培养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对胚胎停育的病因研究更实用、有效,可作为细胞培养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1.探讨中国孕妇妊娠前三个月、中三个月、后三个月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胎儿组织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总发生率及异常种类和各种异常发生率;2.为完善中国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指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5例自然流产绒毛及5例死胎肌肉标本利用FISH检测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检出异常病例44例,异常率为44%,其中阳性病例占20.45%,包括16号染色体三体,X染色体单体及47,XXY,分别占异常病例的2.27%,13.64%,4.55%。孕妇前、中、后三个月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分别为77%,20%,3%;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66.67%,33.33%,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FISH检测是进行染色体检查的一项有效方法,对自然流产的病因、诊断及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停育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快速检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第13、18、21、X和Y 5条染色体特异性的FISH探针对66例停育胚胎绒毛进行分析。结果:13、18、21、X和Y数目异常20例,占46.97%,正常例数35例,间异例数11例。在所有异常胚胎中性染色体异常占75%,其中Turner's Syndrome 45X(TS 45X)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任何一种异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FISH检测停育胚胎第13、18、21、X和Y数目异常是简单、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050617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诊断孕早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 /宋兰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23) —68~69, 74采用 13, 18, 21,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 46例孕 47 ~65d高危孕妇的绒毛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平行诊断,探讨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孕早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的染色体数目正常 43例,异常 3例(47,XY+21; 47,XY+18和 45,X)。3例异常核型胚胎经治疗性流产后再分别对其绒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FI…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50例流产物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探究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积累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20年2-7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150例自然流产病人,运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分型对流产物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150例流产物均成功检测,染色体正常71例(47.33%),染色体异常79例(52.6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6例,占染色体异常总数的70.89%,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4例(2.67%),嵌合体14例(9.33%),染色体数目合并结构异常3例(2.00%),单亲二倍体2例(1.33%)。导致自然流产最主要的染色体异常为染色体数目异常(37.33%),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32.67%)、三倍体(4.67%);其次为嵌合体(9.33%)。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的染色体异常依次为:45,X、16-三体;69,XNN、21-三体;18-三体;16-三体嵌合体。结论CNV-Seq联合STR技术适用于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可覆盖更多范围的染色体异常,能实现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对明确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指导孕妇再次备孕,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助孕(ART)流产组织胎儿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64例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根据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对三体核型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B、C、D、E、F、G 7组.结果 ①绒毛染色体总异常发生率为48. 90%(178/ 364),自然妊娠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ART组(52. 85% vs 40. 68%)(P=0. 033);异常核型以三体型最多见,占65. 17%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次之,占15. 73% ;② ART组<35岁与≥35岁胚停组织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然妊娠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③流产组织中女性胚胎异常核型占总异常核型的46. 89%,男性胚胎占53. 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④ART组以复发性流产最常见,占60. 00%;⑤自然流产组织中胚胎异常核型主要分布于E组和G组,男胚A组异常核型显著多于女胚(P=0.007).结论 高通量测序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判断早期流产的遗传学病因,为再次妊娠遗传学咨询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项透明层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严重结构畸形和其他严重异常的关系,了解其在评估胎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78例妊娠早期11~13+6周NT≥2.5 mm且行产前诊断的单胎的临床资料,按NT厚度将其依次分为3组。第1组(NT 2.5~3.5 mm,34例)、第2组(NT 3.6~4.5 mm,28例)及第3组(NT≥4.6 mm,16例)。统计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随访胎儿超声筛查结构异常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178例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22例(28.21%)、结构异常23例(29.49%),其中严重心脏畸形14例(17.95%)。随访率96.15%(75/78)。妊娠结局:引产39例,活产36例,无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等妊娠结局,活产36例均无出生缺陷。2三组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65%、28.57%、50.00%,严重心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0.00%、21.42%和50.00%,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59%、28.57%和50.00%。三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及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生率均随NT增厚而升高。3主要染色体异常包括21三体综合征(10.26%)、心脏畸形异常(7.69%)和18三体综合征(3.85%)。结论 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entromere protein-C(CENP-C) in villus tissue of the first-trimester spontaneous abortion(SA) and the correlation study of CENP-C expression with chromosome segregation.Methods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and G-banded karyotype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numerical chromosome abnormality in 94 villus tissues of women with SA. The participants were separated into case group(n=30) and control group(n=30)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with FISH. The q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ENP-C.Results Forty-eight(51.06%) cases had observed the numerical chromosome abnormality, including 30 positive cases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31.91%. The main types of variation included trisomy 16, 21, 22, X monosomy and triploi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ENP-C m RNA and protein in case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Expression of CENP-C in the villus tissues of women might be related to SA induced by chromosomal aneuploid.  相似文献   

15.
李远眺  李勇 《海南医学》2013,24(12):1775-1777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8例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显微镜下计数20个分裂相,综合分析3~5个核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计数100个分裂相,加倍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358例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32例,异常率为8.94%;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常染色体异常22例,占6.14%;性染色体异常10例,占2.7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提供临床指导,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胎儿鼻骨发育情况评估作为常规产前超声检查项目,是胎儿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的应用使得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查范围更广、准确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鼻骨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重新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或与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结合在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以及CMA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提示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92例孕妇及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产检信息、遗传学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19例(20.7%),均为21-三体;CMA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27.2%),包括21-三体19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6例。孤立性与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相比,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颈项透明层(NT)增厚、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血清学筛查(MSS)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2种及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因素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均升高(P<0.05)。结论 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且与基因组变异有关;染色体核型分析、CMA结合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将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CMA的应用为产前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染色体变异信息,建议所有类型的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结合的遗传学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在早中孕期自然流产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364例自然流产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回顾分析导致自然流产的染色体异常分布。分别按孕周、年龄、流产组织性别分组:孕6~12周组(n=300),孕13~28周组(n=64);孕妇年龄<35岁组(n=292),≥35岁组(n=72);男性组(n=147),女性组(n=217)。比较各组各类染色体异常发生率。 结果 在364例自然流产组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 191例(52.47%)分别为:染色体数目异常177例;致病性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11例;全染色体单亲二倍体3例,病理均为葡萄胎,来自父亲。孕6~12周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55.33%)、三体发生率(37.00%)、单体发生率(8.33%)、三倍体发生率(6.00%)与孕6~12周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17.19%)、三体发生率(9.38%)、单体发生率(3.13%)、三倍体发生率(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30;P=0.004)。孕13~28周仅检出18三体、21三体、45,XO及嵌合体共13例,占染色体数目异常7.34%(13/177)。孕妇年龄≥35岁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63.88%)、三体发生率(51.39%)与<35岁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44.86%)、三体发生率(2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5)。男性组与女性组染色体差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 结论 孕早期、高龄孕妇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率更高;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能够检出其他方法无法检出的单亲二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