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鹤超  张绥中 《天津医药》1997,25(6):361-36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g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近视眼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已被很多临床报告证实,可以认为是摘掉眼镜的有效方法。PRK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近视回退和激素性高眼压。本文就100例(187只眼)PRK术后滴用激素而引起糖皮质醇性高眼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核形态变化。方法 22只(40眼)新西兰白兔行-5.5OD,5.5mm 直径的近视 PRK,术后不同时期取角膜进行茜素红—锥蓝染色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核形态。结果 PRK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核形态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PRK 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损害,是一项安全的矫正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治疗近视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正在不断发展,若术后发生严重的角膜混浊,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现报告我院126例(239眼)近视患者术后6月随访结果,并探讨角膜混浊对PRK手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i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758例(1 510眼)术后屈光回退.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法国产Moria M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刀头为110#,同一手术者进行手术,术前及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低度近视(-1.00~6.00 D)938眼,92眼回退,回退率为9.8%,高度近视以上(-6.25~20.00D)572眼,152眼回退,回退率为26.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近视回退量与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预矫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 LASIK术后屈光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舒  李文硕等 《天津医药》2001,29(6):359-360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屈光不正的一项高新技术。它是用波长193nm的氟氩准分子激光对角膜中央部分前表面进行精确地切削,将表层角膜组织的化学键打断、气化排出,从而适度地改变角膜屈率,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但是,PRK术后24~48小时患者常有剧烈眼痛,如何减轻PRK术后的痛苦,缩短疼痛的时间,已成为国内外麻醉及专科医生研究的热点。笔者先后采用4种不同方法,系统观察了4组160例近视性PRK患者,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近视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双眼近视程度相近患者,双眼同时手术,一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另一眼行LASEK,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将PRK眼作为对照组,LASEK眼作为治疗组,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在1、3个月时,LASEK组较PRK组明显低、程度轻,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LASEK组的视力恢复较PRK组更快、更佳。结论LASEK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Haze发生率低且程度轻,视力恢复更快、更佳。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的问世,为眼科临床治疗近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我院于1994年10月引进该技术,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我们于1995年2月16日至199年年12月31日,对门诊要求进行PRK滑疗的连续病例,共1214例近视患者,2333只眼进行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SAIK)是目前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其优点是保存了角膜前弹力层,更符合角膜生理状态;术后患者疼痛少,视力恢复快;手术预测性高,矫治范围广[1]。但也发现少数患者在LASIK术后出现了屈光度数回退的问题。我们对在我院行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初步探讨其成因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为使用酒精浸润角膜上皮的化学制瓣,避免了板层刀相关的并发症,同时由于保留了完整的角膜上皮,避免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手术(PRK)因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的疼痛、异物感等明显不适,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回退、激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1例(119眼)。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1.00D~10.50D.结果:术后半年Ⅰ组(-1.00D~6.00D)和Ⅱ组(-6.25D~10.50D)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00%和94.29%;≥1.0者分别为79.31%和37.93%(P<0.0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达到2行者Ⅰ组0眼;Ⅱ组2眼(6.9%).结论: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对中低度者稳定性、预测性好,对高度者预测性差,存在回退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世来 《黑龙江医药》2001,14(5):392-39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术(lasik),是最近发展起来矫正近视的新技术。它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自动角膜板层成形术(ALK)优点的组合。lasik 在角膜基质内消融,保持了前部角膜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其术后视力恢复及屈光状态稳定较快,无角膜上皮下混浊,无需长期点激素类眼药水。lasik 改变角膜的屈光范围大,尤其适于矫正高度近视,这是 RK 及 PRK 手术所望尘莫及的。大量临床实践证实lasik 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但 lasik 技术性要求高,操作复杂,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多,其潜在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 lasik 治疗近视出现的并发症及相  相似文献   

12.
李中文  黄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15-3117
角膜屈光性手术开始于19世纪后期,术式繁多,20世纪90年代以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为主,21世纪以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为代表的角膜屈光手术日益成熟并普及,但术后仍然存在屈光回退的风险,严重影响了角膜屈光性手术的疗效[1].而对不同类型屈光手术后出现的屈光回退可采用再次LASIK手术、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切削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手术方式或给予复方决明胶囊、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与立体视觉关系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近视性角膜屈光手术 (PRK、Lasik)后立体视觉的变化 ,从视觉最高级的角度评价准分子激光近视性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对符合条件者用颜—郑氏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对接受准分子激光扫描的 30 9例近视患者的术前裸眼、戴镜和术后 3月的立体视觉进行检测。结果近视患者经准分子激光近视性角膜屈光手术后立体视觉变化明显 (P <0 0 1 ) ,尤其伴屈光参差 (屈光度≥ 2 0 0D)者立体视觉增加非常明显 (P <0 0 1 ) ,而Lasik与PRK组相比、5 5mm扫描光光区与 6 0mm光区相比 ,对立体视觉的改善均无明显区别。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 (PRK ,Lasik)在矫正近视的同时 ,能改善和促进立体视功能的形成 ,而立体视觉的改善与激光扫描的方式和直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YO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16例(32眼)RK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行再次PRK治疗,并连续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球镜屈光度-0.42±0.62D.柱镜屈光度-0.57±0.52D,裸眼视力≥1.024眼(7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l行以上3眼(9.4%),实际球镜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度相差1.0D以内31眼(96.9%),柱镜相差1.0D以内26眼(81.25%)。结论:PR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强,特别在矫正残余散光方面,其结果令人满意。在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较常规PRK治疗组有所增加,提示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李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63-176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分别应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成型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近视共1085眼进行治疗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结果:术前PRK组和LASIK组平均裸视分别(0.11±0.05)、(0.06±0.04),P<0.05,平均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为(-3.63±1.55)D,(-4.87±0.93)D,P<0.05,术后6个月PRK组平均裸眼视力为(1.12±0.23),等值球镜屈光度为(0.49±0.43)D,而LASIK组平均裸眼视力为(1.18±0.17),P>0.05,等值球镜屈光度为(-0.58±0.40)D,P>0.05。结论:PRK和LASIK两种方法治疗近视均具有准确性高、预测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方法241眼(130人)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以矫正近视及散光。结果术后6个月时,有90.6%的裸眼视力在0.5或以上,50%在1.0或以上;1.8%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以上;80%眼的屈光状态达目标矫正值的±1.00D,55.3%达目标矫正值的±0.50D。结论 PRK 矫正近视,特别是低中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已经成为近年来矫正近视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术后视力恢复快、疼痛轻,但也存在术后屈光度数欠矫和回退问题,对于这些患者也可采用再次行LASIK手术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在行首次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已接近250μm,剩余的角膜基质床不足以进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 RK)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正近视手术。其最大缺点是安全性、预测性差 ,术后矫正不足 ,发生率约为 2 0 % [1 ]。我科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1996年 4月至 1998年 1月 ,我科采用 PRK治疗 RK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只眼 ,其中男性 9例 18只眼 ,女性 5例 10只眼 ;年龄 19~ 3 0岁 ,平均 2 3 .4岁。 RK术后 1~ 5年 ,平均3 .4年 ;裸眼视力 0 .0 5~ 0 .2 ,平均 0 .10 3 ,戴镜视力 0 .6~ 1.5 ,平均 1.0 1;残留屈光度 >- 6.0 DS14眼 ,≤ - 6.0 DS…  相似文献   

19.
刘永琰  周琼  张莉花 《江西医药》2008,43(12):1273-1275
目的探讨术前屈光度数、角膜瓣、切削光区及角膜基质床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对视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高度近视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已行LASIK术并且随访1年以上的189例332眼近视患者,按术中选用不同角膜刀所做角膜瓣不同分为两组,A组(薄角膜瓣组)83例(147眼),B组(常规角膜瓣组)106例(185眼),记录术前的屈光度数、角膜厚度;术中激光切削光区大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视力、屈光度数以及术后屈光回退的情况,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组中发生屈光回退者5眼(3.40%);B组中发生屈光回退者27眼(14.59%)。屈光度≤-10.0D者发生屈光回退有19眼(7.22%);而屈光度>-10.0D者发生屈光回退有13眼(18.84%)。激光切削光区≤5.5mm的有9眼(33.33%)发生屈光回退;切削光区为5.5~6.5mm的有15眼(17.44%)发生屈光回退;切削光区≥6.5mm的有8眼(3.65%)发生屈光回退。剩余角膜基质床≤300μm的有30眼(13.10%)发生屈光回退;剩余角膜基质床>300μm的有2眼(1.94%)发生屈光回退。结论LASIK术矫正高度近视眼中随着预矫屈光度数的增加,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采用薄角膜瓣、增加激光切削光区的大小和剩余角膜基质床的量可以减少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改进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1999年由意大利Camellin首创[1],兼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的优点。LASEK为屈光度高、角膜薄的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