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6岁,主因腰腿疼3年,加重1个月,于2008~12入科。入院后完成腰椎X线拍片,腰椎核磁共振及CT检查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非手术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术中见L5S1椎间隙左侧椎间盘髓核突出明显,顶压神经根,以手术尖刀环形切开后纵韧带欲取椎间盘髓核,  相似文献   

3.
前入路经腹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穿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前入路经腹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穿刺技术和方法。方法 尸体标本2具,解剖暴露L5/S1椎间盘前缘,用细针行多角度穿刺,探讨L5/S1椎间盘前路穿刺的进针方向。腰骶椎骨标本30套,摄片观察L5/S1椎间盘穿刺的影像标志。钡餐检查时,随机选取200例被检者,观测各骨性标志的显示率。TALD治疗L5/S1椎间盘脱出68例进行回顾。结果 TALD关键的步骤是穿刺针与腰骶间隙平行刺入椎间盘,必须确定皮肤进针点和椎间盘前缘进针点,椎间盘邻近的5个骨性标志对穿刺定位有重要帮助。结论 正确的穿刺方法对TALD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虚拟器械及脑动脉瘤模型在介入术前模拟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器械及脑动脉瘤的虚拟三维模型在神经介入术前模拟中的作用。方法在标准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基础上,结合个体化的DSA资料,应用三维造型软件3DStudio MAX R3创建虚拟的个体化脑动脉瘤模型,并建立虚拟的导丝、导管、支架和弹簧圈,在计算机上进行神经介入手术前的模拟研究,并与3例患者的实际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例术前模拟确定的工作角度、导管导丝头端塑型的角度均与手术结果相同;2例(前交通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各1例)所需弹簧圈数目、尺寸的模拟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同,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瘤体的弹簧圈模拟结果比手术结果多2枚3mm×3cm的三维弹簧圈,并且术中对瘤颈第2枚弹簧圈的释放进行了实时模拟调整;术后回顾性模拟显示对于瘤体较规则、体积较小的动脉瘤,其模拟方法可作为常规的模拟训练手段,对于体积较大的动脉瘤,其模拟训练方法尚需积累更多经验。结论由软件方法建立的虚拟器械及个体化的虚拟脑动脉瘤模型为神经介入的术前模拟、术中指导及介入操作技术培训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对开展神经介入手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虚拟血管内介入器械三维模型的建立方法、术前模拟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造型软件3D Studio MAX R3创建虚拟的导丝、导管、支架、弹簧圈等介入器械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21例脑动脉瘤(CA)栓塞的术前模拟研究.CA位于前交通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10例、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2例、椎动脉1例,术中参照模拟结果塑型微导丝、微导管及释放弹簧圈和支架,参与模拟研究的低年资医师41名.结果 (1)所有虚拟器械与真实器械高度相似,建模总时间20 h;术前模拟耗时50 ~ 80 min.(2)在插管方面,18例对指导术中微导管、微导丝头端合理塑型有参考价值,缩短了操作时间;在栓塞方面,模拟填塞弹簧圈及释放支架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同或相近者占76%( 16/21).(3)在教学培训方面,93% (38/41)的低年资医师认为术前模拟对加强手术意图的理解有价值.结论 建立虚拟器械模型的方法可靠,术前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指导实际临床操作,对于介入医学的虚拟手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CT引导下使用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构建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可行性,比较不同型号活检枪制备犬椎间盘退变模型效力。方法选取6只1岁龄雌性杂种犬。将犬腰1-2、腰3-4及腰5-6椎间盘纳入退变模型制备实验研究,并行随机分组。A组使用18号活检枪;B组使用20号活检枪;C组使用24号活检枪。行经皮椎间盘穿刺。术后4周及12周分别行核磁及数字平片检查,评估各组椎间盘高度变化及髓核含水量状态;术后12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每组取出髓核组织量A组(3.0±0.53)mg、B组(2.01±0.34)mg和C组(3.0±0.53)mg。平均操作时间为1.4 h;出血量为5~10 ml。术前椎间盘高度数测量做为基线,3组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组椎间盘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MRI相对信号强度均出现下降,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第12周,A组MRI相对信号强度出现明显下降,与B组和C组相比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2周A组和B组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可用于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制备;20号活检枪制备的退变模型在12周观察期内显示出较为缓和、重复性高、可信性强的退变进程,适用于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CT引导下使用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构建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可行性,比较不同型号活检枪制备犬椎间盘退变模型效力。方法选取6只1岁龄雌性杂种犬。将犬腰1-2、腰3-4及腰5-6椎间盘纳入退变模型制备实验研究,并行随机分组。A组使用18号活检枪;B组使用20号活检枪;C组使用24号活检枪。行经皮椎间盘穿刺。术后4周及12周分别行核磁及数字平片检查,评估各组椎间盘高度变化及髓核含水量状态;术后12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每组取出髓核组织量A组(3.0±0.53)mg、B组(2.01±0.34)mg和C组(3.0±0.53)mg。平均操作时间为1.4 h;出血量为5~10 ml。术前椎间盘高度数测量做为基线,3组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组椎间盘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MRI相对信号强度均出现下降,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第12周,A组MRI相对信号强度出现明显下降,与B组和C组相比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2周A组和B组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可用于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制备;20号活检枪制备的退变模型在12周观察期内显示出较为缓和、重复性高、可信性强的退变进程,适用于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灿辉 《人民军医》1998,41(9):521-522
1993年6月~1997年6月,我们对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100例,施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并对麻醉效果、血氧饱和度及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了比较。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25~55岁,平均32岁。均为椎间盘(L3~5,S1)突出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腰麻组(S组),每组50例。术前30min均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1.2 方法 入室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电图。E组:选择T12~L1间隙用16号硬膜外针穿刺,成功后置管3cm,方向朝上,注入2%利多卡因3ml,5min后无腰麻征按常规分次注入0.5%布比卡因15m…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磁共振三维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3D-STIR)序列磁共振神经成像(MRN)诊断旁侧型腰椎间盘脱出,并与手术分型对比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旁侧型腰椎间盘脱出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将术前MRN所示按脱出髓核组织与受累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肩型、腋型和根型,总结MRN所示不同水平各型椎间盘脱出卡压神经根的情况,并将术前MRN表现与手术所见的3种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24例患者共25处椎间盘脱出,集中在L3 ~S1椎间盘水平.3D-STIR增强扫描示肩型、腋型及根型脱出分别为3处、7处和15处,80% (20/25)的脱出累及下一椎体神经根,其中腋型脱出多累及两根神经根(71.4%,5/7).术前MRN与手术分型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65,P<0.01).结论 3D-STIR MRN可对腰椎间盘脱出卡压的神经根进行具体且全面的评估,与术中手术分型一致性较高,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制定、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3年开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这些年来经反复临床实践,改进了原来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使用的套管,1995年开始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实施此种手术治疗,使用效果明显提高。现予介绍,供同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经临床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11例,年龄22~38岁,病史1个月~3年。共计受罹13个椎间盘,腰4.5突出7例,腰5、骶1突出2例,两个椎间盘共患2例,其中左右两侧均需穿刺2例。  相似文献   

11.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 173 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按照是否符合适应证同时没有禁忌证分为两组,适应证良好组(139例)和适应证不良组(34例)。后者进一步分为脱出组(8例)、椎管狭窄组(15例)和其他组(11例)。 结果 L5~S1 穿刺成功率96.3%,L3~4、L4~5穿刺成功率100%。适应证良好组优63例(45.3%),良51例(36.7%),可20例(14.4%),差5例(3.6%),优良率为82.0%;适应证不良组的优良率为 55.9%,明显较前者差。脱出组优 3 例,良 1 例,可 3 例,差 1 例,疗效较适应证良好组略差(χ2=5.04,P<0.05);椎管狭窄组优5例,良6例,可2例,差2例,疗效与适应证良好组无明显差别(χ2=0.67,P>0.05);其他组优3例,良1例,可7例,优良率36.4%,较适应证良好组明显差(χ2=12.66,P<0.001)。术后可出现腰部酸痛,一般持续数天逐渐缓解、消失,未发现椎间盘感染、腰大肌血肿、穿破肠管、神经根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1)PLDD穿刺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术后反应较轻,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便利、安全、可靠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2)适当地选择适应证能够有效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15~21岁。半导体激光波长980 nm,功率10 W,脉冲时间1 s,脉冲间隔1 s,照射时间25~70 min。总能量800~1 000 J,治疗29个椎间隙。随访12~21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23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9.7%。结论 PLDD治疗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侧入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51个椎间盘.应用半导体激光(输出功率15 W,波长810 nm),在CT引导下,选择L3-S1间隙,将穿刺针从双侧插入椎间隙近中心处,然后插入直径600 μm光导纤维,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髓核,每个间隙发射激光1 600~2600 J.结果 随访6、12个月,总有效率91.6%,无一例感染或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侧入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和疗效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加强护理组患者40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系统的针对每位患者的状况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和康复训练指导。治疗后1周、6和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疗效评定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疗效评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值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6和12个月的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JO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加强护理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和JOA值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常规护理组82.5%,加强护理组92.5%,加强护理组治疗后12个月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中配合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经皮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激光间盘气化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1和3年进行随访,评定疗效。结果有效率、优良率术后3 d分别为56.9%、93.1%;术后3个月分别为80.8%、95.3%;术后1年分别为83.4%、94.5%;术后3年分别为82.8%、93.8%。术后1年内处于病情恢复阶段,1年后疗效稳定。结论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于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能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高能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例,利用穿刺针将激光纤维导入椎间盘内,输出激光将髓核组织气化并吸出。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总优良率95.5%。结论 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掌握操作方法,激光减压术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Disc degeneration in scheuermann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mparison of the radiographic signs of Scheuermann dise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c degeneration on thoracolumbar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was made in 21 young patients. Marginal sclerosis, Schmorl nodes and narrowed disc spaces, but not irregular or wedge-shaped end-plat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isc degeneration. Fifty-five percent of the discs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euermann disease were abnormal on MRI, compared with 10% in asymptomatic controls.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thoraco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is enhanced in 20-year-old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who have radiological evidence of Scheuermann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Disc damage above a spondylolisthe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fty-two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and spondylolisthesis at L5/S1 had discograms performed at the L4/L5 level. Retrolisthesis at L4/L5 occurred in 44%, but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the extent of retrolisthesis and either the grade of spondylolisthesis or the presence of disc damage. There w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spondylolisthesis and L4/L5 disc damage. Thirty-six patients were assessed for symptomatic pain reproduction during discography. Fourteen (39%) had normal nuclear morphology and no pain induction on injection. Twenty-two patients had disc damage and 11 (50%) had symptomatic pain induced by injection. Thes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discographic appearances.  相似文献   

19.
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差异。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4月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与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5(6~30)月,临床评价:优9例,良2例,尚可1例;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平均随访12(4~18)月,临床评价:优19例,良5例,尚可2例,另有2例术后1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并症状复发,后再次手术取出。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均可恢复椎间隙高度,且近期疗效满意,后者手术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更易为术者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椎间盘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I对感染性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感染性椎间盘炎 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有 15个椎间盘感染 ,其中单纯腰椎间盘感染 7例 ,腰骶椎椎间盘同时感染 3例。病变椎间盘MRI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 8例 ,2例表现为等T1、短T2 信号。相邻椎体及椎旁软组织不同程度受累 ( 6例 )。 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 ,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和椎旁软组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MRI对诊断感染性椎间盘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