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昆  程文元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4):840-840
甲状腺分化型癌大多病程较长,生长缓慢,但仍为致命性疾病。对局部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全身多发转移的甲状腺分化型癌可考虑行^131I治疗。本文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癌伴全身多发转移术前术后行^131I治疗,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患者尝试于术前给予^131I辅助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3.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总体预后良好,但首次治疗后仍可能有高达20%~30%的患者复发,并因此导致预后不良和治疗困难。131I是初治中高危风险PTC患者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仍可在复发性PTC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诊断方面可帮助早期发现并准确定位复发灶、评估摄碘能力、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治疗上可作为微小复发灶根治性治疗、可手术切除病灶再次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不可切除病灶姑息治疗的一部分。本文重点综述131I在复发PTC再次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摘 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21例,年龄23~76岁,均进行甲状腺切除术,7例行远处转移病灶切除术,术后均行碘-131(131I)治疗。[结果] 本组21例甲状腺滤泡状癌随访时间为3~120个月。临床治愈3例,好转12例,3例病情进展,死亡3例。[结论] 甲状腺滤泡状癌诊断相对较为困难。确诊甲状腺滤泡状癌应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滤泡癌术后131I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蛋白表达对131I疗效的预测及与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60例,临床随访131I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和不完全缓解,不完全缓解组再分为摄碘和不摄碘。免疫组化法对患者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肿瘤原发灶BRAF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对131I疗效各组和BRAF突变两组的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NIS蛋白染色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评分为1.45±0.77。131I治疗完全缓解患者29例,其NIS蛋白水平(1.62±0.86)与不完全缓解组(1.29±0.64)无统计学差异(P=0.100)。但对不完全缓解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摄碘组NIS蛋白水平(1.00±0.60)显著低于摄碘组(1.47±0.61),P=0.043。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检出47例(78.3%),其NIS蛋白评分(1.34±0.73)与携带野生型基因患者(1.85±0.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131I疗效与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关系,但不摄碘的持续不缓解患者常伴有肿瘤NIS蛋白表达降低和缺失;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其NIS蛋白表达降低,分化程度更差。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转移癌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转移癌极为少见,但尸检却证实其发病率较高,文献中对生前已诊断甲状腺转移癌者少有报告。现将1974~2000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甲状腺转移癌报告如下,并对其发病情况、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进行讨论。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5例,女5例;发病年龄16~74岁,平均50.8岁。病程由半个月至7年,平均1.3年,平均生存期2年。1.2 临床资料查及颈部肿物10例,声嘶伴呼吸困难4例,进食噎3例,咳嗽咯血2例,其它1例。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而后发现原发肿瘤者4例。原发瘤来自食管、肺、肾、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别为5…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肺转移但 131 I 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an,WBS)阴性的患者是否可从经验性 131 I 治疗中获益仍存在争议。探究经验性131 I 治疗对PTC伴不摄碘性肺转移患者的必要性。方法:经筛选纳入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9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的45例PTC仅伴肺转移患者,比较清甲成功后再行清灶治疗后全身显像(post-treated whole body scan,RxWBS)提示肺转移灶未摄碘的“经验性 131 I治疗”前后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变化,以及同一例患者在经验性 131 I治疗和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两阶段血清Tg变化速度及影像学改变。据影像学改变,观察这部分患者在仅TSH抑制治疗时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45例PTC患者在经验性 131 I治疗后血清T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01)。经验性 131 I治疗和仅TSH抑制治疗两阶段患者的血清Tg变化速度(P=0.123)及影像学改变(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TSH抑制治疗时患者的中位PFS可达到54.4(46.5,66.2)个月。结论:经验性 131 I治疗对于PTC伴不摄碘性肺转移患者的疗效甚微,并可能适得其反,宜及时终止经验性 131 I治疗。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癌和滤泡癌,其中甲状腺滤泡癌生长缓慢,其发病率远低于甲状腺乳头癌,而且体积小、生长缓慢,常无明显的局部恶性表现。然而Do等[1]研究发现甲状腺滤泡癌的骨转移发生率(6. 8%)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癌的骨转移发生率(0. 4%)。临床上甲状腺滤泡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和胸骨多见,以溶骨性病变为主。骨转移会引发骨痛、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2]。同时,甲状腺滤泡癌骨转移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13%~21%[3]。因此,对甲状腺滤泡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2013年12月9日,我科收治1例甲状腺滤泡癌多发胸椎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案摘要患者女,56岁,于2005年4月10日因颈前无痛性肿物一个月入院。初诊为:甲状腺双侧肿瘤。患者于7年前因肾癌行右肾癌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好,甲状腺双侧叶分别可触及一4·7cm×3·2cm和3·0cm×2·0cm的肿物,肿物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甲状腺功能系列标记免疫分析正常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术中所需放射性粒子的总活度和数量,在CT引导下对4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并根据肿瘤病理性质,采用相应化疗方案。结果 40例患者中,21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7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其余2例止痛效果欠佳;2个月后评价疗效,21例肿瘤完全缓解,19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局部疼痛、术后手术部位疼痛、术后发热、术后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患者。4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3例因原发肿瘤进展死亡,其余27例均生存。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疗效好,创伤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使用131I去除残余功能性甲状腺组织(清甲)已被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对于131I清甲投用剂量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使用131I清甲投用的剂量问题,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总结并讨论131I在清甲中使用高低剂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转移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状腺转移癌临床上罕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78岁。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5岁,1996年起出现间断颈部不适及声嘶。2000年6月入我院,查体见甲状腺下极一3cm×2cm肿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发生种植转移的认识和警惕。方法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术后9年颈部皮下多发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病情的演变过程, 以及此类肿瘤术中的注意事项,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 男性, 58岁, 2012年行甲状腺左侧叶大部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样增生, 2018年颈部皮下及剩余左侧叶出现结节, 未做干预, 2021年颈部皮下的结节增大、增多, 左侧叶结节也明显增大, 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结果为甲状腺滤泡癌颈部皮下种植转移。术后随访16个月, 恢复良好, 未见复发。结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发生种植转移少见, 但良性及恶性者均可能发生, 手术切除时的术式选择、无瘤原则、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应警惕。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较为常见。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患者术后TgAb对131I清甲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329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根据131I清甲前TgAb水平分为G1组(大于115 U/mL,n=84)和G2组(<115 U/mL,n=245),G2组再以40 U/mL为界分为S1(大于40 U/mL,n=31)和S2(小于40 U/mL,n=214)两个亚组,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观察131I清甲剂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G1组女性居多,年龄更小(P=0.000,P=0.004),其余临床病理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1组清甲成功率为35.7%,G2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1和S2两个亚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54.8%和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G1组高、低剂量131I清甲后成功率分别为34.1%、37.2%,与G2组的71.9%、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G1组与G2组内分别采用低剂量131I与高剂量131I清甲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甲疗效仅与清甲前TgAb值有关(P=0.018)。结论:TgAb可以影响PTC患者的131I清甲疗效,TgAb越高者清甲疗效越差。增加131I治疗剂量未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清甲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和131I治疗的42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疗效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 选取75%的患者作为训练集(n=319),25%的患者作为验证集(n=103),训练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RAFV600E突变阳性、sTg/TSH≥0.05 ng/μIU、sTg/TgAb≥0.60 ng/IU、病灶最大径≥1.05 cm、淋巴结分期N1b、淋巴结转移率≥34.58%(P<0.05)。构建诺莫图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5% CI:0.87~0.94,P<0.001)和0.86(95% CI:0.78~0.94,P<0.001)。结论 本研究基于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危险因素构建的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